本公开属于医疗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可控穿刺针。
背景技术:
1、介入性治疗方法是一种微创的医疗技术,通过导管、穿刺针、导丝等器械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2、穿刺手术中操作者需要进行盲刺,即使操作者经验丰富,一般也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现有的穿刺针,针管远端具有绕簧结构以提高针管的柔韧性,从而以较小的阻力通过加强导管,穿刺过程中受到阻力容易改变方向,错过目标区域,其针尖连接在绕簧结构上,穿刺中有脱落风险并导致其变形失效,同时,针尖较钝,穿刺阻力大。因此,多次穿刺容易对人体组织造成较大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控穿刺针。
2、本公开的可控穿刺针包括:
3、针管,所述针管至少在远端靠近端部处具有柔性结构;
4、针尖,所述针尖固定连接在所述针管远端的端部;
5、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针管近端,且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针尖相对于所述针管的偏转角度,从而控制所述针尖在人体内的穿刺方向。
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为固定所述针管的近端;
8、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9、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10、第一牵引线,所述第一牵引线的近端张紧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远端穿入所述针管后固定连接于所述针尖;
11、第二牵引线,所述第二牵引线的近端张紧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远端穿入所述针管后固定连接于所述针尖;
12、调向机构,所述调向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沿相反方向位移,以使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拉动所述针尖相对于所述针管偏转。
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向机构包括:
14、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啮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啮合的第二内螺纹;
15、转动手轮,所述转动手轮同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轴并由突出所述壳体部分供施加外力,且被配置为在外力下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和贯穿孔,所述针管的近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远端通过所述贯穿孔从所述壳体伸出,所述第一牵引线的远端顺次穿入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针管张紧连接在所述针尖上,所述第二牵引线的顺次穿入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针管张紧连接在所述针尖和所述第二滑块上。
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拼接连接的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均由所述上半壳体、下半壳体上的贯穿槽拼合而成。
1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壳体通过相适配的第一滑轨和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一滑槽中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壳体上;
19、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壳体通过相适配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二滑槽中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壳体上。
2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拼接连接的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所述上半壳体和所述下半壳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
2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管的远端端部至近端的预设长度上沿针管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若干个镂空刻槽,开设所述镂空刻槽部分形成所述柔性结构。
2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沿针管的远端至近端的延伸方向,若干个所述镂空刻槽由密集至稀疏方式排布。
2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沿针管的远端至近端的延伸方向,若干个所述镂空刻槽沿线性阵列排布。
2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沿针管的延伸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镂空刻槽垂直设置。
2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镂空刻槽沿周向的周向长度大于沿轴向的轴向长度,且所述周向长度和所述轴向长度的比例为:2:1-4:1。
2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尖为多切面针尖,所述切面与轴向夹角为10°-30°;
27、或者,所述针尖为圆锥针尖,且圆锥母线与轴向夹角为10°-30°。
2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控穿刺针还包括芯针,所述芯针沿所述针管方向延伸,近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远端顺次穿过所述转动轴、所述针管,并固定连接在所述针尖靠近近端的端面上。
29、本公开的可控穿刺针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公开的可控穿刺针用于穿刺手术,详细地,本公开可控穿刺针的针管靠近针尖具有预设长度的柔性结构,以使针管靠近远端处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操作者进而通过控制装置,为针尖提供弯矩,从而在穿刺时使针尖相对于针管产生偏转,由此控制针尖在人体内的穿刺方向。
30、此外,本公开可控穿刺针还具有锋利且坚硬的针尖,可以更快地切开人体组织。
31、进一步地,本公开的可控穿刺针在血管内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拉动针尖相对于针管产生偏转,从而调整本公开的可控穿刺针在血管内的方向。
32、而本公开的可控穿刺针在人体组织内穿刺时,例如在肝脏组织内进行穿刺,由于所穿刺的肝脏组织紧密,且硬度有变化,导致穿刺针受力不均,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保持本公开可控穿刺针的穿刺方向;同时,操作者通过控制装置为针尖提供弯矩,且操作者推进本公开可控穿刺针进行穿刺,提供轴向外力,在弯矩作用下,使得针尖在肝脏组织内产生偏转,由此控制针尖在肝脏内的穿刺方向。
33、本公开的可控穿刺针进行穿刺时,通过控制装置作用,可以防止穿刺方向丢失;针管末端的柔性结构使其不同位置的柔韧性不同,更容易控制针尖相对于针管的偏转;具有切刃的针尖使针尖偏转时可以切开穿刺口,阻力较小,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与效率,降低多次穿刺过程中对人体组织的损伤。
1.一种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向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和贯穿孔(53),所述针管(11)的近端固定在所述壳体内,远端通过所述贯穿孔(53)从所述壳体伸出,所述第一牵引线(21)的远端顺次穿入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针管(11)张紧连接在所述针尖(13)上,所述第二牵引线(22)的顺次穿入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针管(11)张紧连接在所述针尖(13)和所述第二滑块(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拼接连接的上半壳体(52)和下半壳体(51),所述贯穿孔(53)、所述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均由所述上半壳体(52)、下半壳体(51)上的贯穿槽拼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41)和所述壳体通过相适配的第一滑轨(54)和第一滑槽(41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轨(54)和所述第一滑槽(412)中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41)和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拼接连接的上半壳体(52)和下半壳体(51),所述上半壳体(52)和所述下半壳体(51)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54)、第二滑轨(55)。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1)的远端端部至近端的预设长度上沿针管(11)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若干个镂空刻槽(12),开设所述镂空刻槽(12)部分形成所述柔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沿针管(11)的远端至近端的延伸方向,若干个所述镂空刻槽(12)由密集至稀疏方式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沿针管(11)的远端至近端的延伸方向,若干个所述镂空刻槽(12)沿线性阵列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沿针管(11)的延伸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镂空刻槽(12)垂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刻槽(12)沿周向的周向长度大于沿轴向的轴向长度,且所述周向长度和所述轴向长度的比例为:2:1-4:1。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3)为多切面针尖,所述切面与轴向夹角为10°-30°;或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控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穿刺针还包括芯针(14),所述芯针(14)沿所述针管(11)方向延伸,近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远端顺次穿过所述转动轴(32)、所述针管(11),并固定连接在所述针尖(13)靠近近端的端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