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可穿戴配件以及可穿戴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9359发布日期:2025-04-15 16:11阅读:6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配件以及可穿戴主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配件以及可穿戴主机。


背景技术:

1、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集成健康监测功能已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例如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通过ppg(photoplethysmography,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等关键生理参数。ppg技术基于光线在血液中传播时的变化,通过分析血液中物质对光线的吸收量变化来获取生理数据。

2、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包括led发光件和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在佩戴状态时,led发光件和传感器位于手腕的同一侧,通过led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光线照射在皮肤和组织后发生反射,然后通过传感器接收并分析反射后的光线,以用于评估健康状况。

3、然而这种反射式的ppg技术对光路设计有较高的要求,led发光件和传感器的装配产生的偏差,均会影响最终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后的光线;并且反射式的ppg受到血液中物质对光线吸收的影响较大,能反射的光线比较有限,导致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生理参数监测精度较低,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配件以及可穿戴主机,旨在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的生理参数监测精度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3、穿戴件,所述穿戴件能围合形成可供佩戴者四肢通过的佩戴通口;和

4、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感应器均设于所述穿戴件;在所述佩戴通口形成时,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所述光感应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透过佩戴者四肢后的光信号。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穿戴件包括相连接的束带和主体,所述束带与所述主体围合形成佩戴通口;

6、所述光感应器设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佩戴通口的一侧,所述光发射器设于所述束带朝向所述佩戴通口的一侧。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束带的两端弯折形成弯折部,两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光发射器设于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佩戴通口的一侧,所述光感应器设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端。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光感应器和两个所述光发射器,两个所述光发射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弯折部,两个所述光感应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靠近两个弯折部的两端,每一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一相邻的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设置。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光发射器,两个所述光发射器均设于同一所述弯折部,两个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光侧均朝向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设置。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束带朝向所述佩戴通口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光发射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显示组件,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光发射器、所述光感应器、所述显示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两端与所述束带连接,所述显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入光口,所述光感应器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显露于所述入光口。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光学镜片,所述光学镜片位于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并遮盖所述入光口。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光接收器,所述显示组件具有显露于所述壳体的显示面,所述显示面的边缘形成有透光区,所述第一光接收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接收透过所述透光区的环境光。

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发光件和通讯连接件,所述第一发光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测朝向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通讯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光接收器和第二发光件;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光接收器和所述第二发光件通讯连接外部的移动终端;

16、其中,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信号。

1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穿戴配件,所述可穿戴配件包括:

18、束带;和

19、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束带,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和/或光感应器,所述束带安装于主体时,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

2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穿戴主机,所述可穿戴主机包括:

21、主体;

22、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主体,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和/或光感应器,所述主体连接于束带时,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

23、本发明提出的可穿戴设备用于佩戴于手腕,并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该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件和检测组件,其中穿戴件能围合形成可供佩戴者四肢通过的佩戴通口。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均设于穿戴件,并在佩戴通口形成时,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用户在佩戴使用可穿戴设备时,光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会透过佩戴者四肢,然后被光感应器接收。光感应器通过分析被血液或组织等吸收后的光线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从而反映出用户的生理参数。由于本申请监测用户生理参数的检测组件为穿透式,相对于现有反射式的方案,本申请无需设置复杂的反射光路,对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的装配精度要求也较低,在装配时,只需要保证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即可,因此降低了装配难度,并且不会受到血液或组织对光信号反射效果较差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生理参数的监测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件包括相连接的束带和主体,所述束带与所述主体围合形成佩戴通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的两端弯折形成弯折部,两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光发射器设于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佩戴通口的一侧,所述光感应器设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光感应器和两个所述光发射器,两个所述光发射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弯折部,两个所述光感应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靠近两个弯折部的两端,每一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一相邻的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光发射器,两个所述光发射器均设于同一所述弯折部,两个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光侧均朝向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设置。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朝向所述佩戴通口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光发射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显示组件,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光发射器、所述光感应器、所述显示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两端与所述束带连接,所述显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入光口,所述光感应器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显露于所述入光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光学镜片,所述光学镜片位于所述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并遮盖所述入光口。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的供电端子,所述束带的一端设有电连接所述光发射器的接收端子,所述供电端子与所述接收端子电性抵接。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光接收器,所述显示组件具有显露于所述壳体的显示面,所述显示面的边缘形成有透光区,所述第一光接收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接收透过所述透光区的环境光。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发光件和通讯连接件,所述第一发光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发光件的发光侧朝向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通讯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光接收器和第二发光件;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光接收器和所述第二发光件通讯连接外部的移动终端;

13.一种可穿戴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配件包括:

14.一种可穿戴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主机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配件以及可穿戴主机,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件和检测组件;穿戴件能围合形成可供佩戴者四肢通过的佩戴通口;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均设于穿戴件;在佩戴通口形成时,光发射器的发光侧朝向光感应器的光接收侧,光感应器被配置为接收光发射器发出的透过佩戴者四肢后的光信号。本发明提供可穿戴设备利用光线穿透四肢来监测生理参数,无需设置复杂的反射光路,降低了光发射器和光感应器的装配难度,并且不会受到血液或组织对光线反射效果较差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可穿戴设备对用户生理参数的监测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伯禹,郭震,潘俊杰,刘耀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