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

文档序号:41473807发布日期:2025-03-28 18:2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


背景技术:

1、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及其他原因,为了明确病因及进行治疗,需要使用消化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止血治疗,出血量较大时,血液会与胃酸及其他体液形成巨大凝块,遮挡内镜视野及病灶。

2、现有的消化内镜由插入管、摄像头、控制装置、负压装置和吸引管组成,摄像头设置在插入管外表面,吸引管设置在插入管一端,负压装置设置在插入管一端,控制装置设置在插入管外表面。

3、由于血凝块的尺寸各有不同,且吸引管孔道的尺寸有限,从而导致血凝块的尺寸大于吸引管的尺寸时,吸引管无法将血凝块吸出,从而对摄像头进行遮挡,从而降低了消化内镜对患者的检查效果。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包括内镜套壳,所述内镜套壳一侧设置有旋切组件,所述内镜套壳一侧设置有摄像头组件,所述内镜套壳内设置有负压组件;

4、所述旋切组件包括开设在内镜套壳顶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旋切框架,所述旋切框架一侧开设有吸引槽,所述旋切框架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l形板。

5、旋切组件能够通过切刀将血凝块快速地切碎成较小的体积,从而防止血凝块的尺寸大于吸引槽的尺寸,导致血凝块无法被吸出的情况发生,从而增加了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对患者的检查效果。

6、所述l形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l形板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切刀,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旋切框架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

7、所述l形板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l形板滑动连接。

8、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二电机、摄像头本体、旋转环板、刮板和保护罩,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一侧。

9、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底部,所述旋转环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板顶部,所述旋转环板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相连接。

10、所述摄像头本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部,所述保护罩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顶部,所述刮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环板顶部。

11、所述内镜套壳底部固定连接有内镜软管,所述内镜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框架,所述负压框架底部设置有内镜控制装置,所述内镜控制装置一侧设置有主机装置,所述主机装置前侧设置有参数显示屏,所述主机装置前侧设置有调节按钮,所述内镜控制装置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握把。

12、所述负压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二电动推杆、支撑块、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负压软管、暂存框架、暂存盒、过滤板和负压装置,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内,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块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内。

13、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旋切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内,所述旋切框架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旋切框架之间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限位板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旋切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负压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负压框架之间。

14、所述暂存框架固定安装在所述负压框架一侧,所述暂存框架前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暂存盒卡设在所述方形槽内,所述暂存盒与所述暂存框架之间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槽内,所述负压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暂存框架顶部,所述暂存框架与所述负压框架之间开设有圆槽。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有益效果为:

16、本发明的旋切系统的目的是将消化道腔内的血凝块快速切成较小体积,然后吸出来,暴露消化道病灶,方便为患者止血,挽救患者生命。

17、1、旋切组件能够通过切刀将血凝块快速地切碎成较小的体积,从而防止血凝块的尺寸大于吸引槽的尺寸,导致血凝块无法被吸出的情况发生,从而增加了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对患者的检查效果。

18、2、摄像头组件能够对摄像头本体保护的同时对保护罩上的血凝块进行刮蹭,从而防止血凝块遮挡摄像头本体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对患者的检查效果。

19、3、负压组件能够配合旋切组件将血凝块从旋切框架处吸出,从而防止血凝块遮挡消化内镜旋切系统视野和掩盖病灶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消化内镜旋切系统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包括内镜套壳(1),内镜套壳(1)套在内镜先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套壳(1)一侧设置有旋切组件(2),所述内镜套壳(1)一侧设置有摄像头组件(3),所述内镜套壳(1)内设置有负压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10)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1),所述l形板(10)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切刀(13),所述转轴(12)与所述第一电机(11)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旋切框架(6)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10)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4)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板(8)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板(15),所述引导板(15)与所述l形板(10)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3)包括固定板(16)、第二电机(17)、摄像头本体(18)、旋转环板(19)、刮板(20)和保护罩(21),所述固定板(16)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1)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17)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6)底部,所述旋转环板(19)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6)顶部,所述旋转环板(19)与所述第二电机(17)输出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本体(18)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6)顶部,所述保护罩(21)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6)顶部,所述刮板(20)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环板(19)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套壳(1)底部固定连接有内镜软管(22),所述内镜软管(22)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框架(27),所述负压框架(27)底部设置有内镜控制装置(23),所述内镜控制装置(23)一侧设置有主机装置(24),所述主机装置(24)前侧设置有参数显示屏(25),所述主机装置(24)前侧设置有调节按钮(26),所述内镜控制装置(23)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握把(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29)、第二连接板(30)、第二电动推杆(31)、支撑块(32)、第一限位板(33)、第二限位板(34)、负压软管(35)、暂存框架(36)、暂存盒(37)、过滤板(38)和负压装置(39),所述支撑块(32)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1)内,所述第一连接板(29)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块(32)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板(33)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9)顶部开设有连接槽(40),所述第二连接板(30)滑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槽(40)内,所述第二连接板(30)与所述旋切框架(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固定安装在所述内镜套壳(1)内,所述旋切框架(6)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0)与所述旋切框架(6)之间开设有通槽(41),所述第一限位板(33)顶部开设有限位槽(42),所述第二限位板(34)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槽(42)内,所述第二限位板(34)与所述旋切框架(6)固定连接,所述负压软管(3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9)与所述负压框架(27)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框架(36)固定安装在所述负压框架(27)一侧,所述暂存框架(36)前侧开设有方形槽(43),所述暂存盒(37)卡设在所述方形槽(43)内,所述暂存盒(37)与所述暂存框架(36)之间开设有过滤槽(44),所述过滤板(38)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槽(44)内,所述负压装置(39)固定安装在所述暂存框架(36)顶部,所述暂存框架(36)与所述负压框架(27)之间开设有圆槽(4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旋切系统,包括内镜套壳,套在内镜先端部,内镜套壳一侧设置有旋切组件,内镜套壳一侧设置有摄像头组件,内镜套壳内设置有负压组件;旋切组件包括开设在内镜套壳顶部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旋切框架,旋切框架一侧开设有吸引槽,旋切框架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L形板,L形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旋切组件能够通过切刀将血凝块快速地切碎成较小的体积,从而防止血凝块的尺寸大于吸引槽的尺寸,旋切系统的目的是将消化道腔内的血凝块快速切成较小体积,然后吸出来,暴露消化道病灶,方便为患者止血,挽救患者生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陈倩,郭巧珍,刘梅,陈瑶,陈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