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170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使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
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自己翻身困难或根本不能自己翻身,人体与床接触面的时间长,透气性差,易引起发炎生疮,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给病人精神和肉体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按时使危重病人自动翻身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
本实用新型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包括两床头(1)(2),在两床头(1)(2)之间连在床方(3)(4),两边床方(3)的位置比两中床方(4)的位置低,两边床方(3)之间连有横梁(9),两边床方(3)与横梁(9)上连接有固定床面(5)。两中床方(4)上放置有带交错方齿而在方齿顶端与中床方铰接的两活动床面(6),固定床面(5)的四只角上,连有另一端顶住两活动床面(6)的活动床面定位器(11),两活动床面(6)的中部铰接有覆盖交错方齿的活动床板(7),活动床板(7)的两边有与两活动床面(6)铰接的左、右活动挡板(8),左、右活动挡板(8)下,有与活动床面(6)铰接的活动挡板定位器(12),在固定床面(5)上活动床面(6)下放置有两气囊(10)。两气囊(10)通过连在活动床面(6)两边部的气囊定位器(13)定位,床头(2)的上方连有两传感器(17),床头(2)的外边连有控制盒(22),控制盒(22)分别与充气机(14)和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15)相连,气囊(10)分别与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15)和两平卧放气电磁阀(16)相连。边床方(3)和中床方(4)与两床头(1)(2)之间采用角铁,螺钉和螺母连接,两边床方(3)之间的横梁(9)与边床方(3)采用角铁、螺钉和螺母相连,两边床方(3)与横梁(9)上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床面(5),两中床方(4)上放置有带交错方齿的两活动床面(6)。两活动床面(6)在方齿顶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中床方(4)上,固定床面(5)的四只角上通过螺钉连有活动床面定位器(11),活动床面定位器(11)的另一端套有橡胶套(18),套有橡胶套(18)的这端顶住两活动床面(6)的四只角,以防止两活动床面(6)的边部向下倾斜,两活动床面(6)上的活动床板(7)覆盖在两活动床面(6)的交错方齿上。活动床板(7)的两边与两活动床面(6)通过铰链连接,活动床板(7)的两边有与两活动床面(6)通过铰链连接的左、右活动挡板(8),左、右活动挡板(8)下,有与两活动床面(6)通过铰链连接的活动挡板定位器(12),在固定床面(5)上活动床面(6)下放置有两气囊(10),两气囊(10)用橡胶制成,充气前气囊(10)的两端是两层橡胶折叠在一起的,中部为多层橡胶呈不对称折叠,充气后两气囊(10)呈靠两活动床面(6)边部的大,靠两活动床面(6)与中床方(4)连接处的小的扇形。在控制盒(22)的控制下充气机(14)轮流给两气囊(10)充气。左或右气囊(10)充气后便鼓起,就向上顶左或右活动床面(6),左或右活动床面(6)沿两活动床面与中床方(4)的铰接处向上倾斜,连在活动床面(6)上的活动床板(7)也沿与左或右活动床面(6)的连接处随左或右活动床面(6)倾斜,从而使 躺在床上的病人向左或向右翻身,反之病人则处于平卧状态。为使病人向左侧卧或向右侧卧卧得更舒服,左、右活动档板(8)还可以沿与两活动床面(6)的铰接处向上转动,此时若将与活动床面(6)相连的活动挡板定位器(12)转至与活动床面(6)垂直的位置,并顶住左、右活动挡板(8),左、右活动挡板(8)就可与水平面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左、右活动床面(6)的边部通过螺钉连有防止气囊(10)充气后向床外鼓的气囊定位器(13),气囊定位器(13)的中部穿在气囊(10)边沿的橡胶环内,下部穿在连在固定床面(5)边沿的金属环内,活动床面(6)上下转动时,气囊定位器(13)随之上、下移动。床头(1)面向床方的一面,通过螺钉连有枕头放置支承架(29),两枕头放置支承架上,放有枕头放置平板(30),枕头放置平板(30)上可放置病人用枕头。床头(2)面向床方一面的上方,通过螺钉连有半月形支承板(19),半月形支承板(19)上有一半月形槽,两传感器支承架(20)连在半月形支承板(19)的中部,左、右侧位定位传感器(17)又通过螺钉固定在传感器支承架(20)上,传感器(20)上有一小圆柱,传感器支承架(20)与半月形支承板(19)连接起时,传感器支承架(20)上的小圆柱正好置于半月形支承板(19)的半月形槽内,传感器支承架(20)可沿半月形槽左、右滑动。左或右活动床面(6)上下转动时,左、右侧位定位传感器(17)和传感器支承架(20)随之在半月形槽内滑动,左或右活动床面(6)转动到位后,左、右侧位定位 传感器(17)将信号送入控制器板(27)内,从而控制活动床面(6)的转动角度床头(2)背向床方的一面通过螺钉连有控制盒支承架(21),控制盒支承架(21)上又通过螺钉连有控制盒(22),控制盒(22)由5面焊接在一起的方盒,底盘,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盘上的面板(24)、变压器(25),继电器(26),稳压电源板(28)和控制器板(27)组成。控制盒(22)分别与充气机(14)和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15)相连,气囊(10)分别与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15)和两平卧放气电磁阀(16)相连。控制盒(22)外接交流电,交流电进入控制盒(22)后,经变压器(25)变压,输入稳压电源板(28)内,从稳压电源板(28)输出的电压始终恒定的电压进入控制器板(27)内。控制器板(27)由振荡器、二进制计数器,译码器,控制方波形成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和驱器构成。控制器板(27)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方波,其频率在2周到5周之间可调。方波加到16位二进制计数器、方波的数量以二进制数码输出,即20-216。将其中26-2138位同时以原码、反码形式送至译码器、经译码器译出8个所需时刻的负脉冲向分别为1分、30分、45分、60分、90分、105分、120分、128分8个脉冲分别加至方波形成器。同时,由左侧位定位传感器(17)及右侧位定位传感器(17)送来的负脉冲信号也加至方波形成器,由方波形成器分别形成充气机控制方波,平卧向左侧卧变换方波、左侧卧向平卧变换方波,平卧向右侧卧变换方波、右侧卧向平卧变换方波。这些方波加至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当开关转到“自动”时,这些方波直接加至驱动器,驱动器打开或关闭充气机,打开或关闭各电磁阀、完成各种翻身动作。当开关转到“手动”时,5种控制方波由手动控制盒内的微动开关直接形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病人平卧、左侧卧和右侧卧等多种姿式,并且多种姿式的变换均属自动控制等特点。
附图


图1为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中示意图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3为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左活动床面翻起的示意图。
图4人体平卧时的示意图。
图5人体左侧卧时的示意图。
图6人体右侧卧时的示意图。
图7气囊充气前的结构图。
图8图7中结构图沿B-B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9图7中结构图沿C-C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10气囊充气后的结构图。
图11
图10中结构图沿D-D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12
图11中I处的放大图。
图13
图10中结构图沿E-E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14控制盒结构示意图
图15控制盒面板主视图
图16控制器板电原理图
图17稳压电源板电路图
图18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控制图附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床头2.床头3.边床方4.中床方5.固定床面6.活动床面7.活动床板8.左、右活动挡板9.横梁10.气囊11.活动床面定位器12.活动挡板定位器13.气囊定位器14.充气机15.左、右侧卧充气电磁阀,16.平卧放气电磁阀17.传感器18.橡胶套19.半月形支承板20.传感器支承架21.控制盒支承架22.控制盒23.底盘24.面板25.变压器26.继电器27.控制器板28.稳压电源板29.枕头放置支承架30.枕头放置平板。
图1.图2描述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两边床方和两中床方与两床头之间采用角铁,螺钉和螺母连接,两边床方之间等距连有四根横梁,横梁与边床方采用角铁、螺钉和螺母相连,两边床方与横梁上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床面,两中床方上放置有带交错方齿的两活动床面,两活动床面在方齿顶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中床方上,固定床面的四只角上通过螺钉连有活动床面定位器,活动床面定位器的另一端套有橡胶套,套有橡胶套的这端顶住两活动床面的四只角。两活动床面上的活动床板覆盖在两活动床面的交错方齿上,活动床板的两边与两活动床面通过铰链连接。活动床板的两边有与两活动床面通过铰链连接的左、右活动挡板,左、右活动挡板下,有与两活动床面铰链连接的活动挡板定位器,两块活动床面上均等距离连有三块活动挡板定位器。在固定床面上活动床面下放置有两气囊,两气囊用橡胶制成,充气前气囊的两端是两层橡胶折叠在一起的,中部为多层橡胶呈不对称折叠,充气后两气囊呈靠两活动床面边部的大,靠两活床面与中床方连接处的小的扇形。左、右活动床面的边部通过螺钉连有气囊定位器,气囊定位器的中部穿在气囊边沿的橡胶环内,下部穿在连在固定床面边沿的金属环内。床头(1)面向床方的一面,通过螺钉连有两枕头放置支承架,两枕头放置支承架上,放有枕头放置平板,枕头放置平板上可放置枕头、床头(2)面向床方一面的上方通过螺钉连有半月形支承板,半月形支承板上有一半月形槽,两传感器支承架连在半月形支承板的中部,左、右侧位定位传感器又通过螺钉固定在传感器支承架上,传感器支架上有一小圆柱,传感器支承架与半月形支承板连接起时,传感器支承架上的小圆柱正好置于半月形支承板的半月形槽内,传感器支承架可沿半月形槽左、右滑动。床头(2)背向床方的一面通过螺钉连有 控制盒支承架,控制盒支承架上又通过螺钉连有控制盒。
图15描述的控制盒由5面焊接在一起的方盒,底盘,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盘上的面板,变压器,继电器,控制器板和稳压电源板组成。控制盒分别与充气机和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相连。
图16中的控制器板由振荡器,二进制计数器、译码器,控制方波形成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和驱动器构成。振荡器由Jc1,Jc2,W1,R,C1组成,Jc1,Jc2为功率与非门。当接通电源时,设Jc2的6足为低,则Jc1的1足为低Jc1的6足为高、C1通,Jc2的1足也为高,从而使电路处于一种稳定状态,Jc1的8足为低,Jc1的6足的高电位,通过W1、R1对C1充电,使Jc2的1足渐渐降低,从而使Jc2的6足为高,Jc1的1足也为高,Jc1的6足为低,C1通,Jc2的1足也为低,从而使电路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周而复始,产生方波。改变W1的阻值,可以改变方波的频率。计数器由Jc3-Jc4组成,其中Jc3-Jc6为四位同步计数器,Jc7-Jc14为功率与非门。Jc3-Jc6组成16位二进制串并行计数器,其输出数码为20-215,其中,26-2138位分别加至Jc7-Jc14,形成8位具有一定功率的原码及反码,以推动译码电路。Jc15-Jc21构成译码器。将和1分、30分……对应的数码26、
……接至Jc15、Jc16的1、2、3、4、5、6、11、12足便分别在1分、30分……从Jc15、Jc16的8足送出负脉冲。Jc23、Jc32、Jc29组成平卧向左侧卧方波形成电路,Jc23为触发器,Jc32、Jc29为功率与非门。Jc24、Jc32、Jc25组成左侧卧向平卧变换方波形成电路。Jc26、Jc33、Jc34组成平卧向右侧卧变换方波形成电路。Jc27、Jc33、Jc28组成右侧卧向平卧变换方波形成电路。以Jc23、Jc32、Jc29组成的平卧向左侧卧变换方波形成电路为例,说明上述四种方波形成电路的工作原理。Jc23接成R-S触发器,当Jc15来的1分时刻的负脉冲加到Jc23的5足,将Jc23的6足置为低,将Jc23的6足和Jc32的1足相接,从Jc32的6足输出高电平。由左侧卧定位传感器送来的负脉冲加至Jc29的2足,Jc29的8足输出的负脉冲加至Jc23的9足,使Jc23的6足为高,从而使Jc32的6足为低,便从Jc32的6足输出了平卧向左侧卧变换方波。Jc31、Jc30组成充气机控制方波形成电路。当平卧向左侧卧变换方波或平卧向右侧卧变换方波存在时,Jc31的1足或13足为高电平,则Jc31的8足为低,由于Jc31的8足和Jc30的9足相连,Jc30的8足输出高电平,从而形成充气机控制方波。Jc29、Jc25、Jc34、Jc28、Jc22组成复位电路,当“准备”按钮按下时,Jc29的1足,Jc25的2足,Jc34的2足,Jc28的2足,Jc22的2足均为低,从而使它们的8足均为低,由于它们的8足分别和Jc23、Jc24、Jc26、Jc27的9足,Jc3、Jc4、Jc5、Jc6的1足相通,最后导致控制方波形成器各输出端,16位二进制计数器输出端均为低,使整个控制器复位。当“启动”按钮按下时,控制器便进入正常状态。转换开关为8刀2位。当转换到“自动”时,+5V电压加到振荡器、计数器,译码器,控制方波形成器,并且控制方波直通四个驱动电路,当转到“手动”时,加到振荡器、计数器、译码器、控制方波形成器的+5V电源被切断,使这些电路不工作。四个驱动方波由手动控制盒中的微动开关接通+5V或切断+5V而形成。由BG1、R8、R9及继电器组成充气机驱动器,由BG2、R10、R11及继电器组成平卧向左侧卧变换驱动器,由BG3、R12、R13组成左侧卧向平卧变换驱动器,由GB4、R14、R15及继电器组成平卧向右侧卧变换驱动器、由BG5、R16、R17及继电器组成右侧卧向平卧变换驱动器。现以BG1、R8、R9、继电器组成的充气机驱动器为例来说明各个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当充气方波到来时,高电平加至R8、从而使BG1的Vb上升,Ib上升,Ic上升,最后使继电器的线圈通过定量的电流(电流大小可由R9来调整),使继电器常开点闭合,充气机通电而运转,向气囊输送压缩空气。
图17给出了稳压电源板电路图。下面详细说明+5V稳压电源工作原理。由D6-D9、C3组成整流滤波电路。W1、BG5、D10、R5、R3、C4组成取样、比较放大电路,由BG3、BG4、R4组成复合式调整管,C5为输出滤波。8V的交流电压加到D6-D9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进行整流,变为直流电压,由C3进行滤波,由W1对输出电压进行取样,由BG5、D10、R5、C4进行比较放大,并控制复合调整管BG3、BG4、R4的内阻,当输出电压升高,调整管内阻加大,使输出电压降低,当输出电压降低时情况和上述相反。输出电压升高时,电路内电压和电流变化如下输出电压↑-Vb5↑-Ib5↑-Ic5↑-Vc5↓-Vbe3↓-Ic3↓-Ic4↓-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降低时,电路内的电压和电流发生如下变化输出电压 ↓-Vb5↓-Ib5↓-Ic5↓-Vc5↑-Vbe3↑-Ic3↑-Ic4↑-输出电压↑W1可以调整输出电压的大小
图18给出了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控制图。控制盒(22)外接交流电,交流电进入控制盒(22)后,经变压器(25)变压,输入稳压电源板(28)内,从稳压电源板(28)输出电压始终恒定的电压进入控制器板(27)内。控制器板(27)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方波,其频率在2周到5周之间可调。方波加到16位二进制计数器,方波的数量以二进制数码输出,即20-215,将其中26-2138位同时以原码、反码形式送至译码器,经译码器译出8个所需时刻的负脉冲向分别为1分、30分、45分、60分、90分、105分、120分、128分8个脉冲分别加至方波形成器。同时,由左侧位定位传感器(17)及右侧位定位传感器(17)送来的负脉冲信号也加至方波形成器,由方波形成器分别形成充气机控制方波,平卧向左侧卧变换方波、左侧卧向平卧变换方波,平卧向右侧卧变换方波,右侧卧向平卧变换方波。这些方波加至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当开关转到“自动”时,这些方波直接加至驱动器,驱动器打开或关闭充气机,打开或关闭各电磁阀,完成各种翻身动作。当开关转到“手动”时,5种控制方波由手动控制盒内的微动开关直接形成。
权利要求1.一种危重病人的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两床头(1)(2)之间连有床方(3)(4),两边床方(3)的位置比两中床方(4)的位置低,两边床方(3)之间连有横梁(9),两边床方(3)与横梁(9)上连接有固定床面(5),两中床方(4)上放置有带交错方齿而在方齿顶端与中床方(4)铰接的两活动床面(6),固定床面(5)的四只角上,连有另一端顶住两活动床面(6)的活动床面定位器(11),两活动床面(6)的中部铰接有覆盖交错方齿的活动床板(7),活动床板(7)的两边有与两活动床面(6)铰接的左、右活动挡板(8),左、右活动挡板(8)下,有与活动床面(6)铰接的活动挡板定位器(12),在固定床面(5)活动床面(6)下放置有两气囊(10),两气囊(10)通过连在活动床面(6)两边部的气囊定位器(13)定位,床头(2)的上方连有两传感器(17),床头(2)的外边连有控制盒(22),控制盒(22)分别与充气机(14)和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15)相连,气囊(10)分别与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15)和两平卧放气电磁阀(1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带交错方齿的活动床面(6),在两床面(6)的方齿的顶端通过铰链与中床方(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活动动床板(7)的两边与两活动床面(6)通过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左、右活动挡板(8)与两活动床面(6)通过铰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两气囊(10)用橡胶制成,充气前气囊(10)两端由两层橡胶折叠在一起,中部为多层橡胶呈不对称折叠,充气后两气囊(10)呈靠两活动床面(6)边部的大,靠两活动床面(6)与中床方(4)连接处的小的扇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盒 支承架(21)和螺钉固定在床头(2)上的控制盒(22),由5面焊接在一起的方盒,底盘(23),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盘上的面板(24),变压器(25),继电器(26),控制器板(27)和稳压电源板(28)所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板(27)由振荡器,二进制计数器,译码器,控制方波形成器和驱动器组成。
专利摘要危重病人自动翻身床,由两床头,四床方,四横梁,固定床面,两具有交错方齿的活动床面,四活动床面定位器,活动床板,左、右活动挡板,六活动挡板定位器,两气囊,四气囊定位器,两传感器,控制盒,充气机,左、右侧位充气电磁阀和两平卧放气电磁阀组成。在控制盒内控制器的控制下,两活动床面和活动床板能够上下交替转动,使人体能够有规律地在平卧,左侧卧和右侧卧等几种姿式中变换,达到使人体自动翻身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G7/00GK2036416SQ8821883
公开日1989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30日
发明者赵成武 申请人:赵成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