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医用、保健抽气式拔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类,是一种用于疾病治疗和保健的抽气式拔罐。
目前,医疗上一般使用拔火罐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起到扶正驱邪防止疾病之目的。拔罐有百病皆治,是病可防的功能,民间一直流传扎针拔罐,病去一半的说法,它对于某些疾病引起的疼痛、痉 和部分皮肤病、昆虫叮咬、螯伤都有明显的疗效。使用时罐内用明火将空气加热膨胀,待火熄灭的同时将罐扣在病人待治疗处,这时罐内温度下降,产生负压,从而起到拔罐的治疗作用。但这种拔火罐由于使用明火在罐内加热,受一定投火技术的限制,也受就医者体位的局限,并难于控制压力大小,所以容易引起对病人皮肤的烧烫伤,且在罐内残留纸灰等灰烬。其次,这种拔火罐启罐也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抽气式拔罐正是为克服现有拔火罐的弊端而设计的一种不用明火的抽气拔罐。
本实用新型抽气式拔罐,由罐体(1)、下口(2)组成,其特征是在罐体顶部开有一上口(3)。为了保证抽气后罐内密封,可在上口(3)上安装密封顶盖(4)。使用时,将拔罐下口(2)扣在待治疗处,用注射器在上口(3)上抽气后,用密封顶盖(4)塞住上口,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为便于使用普通注射器或其它仪器进行抽气,可在密封顶盖(4)上接有一抽气管(5),注射器或其它仪器管口可直接插入抽气管抽气,抽气后用手摄住抽气管,然后用一塞子塞住气管口。另外,上口(3)可做成凹圆台形,其内口径为1.1cm,外口径为1.8cm,这样可以直接使用青链霉素注射剂瓶的橡胶塞作密封顶盖。其次,罐体(1)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为材料制成。这样既美观,又便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根据就医者的忍受程度控制抽气量,而且还能抗酸碱腐蚀,对人身无害。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图;图2是俯视图。图中1是罐体,2是下口,3是上口,4是密封顶盖,5是抽气导管。
本实用新型抽气式拔罐结构简单、方便易行,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做成各种不同尺寸的拔罐,该实用新型由于不使用火加热,从而避免了一般拔火罐烧烫伤皮肤的可能性,也解决了纸灰残留在罐内,污染皮肤的问题。另外,该拔罐还有对位准确、使用方便的特点,哪里需要拔罐就先对准该部位,然后抽气就可以,而且操作简便易行,启罐方便,操作时只须将抽气管上的塞子拔下即可。尤其是做放血和排浓疗法时,可避免启罐时污染手指。本实用新型拔罐可用于治疗腰背、胸腹痛,头、关节、肌肉疼痛,昆虫咬螯伤等疾病,特别对腓肠、肌平滑肌痉
、胆道蛔虫、早期肠梗阻、纤维织炎症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该实用新型拔罐适合部队、军地各类医院、机关工厂企业的卫生医疗单位使用,当前,保健医疗已进入家庭,此罐经济耐用,简单易学,疗效明显,无副作用,是非常理想的家庭不可缺少的保健医疗器械。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保健抽气式拔罐,由罐体(1)、下口(2)组成,其特征是在罐体顶部开有一上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抽气式拔罐,其特征是在上口(3)上装有一密封顶盖(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抽气式拔罐,其特征是在密封顶盖(4)上接有一抽气管(5),并配有气管塞。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说的抽气式拔罐,其特征是上口(3)呈凹圆台形,其内口径为1.1cm,外口径为1.8c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说的抽气式拔罐,其特征是罐体(1)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说的抽气式拔罐,其特征是罐体(1)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类,是一种用于疾病治疗和保健的抽气式拔罐。本实用新型抽气式拔罐,由罐体(1)、下口(2)组成,其特征是在罐体顶部开有一上口(3),上口(3)上安装一密封顶盖(4),且密封顶盖(4)上接有一抽气管(5),并配有气管塞。另外,上口(3)也可做成内口径为1.1cm,外口径为1.8cm的台阶形圆孔,使其可与青链霉素注射剂瓶橡胶塞配合使用。
文档编号A61M1/08GK2058605SQ8921627
公开日1990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运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5526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