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07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的制作方法
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是涉及新的透皮给药途径的药物控释制剂和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作用及药物离子导入技术,代表一种新的使药物释放更为有效的技术。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发明人在已申请发明专利、现拟放弃的《电子药贴》(申请号90100560·6)的原理基础上重新设计并研制的更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众所周知,现代医药学是一门不断变革的科学,药物控释制剂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中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现正处于发展阶段,扎费罗尼(Zaffaroni)提出了治疗体系概念,即一种治疗体系是一个含有药物的制品或剂型,它能在一固定时间内按照预定的方式,向全身或特定靶器官连续释放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体系这种概念的开发基础是一种认识的革新,即把重点放在已知药物新投放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而较少考虑改变药物分子方面。透皮治疗体系(TTS)代表一种新的给药途径,通过分子扩散过程来发挥作用,使释放出的药物能在一段固定时间内,按预定的和恒定的速率穿过皮肤到达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丛,达到血药浓度平稳,所需总药量较少,副作用减小,而疗效得到全面改善。目前这种透皮治疗体系的商品已在美国、德国和瑞士等国市场销售,受到欢迎。
但是,透皮治疗体系的药物吸收速率决定于贴敷面积大小和皮肤的渗透性,其先决条件是药物能够穿透上皮进入到真皮组织中,接近毛细血管,角质层是物质透过皮肤的主要屏障。也就是造成皮肤渗透性低的主要原因。由于透皮诊疗药物按照被动扩散方式释放药物,再加皮肤渗透性低等原因,只有较少数药物经透皮可以达到治疗需要量,严重阻碍了透皮治疗体系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
本发明针对透皮治疗体系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利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皮肤电阻值低的经络穴位的变阻点处,改变皮肤低渗的物理化学现象和扩张皮肤角质层结构,促进药物透皮进入机体达到全身或局部治疗,产生独特的药物和电刺激协同作用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代表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药物释放更为有效的经透皮吸收药物与低频脉冲电流电刺激协同作用于局部或全身新的诊疗电子药贴;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根据经络穴位的皮肤电阻值低具有良导电的特点,采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经络穴位的皮肤,克服皮肤渗透性低的缺点和改变皮肤的物化现象,提高药物渗透和吸收,保持透皮药物吸收的恒定速率;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用于治疗,同时还可用于诊断的电子药贴,扩大其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范围。开发多种药物透皮诊疗电子药贴,治疗多种疾病;本发明追求的第四个目的是,使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可以在不用任何外来电源的情况下,利用压电陶瓷能将压力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特性,在人体活动的压力下压电陶瓷产生高电压小电流。使透皮诊疗电子药贴组合成为更巧妙、更经济、更便捷受大众欢迎的商品。
本发明的原理是,根据透皮治疗体系概念和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及经络穴位皮肤存在变阻点的现象,将透皮吸收的药物和低频脉冲电流作用组合成电子药贴,借助经络穴位皮肤电阻值低导电性好作为物质和电进入机体内的大门,使透皮药物和脉冲电流产生协同作用,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皮肤电阻值低的经络穴位使皮肤血管扩张充血,改变低渗皮肤的物理化学现象,促进透皮药物的吸收和转运。使透皮治疗释放出的药物,以恒定速率穿过皮肤到达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丛,通过药物分子扩散过程来发挥作用,达到血药浓度平稳,所需总药量减少,副作用减少,与电流刺激产生协同作用而疗效得到全面改善。药物透皮吸收的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和吸收进入血循环三个阶段。
释放系指药物从基质贮囊中释放出来扩散到皮肤或粘膜上。由于透皮诊疗药物按照被动扩散方式释放药物,只有较少数药物经透皮可以达到治疗需要量。必须给这类药物提供能量使其主动释放和以恒定速度零级来释放药物。在一预定时间内,药物通过皮肤屏障在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保持一致。药物从贮囊释出,通过亲脂性或亲水性的合成膜微孔释出表面到达皮肤表面。通常应用的药物可分为水溶性及脂溶性两类。常用水、羊毛脂分别作为混合上述两类药物的耦合剂,能更好地促进某些药物的释出。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主要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及类似软膏的糊剂。药贴的组成主要是药物与基质贮囊,贮囊不仅是膏剂的赋形剂,同时它对药物的释放与吸收都有重要的影响。理想的基质贮囊应具备下列要求(1)具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和涂展性,无刺激性。(2)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脂溶液互相混合,并能吸收分泌液。(3)能作为药物的良好载体,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不与药物发生配伍禁忌,久贮稳定。(4)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5)易洗除,不污染衣服。膏药系以停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贮囊,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膏药的种类很多,以油与黄丹为贮囊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贮囊的为白膏药,以松香等为贮囊的为松香膏药。膏药常用于消肿、拨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等。
穿透系指药物通过皮肤进入皮肤内而主要是对局部起作用。透皮给药的先决条件是药物能够穿透皮肤进入到真皮组织中,从皮肤表面起,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层,贯穿于皮肤表面到皮下组织散在着毛囊、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官。药物穿透皮肤的途径有(1)经表皮的吸收,通过细胞间隙和表皮细胞所吸收;(2)经皮肤附属器官吸收,皮肤表面有很多毛囊、汗腺口、脂腺口等微小开口部,物质通过这些开口部穿透皮肤,而经表皮透入皮肤,一般对外来的物质皮肤是排斥作用。药物如要透到皮肤内部,必须通过角质层,透明层与粒层,及棘层与基层。角质层是物质透过皮肤的主要障碍,与其药物分子量大小、荷电的强弱有关。还与皮肤的部位、厚薄、毛孔的多少、清洁状态、温度与湿度及病变皮肤程度等与皮肤渗透性有一定关系。穿透皮肤角质层的转移动力学可以用下式表示J=D·K/h·4Cs。J表示物质流量,D表示在溶解了的物质的扩散常数。K=角质层/介质-分配系数,h=角质层厚度,4Cs为角质层各侧的浓度差。皮肤渗透性高低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而不是生物活性问题。人体皮肤的角质层具有最大的电阻,直流电几乎不能通过。当擦破角质层时,电阻立即降低数百至一千倍。应用现代科学的测定证明,利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作用,对皮肤通微弱电流时,在那一带有电阻较小而特别容易通电的地方,皮肤活动点处即经络穴位处具有代谢水平高、耗氧功能强、皮温高,并且有特殊的生物电状态即皮肤电阻明显降低,而电阻的降低就好像打开了通向机体内部的大门,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应选择皮肤电阻值低具有良导电的经穴皮肤活动点,其电学特性是(1)电阻20~350千欧姆,而其周围皮肤组织则为300千欧姆以上。(2)电容(交流电容)0.02~0.5微法拉,而其周围组织则为0.01微法拉以下。(3)电位高于周围组织2~6毫伏,因此提示我们,利用皮肤电阻变化的原理,在经穴的电阻值低的良导电点透过药物分子或离子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许多诊疗药物和保健药物皆可经皮肤的良导点透入给药。此外,若在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中加放有充盈均匀溶液,可以明显地改善皮肤的含水量,降低皮肤电阻。含溶液的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人体实测电阻1.02欧姆,间接测为205.5欧姆,无溶液344.8欧姆(P<0.01)。药物溶液不仅可以节省药物,而且有改善皮肤含水量,降低皮肤电阻,提高电流强度,促进药物透入的作用。然而要想获得体外与体内透皮一致的线性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选择与使用药物基质贮囊类型及开发为数众多的皮肤透入剂、表面活性剂及适宜的PH值。理想渗透促进剂本身应不具备有药理作用,起始作用快,具有预定作用时间,理化性质稳定,与制剂有效成份不产生配伍禁忌。在体外和体内均产生透皮促进吸收作用,使药物渗透吸收大幅度地提高,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脂肪酸单链烷醇酰胺、月桂氮
酮、癸甲基亚砜、油酸和N-甲基-2-吡咯酮、环糊精等均可增加甾体激素、抗生素、生物碱、非甾体抗炎药和三氟腺苷等药物透皮吸收,很少引起刺激性。
吸收系指药物透入皮肤或粘膜接触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透皮给药吸收是药物穿透皮肤接近毛细血管丛,吸收速率与贴敷面积大小和皮肤渗透性有关,皮肤渗透性强,由释放速率来控制,避免超量和过早地耗尽贮囊中的药量。药物的溶解性,亦即药物在油与水中的分配系数对于透皮吸收是很重要的,分配系数愈大,药贴中药物浓度愈高,吸收量愈多,影响药物吸收的还有贮囊性质。药物进入血液时,刺激血管壁的感受器,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引起局部或广泛的反射作用。药物进入相应的组织后,就在局部或机体深远部分发挥其特有的药理直接作用,而频率在1千赫芝以下,电压或电流幅度按一定的规律从零或某一电位水平上瞬间出现,然后降低或消失的低频脉冲电流,其生理和治疗作用主要有,缓解平滑肌的痉挛、抑制炎性细胞减轻炎症过程,刺激出现停滞和扩张的平滑肌细胞使其兴奋。抑制并减轻初期组织细胞的退化过程、电刺激兴奋弹性纤维、激发新损伤的横纹肌的ATP功能、恢复神经的极化作用,促进组织治愈和器官功能的康复过程。低频脉冲电流能改善皮肤区的血液供给和营养,加速病理产物的清除,减轻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和缺氧状态,一方面脉冲电流刺激皮肤区,使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另一方面,直接刺激腹壁皮肤神经末稍,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促进药物的全反射作用。由于低频脉冲电流和直流电作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促进中药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根据药物极性将药物离子、带电胶体微粒进入机体。脉冲电流导入是脉冲电流与药物离子的协同作用,较其它途径给药的方法有独特之处,它可以把药物直接导入病灶局部,适用于浅表的病灶,导入机体的是纯药物离子,能起主要药理作用部分,导入机体的药物,发生作用的持续时间长。药物溶液的浓度与导入药物的数量也有一定关系,药物浓度增高,导入机体的药量亦增加。能用于透皮诊疗电子药贴的中西药物,约占已知药物的三分之二左右,主要有(1)无机盐及金属离子,(2)镇痛剂及局部麻醉剂,(3)解热镇痛剂,(4)胆碱能药物,(5)肾上腺能药物,(6)组织胺及抗组织胺药物,(7)中枢兴奋和抑郁剂,(8)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9)肝、胆疾病药物,(10)酶类药物,(11)激素及维生素类药物,(12)抗微生物的药物,(13)免疫制剂,(14)抗癌药,(15)其他西药,(16)中草药,(17)中成药等。
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中主要规定的不是药物总剂量而是给药速率和持续时间,单位时间给出的药量至关重要,所以人们才谈到控制给药。而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只要与皮肤之间保持扩散梯度,此扩散速率即保持恒定,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一贴到皮肤上,扩散过程立即开始,最初多一些,当皮肤被饱和后,药物释放即固定在一恒定速率,在短时间内,活性物质即在血浆中达到治疗或诊断浓度药物的吸收与失活维持平衡状态,将电子药贴移走,血药浓度下降到诊疗浓度以下,下降速度取决于所用药物的半衰期。
为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结合总体示意图1对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的处方结构和制作方法,及透皮吸收过程示意图2加以说明。
本发明由图1所示的复盖膜1、固定胶粘膜2、裱背材料3、压敏胶4、基质5、药物6、网眼状镀膜电极7、密封保护膜8、脉冲电流发生电路9、对应镀膜电极10、导线11和电源12组成。制作程序是,往压敏胶4中加入基质5的透皮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及药物6混合涂在网状镀膜电极7的绝缘面一侧,使混合药胶透过镀膜电极的网眼形成药物透膜与电极膜互相交错成平整的皮肤粘贴面,裁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电子药贴置于裱背材料3上连同固定胶粘膜2贴敷在可以折叠的复盖膜1的左侧,在皮肤粘贴面上用密封保护膜8复盖,将脉冲电流发生电路9、对应镀膜电极10和导线11置于复盖膜1右侧的固定胶粘膜2上,复盖膜1中间可折叠合拢,带脉冲电流发生电路9的为母式电子药贴,不带脉冲电流发生电路9的为子式电子药贴。母式电子药贴药物释放尽后,将脉冲电流发生电路9移植在子式药贴上便可继续进行电子药贴治疗。每6贴或12贴为一付,每付中有一贴是母式电子药贴,可供1个疗程使用。抗生素电子药贴和有过敏倾向的药物,每1付电子药贴中皆附有“过敏试验”电子药贴,按照复盖膜1上的判定标准为阴性后,方能贴敷治疗药贴。用于治疗和诊断的药贴其复盖膜为黄色的是诊断电子药贴,绿色为治疗电子药贴,既有诊断又有治疗作用的为黄绿相间的颜色,麻醉药品和解毒电子药贴的复盖膜用红色标记。电子药贴的形状可根据需要制成园形、方形和三角形,一般厚1~5毫米,面积2.5~20平方厘米。
由光洁的各种颜色纸或塑料薄膜制成的复盖膜印有药贴使用方法和贴敷最佳部位经穴处的示意图。固定胶粘膜可用80克或50克的薄型无纺布喷涂或浸泡医用压敏胶,压敏胶内加入少量蜂蜜可滋润营养皮肤。
背材料可以用聚氯乙烯薄膜或镀膜的锡纸,还可用尼龙、聚酰胺等薄膜,气密性好,不易渗透。
压敏胶应具有网状结构多聚体,可作为药物的贮囊,其压敏胶的溶媒对溶解药、附加剂有适宜的溶度参数、沸点及粘度,可选用硅氧烷医用压敏胶和丙烯酸压敏胶,加入压敏胶的药物和基质一般不超过10%。在多数情况下,首先考察药物与压敏胶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考虑最大药物含量。还需考虑动态粘性及机械性能,设计成骨架型透皮制剂较为合适。当不用压敏胶作为基质和药物溶解溶媒时,在药物膏剂的表面敷以压敏胶制成的微孔薄膜,可以喷涂或雾化淀积成膜,控制药物释放。此时应考察药物分子大小与微孔膜释出口的大小,确保药物以恒定速率释放。
镀膜电极,用绝缘的聚乙烯薄膜或尼龙塑料薄膜一面镀导电金属铝、铜、银等。镀膜厚0.2~1毫米左右,制成网眼状,网眼的大小直径在2~10毫米左右,是电子药贴中药物透释膜与皮肤接触的粘贴面。这种设计保证了药物不受电流直接作用,不产生电解作用,电极的作用只在于提高皮肤的渗透性和通过经穴的电刺激作用;相反,将药膜制成网眼状,药膜置于网眼状镀膜电极的导电面下面,形成电极镶嵌于网眼状药膜中,这种电极药贴适用于药物的离子透皮导入,是一种具有离子导入作用的透皮诊疗电子药贴。无论是药膜镶嵌于镀膜电极中,还是镀膜电极镶嵌于网眼状药膜中,皆能与良导点电阻值低的经穴皮肤密接,保证释出药物和电流刺激作用于皮肤并进入机体内部。
图2是表示透皮诊疗电子药贴透皮吸收过程的示意图。裱背材料3与基质5密切相接。药物分子6散布在医用压敏胶4中的贮囊13内,镀膜电极7与药物控释膜14构成粘贴面15与皮肤表面16密接,药物控释膜控制药物散发,药物分子6经药膜释出到达皮肤表面,通过表皮和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囊、脂腺和汗腺口透过皮肤到达毛细血管17吸收进入体循环。
低频脉冲电流发生电路可以是压电陶瓷体图3,也可以是直流升压集成电路图4,现分别加以说明。
图3是表示压电陶瓷体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线路示意图。众所周知,陶瓷体经过极化处理可以在任意选择的极性方向上产生压电性,如果在压电陶瓷片18上连接两根导线,分别焊接在压电陶瓷片两面,一为正极19、负极20,并串联一个整流二极管D21,便形成一个脉冲电流发生电路。当一个外力使陶瓷片产生压缩或伸张应变时,产生的形变就引起偶极矩变化,结果便在电极之间出现电压,如果机械应力使陶瓷体片恢复到原来形态,即极化前的形态,量得的电压就将与极化电压的极性相同,当机械应力相反时,电极上的电压也将反向,为了得到固定相同极性的电压和电流。本发明采用连接整流二极管,使压电效应成为脉冲电流,将压电陶瓷片置于人体的体重压力下,压电陶瓷体受压后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人活动行走时的压力一般约50公斤左右,选用陶瓷片0.1~10毫米厚,直径1~10厘米的园片,根据不同特性,可产生0~±5千伏电压,10微安~1毫安的电流。这种高电压小电流对人体作用无不适感觉、无副作用。陶瓷片厚0.2毫米,用手挤压陶瓷片时,在9伏人体电阻50千欧姆下,实测的峰值电流±13微安、电压20伏峰峰值,压电效应与机械压力的大小、压电陶瓷体面积大小和厚度有关。在人体压力为50公斤下,直径为5厘米、2毫米厚的压电陶瓷片,可量得30微安到90微安电流峰值,电压峰峰值可达2千伏。将两个陶瓷片之间夹一层金属,便可以增加这些陶瓷元件的坚固性,因而得到一个三叠层结构,如果金属层和两陶瓷片的厚度差不多的话,则由于金属层的存在而提高了机电耦合。压电陶瓷体上的电极通常由银制成,将银浆喷涂在陶瓷表面上进行烧结而得到与陶瓷体牢固结合的银层,其厚度约为25微米,该银层可与药贴的薄膜电极连接。
图4是表示另一种脉冲电流发生器的集成电路9的内部电路图。振荡器22、升压器23、储能线圈24、整流器25、稳压电路26于一体,电能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可将3伏的电池电压升高为100伏、1毫安的直流电压,有3种输出电压10伏、70伏和100伏三种引线可根据需要选用和同时使用各种输电压。高电压输出端串接电感后可使输出电压进一步升高10~15伏。当输出端不接滤波电容时,在输出电压上叠加有几千赫芝的正负脉冲,不需附加任何元件,即可作为脉冲发生器使用,为获得低频脉冲,本发明在输出端由NE555时基电路调制为50~120赫芝脉冲,脉冲发生器电路体积为长3厘米、宽1厘米,高0.5厘米,通过电子药贴的镀膜电极和对应镀膜电极,对人体施放强度和频率可调的电脉冲信号,改变人体局部皮肤低渗物化现象和对经络产生电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透皮药物和电脉冲的协同作用。
上述发明结构处方和制作方法使透皮药物分子或离子与低频脉冲电流产生独特的协同作用,创造了一种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优点是1、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可将多数已知药物与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皮肤,经透皮给药和对机体经穴施以电刺激,产生协同作用,制成多种治疗和诊断的透皮诊疗电子药贴。
2、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针对皮肤低渗物化现象的原因,利用经络穴位电阻值低的特点,根据病种选用皮肤的经穴部位作为透皮药物和电流作用进入机体内部的新途径,克服和弥补了透皮给药的缺点和不足。
3、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利用压电陶瓷体受压后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不用复杂的电子元件又不用电源,就可实现制作一种新奇巧妙的电子药贴。
4、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以最大的功效、选择性和安全性为特征,减少有效治疗所需的药量减少、副作用减小、增进药物的安全性,并为生物半衰期短的物质也可进入常规治疗。
5、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对儿童和老人可以做到无疼痛治疗,病人的顺应性得到改进,可随时终止治疗,实现了药物诊疗的简单、方便、快速、高效。
6、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可将有效的抗癌药物制成诊疗电子药贴,直接作用于癌病灶,用药量少,可避免和减轻副作用,为抗癌药物的诊疗开拓新途径。
7、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可以将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导入体内,使“生物微型魔弹”经透皮给药,为单克隆抗体寻的作用于靶细胞,缩短在体内的循行距离,药物通过肝脏的首过代谢减少,为生物免疫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诊疗开拓新途径。
下面是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的实施举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举例[名称]可乐宁降压电子药贴[处方]丙烯酸压敏胶100份,可乐宁1.7份,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1.2份,蜂蜜0.5份混合。
压电陶瓷片直径3厘米、厚2毫米,网眼状镀膜电极。将丙烯酸压敏胶、可乐宁、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和蜂蜜混合喷涂在镀膜电极的绝缘面上,使其混合药胶透过网眼状镀膜电极镶嵌其中,药膜与电极膜相互交错形成平整的皮肤粘贴面。裁制成一定形状的药贴敷于裱背材料上通过固定胶粘膜一并置于复盖膜中折线的一侧,皮肤粘贴面上加密封膜;压电陶瓷片、对应镀膜电极和导线置于复盖膜中折线的另一侧,导线分别连接压电陶瓷片两面与镀膜电极,对折合拢。可乐宁为咪唑啉衍生物,化学结构与α肾上腺素受体相似,是一种中枢性降压药,同时伴有心搏徐缓、心输出量减少和镇静作用。用于高血压、兴奋中枢α2受体具有降压作用,特别是贴敷于降压穴和足底涌泉穴主治高血压、头昏目眩及高血压头痛,具有降压药与脉冲电流刺激经穴的协同作用。压电陶瓷体置于足底前掌还具有足底按摩和电疗作用。按复盖膜上的使用方法介绍和示意图,揭去封盖膜,将皮肤粘贴面贴于足部第一、二趾缝背侧上1寸的降压穴处,压电陶瓷片置于足底前掌下,对应镀膜电极贴于足心涌泉穴皮肤部位,压电陶瓷片在人体活动后受压可产生2千伏电压和30微安以上电流,通过2个电极分别作用于足背的降压穴和足底的涌泉穴,产生透皮药物和电刺激的协同作用。
电子药贴制成3.5平方厘米的园形,含可乐宁3毫克,可连续使用7天,继续治疗时,将母式电子药贴的压电陶瓷片移植到子式药贴上,压电陶瓷片可供1个疗程使用,1个疗程为6贴。


图1、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处方结构总体示意图。
1、复盖膜 2、固定胶粘膜 3、裱背材料 4、压敏胶 5、基质 6、药物 7、网眼状镀膜电极 8、密封保护膜 9、脉冲电流发生电路 10、对应镀膜电极 11、导线 12、电源图2、药物透皮吸收过程示意图2、固定胶粘膜 3、裱背材料 4、压敏胶 5、基质 6、药物 7、镀膜电极 13、药物贮囊 14、药物控释膜 15、皮肤粘贴面 16、皮肤表面 17、毛细血管图3、压电陶瓷压应效力电路图18、压电陶瓷片 19、正极 20、负极 21、整流二极管D图4、脉冲电流发生集成电路22、振荡器 23、升压器 24、储能线圈 25、整流器 26、稳压电路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药物控释制剂、脉冲电流发生电路组成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它在复盖膜1上敷以固定胶粘膜2使裱背材料3固定其上,往100份压敏胶4中按重量比加入基质5和药物6混合的药胶涂在网眼状镀膜电极7的绝缘面上,形成药膜与电极膜互相交错的平整的皮肤粘贴面15,裁制成一定形状的药贴置于有裱背材料3的复盖膜1的一侧,将脉冲电流发生电路9、对应镀膜电极10和导线11一并置于复盖膜1的另一侧的固定胶粘膜2上,在皮肤粘贴面15上加盖密封保护膜8。将复盖膜1沿中线对折合拢成一母式电子药贴,根据病种贴敷于相应的经穴皮肤处,实现透皮药物和脉冲电流刺激的协同作用,产生独特的治疗或诊断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皮药物由中西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包括软膏、膏药和类似软膏剂的糊剂的多种膏剂,根据病种选择经临床实践确有疗效的药物制成用于透皮治疗或用于透皮诊断或既有治疗又有诊断功能的电子药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裱背材料根据药物性质和作用不同可以是透明的或非透明的厚度在1毫米左右的不导电的卫生级塑料薄膜或无纺布或光洁的纤维纸,如血卟啉透皮诊疗癌症电子药贴的裱背材料可以是避光的综色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膜电极是在聚乙烯薄膜上一面镀有导电的金属铝、铜或银等,未镀膜的一面为不导电的绝缘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皮药膜是一种压敏胶内参入透皮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基质混合药物而成的药物控释膜,是由硅橡胶或丙烯酸压敏胶经喷涂制成的药物贮囊和以恒定速率释放药物的控释系统,透皮药物的量决定于电子药贴的面积和含药量多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药贴的粘贴面呈药膜与电极相互交错的平整皮肤粘贴面,是将混合的药胶镶嵌于网眼状镀膜电极中使药物不受电流作用而产生电解的影响。反之,镀膜电极镶嵌于网眼状的药胶膜中可成为药物离子导入的电子药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电流发生电路可以是压电陶瓷片连接一个整流二极管,在人体活动的压力下受压后由机械能转换电能的简单电路,不需要复杂的元件和不需要电源可产生一定电压和电流的脉冲电路,选择压电陶瓷片的厚度和面积大小,可得到需要的电压和电流的电子药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分网眼状镀膜电极和对应镀膜电极,网眼状镀膜电极是带胶药的电极,根据药物性质和诊疗需要连接压电陶瓷片或脉冲电流发生电路的输出端的正极或负极,正、负极都要贴敷于皮肤电阻值低导电性好的主治该病的易于透皮药物和电流电压进入机体内部的经穴处皮肤。
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卟啉癌症诊疗电子药贴是已知抗癌药物的一种,还可以是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的“生物微型魔弹”及生物免疫制剂等的抗癌电子药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和医用压敏胶中加入一定量的使药物湿润不干燥和具有滋润营养皮肤的蜂蜜。
全文摘要
系列透皮诊疗电子药贴,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医用压敏胶中按比例溶入药物和基质混合涂于网眼状镀膜电极的背侧绝缘面上,与裱背材料密接置于覆盖膜中折线一侧的固定胶粘膜上,脉冲电流发生电路,对应镀膜电极和导线置于覆盖膜中折线的另一侧,利用经穴皮肤电阻值低导电性好的特性作为透皮药物和电脉冲刺激进入机体内部的贴敷部位,对局部及通过全身产生协同作用。可制成各种药物的治疗、诊断和保健用的电子药贴。
文档编号A61K9/70GK1053358SQ9110143
公开日1991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16日
发明者董国臣 申请人:董国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