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动脉插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24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动脉插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恶性肿瘤动脉化疗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动脉化疗的插管导管。
动脉插管化疗是目前临床医学上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市场上尚缺乏专用插管导管,现今大部分医院多用麻醉用连续硬膜外导管、各种心导管、输尿导管和医用输液管代替,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以下问题注药不便,易溢出管外,造成皮肤及软组织坏死;此类导管长时间置留在动脉中,其注药孔易被血栓阻塞,需多次定期注入肝素液,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而且肝素长期应用易至人体凝血机制改变,带来不良后果;不适宜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拨管后易导致大出血,封管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脉插管导管,它的注药孔不易阻塞,能安全可靠地给病人注药化疗;并且易于封管,同时也便于化疗后的动脉栓塞治疗。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动脉插管导管包括有外导管,内导管,插在内导管中的钢丝内芯以及控制内导管中药液流量的控制开关等,外导管是一两端相对密闭的医用软管,仅在其两端顶部各开有一可收缩的针孔;内导管插入动脉中的前端及侧壁开有数个注药孔,其后端与注药装置连接;内导管可穿过针孔在外导管中伸出或缩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多孔注药,降低了注药阻力,并且内导管输完药液后马上退回到密闭的外导管中,防止了注药孔的阻塞,不需多次注入肝素;减轻了肝素对人体的付作用,降低了护士劳动强度;又由于外导管相对密闭,防止了血液倒流,封管牢靠;也适于化疗后的动脉栓塞治疗。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导管,可用医用橡胶管制成,它的两端是封闭的,仅仅各开有一可收缩的针孔(8),血液不能通过这个针孔倒流。(2)为内导管,可用医用硅胶管制成,它可穿过针孔(8)在外导管中自由移动,其注药端顶部及侧壁开有数个注药孔(9),便于降低注药阻力和防止注药孔血栓阻塞,在位于外导管(1)尾部后的一段内导管(2)的侧壁上有一段刻度标志(4)用于了解内导管的进退深度,其后接有一段医用橡皮软管(5),橡皮软管(5)上装有一流量控制开关(6),此开关还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和空气进入,内导管(2)的最后端与注药装置相匹配,上有一用于封管的橡皮塞(7),在内导管(2)中还有一钢丝内芯(3)作为支架和疏通管腔用。当向病人注药时,推动内导管(2)使其注药端伸出针孔(8),伸出深度可由刻度(4)读出,此时可注入各种药液,注完药液后再注入一次肝素液,把注药端退回到外导管的封闭腔中,关上开关(6),用橡皮塞(7)封管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一次性动脉插管导管,包括有外导管(1),内导管(2),插在内导管(2)中的钢丝内芯(3)以及控制内导管(2)中药液流量的控制开关(6)等,其特征在于外导管(1)为一两端相对密闭的医用软管,仅在其两端顶部各开有一可收缩的针孔(8);内导管(2)插入动脉中的前端及侧壁开在数个注药孔(9),其后端与注药装置连接;内导管(2)可穿过针孔(8)在外导管(1)中伸出或缩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脉插管导管,它主要由内外同心导管组成,外导管为一两端相对密闭,仅在其两端顶部开有可收缩针孔的医用软管,内导管的前端及侧壁开有数个注药孔,当给病人插管化疗时,内导管伸出密闭的外导管进行注药,注完药液后内导管可退回到密闭的外导管中。此种插管导管结构紧密,注药方便,封管牢固,可防止注药孔血栓阻塞和拔管后易致的大出血,安全系数大,适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动脉插管化疗。
文档编号A61M31/00GK2105967SQ9122765
公开日1992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28日
发明者黄杰 申请人:黄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