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巩膜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69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孔巩膜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科手术用具。
常见内眼手术中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角膜移植等是十分常见的。术中需要做角巩膜切开处理。在手术中眼球内容物由于眼压下降而易脱出,造成手术操作困难,过多流失易产生并发症并直接影响到术后伤口愈合和恢复,是眼科手术中十分关键的。特别是初学者往往感到十分困难,并造成后果。目前,为了避免眼内容物流出,有人采用单环术前巩膜固定术将巩膜前缝合固定,以降低负压态下对眼球内容物的压力,但由于固定效果不够理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眼科手术用具,将其缝合固定于眼球巩膜上,利用其外形结构形成的张力,保持巩膜的固有形状,实现对眼球壁支撑和固定作用,从而使大气压力对眼球内容物的作用力减小,达到防止内容物外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采用具有一定保持力结构的器具,使其和眼球外几何形状相似,术前缝合在巩膜上,当术中眼内压下降时由于器具外形保持不变而阻止巩膜内收缩趋,从而降低对眼内容物压力,减少眼内容物流出。具体的结构设计包括一个大园环,及均匀分布于大园环周边的3-4个小园环,整体呈与眼球曲率相近的曲面状。术前将该巩膜环扣置在眼球巩膜上,用缝合线将小环固定在巩膜上,然后再施行眼部手术。以防止眼球内容物外流过多。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图1为三个小园环的巩膜环。
图2为四个小园环的巩膜环。
图3为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大圆环,2为小圆环,3为刻在小圆环上的防滑浅槽,4为手术缝合线,5为眼巩膜,6为手术扒钩。
从附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主要是由大小圆环1、2组成一个有一定形状保持张力并与眼球曲面相吻合的固定曲面。大、小圆环可用不锈钢制成,大小圆环之间焊接组合,其大小圆环直径比为21~41,主要保证整体形状呈球面状,具体与眼球的曲率相近,可根据大人、小孩做出不同的尺寸规格,四个小环比三个小圆环具有更大的承压张力。制成大小圆环的不锈钢丝直径在1~0.8mm之间选择。在小环的外曲面上刻有1-2道防滑浅槽3,是为了缝合在巩膜上时防止巩膜环的随意滑动,从而保证在手术中支撑与固定作用的稳定性。按以上结构制成的巩膜可制成一次性用品,经消毒包装后可方便地使用。
以上结构的巩膜巩环应用于眼科手术中,证明眼球内容物流出大大降少,降低了眼球切开低眼压下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特别受到年轻医生的欢迎。是目前用于眼科手术理想的辅助用具,具有推广应用的远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眼科手术中的巩膜环,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大园环、3-4个小园环构成,小园环均匀分布于大园环周边,整体呈与眼球曲率相近的曲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巩膜环,其特征在于在小园环的外曲面该有1-2道防滑浅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巩膜环,其特征在于大圆环1与小圆环2直径之比为21~41,构成圆环的不锈钢丝直径为1~0.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球切开手术中的专用器具,由一个大圆环和均匀分布在四周边的小圆环组成,整体呈球面状,且曲率半径与眼球相近,应用时将小圆环缝制固定在眼巩膜上,以其固有形状对眼球呈支撑和固定作用,从而防止眼球切开时低眼压下大量内容物外流,有利术后愈合和恢复视功能。
文档编号A61F9/00GK2170751SQ93243750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8日
发明者葛冬梅, 王长龄 申请人:葛冬梅, 王长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