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理疗法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对人体脚底部各器官的神经反射带、穴位、经络进行刺激按摩的保健器具。
市面上的保健按摩器的种类繁多。例如台湾生产的一种脚底保健用指压机,它由电动机、传动机构和两个手指样按摩头所构成。它是通过使用者移动双脚的位置,使手指样按摩头作用在某一穴位,以达到保健之目的。但是由于该机只具有单一功能即模拟人的手指人按摩,而且它只有两个按摩头,只存在点按摩,对于不懂穴位、经络的使用者来说,很难把握按摩的确切位置,也就很难充分起到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所存在缺点,利用温度场并结合振动的原理,对人体各器官在脚底的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作用。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调节、提高免疫能力,使身体达到祛邪扶正、阴阳平衡,提供一种按摩、热疗集于一体的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由动力装置、按摩头组成的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振动按摩装置和恒温加热装置组合而成;它的具体结构是微电机1和偏心轮2通过振动联接机构6与振动板3相连;振动板3与散热板12相贴,且它们之间的脚凹处设置有一对PTC加热体10,与散热板12紧密相贴的是带有多个金属按摩头11和弹性体按摩头9的脚底形按摩板8。
通过如下附图及其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为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摩板结构示意图如
图1所示,采用微电机1带动偏心轮2的结构形式作为振动源,并通过振动联接机构6与振动板3相连,使振动板和振动源发生共振。振动板3上方对称固定有双脚底样散热板12,在振动板3与散热板12相贴,且它们之间的脚凹处设置有一对PTC加热体10,并通过PTC加热体10达到恒温控温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里起到热疗作用,与散热板12紧密相贴的是带有多个金属按摩头11和弹性按摩头9的脚底形按摩板8。另外,
图1中4为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的外壳,5为紧固螺丝,设置在微电机1下方的7为减振底板。
如图2所示由橡塑弹性体材料作成的鞋垫形按摩板8上,平均布满弹性体按摩头9,并按人体主要器官在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分布有多个金属按摩头11。
当使用者双脚踏在按摩板8上,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接通电源后,对称设置的脚底形按摩板8就会产生与振动板3相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同时PTC加热体10对散热板12加热,使按摩板8很快达到预定适宜温度;又由于按摩板8上设计有弹性体按摩头9和金属按摩头11,因而在振动过程中按摩头就对脚底反射区进行揉摩按压。
当设计人采用YJF系列罩极式微电机,转速负载时为1800转/分,负载功率为40W,振动频率达30次/秒,振幅为6MM;具有自控、恒温发热特性的PTC加热体,它的加热功率为20W±5W,橡塑鞋垫形按摩板表面温度控制在45℃左右;即可制作成一种按摩、热疗集一体的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设计采用集按摩、热疗功能为一体的结构,使用者坐稳后,将脚舒适、自然地放在模拟脚底形状设计的按摩板上,能迅速消除疲劳,对调节神经中枢和脑神经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脚部冰冷,血液流通不良的患者,经按摩刺激作用后,立即感觉脚部、膝关节温暖,走路感觉轻快、精神爽利,全身放松。
2、本设计采用反射区按摩,比点按摩,特别对不懂穴位、经络的使用者来说尤其方便,且效果好,长期使用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能起到强身健体,抗御疾病,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3、采用高居点PTC半导体陶瓷材料作恒温加热体,它集自控、恒温发热为一体,体积小,安全可靠,放在振动板与散热板之间的脚凹处,既不增加产品的体积,又不影响产品的美观。
权利要求1.由动力部分、按摩头组成的一种脚底保健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振动按摩装置、恒温加热装置组合而成;它的具体结构是微电机(1)和偏心轮(2)通过振动联接机构(6)与振动板(3)相连,振动板(3)与散热板(12)相贴,且他们之间的脚凹处设置有一对PTC加热体(10),与散热板(12)紧密相贴的是带有多个金属按摩头(11)和弹性体按摩头(9)的脚底形按摩板(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物理疗法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对人体脚底部各器官的神经反射带、穴位、经络进行刺激按摩的保健器具。它的具体结构是微电机(1)和偏心轮(2)通过振动联接机构(6)与振动板(3)相连,振动板(3)与散热板(12)之间的脚凹处设置有一对PTC加热体(10),与散热板(12)紧密相贴的是带有多个金属按摩头(11)和弹性体按摩头(9)的脚底形按摩板(8)。它集按摩、热疗功能为一体,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提高免疫能力。对迅速消除疲劳,调节神经中枢和脑神经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H23/02GK2195321SQ9420681
公开日1995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1日
发明者郭育源, 谭雄发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