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洗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90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镜洗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洗涤装置,特别适用于内镜的清洗消毒。
目前内镜清洗采用的三桶法,是采用三只分别盛装清水、消毒液和清水的桶,术者手持内镜操纵部,将前端部分先后置于三桶中,助手用海棉蘸水试擦,依次进行清洁粘液、消毒和清洗消毒液,其作业需双人配合,劳动强度大,且消毒效果差。在清洗槽消毒法中,如日本产OlymousKC-10型移动式消毒台,其为一椭圆形水槽,使用时将内镜卸下盘于槽中,依次倒入清水、消毒液及清水进行清洁、消毒和清洗,其作业为浸泡消毒,且需不断置换槽中液体,水槽较浅,贮水量有限,因此,其消毒效果差,劳动强度大,影响连续用镜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清洁、消毒、清洗三槽合一,流水清洁、清洗,浸泡消毒,操作简便的内镜洗涤装置。具有清毒效果好,仅需一人操作,劳动强度低,不影响连续使用内镜的特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方案是清洁槽、消毒槽及清洗槽构成洗涤装置主体,一端有一进水管,电动阀门及开关组,上部斜面上均布三立柱〔作为内镜操纵部支架〕,两侧由进水池清洗槽和清洁槽的进水支管各引出一橡胶软管,另一端底部置有三出水管,分别与清洁槽、消毒槽及清洗槽相通,其中消毒槽出水管上装有一阀门。在消毒槽出水端上部有一固定盖板,进水端上部镶有一滑动式盖板,其靠近进水端的盖板端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缺口。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中的左视图。
图3是
图1中的右视图。
图4是
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置本实用新型与检查床等高,水平安放,进水管〔6〕与普通自来水〔水压为0.1~0.2MPa〕管相连接,电源线插头〔5〕插入民用电〔220V,50Hz〕插座。关闭开关〔11〕,在消毒〔13〕内盛装消毒液〔如2%戊二醛溶液〕。将待清洁内镜的镜身水平放入清洁槽〔12〕,操纵部〔16〕挂在对应的立柱〔4〕上,并将对应的橡胶软管〔3〕通过活检孔〔17〕与钳道管相接,通过按动电动阀门〔7〕开启进水开关〔10〕使自来水进入槽〔12〕中,以冲洗镜表面及钳道,同时可用海棉反复试擦镜表面,并通过操纵部上的注气注水按扭,利用内镜光源中的电磁泵注气、注水以冲掉镜身气水出口处污物。污水从出水管〔1〕中排出。移动消毒槽〔13〕上的滑动式盖板〔15〕使槽〔13〕处于半开状态,将清洁后的镜身移入槽〔13〕,并合上盖板〔15〕,将操纵部〔16〕挂在对应的立柱〔4〕上。镜身在槽〔13〕中至少浸泡3~5分钟,同时在活检孔〔17〕处用吸球吸引消毒液以消毒钳道管。将消毒后的镜身移入清洗槽〔14〕中,操纵部〔16〕置于对应的立柱〔4〕上,并将橡胶软管〔3〕通过活检孔〔17〕与钳道管相接,通过按动电动阀门〔7〕开启进水开关〔8〕,使自来水分别冲洗镜表面和钳道内残留的消毒液。进行完这三道工序后,取出内镜即可待用。工作完毕之后,开启开关〔11〕,放出消毒液,并通过按动电动阀门〔7〕开启进水开关,使自来水清洗槽〔13〕。
根据上述结构所描述的内镜洗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劳动强度低,流水冲洗,浸泡消毒,消毒效果好,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洗涤前后细菌附着量由105~108下降为微量。可满足连续用镜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内镜洗涤装置,由清洁槽(12)、消毒槽(13)、清洗槽(14)、进水管(6)、电动阀门(7)、进水开关(8),(9),(10)、电源线及插头(5)、立柱(4)、橡胶软管(3)、滑动式盖板(15)、出水管(1),(2)和阀门(11)组成,其特征在于清洁槽、消毒槽和清洗槽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清毒槽〔13〕上镶有滑动式盖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端斜面上有三个立柱〔4〕及两个橡胶软管〔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管〔2〕上装有一个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镜洗涤装置,主要由清洁槽、消毒槽及清洗槽构成装置主体。特别适用于内镜的清洗消毒。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洗涤前后细菌附着量由10
文档编号A61B19/00GK2185575SQ9420967
公开日1994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春奎, 张景怀 申请人:河南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