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广角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005阅读:16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眼科广角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科观察诊断和治疗用光学镜头结构的改进。
眼科广角镜是一种对人眼底进行观察和治疗的光学镜头,医生通过这种光学镜头与裂隙灯配合可以观察到整个眼底,能清楚地看到各种病变,如肿瘤、视网膜脱落、脉络膜眼底出血等,同时还可以用于激光治疗眼底疾病,即施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眼病。最初人们采用三面镜,即用三个不同角度的反射镜将眼底不同部位的象分别反射出来,这样虽然能看到眼底,但不能同时观察完整的眼底,视场角不大,而且使用起来极不方便,现有美国生产的一种眼底全角镜(US5.007.729,1989)是一组非球面光学透镜,它虽然能满足眼底疾病观察和治疗,但此种镜头的加工不易,价格昂贵,不易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适合人眼,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便于推广的大视场广角镜头。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人眼的特点,采用贴眼透镜和成象透镜组成的一组球面光学透镜。第一光学元件为贴眼透镜,其前表面为一凹球面镜,通过一种接触液体可将人眼角膜与此凹面镜紧密配合,成象透镜是由两片双凸正透镜组成,与贴眼透镜相匹配,可把大于眼中纬线范围内的光线会聚,将整个眼底象成于广角镜后面空气中,并靠近广角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贴眼透镜紧贴病人角膜(用接触液体)此时视网膜的象将缩小30%,成在广角镜后面,由裂隙灯的显微镜光学系统将此象放大,供医生观察和治疗。广角镜所成之象为一倒立实象,成象倍率为0.7,视场角大于126°。为了保证广角镜既能观察又能用于激光治疗,在透镜表面均利用真空镀膜技术镀制激光高增透膜,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玻璃表面的反射损失,每面峰值透过率高达99%以上,这样保证了激光通过广角镜时,光能量损耗很小,同时避免了玻璃表面反射光干扰医生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附图所示,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眼科广角镜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贴眼透镜,其前表面曲率半径根据人眼角膜曲率半径的平均值确定,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mm~11mm,中心厚度为3mm~6mm,采用无色光学玻璃制作,其折射率为1.5~1.8。成象透镜由两个双凸镜组成,分别称作中间透镜和后片透镜;中间透镜为2,其前后曲率半径的取值范围分别为40mm~70mm和19mm~35mm,中心厚度为2mm~8mm,采用优质光学玻璃制作,其折射率为1.5~1.8;后片透镜为3,其前后曲率半径分别为15mm~35mm,33mm~68mm,中心厚度为5mm~13mm,采用光学玻璃制作,其折射率为1.5~1.8,图中4为镜框。
采用本实用新型对患有糖尿病,中央静脉阻塞等10余种眼底疾病作眼底检查,该眼科广角镜的视场角达129°,重量只有25.5克,镜子好安装,清晰度好,使用方便,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由贴眼透镜和成象透镜组成的眼科广角镜,外部由镜框固定,其特征在于,是由一组球面光学透镜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其特征在于,贴眼透镜的前表面为一凹球面镜,该透镜的前表面曲率半径是根据人眼角膜曲率半径的平均值确定,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mm~11mm,中心厚度为3mm~6mm,折射率为1.5~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角镜,其特征在于,成象透镜是由两片双凸球面镜组成,其中间透镜的前曲率半径为40mm~70mm,后曲率半径为19mm~35mm,中心厚度为2mm~8mm,折射率为1.5~1.8;后片透镜的前曲率半径为15mm~35mm,后曲率半径为33mm~68mm,中心厚度为5mm~13mm,折射率为1.5~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镜,其特征在于,在各透镜表面均镀有激光高增镀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眼科观察诊断的广角镜,适于人体眼底检查诊断,它是一组由贴眼透镜和成象透镜组成的球面光学透镜,是一种广角型镜头,成象倍率为0.7,视场角大于126°,本实用新型在其透镜表面利用真空镀膜技术镀有激光高增透膜后,使之既能用于观察又能用于激光治疗,该广角镜小型轻便,易安装,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B3/12GK2216388SQ9520363
公开日1996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3日
发明者苗兴华, 王煊, 李贵忠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