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伸缩自锁加压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内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伸缩自锁加压髓内针。
通常使用的骨折内固定髓内针,大都为传统的梅花型和V型髓内针,该类针具不仅抗折弯力较差,而且功能较为单一,由于不能进行加压固定,因此术后需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实用新型专利公报曾公开一种名称为“可调旋入式膨胀加压内固定器”公告号为CN2127600N的专利,它由远端设置有膨胀叶片的膨胀螺管和位于膨胀螺管内带有膨胀头的螺杆及膨胀螺管近端的加压螺母组成。由于使用时需将骨折端纵向钻孔后,将膨胀螺管及其内的螺杆一同插入髓腔内,通过旋转螺杆,使之向下移动,将膨胀管下端的四分叶片胀开,使之贴紧骨髓腔内壁,并通过螺杆近端的加压螺母使骨折的远端及近端合拢,实现加压固定的目的,所以它不仅操作复杂,而且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此类较长的骨科用钻,故该固定器仅能用于较短部位的骨折。又由于膨胀螺管下端为圆形的四分叶状,虽有远端珊瑚面防滑,但由于骨髓腔内为松质骨,使其难以加压固定牢固。当该固定器用于骨髓腔较小的部位时,由于无法过多旋入螺杆,使其螺杆外露较多,需在手术时采用较大规格的钢筋钳剪断,使术前消毒、术中操作有所不便,骨折愈合后取出困难。而在加压时,是通过向上提拉整个固定器实现的,也导致整个固定器外露部分较长,但却无法剪除,从而影响了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自锁加压髓内针,它不仅抗拉、抗折、抗旋转力强、固定牢固,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术后可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其具体解决方案是在加压杆的下部设置有一套装在加压杆上的自锁套管,自锁套管上部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加压杆连接,其余部位均为三分叶状,自锁套管的下部为一由实心三叶瓣构成呈三棱锥形的自锁头。加压杆最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一防嵌入凸起,上部侧壁设置有轴向减压槽,下部设置有与自锁套管连接及调整该髓内针使用长度的螺纹,底部为锥形头。
使用时,按一般髓内针操作进行,骨折复位后,使自锁套管位于骨折的远端,并通过旋转加压杆将自锁头远端三分叶及实心三棱瓣撑开,实现加压固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仅由加压杆及自锁头两部分构成,其使用方便,抗拉、抗折、抗旋转力较强,由于自锁套管下部为一由实心三叶瓣构成的呈三棱锥形的自锁头,所以固定较为牢固,又由于可方便的调整该针的长度,使其术后该针露出骨皮质外较少,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它不仅适用于股骨及肱骨中上段骨折,还特别适用于股骨中下段骨折。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锁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压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加压杆(2)的最上部侧壁上设置有防嵌入凸起(1),加压杆(2)上部设置有两轴向减压槽(3),加压杆(2)的下部螺纹连接有一自锁套管(4),加压杆底部为锥形头(6)。自锁套管(4)除最上部设置有用于与加压杆连接的内螺纹外,其余部位均切割为三分叶瓣状,并且下部是一由实心三叶瓣构成呈三棱锥形的自锁头(5)。
临床手术时,选用与髓腔合适的髓内针,接通常髓内针操作进行打入后,从骨折近端插入髓腔内使加压杆的尾部从骨折端穿出,从尾部套入自锁套管(4)后将自锁套管拉入骨折近端,使骨折复位后从骨折近端将加压杆连同自锁套管(4)打入骨折远端,打至防嵌凸起处为止,利用套筒扳手旋转加压杆(2)使自锁套管上的三棱锥形自锁头撑开嵌入骨折远端骨髓腔内壁而自锁,进一步旋转加压杆,使两骨折端相互嵌压,牢固加压固定,而骨折近端骨皮质仅留防嵌凸起上部1.5cm长加压杆,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骨折愈合后,可先在骨近端切一小口,稍加分离,将套筒扳手套装在杆防嵌凸起上部的加压杆上,反方向旋转加压杆,使自锁头的三叶瓣合拢后,在加压杆上部卡上拔出器将加压杆与自锁套管一同拉出体外便可。
权利要求1.一种可伸缩自锁加压髓内针,由加压杆(2)及自锁套管(4)构成,其特征在于自锁套管(4)套装在加压杆(2)的下部,自锁套管(4)上部设置有与加压杆连接的内螺纹,其余部位均为三分叶瓣状,自锁套管(4)下部为自锁头(5),加压杆(4)最上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嵌入凸起(1),上部侧壁设置有轴向减压槽(3),下部设置有螺纹,底部为一锥形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加压髓内针,其特征在于自锁头(5)为一由实心三叶瓣构成呈三棱锥形的自锁头。
专利摘要一种可伸缩自锁加压髓内针,由加压杆及加压杆下部设置的自锁套管构成,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抗拉、抗折、抗旋转力较强,由于自锁套管下部为一实心三叶瓣构成的呈三棱锥形的自锁头,所以固定较为牢固,又由于可方便的调整该针的长度,所以使其术后该针露出皮质外较少,方便了术后功能锻炼,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股骨及肱骨中上段骨折,还特别适用于股骨中下段骨折。
文档编号A61B17/68GK2247008SQ95250288
公开日1997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30日
发明者段西峰, 王维 申请人:段西峰,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