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支愈中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08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慢支愈中药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特别是医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配方。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炎,发病率极高,我国50岁以上的人中,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为15%以上。倘若不能治愈,便会逐步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型脑病等病症,前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后者严重威肋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庭在物质和精神上造成很大损害。已有医治慢性支气管炎的药剂,多采用西药抗菌素,如青链霉素、先锋霉素、核糖霉素等和通常的中药配方,其效果不甚理想,治愈率很低。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治慢性支气管炎、治愈率较高的中药配方。本发明的慢支愈(又名断咳灵)中药剂,以重量份计量的配方含陈皮10~14,贝母8~18,虫草3~10,桔络4~7,和加减药。上述加减药,按重量份计量,可以有甘草5~10,人参(生晒参、红参、西洋参)3~7.5,黄芪16~30,当归12~18,知母5。慢性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炎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咳嗽、咳痰和气急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冬秋加剧。喘患型气管炎在症状加剧或继发感染时常有哮喘样发作。慢性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还有许多因素不够明了。现在医学研究表明,与大气中的化学毒物,刺激性烟雾,尘埃的污染,吸烟,细菌,病毒的感染,过敏体质,气候寒冷,维生素C、A的缺乏等因素有关。慢性气管炎在中医临床属咳嗽痰饮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若邪客于肺部至肺气郁闲;发而为咳,脾有运化水谷,吸收营养和升清降浊的功能,今脾不建运肺失滋养,湿浊上渍于肺。肺气升降失调。而痰多、寒颤、痰粘或脓性痰。若肺气上逆不能下降则喘患不能平。本发明根据上述理论医治,宜燥湿健脾祛痰,行气止咳平喘。配方中各中药性质、功能如下。陈皮燥湿健脾祛痰、止咳平喘。贝母止咳润脾化痰,治久咳。虫草补脾益肾,治久咳虚喘,劳咳咯血。桔络理气化痰通络,治咳嗽胸痛,咳痰带血。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泻火解毒,调和药性。润脾止咳祛痰。用于咳嗽、气喘等症。人参(生晒参、红参、西洋参)属五加科植物。人参大补元气,补肾安神,补脾益肾。用于肺气不足,肾不纳气虚喘患者。黄氏性甘、温。归肺、脾、肝、肾经。能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抗菌平喘。当归性甘、温。归心、肝、脾经。能润肠通便,抗菌镇静平喘。知母清热泻火,生泽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烧烦渴,肺热噪咳,肠燥便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0年版一部和药物学记载,本发明中药剂中各中药均无毒性。本发明的慢支愈中药剂临床一万余病例证明,无任何副作用。本发明各中药的巧妙搭配,润而不腻,燥而不热,湿为痰出,起到了扶正祛邪,止咳平喘的奇效。同时对患性气管炎、百日咳、肺炎、咽炎、胸膜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咳嗽也有很好的疗效作用,还发现服本中药剂后睡眠好,饮食增加,胃痛消失。下面,再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的一种慢支愈(断咳灵)中药剂,以重量份计量,其配方如下。陈皮11~13g贝母8~12g虫草5~8g桔络5~6g甘草5~7g人参5~7.5g黄芪24~30g当归14~17g本方主治虚寒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或喘促,四肢背部冷感,尿频或不禁,腰酸腿软,口淡不渴,渴喜热饮,舌质胖嫩,苔白滑润,脉沉细无力。实施例2本发明的一种慢支愈(断咳灵)中药剂,以重量份计量,其配方为陈皮12~14g贝母11~15g虫草3~6g桔络6~7g甘草6~9g人参3~5g黄芪21~27g当归12~15g本方主治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或稠或喘促,脘胸,气短,肢体困重,口淡发粘,食少腹胀,大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实施例3本发明的一种慢支愈(断咳灵)中药剂,以重量份计量,其配方为陈皮10~12g贝母14~18g虫草7~10g桔络4~5g甘草8~10g知母5g方中贝母可用浙贝。本方主治发烧痰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痰黄粘稠,胸闷,气短或喘粗,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发烧烦渴,肠噪便秘。实施例4本发明的一种慢支愈(断咳灵)中药剂,以重量份计量,其配方为陈皮10~12g贝母14~18g虫草7~10g桔络4~5g甘草8~10g生晒参4~6g黄芪24~30g当归14~17g方中,贝母可用浙贝。本方主治不发烧痰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症与实施例3类似,但不发烧。实施例5本发明的一种慢支愈(断咳灵)中药剂,以重量份计量,其配方如下。陈皮10~12g贝母14~18g虫草7~10g桔络4~5g西洋参5~7.5g黄芪16~22g当归16~18g方中,贝母可用浙贝。本方主治肺燥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大便于,舌质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用药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症程度等按通常计量确定。药剂采用通常方法制成通常的水剂、丸剂、冲剂等多种剂型,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慢性支气管炎中的虚寒性、痰湿型、痰热型、肺燥型中,从病症上,各分为单纯性支气管炎和喘患型支气管炎两类。采用本发明中药剂进行治疗,与采用常规药剂如抗菌素、止咳祛痰药及已有中成药、气管扩张剂抗敏药等进行治疗的疗效列表比较如下。例数治愈率(例)%缓解好转本发明中药剂治疗组单纯性支气管炎270治疗期248(92%)3-8月内喘息型支气管炎180108(60%)25(14%)33(18%)常规药剂对照治疗组单纯性支气管炎2820(71%)8(29%)喘息型支气管炎2215(68%)5(23%)</table>无效总有效率痰易咳出本发明中药剂治疗组单纯性支气管炎100%100%喘息型支气管炎6(3%)97%100%常规药剂对照治疗组单纯性支气管炎100%19(68%)喘息型支气管炎2(9%)91%4(18%)</table>一、本发明中药剂治疗组1、270例慢性单纯性气管炎引起长期的或痉挛性咳嗽,服药后消失者248例,观看一年未复发,占总病例的92%。有25例患者感冒后偶有咳嗽,感冒好后咳嗽消失,不属复发,因健康人感冒也有咳嗽。2、180例喘患型慢性气管炎,在服中药剂后咳喘消失,观察一年未复发,占60%,其绝大部分为少年青年患者。25例患者服药后咳喘消失。在2—6个月内因受凉、酗酒等病情反复,但逐次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8个月后咳喘基本消失,占14%。17例受凉等因咳嗽较剧,未出现喘患,感冒好后咳嗽消失,属好转。16例活动后微喘息,休患1—3分钟消失,平卧不感气紧,属好转。8例患者缓解后因感冒仍有哮喘或长年喘患,感冒后加重。6例患者除痰好咳出,咳嗽减轻外仍有喘息。二、常规药剂对照治疗组在一年内均出现两次以上反复。有2例患者在门诊不能缓解而住院治疗,13例患者好转,但仍咳嗽吐淡。5例停药后仍然喘患。权利要求1.慢支愈中药剂,其特征在于配方以重量份计量,含陈皮10~14,贝母8~18,虫草3~10,桔络4~7,和加减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支愈中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加减药有甘草5~10,人参3~7.5,黄芪16~30,当归12~1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支愈中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加减药有甘草5~10,知母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支愈中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加减药有甘草5~10,生晒参3~7.5,黄芪16~30,当归12~1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支愈中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加减药有黄芪16~30,当归12~18,西洋参3~7.5。6.如权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慢支愈中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贝母为浙贝。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特别是医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配方。以重量份计量,含陈皮10~14,贝母8~18,虫草3~10,桔络4~7,和加减药。加减药有甘草5~10,人参3~7.5,黄芪16~30,当归12~18,知母5。单纯性支气管炎的治愈率约92%,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治愈率约60%。其总有效率前者为100%,后者为97%。文档编号A61P11/00GK1164404SQ9611754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申请日期1996年5月6日优先权日1996年5月6日发明者彭邦珍申请人:彭邦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