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14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色素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涉及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中药领域。
茶色素是从茶叶中提取的植物天然色素,是茶多酚中儿茶素经过氧化而成的一种活性色素复合物。茶色素由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组成。对于茶色素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CN1074618A公开了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该生产过程为,茶叶以煎煮取汁,碱化,浓缩,酸化,加入乙醇回流,乙醇回流液再碱化得到茶色素结晶品,经真空干燥,即得到该茶色素。用该方法制得的茶色素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三者有恒定的比例,可作为药用。对于茶色素的药用价值报道可以概括为降低血液粘滞度、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茶色素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茶色素的一种新的制药用途,即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疾病,伴有继发性神经改变。主要发作于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以下肢更为多见。由于血管壁的非化脓性炎症改变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缺氧而疼痛,长期缺血导致肢体远端溃疡或坏死。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茶色素治疗后,脉管炎患者患肢疼痛好转,间歇性跛行减轻或活动正常,局部皮肤恢复出汗,溃疡或坏死创面好转,对脉管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茶色素的提取方法可以按照已知的提取工艺进行提取,优选是按照下述方法提取的茶色素(1)、将茶叶按1∶15-30倍比例加水后,经一次或一次以上的煎煮取汁,煎出液用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进行碱化,调节PH8-10,然后在小于70℃下加热浓缩该碱化液至原体积量的1/4-1/10,得浓缩液;(2)浓缩液用酸调至PH3-6,酸化液加入乙醇1-10体积倍量,回流0.5-2小时,得醇回流液;(3)醇回流液用在水溶液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调节PH7-10,沉淀后过滤,得茶色素结晶,茶色素结晶经真空干燥,即得茶色素产品。
本发明的茶色素是一种药物活性成分,按照常规的制剂工艺,可以以茶色素为主要活性组份,加入常规的赋形剂、调味剂、崩解剂、防腐剂、润滑剂、湿润剂、粘合剂、溶剂、增稠剂、增溶剂等药物辅料,制成任何一种适合于临床上使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等。由于本发明首次公开了茶色素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用作用,因此,将茶色素单独或与其他活性组份或辅料配合制成药剂,只要是该药剂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茶色素在制成任何一种剂型时,均具有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作用。任何药剂,如果其组份中含有茶色素或仅以茶色素单一成分制备成药,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或者在其他任何宣传品只要注明或提示具有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作用,则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茶色素是来源于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茶叶。因此,也可以将茶色素制成保健食品或保健药品。将茶色素制成的保健食品或保健药品,如果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注明或提示有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作用,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配方茶色素125克药用淀粉 875克将上述组份入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匀,用胶囊机装胶囊,每粒装填1克,制得茶色素胶囊1000粒,每粒胶囊含茶色素125毫克。
实施例2茶色素250克蒸馏水2000毫升甜菊甙1克将茶色素溶于蒸馏水中,充分混匀,加入甜菊甙,再次搅拌混匀,用罐装机装入玻璃瓶中,每瓶装10毫升,灭菌,制得茶色素口服液。
实验例茶色素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观察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36±10岁。临床表现均有患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受累肢体中四肢1例、双上肢2例、双下肢10例、单下肢5例。病程1年以内8例、1~5年8例、5年以上2例。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诊断为脉管炎。所有病例除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外,均测量皮肤温度、行彩色多普勒探测四肢动脉协助诊断,还使用甲壁循环及血流变学进行检测。根据血管外科学脉管炎临床分期,本组18例中局部缺血期10例、营养障碍期6例、坏死期2例。其中1例于2年前行右下肢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后1年复发。
1.2观察方法治疗前及连续治疗二个月后追踪随访观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率、心律,查血、尿、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皮肤温度测定,四肢彩色多普勒。全部病例使用甲壁微循环(仪器为江西南昌协达公司XDM-300型彩色多功能检测仪)及血流变学(仪器为北京中科院利福电子公司WJ系列)进行检测并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检验。
1.3茶色素由(中外合资)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50mg,每日3次,疗程2个月,服药前及治疗期间不用其它抗凝及扩管药物。
2、结果2.1茶色素对脉管炎的疗效所有病例患肢疼痛缓解,间歇性跛行减轻活动正常,局部皮肤恢复出汗,受累动脉搏动增强,溃疡或坏死创面好转。患肢皮肤温度较治前升高5~10℃。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示患肢动脉搏动幅度较治前增高、血流增强。
2.2 18例脉管炎患者应用茶色素治疗后甲壁微循环改善情况见表1。
表1甲壁微循环治疗前后指标变化(X±S)(n=18)项目 治前 治后 P清晰度异常率(%) 88.9 11.1<0.01红细胞聚集发生率(%) 83.3 16.7<0.01管袢数目 6.48±4.28 9.72±1.86 <0.01管袢长度 102.8±68.5158.26±42.6<0.01袢顶宽度 12.56±4.1218.9±4.66 <0.01管袢形态异常 4.12±0.86 2.83±0.28 <0.01流速 768.12±118.28 896.63±101.18 <0.01管袢密度 6.83 ±1.869.13±1.56 <0.01输出支管径 6.18±0.86 9.68±0.68 <0.01输入支管径5.68±0.588.89±0.71 <0.01用田牛甲壁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价。治疗前16例模糊不清占88.9%,治疗后仅有2例模湖不清,占11.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管袢数均减少(少于7条/mm,呈100%减少,治疗后6例管袢数减少,占33.3%,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血流速度均减慢、呈粒流和粒缓流,为100%,治疗后复查血流速度增快,仅有5例为粒流,占27.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总之,18例甲壁微循环加权积分总值第1期10例治疗前2.8±0.38,治疗后1.7±1.0,有显著性差异。第2期6例总积分7.6±2.8,治疗后2.8±1.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3期2例总积分9.8±2.6,治疗后2.5±1.2,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3茶色素对脉管炎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X±S)(n=18)项目治前 治后 P红细胞压积(%)49.1±7.945.18±4.28 <0.01血浆比粘度1.87±0.18 1.69±0.11 <0.01全血比粘度7.41 ±1.8(高切) 6.07±0.76 <0.0112.89±4.12(低切)11.1±3.2<0.01全血还原粘度 13.22±1.78(高切)11.17±0.96 <0.0129.86±8.53(低切)21.16±6.78 <0.01纤维蛋白原(g/l) 4.86±0.83 3.68±0.39 <0.01体外血栓长度 42.16±21.28 25.46±9.32 <0.01体外血栓湿重 71.28±4.38 48.28±4.26 <0.01体外血栓干重 26.68±0.78 16.83±2.51 <0.01红细胞电泳时间24.18±2.38 20.16±1.69 <0.01结果表明,经茶色素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体外血栓长度、湿重、血栓干重都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讨论微循环和血流变学是周围血管疾病特别是脉管炎治疗的重要检测手段,血管疾病微循环直接发生障碍从而影响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脉管炎的甲壁微循环有明显异常。治疗前各期病例甲壁微循环积分值均高于正常,而且随病情分期加重积分值增高,所以病情与微循环改变呈平衡关系,应用茶色素治疗后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用药后患者微循环流速增加,流态得到改善,随病情好转总积分值明显下降,因而甲壁微循环既可判断周围血管疾病特别是脉管炎的病情,又可以用来检测治疗效果。
脉管炎伴高粘血症经过茶色素治疗,血流变多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加速血流速度,降低血粘度,抗凝与扩张血管作用最为突出,血液流变性得到改善,血液粘滞度降低,使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增强,改善了微循环灌注,解除了四肢微循环障碍,疏通血管,使四肢动脉流速加快,原发病症状明显改善,进一步证明了茶色素是具有抗凝、溶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的一种理想药物。
权利要求
1.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脉管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2.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3.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脉管炎的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4.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茶色素的一种药物新用途,即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P9/00GK1207914SQ9711670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8日
发明者孙刘根, 吴献华 申请人:江西省绿色工业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