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扭转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05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扭转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通过人体鼻腔进入胃腔,对胃扭转进行复位的胃扭转治疗器。
胃扭转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胃扭转可引进胃肠绞扎以致胃肠缺血坏死、休克,目前抢救的有效办法是外科手术;慢性胃扭转因扭转程度不同而症状轻重不一,常以上腹胀满不适、进食后饱胀、暖气、返酸为其主要症状,易与胃炎混淆,利用药物无明显疗效,若长期得不到治疗可并发胃炎、胃溃疡及食管裂孔疝等,有的还可转为急性胃扭转,引起上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急腹症表现,需要手术治疗,病人痛苦大、持续时间长。目前慢性胃扭转的复位通常在X射线钡餐透视下经手法复位,因双手是隔离腹壁与胃间接接触,不能有效用力,常出现无能为力现象,复位不充分,易复发,且需在X射线下操作,对医患两者都有损害。近年利用纤维胃镜治疗胃扭转有较多的研究应用,其复位时需大量注气,术后腹胀较剧,病人要承受入插胃镜的痛苦,同时也存在胃穿孔、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针对上述胃扭转疾病现有治疗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扭转治疗器,作为辅助器械用以迅速介入治愈胃扭转疾病。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胃扭转治疗器主要由气囊、胃管组成,胃管的前端为密闭端,气囊处于胃管靠近密闭端的前部,其特点是气囊套在胃管密闭端的前部上,气囊的前、后端密封固定在胃管上;气囊腔内的胃管上带有出气通孔。胃管的外径为3~6mm、管壁厚为0.5~1.5mm。气囊腔内的胃管上的通孔为1~4个,孔径为1~3mm。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鼻腔将气囊插入胃腔的一定位置,胃管的尾端接注气泵进行注气,气囊逐渐胀大而对胃腔产生外排压力,由内向外推开胃腔使扭转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胃扭转治疗器类似手样物,借助力学的原理,能象手一样将胃扭转复位,可以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治愈胃扭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胃扭转治疗器,主要由乳胶制成、具有良好弹性的气囊4、医用胃管6等组成,胃管6前端为密闭端1,气囊4套在胃管6密闭端1的前部上,气囊4的前端2、后端5通过捆绑或粘结密封固定在胃管6的外壁上;气囊4腔内的胃管6上带有1~4个孔径为1~3mm的出气通孔3。
胃管6的外径为3~6mm、管壁厚为0.5~1.5mm,胃管6的总长度为500~900mm;气囊4前、后端之间的长度为80~150mm。
使用时,把胃扭转治疗器前端的密闭端1插入鼻腔,将气囊4送入胃腔的一定位置,约20分钟后,在体外把胃管6的尾端7与注气泵或注射器相接,以0.5~0.8l/min的速度通过胃管前端的出气通孔3向胃腔内的气囊4注气,随着气囊4的膨胀,在一定压力下,胃扭转治疗器象“手样物”一样使被扭转的胃逐渐复位,在复位过程有胃蠕动的感觉,体外注入的气体压力以患者腹胀忍耐极限为限。复位完毕仍从胃管6的尾端7把气囊4内的气体外排,复位程度可以胃钡餐辅以诊断。
权利要求1.一种胃扭转治疗器,主要由气囊(4)、胃管(6)组成,胃管(6)前端为密闭端(1),气囊(4)处于胃管(6)靠近密闭端(1)的前部,其特征在于,气囊(4)套在胃管(6)密闭端(1)的前部上,气囊(4)的前端(2)、后端(5)密封固定在胃管(6)上;气囊(4)腔内的胃管(6)上带有出气通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扭转治疗器,其特征在于,胃管(6)的外径为3~6mm、管壁厚为0.5~1.5mm,总长度为500~9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扭转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气囊(4)腔内的胃管(6)上的出气通孔(3)为1~4个,孔径为1~3mm;气囊(4)前、后端(2)、(5)之间的长度为80~1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通过人体鼻腔进入胃腔,对胃扭转进行复位的胃扭转治疗器。主要由气囊4、胃管6组成,胃管6前端为密闭端1,气囊4处于胃管6靠近密闭端1的前部,气囊4套在胃管6密闭端1的前部上,气囊4的前端2、后端5密封固定在胃管6上,气囊4腔内的胃管6上带有出气通孔3。本实用新型类似手样物,借助力学的原理,能象手一样将胃扭转复位,可以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治愈胃扭转。
文档编号A61M25/01GK2298022SQ97212179
公开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7日
发明者乔林邦, 吴宁, 卫金岐, 刘春奎, 郭晓 申请人:河南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