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42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听力的防爆音增音护耳器,属于人体耳朵听力的保护装置。
现有保护听力的方式很多,如我国专利89 2 21498.8(CN2066731U)《防噪声护耳器》,它是一种防连续和脉冲噪声的护耳器,包括双腔罩体,宽度为15mm,充液隔栅式耳垫,头弓,由头弓、高度调节架、导管和头弓转轴组成的头弓高度调节与折叠机构,以及由压帽、罩体转盘转轴和转盘耳轴组成的回转机构,罩体具有通气管、吸声层和透气孔组成的透气衰声机构,内腔壁有麻点,其不足之处是防爆音不明显,没有考虑增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能防爆音又能放大语音的护耳器,以保护在爆音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听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由两个对称的耳罩及装在其内部的微音器、电子线路板、扬声器和连接两个耳罩的弹力弓夹等组成。耳罩由耳罩外壳、塑料多孔间隔板和橡胶隔声套圈组成,塑料多孔间隔板与耳罩外壳之间装有微音器、电子线路板和扬声器,微音器的接收端嵌入耳罩外壳的中下位置,微音器中装有透声圆柱片,橡胶隔声套圈套在塑料多孔间隔板上,紧密配在耳罩外壳的内侧,电子线路板采用增音主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双通道结构,选取放大集成电路块、检波器件和其它分离元件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电子线路板由控制通道电子线路板、增音主通道电子线路板、启闭控制器和电源等组成。控制通道电子线路板由放大器和检波整流电路板组成。声信号经微音器变成电信号,其一路经放大器和检波整流电路板进入控制通道,信号经放大,再经检波整流电路板中的隔直电容C3,检波器D1、D2实现音频检波,另一路经限流电阻R2、放大器和输出电路板进入增音主通道,当E点电压Ve>0.7伏时,启闭控制器导通,扬声器不工作,当Ve<0.7伏时,启闭控制器开路,扬声器听到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当声强达到人耳听觉能力选定的标定值时,闻爆启闭时间小于100毫秒,能有效地阻断和隔绝爆音的侵害,能清晰地听清指挥员的作战(或作业)命令,保障联系,语言清晰,输出波形失真度小于3%,具有良好的增音效果,且增益可调,整个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结构紧凑,隔音效果好,重量轻,性能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防爆音增音护耳器总体示意图。
图2是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3是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
图1,本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由两个左右对称的耳罩1及装在其内部的微音器(拾音器)2、电子线路板3、扬声器(扩音器)4和连接左右两个耳罩1的弹力弓夹5等组成。
参见图2,电子线路板3采用增音主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双通道结构,选取放大集成电路块、检波器件和其它分离元件在印刷电路板上装配而成。电子线路板3由控制通道电子线路板、增音主通道电子线路板、启闭控制器(即三极管T1)19和电源等组成。控制通道电子线路板由放大器15和检波整流电路板17组成。增音主通道由限流电阻R2、放大器16和输出电路板18组成。启闭控制器19由控制通道输出直流电压控制,信号在电子线路板3中的传输过程声信号经微音器2变成电信号;电阻R1是微音器2的偏置电阻,确保微音器2正常工作,电信号经音频信号耦合电容C1,直流信号被滤掉。由B点,一路经放大器15和检波整流电路板17进入控制通道;R8为启闭声平调整电位器,信号经过放大器15放大。经检波整流电路板17中的隔直电容C3,检波器D1、D2实现音频检波。恢复时间调整电容器C4为滤波电容,起调整恢复时间的作用。经过E点产生的直流电压控制三极管T1的基极。另一路经限流电阻R2、放大器16和输出电路板18进入增音主通道。当E点的电压Ve>0.7伏时,启闭控制器19导通,从B点过来的音频信号被滤掉,放大器16就没有输入,所以扬声器4不工作。当Ve<0.7伏时,启闭控制器19开路,从B点过来的音频信号经过放大器16放大,R4为偏置电阻,C5为隔直电容;R5和C6分别为反馈电阻和电容。信号经过输出电路板18的限流电阻R6、耦合电容C7、功率放大管T2,负反馈电阻R7,则从扬声器4可听到声音,扬声器4的输出音量由电位器R9调节。
参见图3,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由工程塑料压制成耳罩外壳8、塑料多孔间隔板11、透声圆柱片9和橡胶隔声套圈10等组成,塑料多孔间隔板11与耳罩外壳8之间形成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安装电子线路板3、扬声器4和微音器2。微音器2的接收端嵌入耳罩外壳8的中下位置,其中留有一个连通外界的圆形孔,该孔内装有一个保护微音器2的透声圆柱片9,其外沿与耳罩外壳8的外线型面取平,透声圆柱片9由与空气声阻抗接近匹配的透声泡沫海绵制成,耳罩外壳8下部还开有通气孔12,以利于通风在一个耳罩外壳8上装有电源开关13,在另一个耳罩外壳8的中下位置装有一个调节音量旋钮14,它用于控制电位器R9,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调节音量。橡胶隔声套圈10由充气泡沫的硅橡胶构成,套在塑料多孔间隔板11上,紧密配在耳罩外壳8的内侧。在使用时弹力弓夹5压紧在人的两个耳朵上或备敷在头盔上。当有爆音、冲击波压力作用时,能紧密封闭,起隔声作用,塑料多孔间隔板11与具有良好弹性的橡胶隔声套圈10之间构成一个较理想的声腔,与耳罩外壳8共同对通过空气传播的爆音和冲击波超压起抑制作用。
本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的主要性能如下主通道增益38dB(分贝)。
频率范围 f=0.4-4KHz(在此频率范围内语言清晰,信噪比高,对此频率范围以外的频率信号有抑制作用)。
启闭声平 85dB(在电子线路板3中装有启闭声平调整电位器R8,使声强级在80-100dB范围内可调)。
启闭时间100毫秒。
恢复时间0.5-7秒(在电子线路板3中装有恢复时间调整电容器C4,可供调整所需的恢复时间值)。
电子线路的静态功耗小于10毫瓦,电源为3.6伏,可连续工作300多小时,重约250克。
当耳罩附近总的声强级达到启闭声平标定值时,控制通道能够迅速自动地切断扬声器4的输入,总的声强级小于启闭声平标定值时,在选定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还能抑制对于人耳较为敏感的0.4-4KHz的音频以外的频率信号,确保0.4-4KHz音频范围内的语言清晰。
本防爆音增音护耳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使用时,将耳罩外壳8上的电源开关13接通,当爆音传到人戴的耳罩时,耳罩外壳8受爆音、冲击波压力,使橡胶隔声套圈10与人耳外侧压紧,这样整个耳罩外壳8及其内部的充气泡沫海绵共同起被动隔声作用,可使传到耳朵的爆音降低30dB,爆音通过耳罩外壳8下部的透声圆柱片9及开孔传入微音器2,由于透声圆柱片9采用的是与空气声阻抗接近匹配的泡沫海绵,所以可保证传入的声音不失真。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输入声平转换为输入电平,调整启闭声平调整电位器R8,选择允许输入电子线路板3的信号声强范围。例如,调整到85dB,当爆音声强超过85dB时,启闭控制器19导通,这时增音主通道无输出,启闭声平调整电位器R8的可调范围为80-100dB之间,电子线路板3的启闭时间小于100毫秒,恢复时间可通过恢复时间调整电容器C4进行调整,关闭后的恢复时间为0.5-7秒,信号经过电子线路板3后,再通过扬声器4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这时声音清晰、失真小,输出音量大小可通过耳罩外壳8上的调节音量旋钮14调节,将处理后的信号传入人耳。
防爆音增音护耳器适用于作战指挥人员和噪声特别严重的机场、坦克舱、舰艇、船舱、地下开掘、交通运输、机器操作、车间等环境中作业人员的通话、通讯的正常听力,并确保其工作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防爆音增音护耳器,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耳罩(1)及装在其内部的微音器(2)、电子线路板(3)、扬声器(4)和连接左右两个耳罩(1)的弹力弓夹(5),其特征(A)电子线路板(3)由控制通道电子线路板、增音主通道电子线路板、启闭控制器(19)和电源组成,控制通道电子线路板由放大器(15)和检波整流电路板(17)组成,增音主通道电子线路板由限流电阻R2、放大器(16)和输出电路(18)组成,声信号经微音器(2)变成电信号,其一路经放大器(15)和检波整流电路板(17)进入控制通道,信号经放大器(15)放大,经检波整流电路板(17)中的隔直电容C3,检波器D1、D2实现音频检波,另一路经限流电阻R2、放大器(16)和输出电路板(18)进入增音主通道,当E点的电压Ve>0.7伏时,启闭控制器(19)导通,扬声器(4)不工作,当Ve<0.7伏时,启闭控制器(19)开路,扬声器(4)可听到声音;(B)耳罩(1)由耳罩外壳(8)、透声圆柱片(9)、橡胶隔声套圈(10)和塑料多孔间隔板(11)组成,塑料多孔间隔板(11)与耳罩外壳(8)之间装有微音器(2)、电子线路板(3)和扬声器(4),微音器(2)的接收端嵌入耳罩外壳(8)的中下位置,微音器(2)中装有透声圆柱片(9),橡胶隔声套圈(10)套在塑料多孔间隔板(11)上,紧密配在耳罩外壳(8)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音增音护耳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检波整流电路板(17)中含有恢复时间调整电容器C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音增音护耳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放大器(15)中含有启闭声平调整电位器R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音增音护耳器,它由两个对称的耳罩1及装在其内的微音器2、电子线路板3、扬声器4和连接左右两个耳罩1的弹力弓夹5组成,其电子线路板3由控制通道电子线路板、增音主通道电子线路板、启闭控制器19和电源组成,信号经微音器2,其一路经放大器15和检波整流电路板17进入控制通道,另一路经限流电阻R2、放大器16和输出电路板18进入增音主通道,当Ve< 0.7伏时,启闭控制器19开路,扬声器4可听到声音。
文档编号A61F11/00GK2302000SQ9721885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日
发明者邹丕盛, 汤家钧 申请人:邹丕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