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08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囊肿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穿刺针。特别是涉及一种囊肿穿刺针。
人体内有许多器官易发生囊肿性病变,如肝囊肿,肾囊肿……以及睾丸鞘膜积液等,对于这类疾病,目前最佳的方法是在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即B超定位,引导穿刺针进入囊肿腔内,将囊腔内液体抽出,然后再往囊腔内注入硬化剂,使囊腔内壁蛋白质变性,破坏囊腔内壁腺体,闭合囊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现用穿刺针的整个针体的针头、针尾直经是相同的。在以上治疗过程中,常常发生将囊腔内液体抽出后,而硬化剂不能注入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囊腔内液体的减少,囊壁回缩,穿刺针尖部受压自动退出囊腔,或因穿刺操作医师因手技原因导致穿刺针尖部退出囊腔。若误将硬化剂注入,将导致正常器官组织变性,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穿刺针,以克服上述不足。
怎样才能让针头部进入囊腔后而不致滑脱出来呢?申请人从增大针尖部阻力着想,设计出了一种新颖的穿刺针。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由外针1和内针2构成,外针1的针体内有内腔,内针2的针体放置在外针1的针体内腔内,且可前后滑动和抽出,其特征在于外针1的针体针尖部截面的直径大于针体其它部位截面直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针1的针尖部为锥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针1的针尖部为椭球型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本实用新型如
图1所示由外针1和内针2构成,外针1的针体内有内腔,内针2的针体放置在外针1的针体内腔内,且可前后滑动和抽出,外针1的针体针尖部的直径大于针体其它部位直径。附图2和附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附图2针尖部直径大于针体其它部位直径,形成锥体型。附图3是将针尖部设计成椭球型。本实用新型除外针1的针体针尖部位有新的设计外,其构造同现使用的囊肿穿刺针,针腔内径、针表面光滑度也相同。
使用时,当针尖部进入囊腔后,受囊壁张力影响,针尖部退出囊腔的阻力增大,使针尖部不易脱出囊腔,此时抽出内针2,囊液受压通过外针1针体内腔排出人体和抽出,然后注入硬化剂,达到治愈目的。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针体针尖部直径大于其它部位直径,因此,针尖进入囊腔后,不易脱离出囊腔,抽液注剂安全可靠,不会出现医疗事故,可大幅度提高治疗成功率。
2、本实用新型除针尖部位改变结构外,其它结构同现用穿刺针,故医疗人员操作容易,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囊肿穿刺针,由外针1和内针2构成,外针1的针体内有内腔,内针2的针体放置在外针1的针体内腔内,且可前后滑动和抽出,其特征在于外针1的针体针尖部截面直径大于针体其它部位截面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肿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外针1的针体针尖部为锥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肿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外针1的针体针尖部为椭球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囊肿穿刺针。本实用新型由外针和内针构成,外针的针体内有内腔,内针的针体放置在内腔内,且可前后滑动和抽出,特征是外针的针体针尖部截面直径大针体其它部位截面直径。由于针尖截面直径增大,从而避免了穿刺针针尖刺入囊肿腔后受压脱出现象,有效地克服现有穿刺针的不足,使用安全可靠,大幅度提高了治疗成功率。本实用新型除外针的针体针尖部结构改革外,其它结构同现有穿针,故医疗人员操作方便简捷。
文档编号A61B17/34GK2317817SQ97230349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4日
发明者王友志, 李中建, 周少睿, 杨立新, 曹国斌 申请人:王友志, 李中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