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25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
目前医疗静脉输液需要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对输液情况进行人工监控。当注射液将尽时,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将输液导管关闭。当出现人为的疏忽不能及时关闭输液管,待注射液输尽时人体静脉血液会流入输液导管,出现“回血”现象,给患者带来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人为的疏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家属的负担,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监视输液情况及主动向医护人员报警的输液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其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可根据实际需要网络化,系统化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输液报警装置主要由针头(7)、硬塑料导管(6)、接点(1)、不锈钢导线(2)、报警电路的阳极(3)、不锈纲探头即报警电路的阴极(4)、报警电路接口(5)组成。利用液体弱导电性的特性,在插入输液瓶一端的输液导管针头末端引出一根金属不锈钢导线(2)与针头(7)金属部分连接于接点(1),且另一端与报警电路阳极(3)连接,金属不锈钢导线(2)应密封在硬塑料导管(6)内,金属不锈钢探头即报警电路阴极(4)镶入硬塑料导管(6)壁中,其一端穿入硬塑料导管(6)壁内,另一端露出硬塑料导管(6)壁外,报警电路接口(5)与硬塑料导管(6)的外壁连为一体,再将报警电路接口(5)与发光,发声报警器相连接即构成一套完整的输液报警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当针头(7)和报警电路的阴极(4)之间有液体时,由于液体的弱导电性,电流会从报警电路的阳极(3)通过导线(2)、针头(7)、报警电路的阴极(4)流出构成回路,这时报警电路接口(5)有电流通过,报警器常闭端闭路,而当输液器内的液体用尽时,针头(7)和报警电路的阴极(4)、报警电路的阳极(3)之间无液体,从而报警电路接口(5)无电流通过,因此报警器常闭端开路,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可知所述输液报警装置主要由针头(7)、硬塑料导管(6)、不锈钢导线(2)、不锈纲探头即报警电路的阴极(4)、报警电路接口(5)组成。利用液体弱导电性的特性在插入输液瓶一端的输液导管针头末端引出一根金属不锈钢导线(2)与针头(7)金属部分连接于接点(1),且另一端与报警电路阳极(3)连接,不锈钢导线(2)应密封在硬塑料导管(6)内,不锈钢探头即阴极(4)镶入硬塑料导管(6)壁中,其一端穿入管壁(6)内,另一端露出管壁(6)外,报警电路接口(5)与硬塑料导管(6)外壁连为一体,再将报警电路接口(5)与发光、发声报警器相连接即构成一套完整的输液报警系统。其中报警电路阳极(3)和不锈钢探头即阴极(4)可采用直径为0.08--0.25厘米的不锈钢丝制成,而报警电路阳极(3)与针头(7)末端的间距为2.0-10.0厘米。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报警装置主要由针头(7)、硬塑料导管(6)、接点(1)、不锈钢导线(2)、不锈钢探头即报警器电路阴极(4)、报警器电路阳极(3)、报警器电路接口(5)组成,不锈钢导线(2)与针头(7)的金属部分连接于接点(1),而另一端与报警器电路报警器电路阳极(3)连接,金属不锈钢探头即报警电路阴极(4)镶入硬塑料导管(6)的壁中,其一端穿入硬塑料管(6)壁内,另一端露出硬塑料管(6)的壁外,电路接口(5)与硬塑料导管(6)外壁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导线(2)应密封在硬塑料导管(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报警器电路阳极(3),不锈钢探头(4)均采用直径为0.08-0.25厘米的不锈钢丝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报警器电路阳极(3)与针头(7)末端的间距应为2.0-10.0厘米。
专利摘要输液报警装置主要由针头(7)、硬塑料导管(6)、不锈钢导线(2)、不锈钢探头即报警电路的阴极(4)、报警电路接口(5)组成。利用液体弱导电性的特性在插入输液瓶一端的输液导管针头末端引出一根金属不锈钢导线(2)与针头(7)金属部分连接于接点(1),且另一端与报警电路阳极(3)连接,电路接口(5)与硬塑料导管(6)外壁连为一体,再将报警电路接口(5)与发光、发声报警器相连接即构成一套完整的输液报警系统。
文档编号A61M5/14GK2367315SQ9820135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0日
发明者张辰志 申请人:张辰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