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49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含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
背景技术
具有透气能力的微孔薄膜是公知的,并且用于各种消耗产品中,如包装薄膜和吸湿用品等。已知涉及对这种微孔薄膜的改进的文献如1990年5月8日公开的美国专利4,923,650;1993年9月7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3/230252-A;1996年9月3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6/225680-A;1994年8月17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4/62794-B;1995年9月5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5/231913-A;1996年11月19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6/300436-A;1996年11月19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6/300498-A;1996年11月19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6/300499-A;1996年11月19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96/300500-A以及1987年7月23日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87/167332-A。在这些公报中描述的微孔薄膜作为需要透气能力和不透液体能力的底片十分良好。还有一些公报涉及制作微孔薄膜的工艺和采用该工艺制成的微孔薄膜,例如1978年9月26日公开的美国专利4,116,892;1979年5月8日公开的美国专利4,153,751以及1981年9月15日公开的美国专利4,289,831。这些公报公开了一种工艺,即拉伸一种材料,从而制成微孔薄膜。但是,没有一种公报公开了具有伸长性的微孔薄膜,或者公开了制作具有伸长性的微孔薄膜的工艺,从而使微孔薄膜的一部分为可伸长的。这些公报涉及使非微孔薄膜上具有微孔的技术,而不是使微孔薄膜可伸长的技术。
具有可伸长部分的吸湿用品如卫生巾已有公开,如1997年4月10日公开的PCT公报WO97/12576;1996年5月1日公开的PCT公报WO96/12462;1995年2月14日公开的美国专利5,389,094以及1998年1月6日公开的美国专利5,704,930。在这种公开文献中,卫生巾的护翼具有伸长性,从而能够消除在护翼向下折叠并位于穿着者的内裤下面时在护翼内产生的应力。可采用一些不同的工艺来获得伸长性。例如,可通过机械拉紧、起皱、“环轧”、加热变形、使护翼部分在压模之间压缩等获得伸长性。这些工艺包括在材料上施加一应变,使之永久性机械变形。通过保持材料永久变形而使材料具有伸长性。因此,伸长程度决定于施加应变的程度。伸长性需要越高,向材料施加的应变越大。
如前所述,微孔薄膜一般用作吸湿用品的透气底片。微孔薄膜通常为热塑聚合物和无机填料如碳酸钙的掺混物。掺混物在拉伸时产生小孔变形,这是因为由于应力集中而使无机填料与聚合物分离。微孔变形使得薄膜透气,从而在阻止液体通过的同时使水汽透过微孔。在微孔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的同时,微孔薄膜与通常的非微孔薄膜相比具有较低的“破损时应变”。因此,如果为获得伸长性而使微孔薄膜受到较高的应变从而发生变形,而该应变超过了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应变,则该高应变使受外加应变作用的区域产生许多可见针孔。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具有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进行改进。已有技术不具备本发明的所有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概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是通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而制成的。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变形,从而使得由下述公式定义的Z值为3.0或更大Z=N·MS-ASσ2AS+σ2MS]]>其中MS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的平均材料应变AS为产生变形而施加的平均应变N抗颈缩系数σMS破损时材料应变标准偏差σAs外加应变标准偏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具有伸长性。透气微孔薄膜是通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而制成的。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变形,从而使得由下述等式定义的Z值为3.0或更大。Z=N·MS-ASσ2AS+σ2MS]]>其中MS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的平均材料应变AS为产生变形而施加的平均应变N抗颈缩系数σMS破损时材料应变标准偏差σAS外加应变标准偏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具有伸长性。透气微孔薄膜通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与无机填料的混合物制成。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0克/米2或更大。通过变形,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预定伸长率。预定伸长率为50%至10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具有伸长性。透气微孔薄膜通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与无机填料的混合物制成。透气微孔薄膜包括有无机填料,其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通过变形,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预定伸长率。预定伸长率为50%至100%。
附图的简要说明尽管本发明以特别指出和明确说明了本发明保护范围的权利要求书作为结束,但可以相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优选卫生巾实施例的顶视图;图2为沿图1的2-2线通过卫生巾的护翼转角部分的横剖图;图3为卫生巾的吸湿芯一部分和底片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为用于制作卫生巾的环轧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用于制作卫生巾的环轧装置的前视图;图6为图5所示环轧装置的齿啮合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为一曲线图,示出了为获得预定伸长率而施加的应变分布(AS曲线)与材料的破损时应变分布(MS曲线)之间的关系;图8为用于制作卫生巾的加热装置和环轧装置的侧视图;图9为加热装置和环轧装置的备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这里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全文公开的内容通过参考被引入本申请中。这里不认为任何引用的参考文献作为现有技术能够导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
“包括”意味着可增加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的其它步骤和其它部件。该词包含“由……组成”和“基本上由……组成”。
图1示出了本发明卫生巾20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卫生巾20基本上包括一个吸湿部件(或“主体部分”)22和两个护翼24。卫生巾20有两个面,即一个身体接触表面或“身体面”20A和一个衣物面20B。图1所示的卫生巾20A是从其身体面20A看去的。身体面20A将穿戴成与穿着者的身体相邻。当穿戴上卫生巾20时,衣物面20B将放置成与穿着者的内裤相邻。卫生巾20有两条中心线,即一根主纵向中心线L和一根主横向中心线T。
图1所示的卫生巾20的主体部分22包括卫生巾的没有护翼24的部分。主体部分22具有两条彼此间隔的纵边26、两条彼此间隔的横边或端边(或“端”)28,它们一起构成主体部分的周边30。卫生巾20的主体部分22可以有各种厚度,包括相对较厚、中等厚度、相对较薄或甚至十分薄(或“超薄”)。授予Osborn的美国专利4,950,264和5,009,653对“超薄”卫生巾20有描述,其厚度最好约小于3毫米。附图中所示的卫生巾20的实施例将以中等厚度的卫生巾为例。卫生巾20的主体部分22也可以是相对柔软的,这样对穿着者来说较舒适。可以理解,所示的卫生巾仅为一个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图中所示类型的吸湿用品,或具有图中所示的特定构型。
图2示出了本发明卫生巾20的主体部分22的各部件。卫生巾20的主体部分22最好包括至少三个主要部件。这些主要部件包括可透过液体的顶片38、不透液体的底片40和位于顶片38和底片40之间的吸湿芯42,其中顶片38一般由可透过液体的纤维基质构成,如无纺布或类似于有孔成形薄膜的薄膜;底片40最好由可透过液体的,但透气的基质制成。底片40包括两个层片,第一层片为可透过气体的有孔成形薄膜层40A,第二层片为透气微孔薄膜层40B。
顶片、底片和吸湿芯如公知的那样以各种构型组装在一起(包括叠层或“夹心”构型以及包裹或“管状”构型)。图1和2示出了以夹心结构组装的卫生巾20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长度与宽度尺寸基本上大于吸湿芯42的相应尺寸。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延伸超过吸湿芯42的边而形成周边30部分。底片的有孔成形薄膜40A与吸湿芯42的形状类似,至少覆盖如图2所示吸湿芯42所在的区域。或者,有孔成形薄膜40A可具有比吸湿芯42略大一些的形状,或可具有与卫生巾20的主体部分22相同的形状。在任何情况下,有孔成形薄膜40A最好不延伸进入如图2所示的护翼24中。或者,有孔成形薄膜40A可延伸进入到护翼24中,这样有孔成形薄膜构成护翼24的一部分。
顶片38最好连接到吸湿芯42的朝向身体侧上,并且底片40(即有孔成形薄膜40A)最好连接到吸湿芯42的朝向衣物侧上。顶片38和有孔成形薄膜40A可以的任何公知的适当方式连接到吸湿芯42上,如采用粘接剂开放图形的方式。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延伸超过吸湿芯边缘的部分也最好彼此相连。为此,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可以采用任何公知的适当方式相连。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这些部分最好采用基本上覆盖延伸超过吸湿芯42边缘的整个部分的粘接剂相连,并且在主体部分的端边28处卷边密封,其中所述卷边密封处,顶片38和底片40通过外加压力或外部加热与加压而压实。
图1和2中所示的卫生巾20还包括一对护翼24,它们沿接合处(如接合线52)与主体部分22相连。护翼24从其近边至其远边(或“自由端)横向向外延伸超过主体部分22的纵向侧边26。护翼24包括一个护翼顶片44和一个护翼底片46。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护翼24与主体部分22为一整体,这就是说,护翼顶片44和护翼底片46分别为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整体延伸部分。在优选实施例中,有孔成形薄膜40A不延伸到护翼24中。
护翼24的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延伸部分(即护翼顶片44和护翼底片46)可采用任何适当的方式相连,例如粘接剂附着、超声附着、加热附着等。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基本上在整个护翼24区域内涂敷粘接剂使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延伸部分相连。
顶片38最好为柔顺的,感觉柔软的,并且对穿着者的皮肤无刺激。另外,顶片38为可透过液体的,允许液体很容易地穿透过其厚度。制作合适的顶片38的材料范围很宽,如纺织和无纺材料;如有孔成形薄膜、有孔塑料薄膜和临氢重整热塑薄膜等的聚合材料;多孔泡沫;网状热塑薄膜以及热塑纱布。合适的纺织和无纺材料可包括天然纤维(例如木或棉纤维)、合成纤维(例如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纤维等聚合物纤维),或者为天然与合成纤维的混合。优选的顶片包括有孔成形薄膜。在该实施例中,有孔成形薄膜最好用作顶片,因为它们可透过身体排出物,并且对该身体排出物不吸收,能够减少因液体反渗而再次浸润穿着者皮肤的倾向。这样,成型薄膜与身体接触的表面保持干爽,从而减少了身体污染,使穿着者感觉更舒适。下述文献描述了合适的有孔成形薄膜1975年12月30日授予Thompson的美国专利3,929,135;1982年4月13日授予Mullane等人的美国专利4,324,246;1982年8月3日授予Radel等人的美国专利4,342,314;1984年7月31日授予Ahr等人的美国专利4,463,045以及1991年4月9日授予Baird的美国专利5,006,394。
底片40最好为不透液体但可透过水汽的。底片40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吸湿芯42吸收和保存的排出物浸湿与吸湿产品接触的物品,如内裤、睡衣以及内衣等。另外,底片40还允许水汽和空气透过,这样允许气体进出底片40形成空气循环。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底片40包括两个层片第一层片为可透过气体的有孔成形薄膜层40A,第二层片为透气微孔薄膜层40B。第一层片40A一般设置成与吸湿芯42相邻,而底片下面的层片一般更远离吸湿芯42。底片40可包括附加层片。底片40的所有这些层片可以基本上是彼此靠近的,并且彼此直接接触。
图3示出了底片40和吸湿芯42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如图所示,有孔成形薄膜40A的第一层片为具有不连续开孔41A的层片,这些开孔朝向吸湿芯42延伸而超出层片的朝向衣物表面的水平面,从而形成凸起41B。每个凸起41B在其终端形成一个开口。凸起41B最好为漏斗形或圆锥形,类似于美国专利3,929,135描述的那样。开孔位于层片平面内,而开口位于凸起本身的终端,都可以是圆形的或不是圆形的。在任何情况下,开口在凸起终端的截面尺寸或面积小于位于层片平面内的开孔的截面尺寸或面积。底片40的第一层片40A可以由公知的任何材料制成,但最好由市售的聚合材料制成。第一层片40A还可包括前述任何类型的可用作顶片的成型薄膜。
底片40的第二层片40B可包括透气微孔薄膜,该薄膜由热塑树脂和分散在热塑树脂中的无机填料构成。合适的热塑聚合物包括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聚烯烃,以及前述材料和其它材料的掺混,其中聚乙烯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它可采用的合适的热塑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酯、聚亚安酯、可作堆肥或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热塑弹性体以及基于催化剂的茂金属聚合物(例如购自Dow Chemical Company的INSITE和Exxon的Exxact)。无机材料或填料选自碳酸钙、粘土和二氧化钛,而优选的无机填料为碳酸钙。无机填料上可涂敷有脂肪酸酯,从而在聚合物中获得较多的填充物。无机填料和热塑聚合物掺混在一起,在合适的混合挤出装置中或在独立的预混合步骤中形成均质混合物。然后混合物经浇注或吹塑形成薄膜。所得到的薄膜至少在一个方向上被拉伸,使得基本上在薄膜的所有区域内均具有透气性。可以在制作吸湿用品过程之前的不同地方进行拉伸薄膜的步骤,从而使薄膜具有透气性。或者,也可以在相同的地方进行拉伸步骤,即在将透气微孔薄膜与吸湿用品的其它部件组装在一起之前在相同的制作过程中进行拉伸步骤。在任何情况下,在最终的透气微孔薄膜与吸湿用品的其它部件组装在一起之前,基本上使薄膜的整个面积上均具有透气性。
第一层片40A和第二层片40B具有透气性。在高潮湿条件下,包括有第一层片40A和第二层片40B的底片40的水汽透过率(WVTR)对减少出现皮肤问题来说是很重要的。底片40的水汽透过率至少约为200克/米2/24小时,最好至少约为430克/米2/24小时,更优选的至少约为580克/米2/24小时。第一层片40A与第二层片40B相比具有更高的水汽透过率,因为第一层片40A为有孔成形薄膜,而相应地第二层片40B为透气微孔薄膜。作为第二层片40B的透气微孔薄膜的水汽透过率的大小很重要,因为底片40的水汽透过率受水汽透过率低于第一层40A的第二层片40B的限制。第二层片40B的水汽透过率至少约为250克/米2/24小时,最好至少约为480克/米2/24小时,更优选的是至少约为630克/米2/24小时。第一层片40A的水汽透过率可至少是第二层片40B的10倍。
水汽透过率(WVTR)的测量方法在后面描述。该试验方法为经确认的标准ASTM方法(E96-80),在ASTM标准(1996)手册的第746页有描述。在试验开始前1小时样品顺应气候(23℃,50%RH)。将样品材料放置在杯顶上,并用固定环和箍保持其固定。将已知数量的水放入一个杯中。水平面在试验开始时距样品较低表面19毫米。然后对上述组件称重并记录,该记录值作为初始重量。将组件放置在恒温(23℃)、恒湿(50%RH)箱内24小时。将样品放在一风扇前,这样能够在样品杯的顶部产生3米/秒的气流。在设定的试验期间之后,将组件从箱中取出。然后对组件称重并记录,该记录值作为最终重量。根据下式计算出以克/米2/24小时为单位的水汽透过率(WVTR) 吸湿芯42可以是任何一种吸湿装置,它通常为可压缩的,顺从的,有弹性的,对穿着者的皮肤无刺激,并且能够吸收和保存身体排出物。吸湿芯42可采用很宽范围的,通常用在一次性卫生巾和其它一次性吸湿用品中的液体吸收材料。合适的吸收材料的例子包括粉碎木浆(一般称为空气毡)、皱褶纤维素填料、改性交联纤维素纤维(如1993年6月8日授予Young的美国专利5,217,445所描述的那样)、芯吸通道纤维(即如1993年4月6日授予Thompson等人的美国专利5,200,248所描述的具有内纤维芯吸通道的纤维)、吸湿泡沫(如1993年11月9日授予DesMarais等人的美国专利5,260,345和1993年12月7日授予Desmarais等人的美国专利5,268,244所描述的那样)、热粘接气流铺絮材料(如1997年3月4日授予Richards等人的美国专利5,607,414所描述的材料)、水凝胶形成的聚合胶凝剂(如1987年6月16日授予Weisman等人的美国专利4,673,402和1990年6月19日授予Lash等人的美国专利4,935,022所描述的那些材料)、吸湿海绵、合成人造短纤维、聚合纤维、泥炭苔或任何等效材料,或这些材料的混合使用。另外,吸湿芯42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下述部件(a)一个可供选择的主流体分布层,最好与第二可选流体分布层在一起;(b)一个流体储存层;第二部分包括(c)位于储存层之下一个可选纤维层;以及(d)其它可选部件。1997年7月10日公开的PCT公报WO97/24096和1997年7月10日公开的WO97/24095披露了上述这种结构。
图1所示的卫生巾20最好有一个变形区。这里所称的“变形区”指的是材料永久性机械变形的一个区域或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变形区包括伸长区56和形成折转区54的变形区域。
折转区54为一般纵取向的机械变形区域。折转区54使卫生巾20具有一个柔性增加的区域,为护翼24的弯曲和折叠提供了优选的弯曲轴。折转区54最好位于沿护翼24与主体部分22的接合线52分布的位置。但是,折转区54不必与护翼24和主体部分22的接合线52精确对准。折转区54可位于护翼24与主体部分22的接合线52的横向向内位置、在接合线上、在接合线的横向向外位置或前述任何位置的组合。如果折转区54位于接合线的横向向内位置或在接合线上,则折转区54可认为是设置在主体部分22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在后者情况下,也设置在护翼24的一部分上)。
折转区54可沿护翼与主体部分的整个接合线52延伸,或仅沿接合线的一部分延伸。如果仅沿接合线52的一部分设有折转区54,则该折转区最好设置在卫生巾20的环绕并包括护翼横向中心线的区域中。折转区54可以有任何可能的构型。折转区54可包括一个连续区域,或为多个彼此间隔的断续区域。折转区54可以是直线型的、曲线型的,或者它可以包括直线型部分和曲线型部分。折转区54具有横向最内边或近边以及横向最外边或远边。
折转区54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形成,从而使卫生巾的期望区域柔性增加。最好是通过使卫生巾的期望区域机械变形而形成折转区54。已发现,许多适于使卫生巾的区域具有伸长性的工艺特别适于为卫生巾20的区域提供折转区54,从而增加柔性。
折转区54例如可采用前面已描述的预起皱(“环轧”)工艺来形成。下列专利描述了合适的环轧方法1978年8月15日授予Sisson的美国专利4,107,364;1989年5月30日授予Sabee的美国专利4,834,741;1992年9月1日授予Gerald M.Meber等人的美国专利5,143,679;1992年10月20日授予Kenneth B.Buell等人的美国专利5,156,793以及1992年12月1日授予Gerald M.Weber等人的美国专利5,167,897。
另一种方案是,如图1所示,为了展示的目的,折转区54是通过沿护翼24与主体部分22的接合线52的区域形成一个变形网而提供的。1994年2月28日以Chappell等人名义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第08/203,087号(1995年2月9日公开的PCT公报WO95/03765)描述了形成变形网区域的工艺和由此而形成的结构。
可伸长区域56消除了护翼在向下折叠并位于穿着者内裤下面时产生的应力。这里“可伸长区域”指的是卫生巾20的可以伸长的部分(并且可伸长量最好大于卫生巾20的环绕部分)。卫生巾20最好为每个护翼24提供至少一个可伸长区域56,更优选的是共具有四个可伸长区域56,卫生巾20的每四分之一有一个可伸长区域。由于可伸长区域56消除了护翼内的应力,它们在这里可称为“应力消除机构”型。
可伸长区域56可在任何期望的方向上伸长,或在多于一个方向上伸长。但是,可伸长区域56最好主要在大致横向上朝外伸长。这里“大致在横向上”指的是伸长性有横向分量。然而,所有的伸长不必精确地平行于卫生巾的主横向中心线。但是伸长的取向最好为在横向上的伸长多于在纵向上的伸长。
可伸长区域56可包括任何能够在横向(或所期望的任何其它方向上)伸长的结构。但是这里所指的伸长性应是非弹性的。这就是说,伸长必须是在不采用独立的弹性片、皮筋或用于收缩卫生巾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材料前提下来实现的。区域的伸长性也必须是在不切开或切割卫生巾的覆盖穿着者内裤的部分为前提来实现的。因此,可伸长区域56包括连续的材料。这样做的优点是排泄物不会迁移穿过切口或割口而污染穿着者的内裤。
可伸长区域56的适合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经机械应变、起皱、“环轧”的材料区域、与可应变网形成的材料区域、不需任何较少伸长的带子而与起皱网形成的材料区域、经折叠、打褶或沿弯曲的接合线相连形成的材料区域等。这些结构(尽管仅在护翼24部分示出)可包括设于主体部分22的部分、护翼24的部分或以上两者。它们可以与卫生巾的这些部件为一整体,或作为与卫生巾连在一起的独立部件,如一独立的材料片。1995年2月14日授予Lavash等人的美国专利5,389,094对可伸长区域的合适结构有详细的描述。
1997年4月10日公开的PCT公报WO97/12576公开了可伸长区域和折转区的例子。
具有变形区域(例如可伸长区域和/或折转区)的基底材料可以是单层材料或如薄膜叠层的叠层材料。最好是在实施例中,具有伸长性的基底材料(复合层片)包括由顶片38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伸长部分形成的一个叠层。
参见图4和5,图中示出了用于形成可伸长区域56和折转区54的环轧装置100。环轧装置100包括内啮合辊101和102。辊101和102包括多个沿辊101,102的圆周方向分别位于辊表面上的内啮合齿103,10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实施例中的齿具有3.175毫米的高度,并且齿中心线彼此均匀间隔,节距为1.9毫米。辊101和102的每个有齿区域的整个形状与图1所示卫生巾的可伸长区域56和折转区54的整个形状相同。辊101,102安排成齿103和104如图6所示彼此啮合。齿103,104的啮合程度决定于所期望的伸长率。例如,齿的啮合程度为2.11毫米,2.26毫米和2.31毫米分别优选用于获得75%,80%和85%的伸长率。
位于辊101和102之间的基底材料通过对其施加“外加应变”而变形。“外加应变”一词指的是施加到材料上以通过变形而获得残余应变的应变。采用应变分布来对外加应变进行描述,其中应变分布的特征是平均外加应变和外加应变的标准差。当基底材料110受到外加应变作用时,基底材料的位于齿103的脊103A和齿104的脊104A之间的部分110A受外加应变作用而产生机械应变,并发生递增塑性变形,这样残余应变保留在基底材料110中,而基底材料110的位于脊103A和104A上的部分110B没有应变或仅有少量应变。由于基底材料110倾向于仅在位于一个齿与下一个齿的脊之间的部分110A产生应变,并且外加应变不必是恒定的(外加应变有时大于期望的外加应变,或可以小于期望的外加应变),因此基底材料110的所述部分110A产生的应变可超过基底材料110的破损时的材料应变。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基底材料110破损。“破损时的材料应变”一词指的是材料断裂或被破坏时的应变。破损时的材料应变也可采用应变分布来描述,其特征是破损时的平均材料应变和破损时材料应变的标准差。
可伸长区域56的伸长率可以从约50%至约100%。最好是可伸长区域56的伸长率可以从约65%至约90%。例如为了在基底材料中获得残余应变从而得到75%的伸长率,基底材料产生的应变必须超过残余应变。在一个例子中,基底材料包括由Tredegar Film Product销售的代码为X-15507的有孔成形薄膜和由Clopay Plastic Products Company销售的代码为DH-215Sofflex Blue240的聚乙烯薄膜,该基底材料需产生210%以上的应变,以获得使基底材料的伸长率为75%的残余应变。在该例中,由于聚乙烯薄膜为非微孔薄膜,因此基底材料能够在不破损或产生许多可见针孔的前提下产生210%以上的应变。但是,包括透气微孔薄膜的基底材料可能无法在不破损或产生许多可见针孔的前提下产生如此高的应变,因为透气微孔薄膜与非微孔薄膜相比抵抗为获得产生伸长性而需的残余应变的能力较弱,并且易于破损。这是因为透气微孔薄膜为获得残余应变而经受了“第二次”应变(当为了获得透气性而拉伸薄膜时,向薄膜施加“第一次”应变)。这样透气微孔薄膜与非微孔薄膜相比具有较低的破损时材料应变。为了在可伸长区域56中获得约50%至约100%的伸长率,基底材料经受的平均外加应变为约170%至约260%。为了在可伸长区域56中获得约65%至约90%的伸长率,基底材料经受的平均外加应变为约190%至约240%。
应认真考虑为获得预定伸长率而施加的外加应变和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材料应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特别是在采用透气微孔薄膜作为将赋予伸长性的基底材料时避免薄膜破损或产生许多可见针孔。
图7示出了外加应变的应变分布(AS曲线)和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材料应变的应变分布(MS曲线)之间的关系,其中施加外加应变是为了获得能够产生预定伸长性的残余应变。可采用下述方法测量外加应变和破损时材料应变。采用高斯曲线以及标准差σMS和σAS来分别描述外加应变和破损时材料应变的应变分布。如图7所示,当两曲线均在区域X处重叠时,有可能外加应变超过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材料应变。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透气微孔薄膜被破坏或破损(或产生可见针孔)。因此,重叠区域X越小,破损或出现可见针孔的可能越小。
当透气微孔薄膜变形,例如获得伸长性时,由下式定义的“Z”值最好为3.0或更大。更优选的是,Z值为3.5或更大。Z值指的是破损时材料应变与外加应变之间的标准差值,其中施加外加应变是为了获得残余应变,从而产生变形,例如获得伸长性。 其中MS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材料应变AS为了获得变形,例如为了获得预定伸长性而施加的外加应变N抗颈缩系数,该系数用于校正材料在垂直于向材料施加的“外加应变”的方向上可能出现的颈缩σC∶σAS和σMS的综合标准差,采用下式用σAS和σMS来描述σC2=σAS2+σMS2]]>
σMS破损时材料应变的标准差σAS外加应变的标准差如果基底材料为包括透气微孔薄膜和其它层片的复合层片,则前述“透气微孔薄膜”可称作“复合层片”。
当破损时材料应变和外加应变满足上述条件,则出现透气微孔薄膜破损和产生可见针孔的可能性大大地减少到消费者看不到产品存在缺点的程度。
通过改变例如产生伸长性的残余应变而移动AS曲线,使之远离MS曲线,这样AS曲线和MS曲线的重叠区域减少。也就是说,如果需要较低的伸长率,则为了获得产生预定伸长率的残余应变而施加的外加应变可以较低。另一方面,可通过改变破损时材料应变来移动MS曲线,使之远离AS曲线。透气微孔薄膜的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最好是至少为300%,更优选的是至少为460%。尽管透气微孔薄膜最好具有较高的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但由于对透气微孔薄膜的水汽透过率有最小值的要求,因而基本上限定了透气微孔薄膜的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最大值。总的来说,具有较低水汽透过率的透气微孔薄膜具有较高的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这是因为薄膜中的微孔和/或较小微孔的数量较少。但是,由于对作为卫生巾底片的微孔薄膜的水汽透过率有最小值的要求,所以水汽透过率不能低于所需的水汽透过率最小值。因此,透气微孔薄膜的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不能提高到透气微孔薄膜能够承受外加应变为任何值的程度。对水汽透过率的最小值约为250克/米2/24小时的透气微孔薄膜来说,该透气微孔薄膜的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的最大值约为650%。或者,可改变其它物理参数来减少AS曲线和MS曲线的重叠区域。
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是移动MS曲线,使之远离AS曲线的另一因素。与非微孔薄膜相比,透气微孔薄膜具有较低的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可通过提高薄膜的定量来改善其平均破损时材料应变,这是因为定量的提高使薄膜变得更有能力在不破损的情况下产生应变。当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0克/米2或更大时,它能够状态良好地获得残余应变,从而获得从约50%至约100%的预定伸长率。更优选的是,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或更大。当透气微孔薄膜具有上述较高的定量时,出现透气微孔薄膜破损和产生可见针孔的可能性大大地减少到消费者看不到产品存在缺点的程度。
另外,对透气微孔薄膜中无机填料颗粒尺寸的控制也是避免透气微孔薄膜破损的一个因素。当透气微孔薄膜中包含的无机填料的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时,它能够状态良好地获得残余应变,从而获得从约50%至约100%的预定伸长率。当透气微孔薄膜中包含的无机填料的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时,出现透气微孔薄膜破损和产生可见针孔的可能性大大地减少到消费者看不到产品存在缺点的程度。
在透气微孔薄膜受外加应变作用之前至少可对其进行加热。加热透气微孔薄膜有助于在不降低水汽透过率的前提下暂时提高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并使MS曲线暂时向远离AS曲线方向移动。因此,当透气微孔薄膜在破损时的最大平均材料应变由薄膜水汽透过率限制时,以及当透气微孔薄膜受相对较高的应变作用,从而在透气微孔薄膜上获得较高的伸长率时,对透气微孔薄膜加热特别有益。当破损时的平均材料应变不超过约650%,水汽透过率至少约为250克/米2/24小时的透气微孔薄膜受到的平均外加应变约为170%至约260%,从而获得约50%至约100%的伸长率时,可以对该透气微孔薄膜进行加热,使该透气微孔薄膜的温度至少为40℃,最好至少为43℃,更优选的是至少为45℃。当透气微孔薄膜的温度变高时,该透气微孔薄膜变软,并且变得能够在其不破损的情况下更大程度地被拉伸。但是,对透气微孔薄膜的加热不能使温度超过该透气微孔薄膜的熔点。如果透气微孔薄膜与其它材料如护翼顶片在一起构成基底材料,则对基底材料的加热不能使温度超过具有最低熔点的材料的熔点。在一实施例中,基底材料由有孔成形薄膜(护翼顶片)制成,包括聚乙烯,而对包括聚乙烯和碳酸钙的透气微孔薄膜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123℃。
图8示出了基底材料的加热装置12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加热装置120包括一个上辊122和一个下辊124。构成卫生巾20一部分的基底材料向前进入加热装置120的辊隙126中。上辊122与一超声振动系统128相连,以便对基底材料加热。加热装置120应至少可以对基底材料的受到应变处理的部分进行加热。或者,加热装置120可以对整个基底材料进行加热。但是,优选的是,加热装置120仅对基底材料的需要加热的部分进行加热,这样节约了加热装置120的能量,并且避免了基底材料经历不必要的加热过程。在图8中,下辊124也可与一超声系统相连。加热装置120可处于尽量靠近环轧装置100的位置,这样基底材料在从加热装置120传送到环轧装置100的过程中其温度不会降低。当加热装置120采用超声振动系统128来升高基底材料的温度时,加热装置120本身的温度没有升到很高。因此,由于采用了超声振动系统128,因而允许加热装置120靠近环轧装置100放置而不会对环轧装置100产生热影响。但是,仍需要使基底材料在加热装置120处具有稍高的温度,以便使基底材料在环轧装置110处保持所需的温度。基底材料在环轧装置110处受应变处理时的温度对避免基底材料的破损来说很重要。基底材料在环轧装置100处的温度可由基底材料在环轧装置100进口处的温度来表示。在一个例子中,当加热装置120的辊隙与环轧装置110的进口之间的距离约为0.5米,基底材料的传送速度为约2.8米/秒时,基底材料在加热装置120的辊隙126处的温度需要为约57℃至58℃,从而维持基底材料在环轧装置110进口处的温度为约50℃。如图8所示,非接触式测温器121测量在环轧装置进口处的基底材料的温度。这种非接触式测温器的例子为从Minolta Camera处购得的#TA0510F。测温器121应测量基底材料被加热装置120加热并受到应变处理的部分的温度。另外,如果基底材料仅有一侧被加热,则测温器121应设置成测量基底材料受加热一侧的温度。如前所述,在优选实施例中,基底材料为由顶片38的伸长部分和透气微孔薄膜40B的叠层。加热装置120至少加热透气微孔薄膜40B一侧,并且测温器121测量透气微孔薄膜40B这一侧的温度。
图9示出了基底材料加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加热装置130包括上下加热箱132和上下热气送风机134。热气送风机134将热气送到加热箱132封闭的空间处,从而加热基底材料。加热箱132和热气送风机134可仅设在相对于基底材料通路的上下侧中的任何一侧。加热箱132应具有低热传导率,这样加热箱132不会向大气散热。可以在加热装置130和环轧装置110之间设置一隔热板140,以便使加热箱132不向环轧装置110传热。由于设置了隔热板140,因此允许加热装置130靠近环轧装置110设置。另外,加热装置可采用其它系统,如红外辐射加热器或加热辊。
外加应变的测量方法用于该测量中的样品为聚乙烯薄膜,在薄膜的表面有网格图形,该网格图形在平行和垂直于环轧处理产生的伸长的方向上被拉伸。网格的间隔长度最好为互相啮合的齿节距的1/20或更小。样品的宽度适于覆盖住每个啮合齿103和104的整个形状。在该试验的样品材料不同于被评估的薄膜的情况下,所选择的样品材料的性能与被评估的材料类似。
在每个所需应变率和每个所需应变下通过环轧装置100拉伸样品,从而获得在样品上产生预定伸长率的残余应变。被拉伸的样品呈现可见应变分布和网格图形的变形。对样品上的可见应变分布进行拍照。用一钢尺测量照片上平行于伸长率方向的每个网格长度,其中伸长率由环轧装置100产生。测量每个网格的长度,可求出拉伸面积。通过计算与初始网格间隔长度相比的长度变化来计算出每个网格的应变。可从每个网格应变中求得经处理而提供的外加应变。
材料应变的测量方法本抗拉试验通过测量材料的外力-伸长率特性和有效拉伸率(percentavailable stretch)来测量材料的应变。试验在购自Instron Corporation的InstronModel 4301上进行,其中该试验机与IBM 330计算机相接。每次试验所有需要测量的基本参数均输入到MTS软件(Testwork 3.07)中。另外,所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推断也采用MTS软件来进行。
用于该试验的样品为1英寸宽,4英寸长,该样品的切割长轴平行于由一种处理工艺提供的样品伸长的方向。采用锋利的刀具或一些设计成用于切割精确的1英寸宽样品的合适的锋利切割装置来切割样品。样品切割出能代表变形区域的整个图形的对称性的面积。这将会出现需要切割出比这里建议样品更大一些或更小一些的情况(因为变形部分的尺寸是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十分注重样品的尺寸(以及任何得出的数据),样品取自的变形区域的面积并且最好包括用作样品的代表性区域的简图。对给定材料的10个样品进行试验。
Instron的夹具由气动夹具构成,该夹具设计成沿垂直试验应力方向的单一直线集中全部夹持力。该夹具具有一个平坦表面和一个相对的表面,从相对的表面上凸起一个半圆,以便使样品的滑移为最小。由固定在夹具旁边的钢尺测得夹持力直线间的距离(即量规长度)应为2英寸。样品安装在夹具内,其中样品的长轴垂直于施加的伸长率的方向。十字头的速度设定为20英寸/分。十字头拉伸样品,直到样品破损,此时十字头停止,并使十字头回到初始位置(0%伸长率)。
有效拉伸率为力-伸长曲线中出现拐点的那一点,超过该点,进一步拉伸样品所需的力迅速增大。记录下样品的平均有效拉伸率。
抗颈缩系数的计算抗拉试验是用来为抗颈缩系数的计算做准备的。通过测量材料的外力-伸长率特性和有效拉伸率来计算出抗颈缩系数。试验在购自InstronCorporation的Instron Model 4301上进行,其中该试验机与IBM 330计算机相接。每次试验所有需要测量的基本参数均输入到MTS软件(Testwork 3.07)中。
用于该试验的样品为1英寸宽,4英寸长,该样品的切割长轴平行于由一种处理工艺提供的样品伸长的方向。采用锋利的刀具或一些设计成用于切割精确的1英寸宽样品的合适的锋利切割装置来切割样品。样品切割出能代表变形区域的整个图形的对称性的面积。这将会出现需要切割出比这里建议样品更大一些或更小一些的情况(因为变形部分的尺寸是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十分注重样品的尺寸(以及任何得出的数据),样品取自的变形区域的面积并且最好包括用作样品的代表性区域的简图。对给定材料的10个样品进行试验。
Instron的夹具由气动夹具构成,该夹具设计成沿垂直试验应力方向的单一直线集中全部夹持力。该夹具具有一个平坦表面和一个相对的表面,从相对的表面上凸起一个半圆,以便使样品的滑移为最小。由固定在夹具旁边的钢尺测得夹持力直线间的距离应为2英寸。该距离称为量规长度。样品安装在夹具内,其中样品的长轴垂直于施加的伸长率的方向。十字头的速度设定为20英寸/分。十字头拉伸样品,直到所需的伸长率,此时十字头停止,并手动操作使十字头回到初始位置(0%伸长率)。
颈缩定义为样品由于拉伸而出现的宽度绝对变化。材料在外加伸长率时出现颈缩。外加伸长率由MTS软件设定,并且MTS 软件计算出达到所需伸长率以及有效拉伸率时的移动距离。有效拉伸率为力-伸长曲线中出现拐点的那一点,超过该点,进一步拉伸样品所需的力迅速增大。
在垂直于外加伸长率方向上拉伸样品以对抗(恢复)颈缩的情况下,与采用前述用于测量材料应变的方法而测量得到的材料应变相比,材料在较低的应变(恢复颈缩而破损时的材料应变)下破损。为了测量恢复颈缩而破损时的材料应变,在垂直于外加伸长率方向上拉伸样品,以便在外加应变率条件下恢复颈缩。采用纸夹来恢复颈缩,这样纸夹拉伸在样品的宽度方向上的最窄点处。当样品因拉伸(为了恢复)而破损时,记录下外加伸长率,该值作为恢复颈缩而破损时的材料应变。最好在与实际处理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恢复颈缩而破损时的材料应变的测量,从而获得吸湿用品上的伸长率。
抗颈缩系数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实例下面的例子进一步描述和展示了本发明范围内的优选实施例。这些例子的给出是为了展示本发明,而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来解释,因为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有许多例子。
(例A-1)顶片为从Tredegar Film Products购得的代号为X-15507的有孔成形薄膜。吸湿芯采用由Procter&Gamble制造的“Whisper Ultra Slim”中使用的吸湿芯。底片为从Mitsui Chemical购得的代号为PG-OI的透气微孔薄膜。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63.9%,标准偏差为25.3。抗颈缩系数为0.6749。卫生巾的护翼由有孔成形薄膜和透气微孔薄膜的伸长部分制成。构成护翼的有孔成形薄膜和透气微孔薄膜采用粘接剂(Nitta FindleyCoLtd.;代号为H-4031)连接在一起。采用图4-6描述的工艺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在该例中,Z值为3.1。
(例A-2)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79%,标准偏差为17.3。抗颈缩系数为0.6646。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9%,标准偏差为50.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0%的伸长率。在该例中,Z值为3.3。其它结构与例A-1相同。
(例A-3)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80%,标准偏差为18.2。抗颈缩系数为0.6516。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32%,标准偏差为53.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5%的伸长率。在该例中,Z值为3.0。其它结构与例A-1相同。
(例A-4)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84%,标准偏差为16.5。抗颈缩系数为0.6749。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在该例中,Z值为3.6。其它结构与例A-1相同。
(例A-5)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77.4%,标准偏差为14.8。抗颈缩系数为0.6516。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32%,标准偏差为53.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5%的伸长率。在该例中,Z值为3.0。其它结构与例A-1相同。
(例A-6)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627.6%,标准偏差为21.9。抗颈缩系数为0.6749。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在该例中,Z值为4.0。其它结构与例A-1相同。 (例B-1)顶片为从Tredegar Film Products购得的代号为X-15507的有孔成形薄膜。吸湿芯采用由Procter&Gamble制造的“Whisper Ultra Slim”中使用的吸湿芯。底片为从Mitsui Chemical购得的代号为PG-OI的透气微孔薄膜。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63.9%,标准偏差为25.3。卫生巾的护翼由有孔成形薄膜和透气微孔薄膜的伸长部分制成。构成护翼的有孔成形薄膜和透气微孔薄膜采用粘接剂(Nitta Findley CoLtd.;代号为H-4031)连接在一起。采用图4-6描述的工艺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
(例B-2)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79%,标准偏差为17.3。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9%,标准偏差为50.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0%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B-3)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80%,标准偏差为18.2。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32%,标准偏差为53.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B-4)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45.3%,标准偏差为27.4。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B-5)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48.6%,标准偏差为18.2。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32%,标准偏差为53.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B-6)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40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84%,标准偏差为16.5。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B-7)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40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77.4%,标准偏差为14.8。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32%,标准偏差为53.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B-8)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40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627.6%,标准偏差为21.9。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B-9)
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40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616.0%,标准偏差为18.0。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B-1相同。 (例C-1)顶片为从Tredegar Film Products购得的代号为X-15507的有孔成形薄膜。吸湿芯采用由Procter&Gamble制造的“Whisper Ultra Slim”中使用的吸湿芯。底片为从Mitsui Chemical购得的代号为PG-OI的透气微孔薄膜。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45.3%,标准偏差为27.4。透气微孔薄膜包括CaCO3无机填料,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毫米。卫生巾的护翼由有孔成形薄膜和透气微孔薄膜的伸长部分制成。构成护翼的有孔成形薄膜和透气微孔薄膜采用粘接剂(Nitta Findley CoLtd.;代号为H-4031)连接在一起。采用图4-6描述的工艺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
(例C-2)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48.6%,标准偏差为18.2。透气微孔薄膜包括CaCO3无机填料,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毫米。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32%,标准偏差为53.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C-1相同。
(例C-3)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40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84.2%,标准偏差为16.5。透气微孔薄膜包括CaCO3无机填料,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毫米。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C-1相同。
(例C-4)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40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77.4%,标准偏差为14.8。透气微孔薄膜包括CaCO3无机填料,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毫米。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32%,标准偏差为53.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8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C-1相同。
(例C-5)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40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616.0%,标准偏差为18.0。透气微孔薄膜包括CaCO3无机填料,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毫米。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4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C-1相同。
(例D)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5克/米2,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为560.9%,标准偏差为22.8。透气微孔薄膜包括CaCO3无机填料,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的颗粒占97%,3%的颗粒大于20毫米。平均颗粒尺寸约为1毫米。在平均外加应变为210%,标准偏差为48.3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处理,使护翼获得75%的伸长率。其它结构与例C-1相同。 例A-1至A-6,B-1至B-9和C-1至C-5提供的产品明显地减少了针孔出现的频率,而例D提供的产品具有许多可见针孔,消费者不认可。
尽管已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展示,但艮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其它的改进或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通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而制成,其中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可变形,这样由下面的等式定义的Z值为3.0或更大Z=N·MS-ASσ2AS+σ2MS]]>其中MS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的平均材料应变AS为产生变形而施加的平均应变N抗颈缩系数σMS破损时材料应变标准偏差σAs外加应变标准偏差
2.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Z值为3.5或更大。
3.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具有伸长性,该透气微孔薄膜通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而制成,其中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变形而具有预定伸长率,这样由下面的等式定义的Z值为3.0或更大Z=N·MS-ASσ2AS+σ2MS]]>其中MS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的平均材料应变AS为产生变形而施加的平均应变N抗颈缩系数σMs破损时材料应变标准偏差σAs外加应变标准偏差
4.如权利要求3的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Z值为3.5或更大。
5.如权利要求3的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至少为300%。
6.如权利要求3的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平均外压应变在170%至260%之间。
7.如权利要求3的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预定伸长率为50%至100%。
8.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具有伸长性,该透气微孔薄膜通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而制成,其中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0克/米2或更大;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变形而具有预定伸长率;以及所述预定伸长率为50%至100%。
9.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所述透气微孔薄膜具有伸长性,该透气微孔薄膜通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而制成,其中透气微孔薄膜包括的无机填料的颗粒尺寸为20毫米或更小;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变形而具有预定伸长率;以及所述预定伸长率为50%至100%。
10.如权利要求9的吸湿用品,其特征在于,透气微孔薄膜的定量为30克/米2或更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透气微孔薄膜的吸湿用品。该透气微孔薄膜是通过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热塑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物而制成的。透气微孔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变形,从而使得由等式(1)定义的Z值为3.0或更大,其中MS:透气微孔薄膜的破损时平均材料应变;AS:为产生变形而施加的平均应变;N:抗颈缩系数;σ
文档编号A61F13/49GK1284850SQ98813839
公开日2001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0日
发明者小约翰·G·伯恩斯, 常春新, 岸田一成, 吉多·博内利, 三浦经年 申请人:宝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