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穴位刺激效果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针灸理论研究中的生物信号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集针灸刺激后相关经脉两个测量点之间的生物电阻抗数据变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医针灸医术是我国传统医学智慧的结晶,中医针灸已经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普遍认可,因此,对中医针灸理论在国内外都有许多相关的科学研究。其中,针灸的规范化和量化是中医针灸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题。针灸刺激引起的机体生理信号反应测量能够间接的反应了针灸效果,对这些信号的采集也就成了探索针灸科学基础的途径之一。
[0003]目前的针灸穴位刺激生物学效应测量及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包括针灸引起的生理疼痛信息测量、针灸刺激引起机体生物电流变化测量、激光多普勒针灸生理反应测量等。这些技术都是基于针灸后能够在刺激点或经脉传导沿线产生细胞分子信号、带电离子运动等理论。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号极其微弱、干扰信号和噪声较大。因此,在针灸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针灸穴位刺激引起的相关经脉的电阻抗特性变化测量方法。通过对针灸刺激下游经脉分布测量电极间施加多频谱电流源,经信号处理与分析系统,检测针灸刺激前后的电阻抗特性改变,来反应针灸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设计思路:
[0006]一种用于针灸穴位刺激效果评价的方法,其测量装置主要由多频电压激励源(I)、信号处理系统(2)、测量电极(3)及导线(4)组成,在针灸医疗中,通过在特定效应经脉(5)的两个测量点(6)位置固定测量电极,能够实现测量针灸刺激反应的经脉多频电阻抗特性改变,读取不同针灸方式、不同病人的针灸前后相关经脉的电阻抗特性数值。
[0007]本发明所述的测量装置中的多频电压激励源(I)能够提供不同的频率输出电压,不同激励电压幅度,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
[0008]本发明所述的测量装置具有信号处理系统(2),能够对每个电压频率及幅值下的电阻抗信号,并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再计算出各扫描频点阻抗幅度和相对相位。
[0009]本发明所述的测量电极(3)为类似心电电极的氯化银测量电极。
[0010]本发明所述的特定效应经脉(5)为不同疾病针灸医疗中,所需疏通或改善的经脉,多为针灸刺激穴位所在经脉。
[0011]本发明所公开的用于测量针灸穴位刺激效果评价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I)本发明采用的多频谱电阻抗测量技术,特别是在经脉两末端阻抗测量中,有较好的相关性。
[0013](2)本发明中的测量方法简便,无皮肤损伤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针灸穴位刺激效果的电阻抗特性评价方法示意图
[0015]图2是桡神经麻痹针灸相关经脉的电阻抗特征变化检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仅为解释性的,决不意味着它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但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的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的修改,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所示,详细说明该针灸穴位刺激效果测量方法的具体步骤,首先将测量电极(3)固定在针灸穴位点所在经脉(5)上,根据实际疾病和行针依据确定两点位置;然后测量记录各频谱激励电源下电阻抗特征谱;然后开始行针,针灸穴位刺激后不同时间、行针中不同的捻针操作后电阻抗特征谱记录;行针结束后的数据采集。分析采集数据的变化特征,调整测量电极位置,对比测量结果,分析数据。
[0019]应用例
[0020]选择外伤桡神经麻痹患者,中医认为桡神经麻痹由外伤引起者,属于“伤筋”范畴,筋脉空虚;或淤血不散,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经脉阻滞。中医常用针刺穴位曲池、阳池、合谷、中渚,改善患者症状。利用本发明中的测量方法,将测量电极布局在手少阳三焦经沿线的手三里穴和阳溪或中泉穴附近见说明书付图2。行针开始前后分别采集多频谱电压激励电阻抗特征谱数据,并进行本案应用分析。
【主权项】
1.一种针灸穴位刺激效果的评价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其可以通过多频谱电阻抗测量装置来检测针灸穴位刺激后脉络电生理特性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多频谱电阻抗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多频谱电压激励源下测量两电极间生物电阻抗特性数据并经过信号处理设备输出反应针灸刺激引起的电生理变化的数值。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针灸穴位刺激后脉络电生理特性变化,其中测量点必须位于针灸穴位的效应脉络上,能够反应针灸刺激后相关脉络的生物特性改变。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针灸穴位刺激效果评价的方法,其测量装置主要由多频电压激励源(1)、信号处理系统(2)、测量电极(3)及导线(4)组成,在针灸医疗中,通过在特定效应经脉(5)的两个测量点(6)位置固定测量电极,能够实现测量针灸刺激反应的经脉多频电阻抗特性改变,读取不同针灸方式、不同病人的针灸前后相关经脉的电阻抗特性数值,从而判断针灸效果,探索针灸医术的量化标准。本发明是一种科学研究实验方法,为针灸临床的参考数据。
【IPC分类】A61B5-053
【公开号】CN104739406
【申请号】CN201310752364
【发明人】王宏, 王妍, 沙洪, 王磊, 赵舒, 李迎新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