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0537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治疗风湿病早在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针灸治痹的具体方法是用不同的针具、艾灸和现代的光、电、磁、药物等对一定脑穴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输传导作用,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0003]针灸治疗风湿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泻法、补法、清法和温法,风湿病患者通过上述四种针灸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风湿疼痛,但是单纯针灸治疗风湿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必须配合药物治疗才是最理想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显著,使用方便的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的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徐长卿10-20份、槲寄生20-25份、豨莶草10-15份、穿山龙8_15份、丝瓜络10-20份、两头尖15-20份、三分三10-15份、木瓜15-20份、路路通8-10份、走马胎10-20份、豆豉姜15-20份、四块瓦8-15份、广东王不留行15-20份、黄花倒水莲20-35份、桂枝5_15份、金刚刺4_8份、烂头钵10-18份。各药物组成的药物作用:
[0006]徐长卿:
[0007]【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胃经。【功效与作用】祛风化湿、行气通络。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08]槲寄生:
[0009]【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肝经、肾经。【功效与作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下乳。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10]豨莶草:
[0011]【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肝经、肾经。【功效与作用】祛风湿,利关节,解毒。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12]穿山龙:
[0013]【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苦。归肝经、肾经、肺经。【功效与作用】活血舒筋、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祛痰。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14]丝瓜络:
[0015]【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肝经。【功效与作用】除湿火,通脉络。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16]两头尖:
[0017]【性味归经】性热,味辛。归脾经。【功效与作用】祛风湿、消痈肿。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18]三分三:
[0019]【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大毒。归经无。【功效与作用】解痉镇痛、祛风除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20]木瓜:
[0021]【性味归经】性温,味酸。归肝经、脾经。【功效与作用】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22]路路通:
[0023]【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肝经、肾经。【功效与作用】祛风活络,利水通经。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24]走马胎:
[0025]【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经、脾经。【功效与作用】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0026]豆豉姜:
[0027]【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胃经、脾经、肝经。【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温中散寒、行气活血。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0028]四块瓦:
[0029]【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毒。归肺经、肝经。【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0030]广东王不留行:
[0031]【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涩。归胃经、肝经、大肠经。【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0032]黄花倒水莲:
[0033]【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归肝经、肾经、脾经。【功效与作用】益气养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0034]桂枝:
[0035]【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功效与作用】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属辛温解表药。实验表明,桂皮醛还有抗惊厥、抗菌、抗病毒、扩张血管和抗炎作用。用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36]金刚刺:
[0037]【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入心、肝经。【功效与作用】除风湿,活血,解毒,镇惊息风,抗癌。治风湿腰腿痛,小儿惊风,肠炎,疮疖,瘰疬,癌肿。
[0038]烂头钵:
[0039]【性味归经】性平,味微涩。有小毒。【功效与作用】祛风活血、散瘀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0040]将上述药物制成本发明的方法是:
[0041]将上述各药物混合打碎,加水1500ml浸泡30分钟后,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再将药液浓缩为500ml,针灸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一次,三天为一疗程,采用本发明的药物进行治疗时,禁止食用腥辣食品,严禁喝酒,避免局部关节受凉。
[004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采用中药制配而成,使用方便,用药后无副作用,辅助针灸治疗,治愈率高,安全可靠,疗程短,疗效快,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4]实施例1
[0045]本发明的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徐长卿10份、槲寄生20份、豨莶草10份、穿山龙8份、丝瓜络10份、两头尖15份、三分三10份、木瓜15份、路路通8份、走马胎10份、豆豉姜15份、四块瓦8份、广东王不留行15份、黄花倒水莲20份、桂枝5份、金刚刺4份、烂头钵10份。
[0046]实施例2
[0047]本发明的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徐长卿15份、槲寄生22份、豨莶草13份、穿山龙12份、丝瓜络16份、两头尖18份、三分三12份、木瓜17份、路路通9份、走马胎12份、豆豉姜16份、四块瓦9份、广东王不留行17份、黄花倒水莲26份、桂枝8份、金刚刺6份、烂头钵14份。
[0048]实施例3
[0049]本发明的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徐长卿20份、槲寄生25份、豨莶草15份、穿山龙15份、丝瓜络20份、两头尖20份、三分三15份、木瓜20份、路路通10份、走马胎20份、豆豉姜20份、四块瓦15份、广东王不留行20份、黄花倒水莲35份、桂枝15份、金刚刺8份、烂头钵18份。
[0050]医案举例:
[0051]李某,女,30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4年,手指关节呈梭形改变,腕踝关节肿痛僵硬,长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效果欠佳。近两年来,日渐加重,疼痛剧烈,夜间尤甚,得温稍舒,生活不能自理,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化验血沉6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以本方加针灸治疗,连服本方3个疗程后,关节肿胀已减轻,疼痛好转,后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已能自理,可下床行走,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20mm/h,后又巩固治疗4个疗程,至今尚好。
[0052]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徐长卿10-20份、槲寄生20-25份、豨莶草10-15份、穿山龙8-15份、丝瓜络10-20份、两头尖15-20份、三分三10-15份、木瓜15-20份、路路通8_10份、走马胎10-20份、豆豉姜15-20份、四块瓦8-15份、广东王不留行15-20份、黄花倒水莲20-35份、桂枝5_15份、金刚刺4_8份、烂头钵10-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徐长卿15份、槲寄生22份、豨莶草13份、穿山龙12份、丝瓜络16份、两头尖18份、三分三12份、木瓜17份、路路通9份、走马胎12份、豆豉姜16份、四块瓦9份、广东王不留行17份、黄花倒水莲26份、桂枝8份、金刚刺6份、烂头钵1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徐长卿20份、槲寄生25份、豨莶草15份、穿山龙15份、丝瓜络20份、两头尖20份、三分三15份、木瓜20份、路路通10份、走马胎20份、豆豉姜20份、四块瓦15份、广东王不留行20份、黄花倒水莲35份、桂枝15份、金刚刺8份、烂头钵18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该辅助针灸治疗风湿的中药组合物,采用徐长卿、槲寄生、豨莶草、穿山龙、丝瓜络、两头尖、三分三、木瓜、路路通、走马胎、豆豉姜、四块瓦、广东王不留行、黄花倒水莲、桂枝、金刚刺、烂头钵。采用上述中药制配而成,使用方便,用药后无副作用,辅助针灸治疗,治愈率高,安全可靠,疗程短,疗效快,效果好。
【IPC分类】A61K36-896, A61P29-00, A61K36-90
【公开号】CN104873850
【申请号】CN201510300725
【发明人】宋水田
【申请人】宋水田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