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二肽在制备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所属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环二肽在制备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中的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道溃疡病。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 近年消化道溃疡病的发病率不仅未见下降,反有上升趋势。近10多年来本病的症状也变得 不典型,无规律的胃部隐痛常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发生呕血或黑便时方到医院就诊。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 周围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 化作用有关,故又称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还称为 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的总发病率占人口的5-10%,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以青壮年 多发,男多于女,儿童亦可发病,老年患者所占比例亦逐年有所增。
[0003] 目前,人们对消化性溃疡认识不足,常常严重了才引起注意,在传统用药治疗过程 中,使用的大部分药物经肝脏的首过效应疗效大打折扣,造成治疗时间长,而患者在病情得 到控制还没完全根治的时候,往往不会继续治疗下去。所以造成了该病的复发率一直比较 商。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的问题,发明人想到利用生物学中 的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穿透细胞膜这一特征,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能够很快直达病灶, 使得药效最大的发挥出来以快速的达到根治的目的。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明人也终于 找到了具有治疗消化道溃疡的小分子物质,该小分子物质属于环肽中的环二肽,分子结构 简单。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分子物质在消化道溃疡中的应用,特别是一种环二肽在消化 道溃疡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胃溃疡药物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治疗胃粘膜损伤的药 物中的应用。
[0006] 本发明所述的环二肽是环-L-脯-L-丙二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68. 23,具体的分子 结构如下:
[0007] 本发明所述的环-L-脯-L-丙二肽可以由化学合成制得,也可从生物体中提取纯 化得到。
[0008] 所述的环-L-脯-L-丙二肽的化学合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步骤包括缩 合、脱保护、环化三个阶段,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 1.中和缩合:取进行Boc氨基保护的L-脯氨酸与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在含有 THF(四氢呋喃)、吡啶、(Boc)20、DMAP(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中和缩合反应得到N-叔丁 氧羰基-脯氨酰丙氨酸甲酯;
[0010] 2.脱保护:在EtoAc(乙酸乙酯)和HC1的饱和溶液的作用下对步骤1中得到的 N-叔丁氧羰基-脯氨酰丙氨酸甲酯进行氨基脱保护处理,得到脯氨酰丙氨酸甲酯;
[0011] 3.环化:将步骤2中得到的脯氨酰丙氨酸甲酯与甲醇混合,用NaHC03调节pH后, 加热回流18小时,过滤,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的环-L-脯-L-丙二肽。
[0012] 合成路线如下:
[0013]
[0014] 本发明所述的环-L-脯-L-丙二肽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人工合成也简单,对治疗 消化道溃疡的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能很快透过黏膜组织进入血液循环,避免肝脏的首 过效应,快速到达病灶,使得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治疗消化道溃疡,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 药物使用量,复发率也相应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是结合具体试验对本发明的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6] 实施例1本发明中所述的环-L-脯-L-丙二肽的制备方法 [0017]主要药品试剂:L_丙氨酸、经Boc氨基保护的脯氨酸
[0018] 制备环-L-脯-L-丙二肽的过程:
[0019] (1)丙氨酸甲酯盐酸盐的制备:向适量甲醇与二氯亚砜的混合液中加入L-丙氨酸 l〇g,在室温下搅拌24h。TLC跟踪反应完成,减压旋干溶剂,得到白色的丙氨酸甲酯盐酸盐 15. 08g〇
[0020] (2)中和缩合反应:向10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丙氨酸甲酯 盐酸盐、经Boc氨基保护的脯氨酸20g、吡啶20ml、DMAP,待全部混合后,在氩气的保护下 加入溶于无水四氢呋喃的(Boc)20,室温下搅拌10小时。TLC跟踪反应完成,柱层析纯化 (石油醚:乙酸乙酯=4:1),旋干溶剂得到黄色的N-叔丁氧羰基-脯氨酰丙氨酸甲酯固体 27. 52g〇
[0021] (3)Boc保护氨基脱保护处理:取步骤(2)中得到的N-叔丁氧羰基-脯氨酰丙氨 酸甲酯,加入乙酸乙酯盐酸(HCl/EtOAc)的饱和溶液2. 5L,冰水浴下搅拌2h,冰水浴中减压 蒸掉溶剂,以甲醇-乙醚重结晶得白色的脯氨酰丙氨酸甲酯固体23. 13g。
[0022] (4)环-L-脯-L-丙二肽的制备:将步骤(3)中得到的脯氨酰丙氨酸甲酯加入到 0. 9L甲醇中,用NaHC03调节pH为7-8,加热回流18h,过滤,柱层析纯化(乙酸乙酯:甲醇 =2:1),最后得到白色固体环-L-脑-L-丙二肤15. 79g。
[0023] 实施例2环-L-脯-L-丙二肽在溃疡中的应用
[0024] 1、实验材料
[0025] 1. 1样品:按实施例1制得样品:环-L-脯-L-丙二肽
[0026] 1. 2实验动物:KM小鼠,18~22g,160只,雌雄各半。SD大鼠,200~220g,204只, 雌雄各半。
[0027] 1. 3实验试剂: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达喜(铝碳酸镁片)。
[0028]2、样品对胃溃疡粘膜的保护功能评价方法
[0029] 2. 1无水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模型试验
[0030] 160只KM小鼠按性别与体重随机分组(详见表1),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 环-L-脯-L-丙二肽组1的小鼠给药连续6天,第5天给药后禁食24小时,自由饮水,其余 各组小鼠给药连续10天,第9天给药后禁食24h,自由饮水。每组的小鼠在末次给药3h后, 所有小鼠给予〇. 2ml无水乙醇进行灌胃,1小时后处死动物,结扎幽门,1%甲醛固定,观察 并评定溃疡指数(标准:条索状损伤的长度大于1mm者,测定其长度,每毫米计1分,其宽度 大于1_者计分加倍,长度与宽度均小于1_,计0. 5分,将计分相加即为该鼠的溃疡指数) 并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
[0031] 2. 2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试验
[0032] 除假手术组(12只),其余大鼠采用10 %醋酸按0. 05ml/只平刺于胃浆膜下 0. 4-0. 5_造模。术后造模大鼠进一步分组(详见表2),并于第2日开始给药,每日1次, 环-L-脯-L-丙二肽组1给药10天,其余各组给药14天,末日给药后禁食禁水一夜后处死 动物。以游标卡尺测定溃疡最大长径及垂直于最大长径的最大宽径。计算溃疡指数(溃疡 指数=溃疡最大长径X垂直于最大长径的最大宽径)及溃疡抑制率。
[0033]3、样品对胃溃疡粘膜的保护功能评价结果
[0034] 3. 1样品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0035] 表1样品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t±S)
[0036]
[0037] 注:*:P〈0. 05与对照组比较
[0038]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环-L-脯-L-丙二肽可使无水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的 溃疡指数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 05)。从表1中的结果显示,使用雷尼替丁的阳性 组的小鼠在给药10天后的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与环-L-脯-L-丙二肽组给药6天后的 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相差不大。实验结果中还显示环-L-脯-L-丙二肽对无水乙醇致胃 粘膜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0039] 3. 2样品对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0040] 表2样品对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无土S)
[0041]
[0043] 注:*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 05
[0044] 由表2显示,模型组的溃疡指数与假手术组有差异(P< 0. 05);环-L-脯-L-丙 二肽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 〇. 05)。
[0045] 3. 3功能评价结果由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环-L-脯-L-丙二肽对急、慢性胃溃疡的 黏膜具有修复作用,且疗效显著,溃疡抑制率高,与普通药物相比,缩短了治疗时间。
【主权项】
1. 一种环二肽在制备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2. -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环二肽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环-L-脯-L-丙 二肽在制备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3. 环-L-脑-L-丙二肤在制备治疗胃溃瘍的药物中的应用。4. 环-L-脯-L-丙二肽在制备治疗胃粘膜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5. 环-L-脯-L-丙二肽在制备治疗慢性胃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6. -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环二肽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二肽的合成路线 包括中和缩合反应、氨基脱保护、环化三个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 中和缩合反应:取进行Boc氨基保护的L-脯氨酸与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在含有四氢 呋喃、吡啶、(Boc)20、DMAP的条件下进行中和缩合反应得到N-叔丁氧羰基-脯氨酰丙氨酸 甲酯; (2) 氨基脱保护:在EtoAc和HC1的饱和溶液的作用下对步骤(1)中得到的N-叔丁氧 羰基-脯氨酰丙氨酸甲酯进行氨基脱保护处理,得到脯氨酰丙氨酸甲酯; (3) 环化:将步骤(2)中得到的脯氨酰丙氨酸甲酯与甲醇混合,用NaHC03调节pH后,加 热回流18小时,过滤,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的环-L-脯-L-丙二肽。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二肽在制备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环二肽为环-L-脯-L-丙二肽。该二肽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对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能很快透过黏膜组织进入血液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快速到达病灶,使得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治疗消化道溃疡,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药物使用量,复发率也相应降低。
【IPC分类】A61P1/04, C07K1/16, A61K38/12, C07K5/12, C07K1/06
【公开号】CN105311619
【申请号】CN201410273122
【发明人】陈光健
【申请人】陈光健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