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治疗痔疮的内服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由于久坐少动,腹内压力高至肛周静脉曲张。经常引起便血、 疼痛,病人非常痛苦。目前治疗痔疮常规采用的手术方式,手术费用高,术后换药非常痛苦, 还容易留下术后后遗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解决手术治疗存在的诸多不便,提供了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是由下列质量份的原 料制成的,槐花18份,柿叶12份,黄芪16份,甘草6份,地榆12份,五倍子12份,马齿苋9 份,苦参9份。
[0005] 本发明中槐花味苦、性平、无毒,具有治疗各种痔疮、心痛目赤、腹泻、便血以及皮 肤风热的功效。
[0006] 柿叶能够止咳生津、止血,主治各种内血。
[0007]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肝、肾经。能够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脱毒生 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症,如脱肛、水肿以及血痹。
[0008] 甘草能够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具有治疗金疮痛肿的功效。
[0009] 地榆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肺、脾、肝、肾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 治便血、痔血。
[0010] 五倍子性寒,味酸、涩,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等功效,主治 肺虚久咳、久泻久痢、便血痔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等症。
[0011] 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痈肿恶疮,丹毒,痕疬。
[0012] 苦参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对痔疮具有良好的疗 效。
[0013] 本发明的原料可以制成任何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剂型,例如散剂、汤剂、合剂、口服 溶液剂、颗粒剂、浓缩丸剂、片剂、胶囊剂等。
[0014] 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蒸汽高压下消毒,冷却风干后 分装胶囊,每粒〇. 5g。
[0015] 本发明所述治痔疮的纯中药具有泻热润燥、清热消肿、软坚散结、凉血止血、清肝 泻火等功效,配伍合理,药性平衡,无毒副作用。解决了手术治疗存在的诸多问题,原料成本 低,见效快,非常适合各种类型的痔疮患者使用。
[0016] 实验:本发明所述治痔疮的纯中药的疗效观察 本实验选择符合痔疮的患者110例,其中外痔患者60人,内痔40人,混合痔10人。
[0017] 治疗方法:每粒0. 5g的胶囊每日三次,每次6粒,饭前服用。
[0018] 注意事项:孕妇、儿童禁用。
[0019]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患者总疗效见表1 : 表1患者总疗效
典型病例: 1.王军,男,患外痔8年,多处治疗效果差。2013年10月28日使用本发明胶囊药物治 疗第10天开始好转,20天后治愈,到目前未见复发。
[0020] 2.毕爱华,女,患混合痔,表现症状为大便时附有脱肛,肛周刺痛,多处治疗效果 差。2013年10月23日使用本发明胶囊药物治疗一个疗程,症状开始好转,治疗三个疗程后 治愈,到目前未见复发。
[0021] 3.王树卿,女,患内痔3年,多处治疗效果差,2014年8月19日使用本发明胶囊药 物治疗第8天症状开始好转,23天后治愈,到目前未见复发。
[0022] 4.李世海,男,患混合痔4、5年,混合痔,病情重,并且脱肛,没有完全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种治痔疮的纯中药,是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槐花18g,柿叶12g,黄苗 16g,甘草6g,地榆12g,五倍子12g,马齿苋9g,苦参9g。所述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胶囊剂的 制备方法,所述各原料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蒸汽高压下消毒,冷却风干后 分装胶囊,每粒0. 5g。
【主权项】
1. 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槐花18份,柿叶 12份,黄芪16份,甘草6份,地榆12份,五倍子12份,马齿苋9份,苦参9份。2. 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 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蒸汽高压下消毒,冷却风干后分装胶囊,每粒0. 5g。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治疗痔疮的内服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痔疮的纯中药,是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槐花18份,柿叶12份,黄芪16份,甘草6份,地榆12份,五倍子12份,马齿苋9份,苦参9份。本发明所述治痔疮的纯中药具有泻热润燥、清热消肿、软坚散结、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配伍合理,药性平衡,无毒副作用。解决了手术治疗存在的诸多问题,原料成本低,见效快,非常适合各种类型的痔疮患者使用。
【IPC分类】A61K36/739, A61K35/64, A61P9/14
【公开号】CN105326943
【申请号】CN201510872047
【发明人】刘兴林, 柳文龙
【申请人】柳文龙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