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地霉菌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常继发于肺结核,表现为发热、慢性咳嗽、咳痰及咯血,X线检查可见成片紧密浸润。支气管地霉菌病不波及肺,症状似细菌性或念珠菌性支气管炎,不发热但有咳嗽及带血的黏液样痰。临床表现似口腔念珠菌病。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酪样斑,凝乳状白色假膜,揭除此假膜,遗留红斑性基底,伴烧灼感。咽、喉及其联合处可被波及。大多数皮肤地霉菌病波及皮肤皱襞,乳房下腹股沟及臀裂处最常波及,呈典型的红斑及渗出,并有角质层剥离,常有剧痒。此病很像皮肤皱襞念珠菌病,很少波及软组织。一旦波及则呈肿瘤性、结节性、肉芽肿性损害,很少波及骨。
[0003]治疗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包括碘化物治疗,对支气管、肺及皮肤地霉菌病很有效,常需持续用4?6个月。此药一般可以耐受,主要副作用是胃炎,对免疫缺陷患者,则需选用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或酮康唑;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类抗生素,对念珠白地霉非常有效。建议在晚间用气雾吸入;胃肠道及口腔地霉菌病可口服或外用制霉菌素。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其特点是:中药组份为木槿子8-20、大荃麻6-15、盐麸子根7-25、鹿耳翎6-15、矮脚罗伞6-15、扶芳藤7-25、兰香草6_15、天香炉8_20、蜂窝草6_15、奶汁树7_25、大乌泡根7-25、莽草6-15、麻口皮子药1-10、柳花1_10、蛾眉半边莲8_20。
[000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进一步地: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石刷把8-20、竹叶椒根7-25、长叶紫珠7-16、鹅不食草6_15、苦楝寄生7_16。
[000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进一步地: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皂荚7-16、金线草6-15、对叶四块瓦7-16、大红袍6_15。
[0008]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进一步地: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木槿子15 g、大筌麻10 g、盐麸子根15 g、鹿耳翎8 g、矮脚罗伞10 g、扶芳藤15 g、兰香草8g、天香炉12 g、蜂窝草8 g、奶汁树15 g、大乌泡根15 g、莽草8 g、麻口皮子药5 g、柳花6g、蛾眉半边莲12 g、石刷把12 g、竹叶椒根15 g、长叶紫珠10 g、鹅不食草8 g、苦楝寄生10 g、阜荚10 g、金线草8 g、对叶四块瓦10 g、大红袍10g。
[0009]本发明的单剂药量为:木槿子15 g、大荃麻10 g、盐麸子根15 g、鹿耳翎8 g、矮脚罗伞10 g、扶芳藤15 g、兰香草8 g、天香炉12 g、蜂窝草8 g、奶汁树15 g、大乌泡根15g、莽草8 g、麻口皮子药5 g、柳花6 g、蛾眉半边莲12 g、石刷把12 g、竹叶椒根15 g、长叶紫珠10 g、鹅不食草8 g、苦楝寄生10 g、皂荚10 g、金线草8 g、对叶四块瓦10 g、大红袍1go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20天为一疗程。
[0010]各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木槿子:清肺化痰,主治肺风痰喘、咳嗽音瘠;大荃麻:祛风解表、利气消痰、清火解毒,主治伤风咳嗽、胸闷痰多、肤痒、疮毒;盐麸子根:去风、化湿、消肿、软坚,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水肿、风湿痹癌、跌打伤肿、乳痈、癣疮、消酒毒;鹿耳翎: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主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矮脚罗伞: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咳嗽吐血、寒气腹痛;扶芳藤:舒筋活络、止血消瘀,主治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咯血、血崩、月经不调、跌打骨折、创伤出血;兰香草:祛风除湿、止咳散瘀,主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百日咳、慢性气管炎、月经不调、崩漏、白带、产后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湿疹、疮肿;天香炉:祛风化湿、止血消瘀,主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蜂窝草:解表、止咳、通经、明目,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百日咳、闭经、夜盲症、疥癣;奶汁树: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腰痛、黄疸、疟疾、百日咳、背痈、乳痈、乳汁不足、齿龈炎、毒蛇咬伤;大乌泡根:凉血、活血,主治劳伤吐血、咳血、月经不调、痢疾、瘰疬、骨折;莽草:祛风、消肿,主治头风、痈肿、皮肤麻痹、瘰疬、乳痈、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麻口皮子药:祛寒镇痛、疏风、健胃,主治风湿筋骨痛、喉痛、中暑、跌打损伤、蛇咬;柳花:祛风、利湿、止血、散瘀,主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蛾眉半边莲:除风湿、利小便,主治风湿骨痛、肺病热咳、腮腺炎、小便不利、血痢、痈肿热毒;石刷把:活血通经、祛风湿,主治风湿痹痛、妇女经闭、吐血及跌打损伤、关节痛风、反胃呕吐、妇人经闭;竹叶椒根: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主治头痛感冒、咳嗽、吐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牙痛;长叶紫珠: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治风湿痛、风寒咳嗽、吐血;鹅不食草: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主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苦楝寄生:止痛、化痰、止咳、补血、清热、祛风湿,主治肺结核、腹痛、疮疥、跌打;皂荚:祛风痰、除湿毒、杀虫,主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金线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止血、散瘀,主治风湿骨痛、胃痛、咳血、吐血、便血、血崩、经期腹痛、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对叶四块瓦:祛风散寒、活血消肿、解毒,主治感冒、咳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疖、月经不调;大红袍:活血、祛风、理湿,主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血淋、劳伤咳血。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0013]实施例1,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中药组份为木槿子8-20、大荃麻6-15、盐麸子根7-25、鹿耳翎6-15、矮脚罗伞6-15、扶芳藤7_25、兰香草6_15、天香炉8_20、蜂窝草6-15、奶汁树7-25、大乌泡根7-25、莽草6_15、麻口皮子药1_10、柳花1_10、蛾眉半边莲
8-20 ο
[0014]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石刷把8-20、竹叶椒根7-25、长叶紫珠7-16、鹅不食草6_15、苦楝寄生7_16。
[0015]实施例3,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皂荚7-16、金线草6-15、对叶四块瓦7-16、大红袍6_15。
[0016]实施例4,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木槿子15 g、大筌麻10 g、盐麸子根15 g、鹿耳翎8 g、矮脚罗伞10 g、扶芳藤15 g、兰香草8g、天香炉12 g、蜂窝草8 g、奶汁树15 g、大乌泡根15 g、莽草8 g、麻口皮子药5 g、柳花6g、蛾眉半边莲12 g、石刷把12 g、竹叶椒根15 g、长叶紫珠10 g、鹅不食草8 g、苦楝寄生10 g、阜荚10 g、金线草8 g、对叶四块瓦10 g、大红袍10g。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组份为木槿子8-20、大荃麻6-15、盐麸子根7-25、鹿耳翎6-15、矮脚罗伞6-15、扶芳藤7_25、兰香草6_15、天香炉8_20、蜂窝草6-15、奶汁树7-25、大乌泡根7-25、莽草6_15、麻口皮子药1_10、柳花1_10、蛾眉半边莲8-20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石刷把8-20、竹叶椒根7-25、长叶紫珠7-16、鹅不食草6-15、苦楝寄生7-16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皂荚7-16、金线草6-15、对叶四块瓦7-16、大红袍6_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木槿子15 g、大筌麻10 g、盐麸子根15 g、鹿耳翎8 g、矮脚罗伞10 g、扶芳藤15 g、兰香草8 g、天香炉12 g、蜂窝草8 g、奶汁树15 g、大乌泡根15 g、莽草8 g、麻口皮子药5g、柳花6 g、蛾眉半边莲12 g、石刷把12 g、竹叶椒根15 g、长叶紫珠10 g、鹳不食草8 g、苦楝寄生10 g、皂荚10 g、金线草8 g、对叶四块瓦10 g、大红袍10g。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地霉菌病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木槿子、大荃麻、盐麸子根、鹿耳翎、矮脚罗伞、扶芳藤、兰香草、天香炉、蜂窝草、奶汁树、大乌泡根、莽草、麻口皮子药、柳花、峨眉半边莲、石刷把、竹叶椒根、长叶紫珠、鹅不食草、苦楝寄生、皂荚、金线草、对叶四块瓦、大红袍组成。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IPC分类】A61K36/85, A61P31/10
【公开号】CN105596562
【申请号】CN201410616780
【发明人】徐辰潇
【申请人】徐辰潇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