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健脾止泻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1618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健脾止泻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小儿健脾止泻散由以下药材组成:西洋参、砂仁、党参、太子参、炒神曲、建莲子、炒白术、炒麦芽、炒山药、焦山楂、羊肚菌、炒扁豆、炒谷芽、炒薏苡仁、焦槟榔、葛根、节菖蒲、香附、猪苓、陈皮、炒白芍、肉豆蔻、海螵蛸、浙贝、泽泻、诃子、藿香、罂粟壳、炒建曲、木香、肉桂、川黄连、使君子、川厚朴、茯苓、车前子、苍术、炙甘草、乌梅、升麻、鸡内金、半夏曲、大腹皮、炒枳壳。本发明的小儿健脾止泻散也称健脾益胃散,不仅治疗小儿泄泻特效,而且对成人的久泄也显特效。
【专利说明】
一种小儿健脾止泻散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疳病、成人胃溃疡、胃下垂、慢性胃炎、结肠炎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婴幼儿泄泻及小儿疳证
[0003]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成水样为特征,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古籍医书中有很多相关记载,如《内经》所称“濡泄” “飧泄” “洞泻”,宋代《幼幼新书》第二八卷论泄泻十种,又如宋代《钱乙儿科》论泄泻为“暴泄”和“久泄”。历朝历代均有相关论述。
[0004]泄泻病因,中医总结了两大类。分外因、内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均能引起泄泻。因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懦弱、正气末充、肌体不密,故六淫易伤,引起的泄泻都比较急暴,所以总称为“暴泄”。这样泄泻可转成慢性的泄泻,可长达数月,并反复发作,久而形成小儿疳病。
[0005]因小儿脏腑娇嫩,只要感受六淫之气(风、寒、暑、湿、燥、火)即可染成泄泻。比如春天转夏令,由寒转热,婴儿胃肠不能及时适应的气候,便成暑热泄。夏季阴雨潮湿,《内经》曰“无暑不挟湿”,受湿的影响,形成湿热夹杂的泄泻,又称湿热泻。夏转秋令,寒暑交错天气不和,气候变化无常,婴儿难以适应,白天很热夜晚突然变冷,作为母亲的难以掌握,白天孩子受热引起暑热泄,晚上变冷降温,受寒又泄,变成寒泻。总之秋季气温变化防不胜防,所以秋季泄泻婴幼儿最多。
[0006]内因饮食不节,婴幼儿不识饥饱,现在的独生子女溺爱,孩子愿意吃就尽管吃,吃多了肠胃受伤,脾气不运,便成“飧泄”。“飧泄”为之内因,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脱水。《幼幼新法》称儿科为哑科,小儿不会反应病情,即便用调整菌群平衡之药,如“妈咪爱” “乳酸菌素” “多酶” “金双歧”等之类的新药,增加肠道菌群,也无济于事,依然常泻不止。补之能量,效果欠佳,泄泻不止,即为“洞泻”。
[0007]本病易伤津耗液,如不及时医治或治疗有误,可造成阴竭气脱、阴阳两伤,危及生命。临床上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不温、面色苍白、两眼凹陷、皮肤干燥、上吐下泄、电解质紊乱、脱水休克,需要及时抢救,否则气绝身亡。解放前该病曾夺去无数儿童的生命。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电解质紊乱脱水经过输液,可以暂时脱险,转危为安,但泄泻不会停止。关键在于此病反复发作,可长达数月,最后形成小儿疳积症。如何防患于未然,在医学上还是个难题。如若腹泄治疗有误,可能三五个月不好。而滥用抗生素,又会造成菌群失调,脓性大便。
[0008]古人对“疳病”名称繁多,如脾疳,心疳,肝疳,肾疳,肺疳,称五疳症。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说“脾病不除传人余脏,而成五疳。所谓疳病主要是脾病造成,后人以调治脾胃为准绳。“《内经》日:“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本不能吸收五谷之精微,何能濡养先天之本“髓骨”。《素问脉要精微论》“肾藏精为脏腑阴阳之本,故称为先天之本,它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髓。”如没有后天脾胃五谷精微吸收的供给,先天之本必然衰竭。表现为面色不华,毛发枯燥,形体枯瘦。所见儿童吃甲、食土、食炭,都是小儿疳症的表现。本来已经有理智的儿童,偷吃这些东西其原因何在。《素问六节脏象论》“肝主筋甲,其华在爪。”爪甲主肝是肝脏所属外表部分,吃甲者为之肝疳。中医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因木克土过剩,土又侮木叫“反克。”土虚木乘,是一种相侮。吃甲是土对木反抗,是脾胃虚弱之表现,对食土的儿童更是因为脾土虚弱以土补土。偷食炭者,五行学说五脏各主五色,青赤黄白黑。因炭为黑色肾所主也,是产生热之物,因肾阳不足,以热补阳,是肾之急需。这些东西本不可吃,但不由自主。这种现象是寻找外界的物质,调整五脏平衡而已。五行的生克制约的平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胃中急欲食,就像早孕妇女嗜酸一样表现,把山楂、杏干、沙棘,当作饭吃,和吃甲食土的病情一样。在五行的生克,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过胜,以发热物质壮补肾阳,以阴阳的相互转化。是肾阳不足不能转化为肾阴,是脾土克的肾水太过,为了达到五行的制约平衡。食炭就是寻找五脏的平衡,达到以阳化阴的现象。《伤寒论》仲景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说。
[0009]二、成人久泄
[0010]成人久泄包括脾泄、肾泄、滑泄。
[0011]脾泄:泄泻经久不愈,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食入即泄,便频、粪稀,神倦腹胀。肾泄:每天起床腹痛难憋、洞泄二三,又名五更便泻,是由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关闭失司,下肢无力,所下粪便半稀溏软。滑泄:久泄不止,元阳所伤,滑脱气陷,七情郁怒,脱肛不收。患者对抗菌素的副作用不认识,随便使用,对肠内真菌群损害,造成菌群失衡,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另外,由于其他炎症性疾病,经使用大量抗菌素造成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的结肠炎,再经医院检查确诊,做肠镜,大便细菌培养等手段,肠黏膜脱落,肠道溃疡,代谢紊乱的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腰酸膝软,胃痛肢冷,贫血头晕等。均是由菌群失调造成。经灌肠,内服乳酸菌素等真菌药也不能立即形成肠内菌群复原。
[0012]脾虚泄泻经久不愈,后天伤及先天,称之肾泻。每天在五更天明腹痛,洞泻久泻伤肾,闭脏失司,中气下陷,便频肛坠,元气下陷,泄久滑脱,为之滑泄。泻则肛脱,带脓带血,经久不收。
[0013]本发明的小儿健脾止泻散也称健脾益胃散,不仅治疗小儿泄泻特效,而且对成人的久泄也显特效,只不过是内服剂量大小不同,效果仍然卓越显著。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的小儿健脾止泻散,又名健脾益胃散,具有祛除风寒暑湿、温补脾肾、养阴生津之功,融补肾阳、升举内脏、脱肛升提,止泻可谓全面兼顾。
[0015]本发明的小儿健脾止泻散由以下重量比的药材组成:
[0016]西洋参2.8-3.1,砂仁 2.7-3.1,党参 1.3-1.6,太子参 1.4-1.7,炒神曲 1.9-2.3,建莲子1.8-2.1,炒白术1.7-2.1,炒麦芽1.9-2.2,炒山药1.8-2.3,焦山楂1.8-2.1,羊肚菌0.8-1.1,炒扁豆1.7-2.1,炒谷芽1.8-2.3,炒薏苡仁1.8-2.1,焦槟榔1.9-2.3,葛根1.8-2.3,节菖蒲 1.4-1.7,香附 1.7-2.1,猪苓 0.8-1.1,陈皮 1.9-2.2,炒白芍 1.8-2.1,肉豆蔻 1.8-2.3,海螵蛸 0.8-1.1,浙贝 1.8-2.1,泽泻 0.8-1.1,诃子 1.3-1.6,藿香 2.7-3.1,罂粟壳1.9-2.2,炒建曲0.9-1.2,木香1.8-2.3,肉桂0.4-0.6,川黄连0.8-1.1,使君子1.8-2.3,川厚朴 1.4-1.7,茯苓 1.7-2.1,车前子 0.9-1.2,苍术 1.4-1.7,炙甘草 2.4-2.7,乌梅0.4-0.6,升麻0.9-1.2,鸡内金1.4-1.7,半夏曲0.8-1.1,大腹皮1.4-1.7,炒枳壳1.4-1.6ο
[0017]优选地,本发明的接骨片由以下重量比的药材组成:西洋参3,砂仁3,党参1.5,太子参1.5,炒神曲2,建莲子2,炒白术2,炒麦芽2,炒山药2,焦山楂2,羊肚菌1,炒扁豆2,炒谷芽2,炒薏苡仁2,焦槟榔2,葛根2,节菖蒲1.5,香附2,猪苓1,陈皮2,炒白芍2,肉豆蔻2,海螵蛸1,浙贝2,泽泻1,诃子1.5,藿香3,罂粟壳2,炒建曲1,木香2,肉桂0.5,川黄连1,使君子2,川厚朴1.5,茯苓2,车前子1,苍术1.5,炙甘草2.5,乌梅0.5,升麻1,鸡内金
1.5,半夏曲1,大腹皮1.5,炒枳壳1.5。
[0018]本发明小儿健脾止泻散的制备方法为:
[0019](一)药材炮制
[0020]西洋参,取原药材,去净芦头、杂质等捣碎备用。
[0021]砂仁,精选阳春砂,去净杂质,捣碎去皮壳,取仁备用;微火炒至赤色,出香气。
[0022]党参,选潞党,去芦头、杂质;按原药材:小米为10: 1,同入锅中,微火炒至米微黄,筛米即可。
[0023]太子参,拣去杂质,土炒炒至黄色,筛土即可。
[0024]炒神曲,取杏仁3份,赤小豆3份,苍耳子苗、青蒿苗、小红花苗各5份,面粉100份;将杏仁、赤小豆研细,加入苍耳子苗、青蒿苗、小红花苗汁与面粉拌匀,做成条,放在麦杆与青蒿上,再盖上青蒿与麻袋使之发酵,每3天翻一次,稍晾后晒干,切块,麦麸炒至焦黄,出香。
[0025]建莲子肉,去杂质,按原药材:麦麸为10: 2,麸炒至金黄色,去麦麸。
[0026]焦白术,取浙白术100份,灶心土细粉10-20份,将灶心土细粉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焦黄色,筛去土即可。
[0027]焦麦芽,取大麦,加水浸泡后,置温暖处闷润,每天淋水1-3次,至发芽2-3厘米后,晒干,取麦芽加麦麸,用微火炒焦黄。
[0028]炒山药,按原药材:麦麸为10: 1,先将麦麸放入热铁锅炒至冒烟,再加入山药片,
急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0029]焦山楂,取净山楂片,置于220°C热锅内炒至外黑,内老黄色,加水喷灭净火星即可,晒干备用。
[0030]羊肚菌,去杂质。
[0031]炒扁豆,去净杂质,白扁豆与麦麸比例10: 0.5,将麦麸炒热后加入扁豆,微火炒至老黄色,筛去麦麸。
[0032]炒谷芽,取谷子加水浸泡闷润,每天淋水1-3次,并翻动I次,至发芽2-3厘米后,晒干,在热铁锅内撒入麦麸,炒至冒烟倒入谷芽,微火炒至微黄或金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0033]炒薏苡仁,取薏苡仁100份,麦麸6份,将铁锅烧热,撒入麦麸,炒至冒烟,倒入薏苡仁微火炒黄,筛去麦麸即可。
[0034]焦槟榔,取麦麸适量,入锅内炒至冒烟,放入槟榔,微火炒至焦黄或焦黑,筛去麦麸放凉即可。
[0035]粉葛根,取麦麸适量放入锅内炒至冒烟,倒入葛根片,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0036]节菖蒲,去净杂质,麸炒至药材金黄色,去麦麸。
[0037]制香附,按香附与醋的比例100: 20,取香附加醋拌匀,至醋被吸尽,微炒,晾干,取13岁以下男童尿加入香附拌匀至尿液吸尽,晾干,用大火炒至外黑内黄。
[0038]猪苓,去净杂质。
[0039]陈皮,取陈年陈皮丝去净杂质,加麦麸,微火炒至有焦斑。
[0040]炒杭白芍,用伏龙肝细粉,微火抄热后,加入白芍片,炒至微显焦黄色,具焦香味,筛去伏龙肝粉即可。
[0041]肉豆蔻,取肉豆蔻100份,白面70份,先将肉豆蔻加水浸润后沾滑石2层,再沾六层面衣,阴干至七成,用铁锅加入细黄土中炒,微火炒至面皮焦糊,油性渗出,晾干。
[0042]浙贝,去净杂质。
[0043]泽泻,去净杂质,按原药材:麦麸为10: 1,麸炒至上色微黄。
[0044]诃子肉,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打碎去核,晾干,微火炒至焦黄色,出香味。
[0045]藿香,全草切碎,去杂质。
[0046]罂粟壳,打碎,筛去子,去蒂,捡净杂质,微炒带火色即可。
[0047]焦建曲,取厚朴I份、砂仁I份、白芷I份、白蔻壳I份、法半夏I份、甘草I份、茯苓各I份,橘梗2份、牛蒡子2份,霍香4份、香附4份、苏叶4份、苍术4份、陈皮4份,山楂6份,麦芽0.5份、新鲜青蒿1.5份、鲜寥子草1.5份、六神曲13份;取6.5份六神曲、1.5份鲜青蒿、1.5份鲜寥子草,切碎,加水淹没,煎煮15分钟,取汁,重复再煎一次,两次汁混合浓缩为一份备用;取剩余药物混合磨细过50目筛,加入青蒿寥草汁,混匀,放入大口浅缸发酵,温度在15-25°C,发酵成虚泡状为度;加入面粉I份,木模具打压成2厘米厚度薄饼,继续发酵到表面起白膜为度,刷去白膜,切成方块晒干备用;将铁锅炒热加入麦麸炒至冒烟,再加入建曲块,炒至微黄微有香味,筛去麦麸即可。发酵可产生抗氧化物,亦可增强吸收钙镁等微量元素吸收和利用。其中有益菌群丰富,对肠胃病人恢复和吸收起绝对性的作用。本方多用发酵之药,意在运用中医之扶正驱邪之妙,换西医之说就是,培养有益菌,调节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
[0048]木香,按原药材:麦麸为1.0: 0.6,麸炒至深黄不焦。
[0049]薄肉桂,去净杂质。
[0050]黄连,按原药材:吴茱萸为1: 1,取黄连和吴茱萸汁混合,闷透后,将铜锅炒热放入拌汁黄连,炒至微带火色。
[0051 ] 使君子仁,清炒炒至焦斑,出香气。
[0052]川厚朴,去净杂质,取10份厚朴、I份生姜,生姜熬水,拌匀厚朴,至吸干,炒至微焦。
[0053]茯等,去杂质,去皮。
[0054]车前子,炒热,喷盐水,随炒随喷,炒干出香味,原药材与盐的比例为100: I。
[0055]焦苍术,将麦麸炒热,倒入苍术,微火炒至焦,筛去麦麸。
[0056]甘草,取蜂蜜适量加清水少许,至锅中,待起泡,倒入甘草,炒至甘草金黄,水份蒸发,不粘手为度。
[0057]乌梅肉,取原药材,急速水冲洗,闷润去核,晾干,致热锅中大火炒至焦黑色。
[0058]炙升麻,按枣蜜:升麻为0.2: 1.0,取枣蜜,加清水少许,微火炒至起泡,倒入升麻,翻炒至水份蒸发,药材呈黄色或红色。
[0059]大腹皮,蜂蜜适量加清水,微火炒至起泡,倒入大腹皮,水份蒸发后,炒至焦黄、发脆,于冬季蜜炙,便于研磨粉碎。
[0060]鸡内金,至锅内炒至金黄。
[0061]半夏曲,取半夏加水浸泡10天,每天换水1-2次,晒干研细,再置缸中加水冲漂,倒去上层水,取出沉淀晒干,加麦麸炒至黄色。
[0062]海螵蛸,去杂质捣碎。
[0063]炒枳壳,按原药材:麦麸为10: 2,取麦麸炒至冒烟,加入枳壳炒至焦黄。
[0064]( 二 )将上述各味药材按重量比称量,混匀,磨200目粉。
[0065]治疗方法:
[0066]本药品以口服治疗为主。每日2-3次,小儿每次2g,成人每次5g。
[0067]本发明的小儿健脾止泻散也称健脾益胃散,不仅用于小儿泄泻,对于成人的水泄脱肛,中气下陷,内脏下垂,不能升举,也效果卓越。该方配伍严谨,有根有据,有理有方。《灵枢》日:“胀去三阳,飧取三阴。”伤食泄泻,水谷不分,粪中米出,脾之病也。方中粟壳、干姜温脾散寒,兼助肺气。炙草、炒白芍和肝养心,缓急止痛,人参、肉桂入心肾,心肾阳气不能温煦脾阳,尿少便溏,阳气虚损,蒸化无力。胀取三阳。痞与湿热,膨闷肚胀,小便赤黄。藿香祛暑清瘴。阳明经药黄连祛邪清三焦热也。猪苓泽泻分清浊利小水,除湿清浊入太阳经也。方中西洋参、升麻升阳举陷,引清气上升,清阳升发,生长之气旺盛。乌梅、粟壳益气生津,收敛固涩。炙甘草补中气,调和诸药,与乌梅酸甘配伍,化阴生拜,兼顾气阴。方中羊肚菌、谷芽、麦芽消食助运,止泻和胃,增加菌群,下者升举,便得阳气升腾,脏腑下垂,举之复位,脾运得复,水谷兼消,则大便成形。综合该方一丝不苟,君臣佐使配伍确当,健脾升阳,正气恢复。其中虽有黄连苦寒,用吴茱萸炒制,祛除烈性,柔和胜湿,渗湿利湿,芳香化湿,分清别浊,久泄自愈,若其中取代,则效果不佳。
[0068]综合全方,本发明之小儿健脾止泻散,可祛除风寒暑湿,温补脾肾,兼有养阴生津之功,融补肾阳,升举内脏,脱肛升提,总之收敛固涩升举,止泻可谓全面兼顾。
[0069]下面通过几个实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做进一步阐述。
[0070]王某某,男,9个月,太钢人,泄泻两月,经太钢医院多次治疗无效,曾服用西药“痢特灵” “氯霉素”等药均无效,且泄泻越治越重,并且发展成脱肛。服用小儿健脾止泻散,20多天后大便成形,面色红滑、脱肛恢复。泄泻治愈后,继续服用小儿健脾止泻散月余,孩子体重增加,食欲旺盛。
[0071]王某某,男1.5岁,介休水泥厂初诊,拉肚子两叁月不停,内服四环素、呋喃坦丁无效,注射抗菌素无效。转介休医院儿科,改中医治疗,虽有减轻症状但效果不明显。来我处治疗时,小儿少气无力,面黄肌瘦,哭声低沉,肌肉松弛,腹壁褶皱,大便一日十多次,大便水样稀溏,肛门外红肿,皮肤溃破,小便很少,诊断为婴幼儿腹泻,久泻成疳,脾疳。治疗:配合针灸四缝、长强、关元,不留针。内服“小儿健脾止泻散”每日3次,每次2克,连服五日。复诊:六天后,小便量多,大便变稠,次数减少到一日三四次,食欲增加,面色有神,活泼多动。继续针灸和内服“小儿健脾止泻散”半月,痊愈。
[0072]梁某某,男,49岁,平遥郝洞村人。主诉:因泄泻七八年,未愈,特来就诊。于1997年患病至今,一天大便六七次,拉前腹痛,拉后后憋,大便中带有黏液。在省中医研究所、长治市人民医院就诊过。结论是溃疡性结肠炎,内服中西药无效。如食油腻、稍遇风寒,或情绪过急。便引发泄泻。症状表现为:肚子拧痛,肠鸣漉漉,矢气外窜,入厕不及。便如稀溏,脓性黏液,肛门炙热,带有脱肛。经中西治疗无效。治疗:服用“健脾益胃散”,每日2次每次5克,服用半月。复诊:半月后大便次数减少至一日二三次,精神好转,大便仍有黏液,便后少腹仍痛,但能入厕及时。随又服药半月以后,大便成形,便前后无腹痛,痊愈。一年后追访,无发作。
[0073]雷某某,女,34岁,山西平遥县西岩窑农民,于2002年2月初诊,大便次数多,一日三四次,大便稀溏,带脓性黏液,便后不净。经省人民医院结肠镜查,大便细菌培养,没见异常。服中药多方无效。02年在西安老中医治疗,服中药数付,效果欠佳,仍是脓性便。来我处诊疗,服用“健脾益胃散”加减,服用后效果明显,大便成形,腹痛减轻。继续服用,半年后痊愈。其夫韩某某、母亲霍某某也是同样的病,经服健脾益胃散都痊愈了。
[0074]陈某某,女,46岁,本地西城农民,于2002年春,因腹痛泄泻并伴有恶心呕吐,大使一日四五次,胁痛,暖气吞酸,经县人民医院检查,胃下垂8cm,多方治疗无效。一诊:服痛泻要方四剂。二诊:胁胀痛暖气消失。大便次数仍多,不成形。随服用健脾益胃散半月。食欲大增,精神好转。服用此药半年后,造影,胃下垂恢复。
[0075]张某某,男25岁,平遥曹村人,于1981年因泄泻经多方治疗无效,后来找我治疗,服用小儿止泻散痊愈。其子张某某,男,9个月,06年11月12日来诊,泄泻数日经服此药也痊愈。
【主权项】
1.一一种小儿健脾止泻散,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的药材组成:西洋参2.8-3.1,砂仁2.7-3.1,党参1.3-1.6,太子参1.4-1.7,炒神曲1.9-2.3,建莲子1.8-2.1,炒白术1.7-2.1,炒麦芽1.9-2.2,炒山药1.8-2.3,焦山楂1.8-2.1,羊肚菌0.8-1.1,炒扁豆1.7-2.1,炒谷芽1.8-2.3,炒薏苡仁1.8-2.1,焦槟榔1.9-2.3,葛根1.8-2.3,节菖蒲1.4-1.7,香附 L 7-2.1,猪苓 0.8-1.1,陈皮 L 9-2.2,炒白芍 L 8-2.1,肉豆蔻 1.8-2.3,海螵蛸 0.8-1.1,浙贝 1.8-2.1,泽泻 0.8-1.1,诃子 1.3-1.6,藿香 2.7-3.1,罂粟壳 1.9-2.2,炒建曲0.9-1.2,木香1.8-2.3,肉桂0.4-0.6,川黄连0.8-1.1,使君子1.8-2.3,川厚朴1.4-1.7,茯苓 1.7-2.1,车前子 0.9-1.2,苍术 1.4-1.7,炙甘草 2.4-2.7,乌梅 0.4-0.6,升麻0.9-1.2,鸡内金 1.4-1.7,半夏曲 0.8-1.1,大腹皮 1.4-1.7,炒枳壳 1.4-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儿健脾止泻散,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的药材组成:西洋参3,砂仁3,党参1.5,太子参1.5,炒神曲2,建莲子2,炒白术2,炒麦芽2,炒山药2,焦山楂2,羊肚菌1,炒扁豆2,炒谷芽2,炒薏苡仁2,焦槟榔2,葛根2,节菖蒲1.5,香附2,猪苓1,陈皮2,炒白芍2,肉豆蔻2,海螵蛸1,浙贝2,泽泻1,诃子1.5,藿香3,罂粟壳2,炒建曲1,木香2,肉桂0.5,川黄连1,使君子2,川厚朴1.5,茯苓2,车前子1,苍术1.5,炙甘草2.5,乌梅0.5,升麻1,鸡内金1.5,半夏曲1,大腹皮1.5,炒枳壳1.5。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小儿健脾止泻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药材炮制 西洋参,取原药材,去净芦头、杂质等捣碎备用; 砂仁,精选阳春砂,去净杂质,捣碎去皮壳,取仁备用;微火炒至赤色,出香气; 党参,选潞党,去芦头、杂质;按原药材:小米为10: 1,同入锅中,微火炒至米微黄,筛米即可; 太子参,拣去杂质,土炒炒至黄色,筛土即可; 炒神曲,取杏仁3份,赤小豆3份,苍耳子苗、青蒿苗、小红花苗各5份,面粉100份;将杏仁、赤小豆研细,加入苍耳子苗、青蒿苗、小红花苗汁与面粉拌匀,做成条,放在麦杆与青蒿上,再盖上青蒿与麻袋使之发酵,每3天翻一次,稍晾后晒干,切块,麦麸炒至焦黄,出香;建莲子肉,去杂质,按原药材:麦麸为10: 2,麸炒至金黄色,去麦麸; 焦白术,取浙白术100份,灶心土细粉10-20份,将灶心土细粉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焦黄色,筛去土即可; 焦麦芽,取大麦,加水浸泡后,置温暖处闷润,每天淋水1-3次,至发芽2-3厘米后,晒干,取麦芽加麦麸,用微火炒焦黄; 炒山药,按原药材:麦麸为10: 1,先将麦麸放入热铁锅炒至冒烟,再加入山药片,急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焦山楂,取净山楂片,置于220°c热锅内炒至外黑,内老黄色,加水喷灭净火星即可,晒干备用; 羊肚菌,去杂质; 炒扁豆,去净杂质,白扁豆与麦麸比例10: 0.5,将麦麸炒热后加入扁豆,微火炒至老黄色,筛去麦麸; 炒谷芽,取谷子加水浸泡闷润,每天淋水1-3次,并翻动I次,至发芽2-3厘米后,晒干,在热铁锅内撒入麦麸,炒至冒烟倒入谷芽,微火炒至微黄或金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炒薏苡仁,取薏苡仁100份,麦麸6份,将铁锅烧热,撒入麦麸,炒至冒烟,倒入薏苡仁微火炒黄,筛去麦麸即可; 焦槟榔,取麦麸适量,入锅内炒至冒烟,放入槟榔,微火炒至焦黄或焦黑,筛去麦麸放凉即可; 粉葛根,取麦麸适量放入锅内炒至冒烟,倒入葛根片,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节菖蒲,去净杂质,麸炒至药材金黄色,去麦麸; 制香附,按香附与醋的比例100: 20,取香附加醋拌匀,至醋被吸尽,微炒,晾干,取13岁以下男童尿加入香附拌匀至尿液吸尽,晾干,用大火炒至外黑内黄; 猪等,去净杂质; 陈皮,取陈年陈皮丝去净杂质,加麦麸,微火炒至有焦斑; 炒杭白芍,用伏龙肝细粉,微火抄热后,加入白芍片,炒至微显焦黄色,具焦香味,筛去伏龙肝粉即可; 肉豆蔻,取肉豆蔻100份,白面70份,先将肉豆蔻加水浸润后沾滑石2层,再沾六层面衣,阴干至七成,用铁锅加入细黄土中炒,微火炒至面皮焦糊,油性渗出,晾干; 浙贝,去净杂质; 泽泻,去净杂质,按原药材:麦麸为10: 1,麸炒至上色微黄; 诃子肉,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打碎去核,晾干,微火炒至焦黄色,出香味; 藿香,全草切碎,去杂质; 罂粟壳,打碎,筛去子,去蒂,捡净杂质,微炒带火色即可; 焦建曲,取厚朴I份、砂仁I份、白芷I份、白蔻壳I份、法半夏I份、甘草I份、茯苓各I份,橘梗2份、牛蒡子2份,霍香4份、香附4份、苏叶4份、苍术4份、陈皮4份,山楂6份,麦芽0.5份、新鲜青蒿1.5份、鲜寥子草1.5份、六神曲13份;取6.5份六神曲、1.5份鲜青蒿、1.5份鲜寥子草,切碎,加水淹没,煎煮15分钟,取汁,重复再煎一次,两次汁混合浓缩为一份备用;取剩余药物混合磨细过50目筛,加入青蒿寥草汁,混匀,放入大口浅缸发酵,温度在15-25°C,发酵成虚泡状为度;加入面粉I份,木模具打压成2厘米厚度薄饼,继续发酵到表面起白膜为度,刷去白膜,切成方块晒干备用;将铁锅炒热加入麦麸炒至冒烟,再加入建曲块,炒至微黄微有香味,筛去麦麸即可; 木香,按原药材:麦麸为1.0: 0.6,麸炒至深黄不焦; 薄肉桂,去净杂质; 黄连,按原药材:吴茱萸为1: 1,取黄连和吴茱萸汁混合,闷透后,将铜锅炒热放入拌汁黄连,炒至微带火色; 使君子仁,清炒炒至焦斑,出香气; 川厚朴,去净杂质,取10份厚朴、I份生姜,生姜熬水,拌匀厚朴,至吸干,炒至微焦; 茯等,去杂质,去皮; 车前子,炒热,喷盐水,随炒随喷,炒干出香味,原药材与盐的比例为100: I; 焦苍术,将麦麸炒热,倒入苍术,微火炒至焦,筛去麦麸; 甘草,取蜂蜜适量加清水少许,至锅中,待起泡,倒入甘草,炒至甘草金黄,水份蒸发,不粘手为度; 乌梅肉,取原药材,急速水冲洗,闷润去核,晾干,致热锅中大火炒至焦黑色; 炙升麻,按枣蜜:升麻为0.2: 1.0,取枣蜜,加清水少许,微火炒至起泡,倒入升麻,翻炒至水份蒸发,药材呈黄色或红色; 大腹皮,蜂蜜适量加清水,微火炒至起泡,倒入大腹皮,水份蒸发后,炒至焦黄、发脆,于冬季蜜炙,便于研磨粉碎; 鸡内金,至锅内炒至金黄; 半夏曲,取半夏加水浸泡10天,每天换水1-2次,晒干研细,再置缸中加水冲漂,倒去上层水,取出沉淀晒干,加麦麸炒至黄色; 海螵蛸,去杂质捣碎; 炒枳壳,按原药材:麦麸为10: 2,取麦麸炒至冒烟,加入枳壳炒至焦黄; (二)将上述各味药材按重量比称量,混匀,磨200目粉。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小儿健脾止泻散,可用于治疗成人胃溃疡、胃下垂、慢性胃炎、结肠炎。
【文档编号】A61P1/00GK105878898SQ201510373017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日
【发明人】焦丽珍
【申请人】焦丽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