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术10?30份、紫贝齿5?25份、淫羊藿10?30份、灵芝10?30份、豨莶草5?25份、夏天无5?20份、新塔花10?30份、竹茹5?25份、夏枯草5?25份、桃仁10?30份、熟地黄5?25份、菟丝子5?25份、羚羊角5?20份、桑椹5?25份、鹿茸5?25份、寻骨风5?20份、大枣5?25份、淡菜5?20份、甘草5?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肾益精、养肝健脾、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清热化痰的功效,其治疗脑动脉硬化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
[0002]脑动脉硬化一般指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性等脑动脉管壁变性等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脑机能障碍、精神障碍和局灶性损害等慢性脑病症群。其临床特点是进行性脑功能衰退,开始仅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渐发展到脑弥漫性器质性损害的症状,是产生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重要因素。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可能表现为: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木等。本病易合并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周围动脉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危害性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脑动脉硬化尚无何特效药物,只是针对症状给予降血脂、扩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疗效不确定,且易复发。
[0003]祖国医学认为脑动脉硬化属中医的眩晕、头痛、不寐、健忘、中风、痴呆等范畴。多由年老肾精亏虚、淤血阻络、痰浊上犯、闭阻清窍所致。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脑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采用补肾益精、养肝健脾、活血祛瘀、 通经活络、清热化痰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脑动脉硬化存在疗效不确定,且易复发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术10-30份、紫贝齿5-25份、淫羊藿10-30 份、灵芝10-30份、豨莶草5-25份、夏天无5-20份、新塔花10-30份、竹茹5-25份、夏枯草5-25 份、桃仁10-30份、熟地黄5-25份、菟丝子5-25份、羚羊角5-20份、桑椹5-25份、鹿茸5-25份、 寻骨风5-20份、大枣5-25份、淡菜5-20份、甘草5-15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术20份、紫贝齿15份、淫羊藿20份、灵芝20份、豨莶草15份、夏天无10份、新塔花20份、竹茹15份、夏枯草15份、桃仁20份、熟地黄15份、菟丝子15份、羚羊角10 份、桑椹15份、鹿茸15份、寻骨风10份、大枣15份、淡菜10份、甘草10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紫贝齿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的功效;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灵芝具有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的功效;豨莶草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天无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新塔花具有疏散风热、清抻头目、安神强壮的功效;竹茹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清热利尿、散结消肿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熟地黄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健脾的功效;羚羊角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的功效;桑椹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的功效;鹿茸具有壮肾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的功效;寻骨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止痛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淡菜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消癭瘤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补肾益精、养肝健脾、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清热化痰的功效,对脑动脉硬化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1%,治愈率65%。【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术20g、紫贝齿15g、 淫羊藿20g、灵芝20g、豨莶草15g、夏天无10g、新塔花20g、竹節15g、夏枯草15g、桃仁20g、熟地黄15g、菟丝子15g、羚羊角10g、桑椹15g、鹿茸15g、寻骨风10g、大枣15g、淡菜10g、甘草10g〇
[0012]实施例2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术l〇g、紫贝齿25g、 淫羊藿15g、灵芝30g、豨莶草5g、夏天无15g、新塔花10g、竹節25g、夏枯草5g、桃仁30g、熟地黄l〇g、英丝子25g、玲羊角5g、桑椹20g、鹿鸾10g、寻骨风20g、大率5g、淡菜15g、甘草5g。
[0013]实施例3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术25g、紫贝齿5g、淫羊藿30g、灵芝10g、豨莶草25g、夏天无12g、新塔花25g、竹節5g、夏枯草20g、桃仁15g、熟地黄 25g、英丝子5g、玲羊角20g、桑椹10g、鹿鸾25g、寻骨风5g、大率25g、淡菜12g、甘草8g。
[0014]实施例4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术15g、紫贝齿20g、 淫羊藿10g、灵芝25g、豨莶草10g、夏天无20g、新塔花15g、竹節20g、夏枯草10g、桃仁25g、熟地黄5g、英丝子20g、玲羊角12g、桑椹25g、鹿鸾5g、寻骨风15g、大率10g、淡菜20g、甘草12g。
[0015]实施例5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术30g、紫贝齿10g、 淫羊藿25g、灵芝15g、豨莶草20g、夏天无5g、新塔花30g、竹節10g、夏枯草25g、桃仁10g、熟地黄20g、英丝子10g、玲羊角15g、桑椹5g、鹿鸾20g、寻骨风12g、大率20g、淡菜5g、甘草15g。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40? 75岁。
[0018]二、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木等。
[0019]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月艮。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0020]四、疗效标准:(1 )、治愈:症状、体征及试验室检查正常;(2 )、显效:症状和体征正常,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 )、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4)、未愈:症状无改善。
[0021]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5-10个疗程,痊愈65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〇〇22] 六、典型病例:病例1:宋某,男,49岁。患者头晕、头痛、颈背痛、左上肢麻木、双下肢无力1年多,症状重时头晕耳鸣不能起床,TCD示:右侧大脑前动脉和左椎动脉流速减慢。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月艮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头晕耳鸣消失;继续服用3个疗程,症状体征完全消除,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〇〇23]病例2:陈某,女,58岁。两年前出现肢体麻木、头晕头疼、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症状。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硬化。通过输液通管以及服用多种药物治疗,肢体麻木等症状无减轻。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记忆力恢复,肢体麻木基本消失, 视力大为好转;继续服用5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彻底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术 10-30份、紫贝齿5-25份、淫羊藿10-30份、灵芝10-30份、豨莶草5-25份、夏天无5-20份、新塔 花10-30份、竹茹5-25份、夏枯草5-25份、桃仁10-30份、熟地黄5-25份、菟丝子5-25份、羚羊 角5-20份、桑椹5-25份、鹿茸5-25份、寻骨风5-20份、大枣5-25份、淡菜5-20份、甘草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 重量份配比为:白术20份、紫贝齿15份、淫羊藿20份、灵芝20份、豨莶草15份、夏天无10份、新 塔花20份、竹茹15份、夏枯草15份、桃仁20份、熟地黄15份、菟丝子15份、羚羊角10份、桑椹15 份、鹿茸15份、寻骨风10份、大枣15份、淡菜10份、甘草10份。
【文档编号】A61K35/618GK105998768SQ201610345611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发明人】董伟
【申请人】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