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504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现有的静脉留置针通用的针管都是在靠近针尖前端约5_的地方,在针管壁上开一个深度约占针管直径五分之二,长度约为4?5mm的槽口,整个针管沿中心轴向呈通孔状,穿刺的时候针管进入血管后,血液由针尖进入针管内部,然后从槽口溢出,以此判断穿刺是否进入血管。
[0003]此种回血槽的弊端在于:对于24G或26G的小型号留置针或更小型号的针管,由于其自身直径已很小,通常不到0.50mm,若再在管壁上开设五分之二直径的槽口,针管的强度会大为降低。医护人员穿刺时往往会进行挑针操作,挑针会使针尖部分上翘,对于小型号留置针或更小型号的针管,当挑针时,针管极易从开口处折弯或折断。故此种回血槽存在使折断的针尖进入人体血管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留置针,通过结构上的改进,提高针管强度,使医护人员穿刺时不致出现挑针断针问题,避免断针进入血管的风险,且回血观察更直接更迅速。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其包括,
[0007]针管,为实心或空心不锈钢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为针尖,自所述针尖尖端处向所述管体延伸形成一坡面,自所述坡面末端沿所述管体纵轴向开设有一贯穿所述管体的V型槽,所述针管管体可以是空心结构,也可以是实心结构,当针管管体为空心结构时,V型槽与管体空心并不贯通,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贯通结构;
[0008]血管内导管,中心为贯通孔结构,活动式套设于所述针管外,所述针尖一端自所述血管内导管一端探出,所述V型槽的大部分位于所述血管内导管内;
[0009]血管内导管座,为一端开口的通孔结构,所述管体末端进入所述血管内导管座通孔内,所述血管内导管座与所述血管内导管相连,所述血管内导管座内末端设有留置针隔离塞对所述V型槽末端进行封闭;
[0010]其中,当使用所述留置针扎入血管时,所述针尖尖端首先刺入血管,所述坡面顺势划入,并连带所述血管内导管进入血管。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V型槽的深度为0.08mm,宽度为0.15mm。根据针管规格不同,V型槽尺寸也相应不同,18G规格的针管V型槽的深度为0.08mm,宽度为0.15mm0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血管内导管座侧壁还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末端套接延长管,所述延长管末端连接有螺口接头,所述螺口接头末端设有肝素帽,所述肝素帽与螺口接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血管内导管外侧设有圆筒形的护针套,所述针尖一端的所述护针套为封闭结构。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留置针隔离塞采用橡胶或医用弹性体材料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加工工艺比开槽空心的针管工艺简单;2)针尖部位和普通针管一样磨刃处理,减少了空心针管的清洗空心通孔的工序,须知越是细小的空心针管其清洗内孔的难度越高,当所述针管为空心时,由于回血不经过针管内壁,对内壁的要求相对低于普通的槽口针管低;3)管壁外部开一道V型槽也加强了针管的纵向抗折强度,加工工艺也更简单,且经济效益显著。
[00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留置针针管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9]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0]应当理解,本案中提及的“末端”仅是为清楚说明留置针结构进行的相对方向设定;本案以针尖一2而为“顶》而”,以远尚针尖一2而为“末》而”。
[0021]以下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0022]针管,为实心或空心不锈钢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为针尖,自所述针尖尖端处向所述管体延伸形成一坡面2,自所述坡面2末端沿所述管体纵轴向开设有一贯穿所述管体的V型槽I ;
[0023]血管内导管,活动式套设于所述针管外,所述针尖一端自所述血管内导管一端探出,所述V型槽I的大部分位于所述血管内导管内;
[0024]血管内导管座,中心为贯通孔结构,所述管体末端进入所述血管内导管座贯通孔内,所述血管内导管座与所述血管内导管相连,所述血管内导管座内末端设有留置针隔离塞对所述V型槽I末端进行封闭;
[0025]其中,当使用所述留置针扎入血管时,所述针尖尖端首先刺入血管,所述坡面2顺势划入,并连带所述血管内导管进入血管。
[0026]所述V型槽的深度为0.08mm,宽度为0.15_。根据针管规格不同,V型槽尺寸也相应不同,18G规格的针管V型槽的深度为0.08mm,宽度为0.15mm。
[0027]所述血管内导管座侧壁还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末端套接延长管,所述延长管末端连接有螺口接头,所述螺口接头末端设有肝素帽,所述肝素帽与螺口接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0028]所述血管内导管外侧设有圆筒形的护针套,所述针尖一端的所述护针套为封闭结构。
[0029]所述留置针隔离塞采用橡胶或医用弹性体材料制成。
[0030]本专利采用在实心不锈钢圆棒上开一道一定深度和宽度的V型槽来作为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等血管内导管辅助穿刺用针管的回血槽,此V型槽纵向贯穿整个针管,组装成留置针等血管内导管的辅助穿刺针管后,V型槽的大部分位于血管内导管内部,即被血管内导管包裹,靠近针柄末端处由留置针隔离塞(硬度很低的橡胶或医用弹性体)对V型槽进行封闭,避免回血溢出到系统之外造成污染及不希望的后果出现。
[0031]由于针管整体是实心的,加工起来比空心的针管工艺简单多了,针尖部位和普通针管一样磨刃处理,减少了空心针管的清洗空心通孔的工序,须知越是细小的空心针管其清洗内孔的难度越高,当所述针管为空心时,由于回血不经过针管内壁,对内壁的要求相对低于普通的槽口针管。另外,管壁外部开一道V型槽也加强了针管的纵向抗折强度,加工工艺也更简单,且经济效益显著。
[0032]本专利相比普通静脉留置针针管的加工工艺,第一减少了通孔的制造和通孔的加工后续清洗工序,降低了工艺难度;第二外壁开的这个V型槽加强了管壁的强度,相比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的槽口针管,更抗纵向折弯,不易折断,风险更低。第三相比于普通静脉留置针针管开槽口,本专利可在一根不锈钢棒上一次性开很长的槽口,然后根据需要尺寸截断即可,不需要单独开槽以及后续的槽口抛光机清洗。越细小的针管,内部越不容易清洗,越容易造成清洗不净的隐患,而实心针管则很好的规避了这一风险。
[0033]本专利介绍的是一种新型血管内导管辅助穿刺针管的制造方法,挤出或拉管时,即可一步到位在管外壁设置一道规定尺寸的V型槽作为观察穿刺是否到位的回血槽,无需普通通孔针管的清洗内部通孔的工序,也无需另外在管壁上开孔作为回血槽,无需电子抛光清洗开孔部位等工序。相对于其他针管加工工艺来说,工艺简单,成本也降低很多。
[0034]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管,为实心或空心不锈钢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为针尖,自所述针尖尖端处向所述管体延伸形成一坡面,自所述坡面末端沿所述管体纵轴向开设有一贯穿所述管体的V型槽; 血管内导管,中心为贯通孔结构,活动式套设于所述针管外,所述针尖一端自所述血管内导管一端探出,所述V型槽的大部分位于所述血管内导管内; 血管内导管座,为一端开口的通孔结构,所述管体末端进入所述血管内导管座通孔内,所述血管内导管座与所述血管内导管相连,所述血管内导管座内末端设有留置针隔离塞对所述V型槽末端进行封闭; 其中,当使用所述留置针扎入血管时,所述针尖尖端首先刺入血管,所述坡面顺势划入,并连带所述血管内导管进入血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V型槽的深度为0.08mm,宽度为0.1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血管内导管座侧壁还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末端套接延长管,所述延长管末端连接有螺口接头,所述螺口接头末端设有肝素帽,所述肝素帽与螺口接头之间采用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血管内导管外侧设有圆筒形的护针套,所述针尖一端的所述护针套为封闭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中,所述留置针隔离塞采用橡胶或医用弹性体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留置针,其包括,针管,为实心或空心不锈钢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为针尖,自所述针尖尖端处向所述管体延伸形成一坡面,自所述坡面末端沿所述管体纵轴向开设有一贯穿所述管体的V型槽;血管内导管,中心为贯通孔结构,活动式套设于所述针管外,所述针尖一端白所述血管内导管一端探出,所述V型槽的大部分位于所述血管内导管内;血管内导管座,为一端开口的通孔结构,所述管体末端进入所述血管内导管座贯通孔内,所述血管内导管座与所述血管内导管相连,所述血管内导管座内末端设有留置针隔离塞对所述V型槽末端进行封闭。本案提供的留置针提高了针管强度,避免断针进入血管的风险,回血观察更直接更迅速。
【IPC分类】A61M5/158
【公开号】CN204864347
【申请号】CN201520565290
【发明人】范建棋, 张治
【申请人】顶一医疗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