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病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肝病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低频肝病治疗仪是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研制完成的非介入无创伤的中医高科技肝病治疗器,它通过特殊的电波刺激人体的有效穴位,使之与人体生物电相互作用,从而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可使体内平滑肌产生大幅度收缩和舒张,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使肝细胞得到充分的血液和氧,是非药物治疗肝病领域的新设备。低频肝病治疗仪的特点是:采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治疗波形不断变化,连续、断续、间续的完善结合,使电流的揉捏效应充分体现,配合“恒定磁场磁振”使治疗不再意味着痛苦,安全舒适,病人乐意接受。操作简便,采用全程自控低频点刺激技术,使医生操作得心应手。合理、高效的治疗电极,在病域形成最大的电流密度和最直接的热刺激效应,保证了完美的治疗效果。现有的低频肝病治疗仪不方便对患者进行灵活检测,也没有配置专门的升降床,对患者检测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患有肝病的患者安排在升降治疗床上,通过低频肝病治疗仪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检;旋管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调节管沿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运动,从而方便控制升降治疗床实现竖直升降运动;通过导向筒可以使升降调节管的移动稳定性更加好;且滑管可以沿着导向杆实现滑动,从而可以使升降治疗床的升降移动稳定性更加好;对患者方便进行灵活移动,方便体检的肝病治疗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肝病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低频肝病治疗仪,底座的上方设有导向板,导向板呈水平布置,导向板的侧壁设置在低频肝病治疗仪的外侧壁位置;导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一支撑杆为杆状结构,第一支撑杆呈竖直布置,导向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杆上,第二支撑杆为杆状结构,第二支撑杆呈竖直布置,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呈平行布置,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与第一加强杆呈平行布置;导向板的上方设有升降治疗床,升降治疗床呈水平布置,底座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呈竖直布置,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调节管,升降调节管呈竖直布置,导向板设有导向筒,升降调节管的上端穿过导向筒,升降调节管的上端设置在升降治疗床的底部;导向管的端部设有旋管,旋管与导向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管与升降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底座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呈竖直布置,导向杆套装有滑管,滑管设置在升降治疗床位置,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的端部设有扣部,扣部设置在低频肝病治疗仪的端部外侧壁。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扣部为弯曲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治疗床的外侧壁连接有锁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锁板与升降治疗床通过锁轴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将患有肝病的患者安排在升降治疗床上,通过低频肝病治疗仪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检;旋管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调节管沿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运动,从而方便控制升降治疗床实现竖直升降运动;通过导向筒可以使升降调节管的移动稳定性更加好;且滑管可以沿着导向杆实现滑动,从而可以使升降治疗床的升降移动稳定性更加好;对患者方便进行灵活移动,方便体检。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2]图1为肝病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如图1所示,一种肝病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设有低频肝病治疗仪12,底座11的上方设有导向板13,导向板13呈水平布置,导向板13的侧壁设置在低频肝病治疗仪12的外侧壁位置;导向板13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4上,第一支撑杆14为杆状结构,第一支撑杆14呈竖直布置,导向板13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5上,第二支撑杆15为杆状结构,第二支撑杆15呈竖直布置,第二支撑杆15与第一支撑杆14呈平行布置,第二支撑杆15与第一支撑杆14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杆16,第二支撑杆15与第一支撑杆14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17,第二加强杆17与第一加强杆16呈平行布置;导向板13的上方设有升降治疗床18,升降治疗床18呈水平布置,底座11上设有导向管19,导向管19呈竖直布置,导向管19内套装有升降调节管20,升降调节管20呈竖直布置,导向板13设有导向筒22,升降调节管20的上端穿过导向筒22,升降调节管20的上端设置在升降治疗床18的底部;导向管19的端部设有旋管21,旋管21与导向管19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旋管2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管21与升降调节管20通过螺纹连接;底座11上设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呈竖直布置,导向杆23套装有滑管25,滑管25设置在升降治疗床18位置,底座1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均为万向轮;导向杆23的端部设有扣部24,扣部24设置在低频肝病治疗仪12的端部外侧壁,扣部24为弯曲状,升降治疗床18的外侧壁连接有锁板26,锁板26与升降治疗床18通过锁轴27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肝病治疗装置,可以将患有肝病的患者安排在升降治疗床18上,通过低频肝病治疗仪12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检;旋管21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调节管20沿着导向管19实现竖直升降运动,从而方便控制升降治疗床18实现竖直升降运动;通过导向筒22可以使升降调节管20的移动稳定性更加好;且滑管25可以沿着导向杆23实现滑动,从而可以使升降治疗床18的升降移动稳定性更加好;对患者方便进行灵活移动,方便体检。
[0016]其中,导向杆23的端部设有扣部24,扣部24设置在低频肝病治疗仪12的端部外侧壁,扣部24为弯曲状,所以通过扣部24可以使导向杆23安装更加牢固。
[0017]其中,升降治疗床18的外侧壁连接有锁板26,锁板26与升降治疗床18通过锁轴27连接,所以方便连接,通过锁板26还可以有效保护患者。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肝病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底座(11)上设有低频肝病治疗仪(12),底座(11)的上方设有导向板(13),导向板(13)呈水平布置,导向板(13)的侧壁设置在低频肝病治疗仪(12)的外侧壁位置;导向板(13)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4)上,第一支撑杆(14)为杆状结构,第一支撑杆(14)呈竖直布置,导向板(13)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5)上,第二支撑杆(15)为杆状结构,第二支撑杆(15)呈竖直布置,第二支撑杆(15)与第一支撑杆(14)呈平行布置,第二支撑杆(15)与第一支撑杆(14)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杆(16),第二支撑杆(15)与第一支撑杆(14)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17),第二加强杆(17)与第一加强杆(16)呈平行布置;导向板(13)的上方设有升降治疗床(18),升降治疗床(18)呈水平布置,底座(11)上设有导向管(19),导向管(19)呈竖直布置,导向管(19)内套装有升降调节管(20),升降调节管(20)呈竖直布置,导向板(13)设有导向筒(22),升降调节管(20)的上端穿过导向筒(22),升降调节管(20)的上端设置在升降治疗床(18)的底部;导向管(19)的端部设有旋管(21),旋管(21)与导向管(19)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旋管(2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旋管(21)与升降调节管(20)通过螺纹连接;底座(11)上设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呈竖直布置,导向杆(23)套装有滑管(25),滑管(25)设置在升降治疗床(18)位置,底座(1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均为万向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杆(23)的端部设有扣部(24),扣部(24)设置在低频肝病治疗仪(12)的端部外侧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肝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扣部(24)为弯曲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治疗床(18)的外侧壁连接有锁板(26) 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肝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板(26)与升降治疗床(18)通过锁轴(27)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肝病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低频肝病治疗仪,底座的上方设有导向板,导向板设置在支撑杆上,导向板的上方设有升降治疗床,底座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调节管,导向板设有导向筒,升降调节管的上端穿过导向筒,升降调节管的上端设置在升降治疗床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患有肝病的患者安排在升降治疗床上,通过低频肝病治疗仪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检;可以控制升降调节管沿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运动,从而方便控制升降治疗床实现竖直升降运动;通过导向筒可以使升降调节管的移动稳定性更好。
【IPC分类】A61N1/32, A61G13/06
【公开号】CN204995995
【申请号】CN201520734075
【发明人】詹东昂, 刘华
【申请人】詹东昂, 刘华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