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05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热水壶。
虽然现有的电热水壶应用广泛,但仍有不少缺点,例如为使壶体坚固耐高温,使用的是金属,但由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因此烧完开水后表面温度很高,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烫伤。同时,壶把于加热过程中与壶的壶体接触,其也有很高的表面温度,更容易将使用者烫伤,由于电热水壶的壶体有很好的导热性,其壶体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其散热同样也快,浪费了一部分电能。壶盖与壶体接触的边缘部分较薄,容易变形,从而盖不严或无法盖上;没有设置控制装置,当水温达不到所需温度时,使用者无法明确知晓,并且,达到了所需温度后,如果没有人监视,无法自动切断电源,发热管一直处于加热状态,直至水被烧干为止,发热管就会短路或爆炸,较易引发火灾,并且没有设置指示灯,无法明确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及发热管的工作情况。
具体来讲,现有电热水壶有以下缺点1、使用效率低;2、安全性能不理想;3、使用不方便;4、浪费能量。
技术内容针对上述情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方便的电热水壶。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热水壶,包含有壶体、壶嘴、壶盖、壶把及加热电路,其壶体依内而外由金属层、绝热层及塑料层组成;该热水壶的壶盖上与壶体的结合部为锥形;该热水壶还设有可控制加热温度、能自行断电并有加热显示功能的常规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电热水壶,其壶体采用三层设计,其绝热层不但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还使热量不致外泄,节约了能量;安装温控电路后,可自行调节加热温度,大大方便了使用。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1、加热效率高;2、安全性能高;3、使用方便;4、节约了能量。
这里,壶的壶体14由内而外依次由金属层1、绝热层2和塑料层3组成,由于金属层1内盛水,这样在加热过程中并不影响其热的传导,其绝热层2采用有很好隔热性能的硅酸盐、石棉或云母等材料制成,不但阻止了金属层1散发的热量不向外传输,保证了加热效果,而且,由于其本身的隔热特性,使其表面不会有太高温度,再加上其外层还设有塑料层3,因此,烧完水后壶的壶体14表面温度很低,即使不小心碰到,也不至于烫伤。另外,由于壶把9直接连接于壶的壶体14上,这样,壶把9上温度更低,可直接用手提而不至于烫伤,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绝热层2及塑料层3还是很好的绝缘体,即使电路漏电,不小心碰到壶也不会有触电危险。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壶嘴4上还设有壶嘴盖5,这样,可避免灰尘等的落入,并且增加了壶体14内压强,提高了加热效率;另外,为了不致使壶体14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在壶嘴盖5的中心还开有3mm左右的排汽孔6,不但可适当减压,而且在壶体14内压强过大排汽孔6排汽不及时,会将壶嘴盖5或壶盖10掀开。壶嘴盖5下还设有利于其拔开的按压棒8,该按压棒8一端插在壶嘴盖5下,由轴销7连接,另一端露于壶嘴盖5外,外露部分包覆有塑料,在倒水拔开壶嘴盖5时,根据杠杆原理,只需轻按按压棒8的末端,壶嘴盖5就能被轻易拔开。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壶盖10与壶体14的结合部为锥形,锥形壁与壶体14壁的夹角为30度,锥形设计使壶盖10的锥形结合部不至于轻易碰坏而影响壶的密封,并且,这种设计密封更严,在壶盖10与壶体14结合时不至于发生较大的噪音。该壶盖10为防止烫伤使用者,其外部也包覆有塑料。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设置有普通控制加热电路,其包含有温控表11、电热管12及探温孔13等。可根据需要,通过温控表11设置需要加热的温度,这样,在达到所需温度时,自动切断加热电路,并可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不但保证了安全,还节约了电能。并且,在壶上还设置有2个指示灯15,一个显示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另一个则显示电热管12的工作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水壶,其包含有壶体、壶嘴、壶盖、壶把及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热水壶的壶体依内而外由金属层、绝热层及塑料层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该热水壶的壶盖上与壶体的结合部为锥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该热水壶还设有可控制加热温度、能自行断电并有加热显示功能的常规控制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显示具体为电源显示及加热状态显示。
专利摘要一种电热水壶,其壶体依内而外由金属层、绝热层及塑料层组成;该热水壶的壶盖上与壶体的结合部为锥形;该热水壶还设有可控制加热温度、能自行断电并有加热显示及报警功能的常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电热水壶,不但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节约了能量;并且可自行调节加热温度,大大方便了使用。
文档编号A47J27/21GK2580875SQ0228999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6日
发明者夏火明 申请人:夏火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