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组合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茶具。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源远流长,饮茶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茶可分为许多种类,但无论哪一种类的茶要长久保持其原有品质和口感都非常不易,因为,茶具有吸附性强和易发挥等本质特性,同时其品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也很大,为此,对盛装茶叶的器具有很高的要求。实践证明,盛装茶叶的用具最好是密闭、无毒、无异味且受外部温度影响小的器具,所以,在现有技术中,储存茶叶的器具大都是由竹、木、纸及陶瓷等材料制成,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器具虽然可达到密封和无异味,并且也是热的不良导体,但,这些种类的材料具有长时间存放具有与外界温度保持一致的特性,即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其存贮的茶叶很难保持原始品质。到目前为止,能够同时满足无毒无异味,且自身温度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材料,且用这种材料制作茶具仍在探索之中。
茶海是一种处理残茶的用具,现有的茶海大多由竹子和木材制成。由于处理残茶要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对茶海中存放液体的部位要求必须密闭,同时在其上要有装饰物,而用上述材料制作密封器具同时还包括具有美感的装饰物,其制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以至于造成成本的提高。
另外,作为茶具,应该包括用于盛装茶叶的用具和处理残茶的用具这两部分,而现有技术中均将这两种用具制成分立的部件,这种结构的茶具除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以外,还增加了其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基本不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材料制作的且具有储存茶叶和处理残茶两种功能的组合茶具。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组合茶具,具有一个由主体和/或设置在主体的边部的用于盛装茶叶的带盖的盒体,在主体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凹部及外径与所述凹部开口的大小相匹配的盖体,且在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过滤茶叶的过滤部件。
所述过滤部件可由一排排的长槽或者滤孔或者滤网构成。
所述主体的下部安装有与所述凹部的下部相连通的管路组件。
水成岩是由外力以及海水中的沉淀物生成沉积岩,它质地细润如玉,颜色深浅相间,受水、波浪等作用的影响,在表面形成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发明人意外发现,在北方地区有一种叫“桥头石”的水成岩,不仅具有无毒、无异味、无放射物质,而且还具有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本质特性,所以,本发明采用这种水成岩作茶具,一方面能长时间地保持被储存茶叶所固有的品质,另一方面利用了该种岩石的天然美感,使该种茶具很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另外,该种茶具采用了将储存茶叶的器具和处理残茶的器具制成一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将两者分别制作的习惯,给使用者带来许多方便。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它给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茶具一个实施例的外观整体结构。该种组合茶具具有一个由无毒、无异味、无放射物质的水成岩构成的可制成多种几何形状的主体1,所谓多种几何形状是与采集的水成岩块体的形状和其上的图案来确定。在确定主体1的形状后,在主体1的边部雕刻有一个用于盛装茶叶的带盖6的盒体5,在主体1的中部区域雕刻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凹部4,和外径与所述凹部4开口的大小相匹配的盖体7,在盖体7上设置有用于过滤茶叶的过滤部件3。凹部4和盖体7,以及过滤部件3构成一个可处理残茶的器具,即通常所说的茶海,过滤部件3可由设置有盖体7上的一排排的长槽构成,因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实现残茶和浸泡该残茶的水分离,所以,过滤部件3还可制成滤孔或者滤网等多种结构。为使凹部4内的水能及时排出,在主体1的下部安装有与所述凹部4的下部相连通的管路组件2。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该茶具具有一个由主体和/或设置在主体的边部的用于盛装茶叶的带盖的盒体,在主体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凹部及外径与所述凹部开口的大小相匹配的盖体,且在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过滤茶叶的过滤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可由一排排的长槽或者滤孔或者滤网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下部安装有与所述凹部的下部相连通的管路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茶具,该茶具具有一个由主体和/或设置在主体的边部的用于盛装茶叶的带盖的盒体,在主体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盛装液体的凹部及外径与所述凹部开口的大小相匹配的盖体,且在盖体上设置有用于过滤茶叶的过滤部件。该茶具能长时间地保持被储存茶叶所固有的品质,且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同时使用该茶具,能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文档编号A47G19/12GK2666294SQ03213989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0日
发明者丁善武 申请人:丁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