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27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蒸气进行煮饭/加热、以期提高煮饭性能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家用电饭煲中,通过使用配置在锅底的锅加热装置和配置在煲盖内的盖加热装置对锅内的米和水从上下均匀地进行加热,从而促进米的糊状化,提高煮饭性能(具体可参照日本专利第988,050号)。
但是,在现有的这种电饭煲中,在煮饭的最终阶段即“蒸焖”过程中必须继续进行加热,从而使米淀粉完成糊状化,提高煮饭性能。但是,在通过锅加热装置进行继续加热时,由于锅底付近的米饭容易烧焦,因此加热必须控制得很弱。为了既能防止加热减弱引起的糊状化不足、又能提高煮饭性能,因此,一般通过盖加热装置即位于较高处的热源从锅的开口部上方对米进行加热。
但是,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现有电饭煲中,锅内上层的米最容易受到高热源即盖加热装置的热放射,将被直接加热。这样一来,在“蒸焖”过程中会发生饭里的水分蒸发、饭粒变干的现象。因此,锅中上层的饭会干,味觉将变差。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煮饭量越多,加热量也必须越大;另外,煮饭量越多,上层的米就越靠近盖加热装置,从而也就容易被烤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管煮饭量多少锅上层的饭粒也不会被烤干的电饭煲,而且这种电饭煲还能促进米的糊状化,使煮饭性能得到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饭煲在煮饭过程中高效率地产生出高温蒸气,并将其供给到锅内进行煮饭。
这样,由于是高效率地得到高温蒸气后进行煮饭,因此,无论煮饭量多少,锅上层的米也不会干燥,而且还可以促进米的糊状化,提高煮饭性能。
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电饭煲包括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锅加热装置;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的盖;产生在煮饭过程中供给到所述锅内的蒸气的蒸气发生装置;和配置所述盖内、把蒸气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气以高温蒸气的形式供给到锅内的蒸气加热装置。由于能够高效率地得到高温蒸气进行煮饭,无论煮饭量多少,锅上层的米也不会干燥,而且还可以促进米的糊状化,提高煮饭性能。
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电饭煲内,从蒸气加热装置向锅内供给高温蒸气的高温蒸气口上设有高温蒸气口阀,所述高温蒸气口阀在盖被关闭上、进行蒸气供给时使高温蒸气口打开;在盖被打开时使高温蒸气口关闭。当盖被关闭上进行煮饭时,高温蒸气从高温蒸气口送入锅内,均匀地加到全部饭上,能使整个锅内的饭均匀地提高食味,同时,在盖被打开时还可以防止异物误从高温蒸气口侵入到蒸气加热装置内。
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在盖被打开时停止高温蒸气的供给。这样,可以只在需要的时刻向锅内供给高温蒸气,从而可以以最少的必要功耗来促进饭的糊状化,同时,还可以防止高温蒸气引起的盖外郭部的变色、变形或腐食。
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电饭煲中的蒸气发生装置设置在主机体内。这样,利用蒸气容易上升的特性,可以将蒸气稳定地从蒸气发生装置送入配置在盖中的蒸气加热装置中。
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上所述的电饭煲中,在盖被打开时,蒸气发生装置和蒸气加热装置发生分离;同时,蒸气加热装置一侧的开口部上设有可将其关闭的阀。这样,可以提高清理蒸气发生装置的方便程度,同时变冷时可防止露水从蒸气加热装置滴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3中的电饭煲的截面图,图2为该电饭煲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的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电饭煲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图4为该电饭煲的盖打开时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所示的电饭煲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所示的电饭煲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截面图,图7为该电饭煲的盖打开时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附图中,参考数字1为电饭煲主机体,2为锅,3为底感应线圈(锅加热装置),8为盖,13为蒸气加热装置,14为蒸气通道,14a为蒸气通道开口部,14c为阀,15为蒸气发生装置,16为高温蒸气口,16a为高温蒸气口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首先,通过图1和图2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电饭煲。
图1中,电饭煲主机体1中设有带底圆筒形状的锅收纳部1a,锅2可以自由地安放入其中,或从中取出。锅收纳部1a的底部设有锅加热装置即底感应线圈3。参考符号4为底传感器,该底传感器顶住锅2的底面2a。控制单元5对电饭煲的操作进行控制。
电饭煲主机体1的上部由开闭自如的盖8盖住。盖8通过枢轴连接方式支承在设在电饭煲主机体1后部的枢轴部分6中的枢轴7上,由外盖8a和外盖盖板8b构成。
盖8中在面对着锅2的开口部的方向上设置有加热板9,加热板9上设有盖加热装置即盖感应线圈10。加热板9上还设有加热板蒸气口9a,煲盖的顶面8c上设有与加热板蒸气口9a相通的煲盖蒸气口8d。加热板9和盖8之间设有蒸气口密封件11,另外锅密封件12在煲盖关闭时被夹在加热板9和锅2的上缘外周部的锅凸缘部分2b之间,保持密封。
由加热管形成的蒸气加热装置13设置在盖8的内部,其一端通过蒸气通道14与蒸气发生装置15相连通,另一端构成高温蒸气(出)口13a,延伸到锅2内的上方。另外,蒸气发生装置15设在电饭煲主机体1的外侧,蒸气发生装置15中设有加水口15a和蒸气发生装置15b。
下面描述上述结构中的操作情况。
首先,将要进行煮饭的米和与其米量相对应的水放入锅2中,再将锅2装入电饭煲主机体1中。然后,看看蒸气发生装置15中有没有规定量以上的水,要是没有的话,则从蒸气发生装置15的加水口15a向蒸气发生装置15b中加水。当用户操作“开始煮饭”开关(图中未示出)时,控制单元5接收到来自“开始煮饭”开关的输入,实施煮饭操作。底传感器4检测锅2底面2a的温度,并将监测信号送往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接收来自底传感器4的信号,在可大致分为“浸泡”、“煮熟”、“蒸焖”等阶段的煮饭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控制输出到底感应线圈3、盖感应线圈10、蒸气发生装置15及蒸气加热装置13的通电量,从而将锅2内的水和米的状态维持在作为适当值设定好的温度上,并且保持规定的时间。
底感应线圈3在控制单元5供给的电流作用下通过感应加热方式使锅2的底面2a被加热。另外,盖感应线圈10也在由控制单元5供给的电流作用下通过感应加热方式使加热板9被加热。
蒸气发生装置15在控制单元5的控制下被通电,电流被变换为热量,使蒸气发生装置15b中的水沸腾,从而产生出蒸气。产生出的蒸气经蒸气通道14流向蒸气加热装置13。蒸气加热装置13在控制单元5的控制下被通电,电流又被变换成热量,将蒸气加热后变成高温蒸气送入锅2内(参照图2)。当水沸腾时,蒸气发生装置15b中将有气泡发生。由于水的蒸发潜热比把蒸气加热到高温所需的热量要大得多,因此,如果沸腾时产生的气泡进入蒸气加热装置13中的话,蒸气加热装置13中的热量会被气泡夺走,这样就不能将蒸气加热到足够的高温。对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蒸气通道14,沸腾时的气泡在蒸气通道14中就会破裂/消失,不会发生气泡进入蒸气加热装置13的现象,从而可以稳定地产生出高温蒸气。
接下来,描述上述电饭煲在各个过程中的操作情况。首先,在“浸水”过程中,对底感应线圈3通电,使锅2被加热,使米和水的温度上升到米尚未开始糊状化的温度。然后使蒸气发生装置15开始产生出蒸气,对锅2的内部空间2c进行加热。为了使做成的饭美味、可口,在浸水过程中需要使锅2中的米整体均匀地维持在目标温度上,并且使锅2中的米保持均匀的吸水条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从锅2的底面2a和锅2的内部空间2c这两个方面对米和水进行加热,因此,比起只使用底感应线圈3进行加热的方式来可以以更短的时间而且是均匀地使锅2的整体温度上升。另外,通过向锅2的内部空间2c中注入蒸气,与通过盖感应线圈10将加热板9加热的方式相比,也能在短时间内、以更高的效率使锅2的整体温度上升。
接下来,在“煮熟”过程中,底感应线圈3使锅2的底面2a发热,同时盖感应线圈10使加热板9发热,从而以把整个锅2包住的方式进行加热。此外,使蒸气发生装置15和蒸气加热装置13通电,向锅2的内部空间2c中送入高温蒸气。这样,锅2中的水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沸点,另外,送入锅2的内部空间2c中的高温蒸气能够使整个锅2的温度均匀地上升。这样,不管煮饭量是多是少,都能对整个锅2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可以促进米淀粉发生均匀的糊状化。
最后,在“蒸焖”过程中,底感应线圈3以不致于使锅2的底面2a的饭变干燥、焦化的程度使锅2的底面2a发热;与此同时,盖感应线圈10以加热板9上不致于结露的程度使加热板9发热。然后,将蒸气发生装置15和蒸气加热装置13产生的高温蒸气送入锅2的内部空间2c中。在“蒸焖”过程中,为了使饭能够到中心内部都发生糊状化,将整个锅2在使饭不致于干燥、烧焦的温度下保持在高温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锅2的内部空间2c中的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以上的高温蒸气供给到饭粒上。由于蒸气供给后饭粒不会发生干燥,而且供给100℃以下的蒸气的话饭粒表面上会附着上水,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了100℃以上的蒸气,这样的蒸气具有使米淀粉发生糊状化所必需的能量,故能够促进糊状化,使煮饭性能得到提高。
并且,通过将蒸气加热装置13设置在盖8上,盖8在接收锅2的热后将成为比电饭煲主机体1温度还高的予热状态。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温蒸气,响应性将变佳,而且还能节省能源。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的锅加热装置及盖锅加热装置使用的是感应线圈,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使用铠装式加热器等加热装置也是可以的。另外,蒸气加热装置13和蒸气发生装置15实际上分别设有加热线圈,通电后由加热线圈进行加热。
(实施例2)接下来,通过图3和图4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电饭煲。
在本实施例中,盖8上设有高温蒸气口16,该高温蒸气口16与蒸气加热装置13相连通,并带有可以开闭的高温蒸气口阀16a。换句话说,从蒸气加热装置13向锅2内供给高温蒸气的高温蒸气口16可由高温蒸气口阀16开闭在盖被关闭上、进行蒸气供给打开,在盖被打开时则关闭。
另一方面,加热板9上设有高温蒸气出口9b和高温蒸气口密封件9c,高温蒸气口16和高温蒸气出口9a相互连通。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上述构成中,设在盖8上的锅密封件12和蒸气口密封件11分别将加热板9和锅凸缘部分2b之间、加热板9和盖8之间密封起来,在锅2和加热板9之间构成密闭空间,这样,在煮饭过程中就可以防止锅2中产生的蒸气从盖蒸气口8d以外的位置跑到电饭煲主机体1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关闭上盖8时高温蒸气能够从高温蒸气口16可靠地送入锅2的内部空间2c中,不会发生漏到外部的危险。另外,由于高温蒸气被送到锅2的内部空间2c中,能够均匀地充满锅2内的整个空间,从而能够均匀地提高整个锅2中的饭的味觉。
由于有蒸气加热装置13对蒸气进行高温加热,故蒸气将达到100℃以上的高温。盖8关闭上时,高温蒸气口16由于是向下方开口,故即使高温蒸气口阀16a打开,也不会发生异物侵入蒸气加热装置13中的情况。但是,盖8打开时高温蒸气口阀16a还敞开着的话,异物就有可能从高温蒸气口16侵入蒸气加热装置13中。异物等侵入时,电饭煲就可能发生故障,或者在煮饭时异物将和高温蒸气一起附着在锅2中的饭上。在本实施例中,高温蒸气口阀16a在盖8打开时会把高温蒸气口16关闭上(如图4所示),故不会发生异物侵入的情况。
(实施例3)接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电饭煲。
在本实施例中,当盖8被打开时,控制单元5即控制蒸气加热装置13停止加热操作。亦即,当盖打开时,将停止高温蒸气的供给。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中一样。
在煮饭过程中,盖8有可能被误打开,此时,高温蒸气将被排向大气中,不会产生促进饭粒糊状化的效果。另外,外盖8a或外盖盖板8b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等树脂材料或者铝及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树脂碰到高温蒸气时容易发生变形及变色,而金属在碰到高温蒸气时则容易发生腐食。因此,象本实施例中那样在盖8打开时停止蒸气加热装置13的操作的话,可以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将蒸气加热到高温,从而节省能源。另外,高温蒸气也不会喷到外盖8a或外盖盖板8b上,可以消除外盖8a或外盖盖板8b变色、变形或腐食等的危险。
(实施例4)接下来,借助图5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电饭煲。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将蒸气发生装置15设置在电饭煲主机体1内的结构。当然,蒸气发生装置15象实施例1中那样设置在电饭煲主机体1外也是可以的。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或者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向蒸气加热装置13稳定地提供蒸气。由于蒸气比常温下的空气轻,故具有容易上升的性质。因此,当蒸气发生装置15设在电饭煲主机体1上时,蒸气发生装置15中产生的蒸气将顺畅地上升,稳定地送入设在盖8中的蒸气加热装置13中。另外,从蒸气发生装置15的蒸气发生单元15b产生的(沸腾时的)气泡在蒸气通道14中将成为水滴,然后再次回流到下方的蒸气发生单元15b中,从而可以以很高的效率将水变换成蒸气。
(实施例5)接下来,通过图6和图7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电饭煲。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在盖被打开时,蒸气加热装置13和蒸气发生装置15在蒸气通道开口部14a处发生分离,同时还设有能够关闭蒸气加热装置侧的开口部14b的阀14c。
其具体构造为,连通蒸气加热装置13和蒸气发生装置15的蒸气通道14在可以在中途发生分离。当盖被打开时,阀14c将蒸气通道开口部14a的蒸气加热装置侧的开口部14b关闭。另一方面,蒸气通道开口部14a位于蒸气发生装置一侧的开口部14d还照原样敞开着,从蒸气通道开口部14a的蒸气发生装置侧的开口部14d可以触摸到蒸气发生装置15的蒸气发生单元15b。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4中相同。
在上述构成中,当盖8被打开时,位于蒸气加热装置一侧的开口部14b即被阀14c关闭上。当煮饭完成后,蒸气加热装置13停止操作开始变冷时,残留在蒸气加热装置13及蒸气通道14中的蒸气将被冷却,发生结露。虽然随着盖8的开闭操作露水也会附着在蒸气通道的开口部14a上,但由于蒸气通道开口阀14c将蒸气通道开口部14a关闭住了,露水不会滴入电饭煲主机体1中。另外,在阀14c的作用下,还可以在盖被打开时异物误从蒸气加热装置侧的开口部14b侵入。
另一方面,在经长时间使用后,蒸气发生装置15的蒸气发生单元15b上会附着上(加入的水中所含的)石灰成分,因此经常需要进行清除付着上的石灰成分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当盖8被打开时,由于从蒸气发生装置一侧的开口部14d能够触摸到蒸气发生单元15b,因此只要将盖8打开就可以很简单地清除掉石灰成分,清理起来非常容易。另外,蒸气发生单元15b中即使误加入了规定量以上的水量,当由于加水超过开口部14d以上时便不能再加,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蒸气发生单元15b中产生的气泡喷到蒸气加热装置13内,从而能够稳定地产生出高温蒸气。
综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电饭煲的话,在煮饭过程中可以高效率地产生出高温蒸气,并将其供给到锅内进行煮饭。因此,可以以很高的效率地获得高温蒸气进行煮饭,无论煮饭量是多是少,处于锅内上层的饭粒也不会发生干燥,而且还可以促进米的糊状化,提高煮饭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锅加热装置;覆盖所述锅的开口部的盖;产生在煮饭过程中供给到所述锅内的蒸气的蒸气发生装置;配置所述盖内、把蒸气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气以高温蒸气的形式供给到锅内的蒸气加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从蒸气加热装置向锅内供给高温蒸气的高温蒸气口上设有高温蒸气口阀,所述高温蒸气口阀在盖关闭上、进行蒸气供给时使高温蒸气口打开、在盖被打开时则使高温蒸气口关闭。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盖被打开时,停止高温蒸气的供给。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发生装置被设在电饭煲主机体中。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盖被打开时,蒸气发生装置和蒸气加热装置发生分离;同时,蒸气加热装置一侧的开口部上设有可将其关闭的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发生饭粒变干的条件下促进糊状化、提高煮饭性能的电饭煲。本发明的电饭煲包括对锅(2)进行加热的底感应线圈(3);覆盖住锅的开口部的盖(8);产生在煮饭过程中供给到锅内的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15);和配置在盖内的、将蒸汽发生装置(15)的蒸汽以高温蒸汽的形式供给到锅内的蒸汽加热装置(13)。通过高效率地产生出高温蒸汽来进行煮饭,不管煮饭量多少,位于锅内上层的饭粒都不会发生干燥,而且还可以促进米的糊状化,提高煮饭性能。
文档编号A47J27/00GK1522632SQ200410005588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0日
发明者浮田和宏, 石川春生, 由良政树, 树, 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