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14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对真空吸尘器的主空气流路的阻力损失和吸入率,产生最小程度的影响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附着于印刷电路板的发热元件的放热效果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真空吸尘器是利用电机的驱动及印刷电路板和附着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吸入室内地面的灰尘,然后过滤掉灰尘后,重新把干净的空气排出到室内的产品。在这里,将电机或附着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排出到外部的作业是真空吸尘器非常重要的环节。图1中所示的就是这种真空吸尘器主要使用的放热装置。
图1是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的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的工作如下电机100的旋转产生通过风扇将空气吸入到电机100侧的流路。通过其流路,空气将通过外壳110的入口,经由放热板120及形成于电机中央部位的吸入口,再通过叶轮和导向叶片,贯通其内部排出到外部。作为热源的发热元件130将附着于印刷电路板140上。根据电机的驱动而在发热元件130中产生的热量,将传导至与其紧贴接合的放热板120中,从而令发热元件130放热。
但是,如图1所示,这种通常的放热装置有如下问题由于风扇而吸入到电机侧,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流路流动的空气,并不经过作为热源的发热元件,而只是以自然对流方式冷却发热元件中产生的热量。其结果,发热元件中产生的热量,由于未能很好的排放,而导致系统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附着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在运行时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的放热效果,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包括有沿着中心轴各自形成有贯通口和收容口,并且通过密封构件使相互间接合的印刷电路板及电机部;中央部位形成有空气传送口,并且与附着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紧贴接合,并遮盖印刷电路板和电机部的放热板;罩住放热板的流路提供外壳。流路提供外壳上有上部面上形成的空气吸入口,从而提供沿着通过贯通口和收容口的中心轴方向的主空气流路,在上部面边缘部位形成的空气流入管,从而提供经过发热元件上部后,转向主空气流路的旁通流路。流路提供外壳上形成有与发热元件的个数相对应数量的空气吸入管。
所述的流路提供外壳包含上/下部开口的第1外壳主体;向圆周方向旋转的与第1外壳主体的外周面压入接合,使空气流入管位于对应于发热元件的位置的第1盖。
流路提供外壳还可设计为包含呈现上端部和下端部开口的圆桶形,并且上端部上形成有圆形凹槽的第2外壳主体;为了压入于形成在第2外壳主体的凹槽,而沿着边缘部位形成有圆形凸出部的第2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有如下效果在本发明中,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对沿着中心轴方向往电机侧进行的主空气流路的影响,在流路提供用外壳上部面边缘部位形成有与发热元件个数相对应的数个空气流入管。从而,把从外部流入的空气,沿着一定的旁通流路首先传送到发热元件后,再使空气转向主空气流路流动。以此产生的强制对流,将对主空气流路的阻力损失和吸入率,产生最小程度的影响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作为热源的发热元件的放热效果。


图1是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的断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3a、图3b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流路提供外壳的第1实施例;图4a、图4b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流路提供外壳的第2实施例;图5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放热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6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放热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
其中200印刷电路板210发热元件
220电机230放热板240流路提供外壳250密封构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2对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包括有沿着中心轴各自形成一定大小的贯通口和收容口,并且通过密封构件250使其相互间接合的印刷电路板200和电机部220;中央形成传送口,与附着于印刷电路板200上的发热元件210紧贴接合,并且遮盖印刷电路板200和电机部220的放热板230;罩住放热板230的流路提供外壳240。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中,流路提供外壳240的上部面中央部位形成有空气吸入口,构成沿着经由贯通口和收容口的中心轴方向形成的主空气流路。在上部面边缘部位形成有插入于内部的空气流入管,从而形成经过发热元件上部后,再流向主空气流路的一定的旁通流路。
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中,真空吸尘器用电机部220的具体构成描述如下真空吸尘器用电机部220下端部整体被所定的外壳密封。与外壳结合的叶轮罩上端中央形成有收容口。通过密封构件250与叶轮罩接合的圆形印刷电路板200中央形成有贯通口,并且其边缘部位至少附着有一个以上的作为热源的发热元件210。
放热板230为下端部开口的圆筒形,并且与附着于印刷电路板200一侧的发热元件210紧贴接合。放热板230遮盖印刷电路板200和电机部220。放热板230的上部面中央形成有对应于印刷电路板200的贯通口大小的空气传送口。空气传送口是为了使从外部流入的空气传送至印刷电路板200的贯通口。
本发明的流路提供外壳240,其下部面开口后与放热板230接合或遮盖放热板。在这里,流路提供外壳240的上部面中央形成有一定大小的主空气流路,从而使从外部流入的空气经过贯通中心轴的主空气流路,并且通过放热板230的空气传送口,经由印刷电路板200的贯通口,传送至电机部200的空气收容口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流路提供外壳240的上部面的边缘部位形成有空气流入管,从而使从外部流入的空气,沿着一定的旁通流路,通过放热板230传送至附着于印刷电路板200上的发热元件210上后,再通过空气传送口和印刷电路板200的贯通口传送至电机部220的收容口侧。因此,区别于仅仅靠自由对流方式冷却发热元件的现有技术,本发明则利用强制对流提高发热元件210的放热效果。
本发明中使用的空气流入管的孔的大小最好要比主空气流入管的要小,并且应对应于发热元件的个数,形成多个空气流入管,从而形成多个旁通流路。由于旁通流路对主空气流路的流向有影响,因此应在最小化其影响的范围内,限制其个数及大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能存在多种变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放热装置中,流入形成于流路提供外壳240中央的主空气流入口的空气,将沿着向中心轴方向的主空气流路传送至电机220侧。并且,流入形成于流路提供外壳240边缘部位的空气流入管的空气,首先通过旁通流路传送至附着于印刷电路板200的发热元件210侧,然后转向主空气流路方向流动。其结果,以此产生的强制对流,将对以往主空气流路的阻力损失和吸入率,产生最小程度的影响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作为热源的发热元件的放热效果。
下面,结合图3a、图3b,对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流路提供外壳的第1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例>
图3a、图3b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流路提供外壳的第1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流路提供外壳240的第1实施例包括有上/下部开口的第1外壳主体241;上部面中央形成有主空气流入口A、边缘部位形成有空气流入管B,并且向圆周方向旋转的与第1外壳主体241的外周面压入结合的第1盖242。
具备如上所述结构的流路提供外壳240-1中,为了使空气流入管B位于对应于发热元件的位置,而手动调节第1盖242的位置。然后,调节过程结束后施加压力,使第1盖242和第1外壳主体241的外周面结合。如果需要微调时,则向圆周方向旋转第1盖242,从而调节到适当位置。因此,空气流入管B的位置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位置调节。
下面,结合图4a、图4b,对本发明的流路提供外壳的第2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2实施例>
图4a、图4b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流路提供外壳240的第2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流路提供外壳的第2实施例包括有呈现上部面和下部面开放的圆筒形,并且上部面形成有圆形凹槽E的第2外壳主体243;主空气流路口C和空气流入管D各自贯通形成于中央和边缘部位,并且为了压入于形成在第2外壳主体243的凹槽E中,而沿着边缘部位形成有圆形凸出部的第2盖244。
如上所述的第2实施例中的流路提供外壳240-2中,主空气路入部C和空气流入管D各自贯通形成于上部面中央和边缘部位。调节沿着其边缘部位向圆周方向形成凸出部的第2盖244,使空气流入管D位于对应于发热元件的位置。并且,将第2盖244压入于上/下部面开口的第2外壳主体243的上端部断面圆形凹槽E中,从而结合第2外壳主体243和第2盖244。
下面,结合图5,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放热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示意。
如图5所示,流入形成于流路提供外壳240中央的空气流入部的空气,将通过沿着向中心轴方向形成的主空气流路传送至电机侧220。流入空气流入管的外部空气,首先通过旁通流路传送至放热板230后,再传送至发热元件210侧,然后再通过空气传送口和贯通口传送至吸入口侧。以此所产生的强制对流,通过下述的数学式1可看出,通过增大热传送系数h,提高热传导量Q,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放热效果。
Q=h×A×ΔT在数学式1中,Q热传导量(高温物体向大气中的热传导量)h热传导系数A放热面积(高温物体表面积)
ΔT表示高温物体与周围空气间的温度差。在这里,热传导系数h是被热传导流路或流向以及流速所左右。如果其流路或流向是适合的形态或流速大的情况下,热传送系数h将增大,导致热传导量Q增大。本发明如数学式1所示,通过强制对流加快热传导流路或流向以及流速,从而增大热传导系数h,增大热传导量Q,提高放热效果。
使空气流入管的孔的大小小于主空气流入口的大小,并且形成对应于发热元件个数的相同数量的旁通流路,即形成多个旁通流路。由于旁通流路对主空气流路的流向有影响,因此应在最小化其影响的范围内,限制其个数和大小。
图6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放热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6,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流路提供外壳与第一实施的区别是,形成有多个空气流入管。即,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流路提供外壳240的中央形成有使从外部流入的空气直接传送的主空气流入部;为了使热量通过放热板230间接传送至印刷电路板200中附着的发热元件210侧,而在发热元件210的相关领域形成多个空气流入管。可以根据发热元件210的个数以多样的适用形态进行可变的调试。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领域内可以对下面空气流入部形态和个数进行多样的变形。
但是,本发明的权利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同行业的技术者可能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并且提出包含于本发明思想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以提供的权利要求书为依据进行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包括有沿着中心轴各自形成有贯通口和收容口,并且通过密封构件(250)使相互间接合的印刷电路板(200)及电机部(220);中央部位形成有空气传送口,并且与附着于印刷电路板(200)上的发热元件(210)紧贴接合,并遮盖印刷电路板(200)和电机部(220)的放热板(230);罩住放热板(230)的流路提供外壳(240),其特征在于,流路提供外壳(240)上有上部面上形成的空气吸入口(A),从而提供沿着通过贯通口和收容口的中心轴方向的主空气流路,在上部面边缘部位形成的空气流入管(B),从而提供经过发热元件(210)上部后,转向主空气流路的旁通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路提供外壳(240)上形成有与发热元件(210)的个数相对应数量的空气吸入管(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路提供外壳(240)包含上/下部开口的第1外壳主体(241);向圆周方向旋转的与第1外壳主体(241)的外周面压入接合,使空气流入管位于对应于发热元件(210)的位置的第1盖(2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路提供外壳(240)包含呈现上端部和下端部开口的圆桶形,并且上端部上形成有圆形凹槽(E)的第2外壳主体(243);为了压入于形成在第2外壳主体的凹槽(E),而沿着边缘部位形成有圆形凸出部的第2盖(24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真空吸尘器的放热装置有沿着中心轴各自形成有贯通口和收容口,并且通过密封构件使相互间接合的印刷电路板及电机部;中央部位形成有空气传送口,并且与附着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紧贴接合,并遮盖印刷电路板和电机部的放热板;罩住放热板的流路提供外壳。其上有上部面上形成的空气吸入口形成主空气流路,在上部面边缘部位形成的空气流入管,从而提供经过发热元件上部后,转向主空气流路的旁通流路。本发明把从外部流入的空气,沿着一定的旁通流路首先传送到发热元件后,再使空气转向主空气流路流动。从而对主空气流路的阻力损失和吸入率,产生最小程度的影响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发热元件的放热效果。
文档编号A47L9/00GK1765311SQ20041007243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金相永, 崔济虎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