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49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的结构,具体是一种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清洁卫生电器,用于清除地面、地毯、墙壁、家具、衣物及各种缝隙中的灰尘。
按照吸尘器的结构和外形分类,可以分为立式吸尘器、卧式吸尘器和便携式吸尘器等。
吸尘器的结构大体上包括导入电源后生成吸力的吸尘器电机,形成风路系统的吸嘴、吸尘软管、过滤袋,集聚吸入物的集尘部。
卧式吸尘器的底壳1通常由中隔板2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是集尘腔3,后部由与中隔板2垂直的纵隔板4分为电机室5和卷线器室6。卷线器室6左右设有卷限器支架7;电机室5前后分设电机后支架组件8和电机前支板9。底壳1后部两侧壁分设有前、后、上护板10的脚轮连接件11,供安装脚轮(未图示)。
底壳1前部的集尘腔3内设置后开门的集尘盒12,集尘盒12顶斜面架13上的圆形进风口14与吸尘器前盖(未图示)上的连接器15以及吸尘软管(未图示)连通。集尘盒12平面的前门口设有一体形成的稍大的平面门框16,盒底内壁设一体的条形加强板17具有支撑门口部件避免其落入盒内的作用。门框16内安装顶部中间设带提柄18的前盖19,前盖19的一侧经立框板20分隔为设有毛刷架21的空间和另一侧大部分经四周支柱22间隔支撑并设置过滤层23的内框24,过滤层23是由过滤性柔性材料均匀排列为褶皱构成。
为使集尘盒12能够紧密安装在集尘腔3内,在毛刷架21旁竖置前突的支架板25,利于顶紧中隔板2。
在门框16内安装有密封海棉圈26,前盖19右侧后面设有上下对应的轴台(未图示)并与设在前盖19后面防尘框架27一侧的轴孔28轴接,防尘框架27内设十字或双十字架板29,支撑并保护或滤层23。在前盖19的内框24上嵌设按支柱22间隔制成嵌入橡胶圈豁口30的密封橡胶圈31。前盖19顶部的提柄18两侧插入门框16对应的门框豁口32,即可完成前盖19在门框16上的安装,从而使集尘盒12更加密闭。
这样,含有灰尘等以物质的气体经进风口14进入集尘盒12,经前盖19过滤层23过滤后的气体进入电机通气口以及排气口(未图示)排出,而灰尘等异物质贮留在集尘盒内。
但是,现有的卧式吸尘器电机通气口40前设有装有过滤海绵及其支架32,并向集尘腔3内突出,而平面的前盖19过滤层23要紧对电机通气口40,所以前盖19左侧与中隔板2之间形成了只有支架板25的空间,由于集尘腔内和集尘盒内没有压差,致使少量灰尘并未被吸入集尘盒而进入了集尘腔;再由于集尘盒的前盖面积大,过滤后的气体未能完全进入电机通气口,而充斥到集尘盒外的集尘腔里,加之形成集尘腔的底壳上盖接触面积很大,造成密闭性下降,吸率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由于集尘盒的前盖面积大,过滤后的气体未能完全进入电机通气口,吸率受到影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
本发明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包括方形集尘盒顶斜面架上的圆形进风口,集尘盒前设有一体形成的门框,门框顶对应开有使前盖的提柄两侧插入的门框豁口,前盖一侧经立框板分隔为设有毛刷架的空间和另一侧经四周支柱间隔支撑并设置过滤层的内框,在门框内安装有密封海棉圈,前盖后面设置与之配合的防尘框架,前盖的内框前面嵌置按支柱间隔制成嵌入豁口的密封橡胶圈;其集尘盒及其前面口的门框形成一侧为阶梯形的框突出部,安装在门框内的前盖和其间的密封海棉圈形成与门框对应的阶梯形,前盖一侧盖突出部的“”形盖板面上的立支板之间设毛刷架;前盖内框左侧的支柱连接在“”形盖板的另一侧。
这样设计的本发明由于前盖一侧的突出部占据了原由支架板支撑的多余空间,而前盖中具有过滤功能的部分面积缩小,并与电机通气口紧密相接,使过滤后的气体能完全进入电机通气口,而不会充斥到集尘盒外的集尘腔里,使整体密闭性提高,吸率不会受到影响,提高了产品性能。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卧式吸尘器集尘盒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壳 2.中隔板
3.集尘腔 4.纵隔板5.电机室 6.卷线器室7.卷限器支架 8.电机后支架组件9.电机前支板 10.护板11.脚轮连接件 12.12a.集尘盒13.13a.斜面架 14.14a.进风口15.连接器 16.16a.门框17.加强板 18.18a.提柄19.19a.前盖20.20a.立框板21.21a.毛刷架 22.22a.支柱23.23a.过滤层 24.24a.内框25.支架板 26.26a.密封海棉圈27.27a.防尘框架28.轴孔29.29a.架板30.30a.橡胶圈豁口31.31a.密封橡胶圈 32.32a.门框豁口33.支架34.盖板35.立支板 36.框手柄37.定位件 38.框突出部39.盖突出部40.电机通气口箭头是空气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包括方形集尘盒12a顶斜面架13a上的圆形进风14a,集尘盒12前设有一体形成的门框16a,门框16a顶对应开有使前盖19a的提柄18a两侧插入的门框豁口31a,前盖19a一侧经立框板20a分隔为设有毛刷架21a的空间和另一侧经四周支柱22a间隔支撑并设置过滤层23a的内框24a,在门框16a内安装有密封海棉圈26a,前盖19a后面设置与之配合的防尘框架27a,前盖19a的内框24a前面嵌置按支柱22a间隔制成嵌入豁口30a的密封橡胶圈31a;其集尘盒12a及其前面口的门框16a形成一侧为阶梯形的框突出部38,安装在门框16a内的前盖19a和其间的密封海棉圈31a形成与门框16a对应的阶梯形,前盖19a一侧盖突出部39的“”形盖板34面上的立支板35之间设毛刷架21a;前盖19a内框24a左侧的支柱22a连接在“”形盖板34的另一侧。
所述的集尘盒结构,其防尘框架27a上框一侧固设向上突出的框手柄36,框内壁分设与内框24a过盈配合的定位件37,框内设有一体形成的十字架板29a。
所述的集尘盒结构,其前盖19a左半侧盖突出部39形成在提柄18a的旁侧。
所述的集尘盒结构,其密封橡胶圈31a的形状、大小与内框24a及前盖19a间隙形相对应。
这样设计的本发明,含有灰尘等以物质的气体经进风口14a进入集尘盒12a,灰尘等异物质贮留在集尘盒12a内,经前盖19a过滤层23a过滤后的气体进入电机通气口40以及排气口(未图示)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包括方形集尘盒(12a)顶斜面架(13a)上的圆形进风口(14a),集尘盒(12)前设有一体形成的门框(16a),门框(16a)顶对应开有使前盖(19a)的提柄(18a)两侧插入的门框豁口(31a),前盖(19a)一侧经立框板(20a)分隔为设有毛刷架(21a)的空间和另一侧经四周支柱(22a)间隔支撑并设置过滤层(23a)的内框(24a),在门框(16a)内安装有密封海棉圈(26a),前盖(19a)后面设置与之配合的防尘框架(27a),前盖(19a)的内框(24a)前面嵌置按支柱(22a)间隔制成嵌入豁口(30a)的密封橡胶圈(31a);其特征在于集尘盒(12a)及其前面口的门框(16a)形成一侧为阶梯形的框突出部(38),安装在门框(16a)内的前盖(19a)和其间的密封海棉圈(31a)形成与门框(16a)对应的阶梯形,前盖(19a)一侧盖突出部(39)的“”形盖板(34)面上的立支板(35)之间设毛刷架(21a);前盖(19a)内框(24a)左侧的支柱(22a)连接在“”形盖板(34)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盒结构,其特征在于防尘框架(27a)上框一侧固设向上突出的框手柄(36),框内壁分设与内框(24a)过盈配合的定位件(37),框内设有一体形成的十字架板(29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盖(19a)左半侧盖突出部(39)形成在提柄(18a)的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橡胶圈(31a)的形状、大小与内框(24a)及前盖(19a)间隙形相对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吸尘器的集尘盒结构,属于吸尘器的结构。它包括集尘盒顶斜面架上的进风口,集尘盒前一体形成的门框,使前盖的提柄两侧插入的门框豁口;而门框一侧为阶梯形的框突出部,安装在门框内的前盖和其间的密封海绵圈形成与门框对应的阶梯形,盖突出部的“└”形盖板面上设毛刷架;另一侧经四周支柱间隔支撑并设置过滤层的内框,在门框内安装有密封海绵圈,前盖后面设置与之配合的防尘框架,前盖内框左侧的支柱连接在“└”形盖板的另一侧。这样,使前盖过滤的面积缩小,并与电机通气口紧密相接,使过滤后的气体不会充斥到集尘盒外的集尘腔里,使整体密闭性提高,吸率不会受到影响,提高了产品性能。
文档编号A47L9/00GK1788668SQ20041009395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6日
发明者周浩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