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69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特别是涉及用于清洁物体表面,例如地板等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地面清洁设备大致可以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类,手动清洁设备例如扫帚、拖布、地板擦等,一般都具有一个固定的清洁部分,其清洁能力决定于该清洁部分的除污、吸污能力。由于该清洁部分一旦与脏污的地面接触即被污染,因此在后续的清洁过程中清洁能力是逐渐减弱的,特别是在进行大面积持续清扫时,无法作到彻底清洁。电动清洁设备主要是各类吸尘器,它是将含有污物的外部空气吸入,并利用盘形电机的旋转动力使其进入过滤器从而将地面上的杂质除去。吸尘器能够保持持续一致的清洁能力,但是只能清洁散落于待清洁面上的碎屑以及黏附力较弱的污物,例如灰尘等,当地面上有顽固的污垢和污渍时,该种吸尘器就无能为力了。人们也开发有附装地板擦布的吸尘器,能够在吸尘时将无法吸走的顽固污渍用擦布擦除,这种设备集合了两种清洁设备的功能,但他们在结构上彼此独立,分别完成各自的功能,因此在作用上只是简单的叠加,并不能达到互促互助的作用,同时也完整保留了他们各自的缺点。而且,这种设备的功能以吸尘器为主,具有很大的噪音,能耗也较高,一般都需要直接连接电源使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并且使用也不是十分方便。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地板擦布擦地后会不干净,在持续的清洁过程中不干净的擦布会继续污染地面,从而不能实现对地面的彻底清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组合设备的缺陷,提出一种在结构上彼此融合,功能上相互促进,能够以低噪音、低功耗达到更佳清洁效果的清洁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带和抽风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具有第一清洁面,所述清洁带自第一清洁面上绕过,位于第一清洁面上的清洁带能够与待清洁的表面接触进行清洁,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条形吸风口,该条形吸风口位于清洁带绕过第一清洁面的位置旁,沿清洁带宽度方向延伸,吸风口连通透气收集袋,所述抽风装置能够通过所述透气收集袋经吸风口进行抽风。
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壳体,为简化结构的目的,所述条形吸风口优选由清洁带绕过第一清洁面的侧面与相邻壳体边缘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清洁面上覆盖有弹性材料。
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第二收容体和传动机构,所述清洁带位于两头的部分分别储存于第一、第二收容体,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清洁带自第一收容体经第一清洁面移动到第二收容体。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条形吸风口和抽风装置与所述第一、第二收容体和传动机构被分隔在两部分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第二收容体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转轴,所述清洁带位于两头的部分分别卷绕在该两个转轴上。
为方便上述转轴装卸的目的,所述壳体上可设置有转轴定位孔,所述转轴至少一端具有可伸缩的弹性按压键,当弹性按压键弹出时能够将转轴卡入相应的转轴定位孔中,当弹性按压键压下时,能够将转轴自壳体内取出。
为进一步方便转轴装卸的目的,所述壳体上还可设置有滑槽,能够使所述弹性按压键导向滑入所述转轴定位孔中。
此外,还可优选的是,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第二清洁面,所述第二清洁面与第一清洁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清洁带在绕过第一清洁面之前或之后还绕过第二清洁面,且清洁带与第二清洁面相接触的面是清洁带与第一清洁面相接触的面的反面。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收容体为具有轴向开口的容器,所述第二清洁面即为第一收容体的下部表面,所述清洁带自所述轴向开口中引出,以正面绕过第一收容体的下部表面后再以反面绕过第一清洁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利用设置在清洁面旁的间隙作为吸风口,使得擦拭装置与抽风装置在结构上彼此融合,并由此带来了功能上的互促在进行清洁时,抽风装置先将待清洁表面的浮渣和碎屑吸除,以减缓擦拭装置的脏污速度,而擦拭装置则对该表面进行进一步的清洁,将难以吸除的污物擦离表面,由于吸风口恰位于清洁面旁,因而这些离开表面的污物立即又被抽风装置吸走,擦拭与吸除的作用同步进行,互促互补,大大提高了清洁效率。此外由于抽风装置只需要将与表面无吸附或弱吸附的脏物进行清除,不必具有很大的吸力,因而可以采用低功耗的抽风装置,不仅降低了噪音,同时还可以采用干电池或蓄电池等形式进行供电,使得清洁范围不再受电源位置和插线长度的限制,方便了使用。
2)直接利用清洁面的侧边与壳体边缘形成的间隙作为吸风口,不仅简化了设计,同时使得装置在结构上更紧凑,也加强了两部分协同作用的效果。
3)在第一清洁面上覆盖弹性材料,可增大清洁带与被清洁面的摩擦力,并且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对于不是十分光滑的表面也能充分贴合,彻底清洁。
4)配合第一、第二收容体使用传动机构,令清洁面上的清洁带不断移动更新,脏污的清洁带部分被传送到第二收容体,保证清洁面具有持续一致的清洁能力,避免了不干净的清洁带污染被清洁面,从而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彻底清洁,此外,在清洁带上涂蜡,还可实现清洁、除尘及抛光的功能。
5)将条形吸风口和抽风装置与清洁装置中的其他部分分隔开来,使得抽风装置的吸气范围更加集中,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提高了吸力和洁净效果。
6)采用转轴式第一、第二收容体,清洁带直接缠绕在转轴表面,传动机构直接驱动转轴转动即可,结构简单,实现容易。
7)在转轴两端设置弹性按压键,能够很容易的对转轴及其上卷绕的清洁带进行拆卸和更换,方便使用。进一步设置导向滑槽,使得拆装过程更流畅,更容易。
8)增加设置第二清洁面,令清洁带的正反表面都可以发挥清洁作用,大大提高了清洁带的使用效率,减少更换清洗的次数。
9)采用容积式第一收容体来储存干净的清洁带,可避免清洁带在使用过程中或存放时被污染,此外,对于清洁带本身浸润有清洁剂、除味剂等液体的情形,可以避免所浸润液体的挥发;同时利用第一收容体的下部表面作为第二清洁面,简化了结构。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清洁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清洁装置放置在底座上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清洁装置拆卸转轴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清洁装置,结合图1,包括壳体1、清洁带2、抽风装置3、用作第一收容体的转轴4、用作第二收容体的转轴5和传动机构(未在图1中示出)。所述清洁装置具有第一清洁面A,该第一清洁面A为设置在壳体1下部的压条6的下表面,其上覆盖有一层弹性材料7。壳体1两侧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转轴定位孔a(未在图1中示出,参见图4)以及从壳体边缘导向至相应定位孔的滑槽b(未在图1中示出,参见图4),转轴4和5一端具有可伸缩的弹性按压键c(未在图1中示出,参见图4),当弹性按压键c弹出时能够将转轴4和5卡入相应的转轴定位孔a中,使之平行于条形板6固定在壳体1内,当弹性按压键c压下时,能够将转轴4和5自壳体1内取出。所述清洁带2自第一清洁面A上绕过,两头的部分分别卷绕在转轴4和5上。所述传动机构驱动转轴5转动,将清洁带自转轴4经第一清洁面A移动到转轴5。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条形吸风口K,该条形吸风口K由清洁带2绕过第一清洁面A的侧边与相邻的壳体1的边缘形成,沿清洁带宽度方向延伸,条形吸风口K连通一个透气收集袋(未在图1中示出),所述抽风装置3能够通过所述透气收集袋经条形吸风口K进行抽风。抽风装置3下部表面靠近清洁带绕过条形板6的位置上还设有一条形密封垫11,该条形密封垫11沿清洁带的宽度方向延伸,将所述条形吸风口K和抽风装置3与清洁装置中的其他部分包括转轴4和5、传动机构等分隔在两部分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同时,该条形密封垫11还起到将清洁带表面污物刮除,进而由抽风装置吸走的作用。
上述清洁装置采用蓄电池供电的方式,其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分别驱动转轴5与抽风装置3的电机一31和电机二32并联后与双端开关33的一对控制点、蓄电池34和保险丝35构成串联回路。蓄电池的两极还与充电插座36、双端开关33的另一对控制点构成充电串联回路。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使用者的目的还可在上述两个回路中串联指示灯以指示装置的工作状态。
具体工作过程使用时,将上述清洁装置放置在待清洁表面上,使位于第一清洁面A上的清洁带能够与待清洁的表面接触,按下双端开关连接电机的一端,推动清洁装置沿被清洁表面缓缓移动(移动速度可根据被清洁表面的脏污程度和污染类型来确定),抽风装置3和转轴5开始运作。抽风装置3对与条形吸风口K所连通的表面上的浮渣和碎屑进行吸除,污物被过滤并储存在透气收集袋中。清洁带2以设定的适宜的速度缓缓绕过第一清洁面A,在压条6的挤压下对接触面进行擦拭清洁,所擦起的脏物又及时被抽风装置3吸除,被污染的清洁带卷绕在转轴5上,干净的清洁带不断从转轴4上卷出补充到第一清洁面A上,以进行对表面的持续清洁。为不同的使用目的,清洁带2上可以预先浸润水、清洁剂、除味剂、地板蜡等。
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清洁装置放置在底座8上,如图3所示,使卷绕有干净清洁带的转轴4放置到底座上的海绵体9上,底座的底盘上可存放一定量的水,以保持清洁带的湿润。放置在底座上后,清洁装置四周密闭,可避免清洁带上浸润的液体挥发或被污染。
当转轴4上卷绕的干净清洁带用完之后,可对其进行更换和清洗,如图4所示,将转轴4和5一端的弹性按压键c压下,使转轴头端退出转轴定位孔并沿相应的滑槽取出,进行清洁带的更换,然后再按相反的顺序,将转轴头端沿滑槽滑入相应的转轴定位孔a中卡好。透气收集袋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也需要清理或更换,可从位于壳体侧面的开口V进行透气收集袋的倒空和更换操作。
清洁带2可选用价格低廉、吸污能力强的无纺布;条形密封垫11和弹性材料7可以采用海绵、塑胶等材料;压条6可采用耐腐蚀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条形吸风口K可以由独立设置于第一清洁面侧的两块相对放置的隔板形成,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优选结构,由清洁带侧面与壳体边缘形成,只要其位置紧邻第一清洁面旁侧,能够将清洁带擦拭起的脏物及时吸除都是可接受的结构形式。
为了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使用上的便利,还可以在壳体顶部加设手柄,在壳体后部加设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使得壳体底部边缘不至于与清洁表面发生摩擦,但行走轮也不宜将壳体抬的过高,这样会影响吸尘及擦拭的清洁效果。由于这些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所在,因此不在此处进行详细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并容易得出的各种附加设计及形式上的变化,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另一种清洁装置,结合图5,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其还具有第二清洁面B,且用作第一收容体的是一个具有轴向开口M的圆筒状容器10。轴向开口M具有内小外大的楔形截面,便于清洁带的输出。所述第二清洁面B即为设置在该圆筒状容器10下部的弹性条12的表面,清洁带2自开口M中引出后以正面Z绕过圆筒状容器10下部的弹性条12的表面后再以反面F绕过第一清洁面A。
也可直接采用该圆筒状容器的下部表面作为第二清洁面B,增设弹性条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增强清洁效果。
第一收容体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诸如方形,椭圆形等,可根据装置内部空间的安排需要来设计,清洁带2的卷绕方法也不局限于图5中所表示出来的方式,只要能够将其正、反表面分别绕在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第一、第二清洁面上就是可行的方案,只是图5中的卷绕方案更节省清洁带,具有较为经济的效果。第二清洁面也可以如同第一清洁面一般采用单独的部件来形成,只是直接利用第一收容体的下表面是较为经济和简单的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带,所述清洁装置具有第一清洁面,所述清洁带自第一清洁面上绕过,位于第一清洁面上的清洁带能够与待清洁的表面接触进行清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风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条形吸风口,该条形吸风口位于清洁带绕过第一清洁面的位置旁,沿清洁带宽度方向延伸,吸风口连通透气收集袋,所述抽风装置能够通过所述透气收集袋经吸风口进行抽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条形吸风口由清洁带绕过第一清洁面的侧面与相邻壳体边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洁面上覆盖有弹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第二收容体和传动机构,所述清洁带位于两头的部分分别储存于第一、第二收容体,所述传动机构能够驱动清洁带自第一收容体经第一清洁面移动到第二收容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吸风口和抽风装置与所述第一、第二收容体和传动机构被分隔在两部分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收容体为两个平行设置的转轴,所述清洁带位于两头的部分分别卷绕在该两个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转轴定位孔,所述转轴至少一端具有可伸缩的弹性按压键,当弹性按压键弹出时能够将转轴卡入相应的转轴定位孔中,当弹性按压键压下时,能够将转轴自壳体内取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滑槽,能够使所述弹性按压键导向滑入所述转轴定位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第二清洁面,所述第二清洁面与第一清洁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清洁带在绕过第一清洁面之前或之后还绕过第二清洁面,且清洁带与第二清洁面相接触的面是清洁带与第一清洁面相接触的面的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体为具有轴向开口的容器,所述第二清洁面即为第一收容体的下部表面,所述清洁带自所述轴向开口中引出,以正面绕过第一收容体的下部表面后再以反面绕过第一清洁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带和抽风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具有第一清洁面,所述清洁带自第一清洁面上绕过,位于第一清洁面上的清洁带能够与待清洁的表面接触进行清洁,所述清洁装置还具有条形吸风口,该条形吸风口位于清洁带绕过第一清洁面的位置旁,沿清洁带宽度方向延伸,吸风口连通透气收集袋,所述抽风装置能够通过所述透气收集袋经吸风口进行抽风。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利用设置在清洁面旁的间隙作为吸风口,使得擦拭装置与抽风装置在结构上彼此融合,并由此带来了功能上的互促,擦拭与吸除的作用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清洁效率。
文档编号A47L11/00GK2860331SQ20052003463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3日
发明者杜爵伟 申请人:杜爵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