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指一种节能锅。
技术背景现有的煤气灶炒锅,多为平面底或弧面底,直接放在灶台上加热,在此过程中,锅体的底面与火源相接触,而锅体的上部和火源的外部又直接与室内的冷空气相接触,热源利用率低,保温性能很差;当锅体端离灶台抖动翻炒时,锅底受热不均匀,费时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受热均匀、省时省能的节能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节能锅包括锅体、导流罩、支架组成。所述的锅体位于导流罩的内端,其下表面设有多个凸起的内螺纹孔;在锅体的外部放置一个与锅体有一定间隙的节能保温导流罩,导流罩中空无底,在导流罩靠下三分之二处的罩体上设有多个顺气流通气孔,在罩体上还设有凸柱状的螺孔,所述的顺气流通气孔根据气流的虹吸与惯性原理,保证液化气能充分燃烧,火焰热源不能从顺气流通气孔倒跑出来;在导流罩的下部放置支架,支架呈篮筐状,其中空无底,用扁型钢性材料制成,支架有一中空手柄,手柄里面可容纳液化气导管,液化气喷火口固定在支架中空底部的中心位置,电子打火开关与气流调节阀门设于支架手柄上,支架上亦开设有螺孔,用螺钉通过螺孔将支架、导流罩、锅体依次配合连接固定。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热源利用率高、升温快、加热均匀、省时省能,使用方便,而且由于支架的作用,锅体厚度可以很薄,适合用于将炒锅端离灶台抖动翻炒的场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30、导流罩20、锅体10。所述的锅体10位于导流罩20的内端,其下表面设有多个凸起的内螺纹孔40,在锅体10的外部放置一个与锅体底部的凸起螺纹孔40接触的,并且距离锅体10有一定间隙的节能保温导流罩20,导流罩20中空无底,在导流罩20靠下三分之二处的罩体上设有多个顺气流通气孔60,在罩体上还设有凸柱状的螺孔50,所述的顺气流通气孔60根据气流的虹吸与惯性原理,保证液化气能充分燃烧,火焰热源不能从顺气流通气孔60倒跑出来;在导流罩20的下部放置支架30,支架30呈篮筐状,其中空无底,用扁型钢性材料制成,支架有一中空手柄31,手柄31里面可容纳液化气导管,液化气喷火口90固定在支架30中空底部的中心位置,电子打火开关110与气流调节阀门120设于支架手柄31上,支架30上亦开设有螺孔80,用螺钉通过螺孔40、50以及80将支架30、导流罩20、锅体10依次配合连接固定,架体30承受了节能锅的整个重量,减少锅体10抖动翻炒时的冲击力,这样锅体10的厚度可以很薄,利于热量传导,减少热能损失。
见附图2所示,导流罩20的罩体上开设多个顺气流通气孔60,在罩体上还设有多个凸柱状的螺孔50,导流罩20中空无底,可用薄铁皮制成导流罩20。
当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锅,它包括有锅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10)位于导流罩(20)的内端,锅体(10)与导流罩(20)之间具有间隙,导流罩(20)中空无底,其罩体上设有多个顺气流通气孔(60),导流罩(20)的外端则配合有一支架(30),所述的支架(30)上设有液化气导管,液化气导管的喷火口(90)位于支架(30)的中心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顺气流通气孔(60)开设在导流罩(20)靠下三分之二的罩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30)呈篮框状,它具有用于容纳液化气导管的中空手柄(31),手柄(31)上设有电子打火开关(120)以及气流调节阀门(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10)和导流罩(20)的外端分别成型有凸起的内螺纹孔(40)和凸柱状的螺孔(50),支架(30)上亦设有螺纹孔(80),锅体(10)、导流罩(20)以及支架(30)通过与螺孔(40)、(50)以及(80)配合的螺钉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它公开了一种节能锅。节能锅由锅体、导流罩、支架依次连接固定而成。导流罩与锅体有一定的间隙,基部低于锅体的底部,导流罩上设有气孔。这样,热源便可在间隙中做功,热源利用率高、升温快、加热均匀、省时省能,使用方便,而且适合将炒锅端离灶台抖动翻炒的场合,该节能锅适用于多种能源。
文档编号A47J36/34GK2838479SQ20052006055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日
发明者邓先平 申请人:邓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