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固定的悬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040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安装固定的悬臂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括有固定和支撑部件可相互分离的悬臂支架,尤其涉悬臂支架固定部件与支撑部件相互结合部分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依托墙、柱等固定自身,并用向空中延伸的“悬臂”对某些物体起支撑、承担作用的悬臂支架,多主要由固定部件和支撑部件构成,固定部件是指将悬臂支架自身固定于墙、柱的部件,支撑部件是悬臂支架向空中延伸直接起“支撑”、“承担”作用的部分,也就是悬臂。悬臂支架这两个主要部件的相互联结通常用“永久”或者“可拆装”方式来实现。所谓“永久”联结,多是将这两部分通过焊接等方式联结在一起;而“可拆装”联结一般是在悬臂支架的固定部件及支撑部件(即悬臂)结合部制有相互对应的联结孔,在需将“可拆装”悬臂支架两部分联结成一体时,把联结螺栓穿入所说联结孔使两部件相互结合,带上并紧固螺帽即能将悬臂支架这两个主要部分牢固结合为一体。要拆卸“可拆装”悬臂支架时,可以用首先拆卸联结螺栓、让悬臂与固定部件脱离的方式实施对悬臂支架的拆卸。目前,“可拆装”联结是悬臂支架的常规结构和安装方式,因其相对而言便于悬臂支架的自身固定和安装维护。在安装时可以先固定“可拆装”悬臂支架的固定部件,再将悬臂固定于固定部件上即完成了整个悬臂支架的安装。这类支架的固定部件因重量轻而较容易被固定于墙、柱等基础上,且“重量轻”对在半空甚至是高空作业是一个关乎施工难度和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但尽管“可装拆”悬臂支架在将其固定件固定于墙、柱方面已具备良好的实用性,但从施工作业现场看,以联结螺栓和螺帽将悬臂与(已固定好的)固定件联结和紧固,要求对准悬臂支架两部分的对应联结孔,并向其中“穿”入螺栓后再带上并紧固螺帽,仍有一定操作难度,尤其是在半空甚至相对高空环境下作业更是如此,而且作业人员还必须借助工具,比如扳手甚至榔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悬臂支架,使这种新的“可拆装”悬臂支架的悬臂更容易与固定部件联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由固定部件和悬臂构成,固定部件上有通孔,固定部件和悬臂上各自有能相互联结的结合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的结合件为联结板,联结板两侧面各有凹槽,联结板后面有凸起和凸起两侧的限位台,悬臂的结合件为带护持槽的联结拐,联结拐为护持槽一端两槽帮的延伸部分,两联结拐内侧各有一凸台,固定部件的联结板面与所说通孔垂直,联结板两侧面的凹槽位于该通孔下方,而联结板后(朝向墙、柱的)面凸起两侧的限位台又位于凹槽下方,悬臂的护持槽朝向与悬臂延伸方向相反且与悬臂的支承面垂直,联结拐内侧凸台的轴向与护持槽面平行。
将固定螺栓穿入本实用新型固定部件的通孔,可以将其联结板面向外而背面朝向墙、柱固定于墙、柱上;设计固定部件联结板背面的“凸起”,保证了在用固定螺栓将固定部件固定于墙、柱后,其联结板背面与墙、柱(面)之间仍保持有安装悬臂所需的工装空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联结构造,则一旦固定好固定部件也就基本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尤其是需要安装工具的工作即行结束。因为要将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联结到已被固定好的固定部件上,仅需将由悬臂护持槽帮延伸部分形成的两联结拐内侧那对凸台,从固定部件联结板两侧面的两凹槽处朝墙、柱方向滑入到联结板背面即可,随后让悬臂因自身重量“下坠”,其在“下坠”至所说那对凸台被联结板背面两侧位于两凹槽下方的两限位台托住时停止,此后本实用新型的悬臂即完全被稳定地固定于固定部件,亦即整个悬臂支架被牢靠地固定于墙、柱上。本实用新型固定部件与支撑部件(悬臂)的固定,是由所设计的联结板背面及其限位台对联结拐内侧的凸台、联结板面对悬臂护持槽面的“抵触”,以及两护持槽帮内侧对联结板两外侧的护持来共同实现的。
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悬臂时不再要求去对准两联结部分的对应联结孔和“穿”入联结螺栓,更无需借助工具紧固螺帽,工人在现场所要做的仅是将联结拐内侧的那对凸台从联结板两侧的凹槽中滑入到联结板背面并让悬臂“下坠”到位即可,故悬臂安装固定的操作极为简便,空中作业的难度和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且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必要时对悬臂的拆卸也很方便,只要在将悬臂(根部)向上托起至那对凸台能从联结板两侧的凹槽中滑出的位置时向外抽拉悬臂,即可将其从固定部件上轻松卸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件和悬臂将要结合(尚在脱离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臂结合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悬臂与固定部件结合时两部件结合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臂与固定部件联结固定后两部件结合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联结板,1-1-通孔,1-2-凹槽,1-3-联结板后面,1-4-限位台,1-5-凸起,2-悬臂,2-1-联结拐,2-2-护持槽,2-2-1-槽帮,2-2-2-护持槽面,2-3-凸台,2-4-支承面,3-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通孔(1-1)位于固定部件(3)上方中部,联结板(1)两侧面位于通孔(1-1)下方的两凹槽(1-2)形状同为矩形,且位置相对通孔(1-1)对称而开口分别朝向联结板(1)两侧面外,联结板(1)后面的凸起(1-5)为一条纵贯联结板后面(1-3)的竖筋,通孔(1-1)穿过竖筋,在固定部件(3)被穿入其通孔(1-1)的固定螺栓(比如膨胀螺钉)固定于墙、柱后,所设计的“竖筋”式凸起(1-5)既能使联结板后面(1-3)与墙、拄面间保持有安装悬臂(2)结合件所需的工装空间,还很好地起到了加强固定部件(3)自身强度的作用;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联结板后面(1-3)位于两凹槽(1-2)下方和“竖筋”式凸起(1-5)两侧的限位台(1-4),由一条位于两凹槽(1-2)下方且横贯联结板后面(1-3)的横筋形成,其与前述“竖筋”式凸起(1-5)横纵交叉,该横筋处于凸起(1-5)两侧部分的上表面即是限位台面,限位台(1-4)横筋的“横贯”和与前述竖筋的“交叉”同样也能起到加强固定部件(3)强度的作用。如图3、图4和图5图所示,悬臂(2)的联结拐(2-1)由护持槽(2-2)上端两槽帮(2-2-1)延伸而成,它们内侧各自的凸台(2-3)同为圆拄形且柱面相对,其直径小于固定部件(3)联结板(1)两侧面凹槽(1-2)宽度而高度小于凹槽(1-2)深度。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悬臂支架,由固定部件(3)和悬臂(2)构成,固定部件(3)上有通孔(1-1),固定部件(3)和悬臂(2)上各自有能相互联结的结合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3)的结合件为联结板(1),联结板(1)两侧面各有凹槽(1-2),联结板后面(1-3)有凸起(1-5)和凸起两侧的限位台(1-4),悬臂(2)的结合件为带护持槽(2-2)的联结拐(2-1),联结拐(2-1)为护持槽(2-2)一端两槽帮(2-2-1)的延伸部分,两联结拐(2-1)内侧各有一凸台(2-3),固定部件(3)的联结板(1)面与所说通孔(1-1)垂直,联结板(1)两侧面的凹槽(1-2)位于通孔(1-1)下方,而联结板后面(1-3)凸起(1-5)两侧的限位台(1-4)又位于凹槽(1-2)下方,悬臂(2)的护持槽(2-2)朝向与悬臂(2)延伸方向相反且与悬臂(2)的支承面(2-4)垂直,联结拐(2-1)内侧凸台(2-3)的轴向与护持槽面(2-2-2)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悬臂支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位于固定部件(1)上方中部,联结板(1)两侧面位于通孔(1-1)下方的两凹槽(1-2)形状同为矩形,且位置相对通孔(1-1)对称而开口分别朝向联结板(1)两侧面外,联结板(1)后面的凸起(1-5)为一条纵贯联结板后面(1-3)的竖筋,通孔(1-1)穿过竖筋,联结板后面(1-3)位于两凹槽(1-2)下方和凸起(1-5)两侧的限位台(1-4),为一条位于两凹槽(1-2)下方且横贯联结板后面(1-3)的横筋,其与前述竖筋即凸起(1-5)横纵交叉。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悬臂支架,特征在于所述两联结拐(2-1)内侧各自的凸台(2-3)同为圆拄形且柱面相对,其直径小于固定部件(3)联结板(1)两侧面凹槽(1-2)宽度而高度小于凹槽(1-2)深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和支撑部件可相互分离的悬臂支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悬臂支架。它由固定部件和悬臂构成,固定部件上有通孔,固定部件和悬臂上各自有能相互联结的结合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的结合件为联结板,联结板两侧面各有凹槽,联结板后面有凸起和凸起两侧的限位台,悬臂的结合件为带护持槽的联结拐,联结拐为护持槽一端两槽帮的延伸部分,两联结拐内侧各有一凸台。本实用新型的联接操作极为简便,使空中作业的难度和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且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47G29/00GK2865491SQ20062001929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0日
发明者梁筱丽, 朱永琼 申请人:昆明迈克西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