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07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烧饭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加热收容了被加热物(米或水等)的内锅来进行烹调的加热烹调 器,特别是涉及将在烹调中产生的蒸气向装入了冷却水的水槽内引导而进行冷却、凝结的 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此种加热烹调器,提出有将水槽设置在主体的外部的烧饭机(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1)或将水槽设置在烧饭机主体的内部的烧饭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279号公报(第二页,图1)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60-106532号公报(第2 3页,第1图 第2图)在此种加热烹调器中,必须确保用于冷凝的大量的水处在水槽内,即,必须确保符 合该水量的水槽容量。在专利文献1的烧饭机中,由于将水槽与烧饭机分体设置在外部,因 此存在整体体积大、烧饭机的设置场所受到限制的问题。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烧饭机中, 由于在烧饭机主体的框体与内锅之间的比较狭窄的空间中配置水槽,因此无法确保足够的 水槽容量,而如果想要确保水槽容量,则需要增大烧饭机主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加热烹调器 整体大型化就能够增大水槽容量并使蒸气稳定地冷凝的加热烹调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内锅,该内锅收纳被加热物;蒸气导管,该蒸气导管将 从内锅内产生的蒸气向内锅外引导;水槽,该水槽对由蒸气导管引导的蒸气进行回收、冷凝 并保存;下部框体,该下部框体装卸自如地设置有内锅及水槽;以及,上部盖,该上部盖将 蒸气导管设置在内部,并且开闭自如地覆盖下部框体的上面;水槽的与内锅的侧面相对的 相对面形成为沿着内锅的外周形状的凹部。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水槽的与内锅相对的相对面形成为沿着内锅的外周形状的凹 部,因此,与不考虑内锅的外周形状而仅为长方体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不使加热烹调器整体 大型化而增大水槽容量,进而能够得到可以使蒸气稳定地冷凝的加热烹调器。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烧饭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烧饭机的打开了上部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水槽的另一形状的例子的烧饭机的打开了上部盖的上半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水槽的另一设置例的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烧饭机的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烧饭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烧饭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烧饭机10下部框体IOa底座部11内锅20水槽20a水槽插入部21蒸气供给口22、2 相对面30主体下部31卡止部40折页部50上部盖51内盖51a盖传感器52盖密封件53蒸气导管54小孔55蒸气排出口56密封件57卡合部58锁定解除按钮60显示部61操作部70隔热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一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烧饭机的立体图,显示关闭了上部盖50的状 态。图2是图1的烧饭机的打开了上部盖50的状态的立体图。包括图1及图2,在以下的 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尺寸不同的情况。烧饭机1具有下部框体10,该下部框体10在上部具有开口 ;内锅11,该内锅11 装卸自如地收容在下部框体10的上部的开口中;感应加热线圈(未图示),该感应加热线 圈配置在内锅11的底部,对内锅1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水槽20,该水槽20储存有规定量 的水,使从内锅11内产生的蒸气流入水中并冷却、凝结,由此回收蒸气;上部盖50,该上部 盖50通过折页部40转动自如地设置在下部框体10上,开闭自如地覆盖下部框体10的上 部开口及水槽20的上面。下部框体10具有装卸自如地嵌合水槽20的底座部10a,处于在 该底座部IOa上安装了水槽20的状态的主体下部30构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上部盖50通过设置在下部框体10的后方侧的折页部40与下部框体10连接,且上部盖50的前方侧以该折页部40为支点沿上下方向转动。上部盖50在与下部框体10的 相对面的前方(正面)侧具有与设置在下部框体10上的卡止部31卡合的卡合部57,并相 对于下部框体10卡脱自如地锁定。为了解除该锁定,只要按压设置在上部盖50的前面的 锁定解除按钮58、解除卡合部57与卡止部31的卡合即可。此外,上部盖50可以从下部框 体10取下,也可以通过折页部40固定。另外,在上部盖50的上面设置有显示部60和操作部61,所述显示部60由显示烧 饭机的设定状况或运行状态等的LEDdight-emittingdiode 发光二极管)或者液晶显示 器、荧光管、场致发光元件、等离子显示器等构成,所述操作部61由烧饭开关或预约开关等 的各种操作开关构成并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此外,显示部60和操作部61也可以一体构 成并作为操作显示部。上部盖50在内部装卸自如地保持有内盖51和蒸气导管53,所述内盖51在烹调 时封闭内锅11的上部开口,所述蒸气导管53使在内锅11内产生的蒸气通过。内盖51是 经由盖密封件52与下部框体10的上面紧贴的结构,从而不使蒸气从上部盖50与下部框体 10的上面之间向外部泄漏。而且,在内盖51上形成有用于将在烹调中从内锅11内产生的 蒸气向蒸气导管53排出的小孔M。该小孔M的形状及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使蒸 气通过即可。而且,在内盖51上设置有用于对烹调时的被加热物的初始水温或沸腾进行检 测的盖传感器51a。此外,该盖传感器51a只要能够测定收容在内锅11中的被加热物的温 度即可,不特别限定种类或位置。设置在上部盖50的内部的蒸气导管53的一端与设置在内盖51上的小孔M的形 成部分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上部盖50的下面的蒸气排出口 55连通,经由小孔M接收内 锅11内产生的蒸气,并引导到蒸气排出口 55。而且,蒸气导管53还具有将包含在蒸气中的 具有米的淀粉等成分的粘性的流体(以下,称为饭米汤)与蒸气分离并回收的功能。在蒸气排出口 55的周围固定有密封件56,通过关闭上部盖50,将密封件56按压 到水槽20的上面并紧贴,从而不使蒸气从上部盖50与水槽20之间向外部泄漏。水槽20在上面具有与上部盖50的蒸气排出口 55连通的蒸气供给口 21,从上部盖 50排出的蒸气经由该蒸气供给口 21流入。水槽20如上所述在内部储存有规定量的水,使在内锅11内产生的蒸气向水中流 入并进行冷却、冷凝以及回收。这样,由于在内锅11内产生的蒸气流入水槽20,因此,在对 蒸气进行冷凝的过程中,水槽20内的水的温度慢慢上升。所以,如果储存在水槽20内部的 水量少,则不仅作为本来目的的蒸气的冷却、冷凝变得困难,而且水槽20自身也变为高温, 在废弃冷却水时有烫伤的可能性。为了抑制这样的水槽20内的水的温度上升,确保水槽20 的大容量是有效的方法。在此,如果使水槽20为大致长方体状,并且在保持大致长方体状的状态下只是进 行放大来增大水槽20的容量,则主体下部30整体也增大相应的部分。因此,在本例中,以 确保水槽20的大容量且不使主体下部30整体的尺寸大型化的方式,在水槽20中将与内锅 11相对的面22形成为沿内锅11的外周形状的凹状,从而有效地利用由内锅11与主体下 部30的外形的形状的差异产生的空间。由此,能够不使主体下部30整体的尺寸大型化而 增大水槽20的容量。此外,水槽20的凹陷形状22可以如图2所示为连接倾斜的不同的多 条直线的形状,也可以如图3所示为圆弧形状22a,总之,只要是沿内锅11的外周形状的形状即可。另外,水槽20形成为从主体下部30的前面跨越到后面并占据主体下部30的右侧 整体的尺寸,从而确保足够的尺寸。此外,在图1及图2中,显示了将水槽20配置在内锅11 的右侧(下部框体10的右侧面)的例子,但是,水槽20的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 如图4所示配置在主体下部30的后方。此外,在图4的例子中,使插入水槽20的水槽插入 部20a形成为沿内锅11的外周形状的凹状并设置在内锅11的后方,以相对于该水槽插入 部20a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水槽20。另外,在本例的水槽20中,水槽20的框体本身是兼作主体下部30外饰(外装) 的一部分(即,在图1的例子中,主体下部30的右侧面整体与前面及后面的一部分)的结 构,由于在水槽20的周围未另行设置装饰板,因此,与在水槽20的周围另行设置装饰板的 情况相比,能够利用该装饰板的厚度量作为水槽20。在这种情况下,无需改变主体下部30 的整体的尺寸就能够增大水槽20的容量。这样,在使水槽20的壁面自身为主体下部30的 外饰的情况下,由于水槽20壁面需要强度,因此,优选至少在水槽20中的成为主体下部30 的外饰的部分上使用强度比水槽20的其它部分高的部件。另外,在本例中,将水槽20配置在下部框体10的右侧,且在水槽20与下部框体 10之间未夹有卡止部31,因此,在决定水槽20的相对面22的形状时,无需考虑避开卡止部 31。此外,该点在将水槽20配置在下部框体10的左侧或后方的情况下也相同。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二是相对于内锅11在与折页部40相对的位置、即主体下部30的前方配 置水槽20的烧饭机。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烧饭机的图,且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二的水槽 20的形状与水槽20的设置位置的说明图。此外,在图5中,省略上部盖50的图示,仅显示 主体下部30。而且,在图5中,对与图1及图2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实施方式二的烧饭机是在下部框体10的前方配置水槽20的设备,在水槽20中, 使与内锅11相对的面22形成为沿内锅11的外周形状的凹状,这一点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从而实施方式二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作用效果。在下部框体10的上面的前方侧配置有卡止部31,该卡止部31与形成在上部盖50 上的卡合部57 (参照图幻卡止。S卩,由于在内锅11与水槽20之间配置有卡止部31,因此, 与实施方式一在内锅11与水槽20之间以外的部分设置卡止部31的情况不同,需要避开卡 止部31的配置位置来决定水槽20的相对面22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与实施方式一无需 考虑避开卡止部31的配置位置的情况相比,水槽20的容量缩小避开卡止部31的配置位置 的量。但是,关于这一点,能够通过下述方法解决,即,使水槽20的相对的相对面22以尽可 能接近并沿内锅11的方式向后方(折页部40侧)延伸,从而增大水槽20的容量。此外, 在图5中,显示了水槽20的相对面22的左右两侧相对于内锅11向后方延伸的形状,但是 也可以是只有单侧向后方延伸的形状。实施方式三实施方式三是改变水槽20的构造并实现烧饭机整体的小型化的装置。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烧饭机的结构的立体图,也显示了水槽部分的 放大立体图。此外,在图6中,省略上部盖50的图示,仅显示主体下部30。而且,在图6中,对与图1及图2相同部分附加相同标号。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中,由水槽20构成主体下部30的前方侧、右侧、 左侧、后方侧中的任一方的大致整体,但是在实施方式三中,将水槽20形成为大致直角三 角棱柱形状,所述大致直角三棱柱形状具有如下直角部,即,在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 主体下部30的六面中,除上下两面之外的相邻的两面对接的直角部。换言之,将通过主体 下部30的一个角部与内锅11的形状的差异而产生的空间作为水槽20并进行利用。此外, 在水槽20中,关于使内锅11的相对面22成为沿内锅11的外周形状的凹状这一点,与实施 方式一相同。通过这样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相比,水槽20自身的尺寸变小这一 点不可否认,但是能够有效地活用主体下部30的一个角部与内锅11之间的空间,并能够确 保所需的足够的水槽容量。而且,与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相比,能够使烧饭机整体的尺 寸小型化。由于烧饭机整体能够小型化,因此作为产品发货时的包装也可以轻量化、小型 化。此外,在图6中,显示了在主体下部30的后方左侧角部设置水槽20的例子,但是, 并不局限于该位置,设置在后方右侧角部或前方的左右角部当然也可以。实施方式四实施方式四是如下装置,S卩,在水槽20与内锅11之间设置隔热件70,防止内锅11 或感应加热线圈的热量向水槽20传递,能够缩短水槽20与内锅11的距离,从而能够使主 体下部30乃至烧饭机整体小型化。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烧饭机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在图7中,省略 上部盖50的图示,仅显示主体下部30。在图7中,对与图1及图2相同部分附加相同标号。若水槽20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上升,则不仅难以回收蒸气,而且也存在废弃冷却水 时烫伤的可能性,这一点已经说明。为了满足烧饭机整体的小型化和确保水槽容量两者,最 好尽量缩短作为热源的内锅11或感应加热线圈(未图示)与水槽20的距离。但是,内锅 11与水槽20的距离越近,越容易接收内锅11放出的热量,水槽20壁面和冷却水的温度上 升的可能性高,从而产生上述的不良情况。由此,为了缩短内锅11与水槽20的距离,遮挡 内锅11放出的热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实施方式四中,在水槽20与内锅11之间 设置有隔热件70。通过这样的结构,与未设置隔热件70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水槽20与内锅11的 距离,烧饭机整体能够小型化。此外,在图7中,显示了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二的烧饭机中设置隔热件70的例 子,但是,在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的烧饭机中设置隔热件70当然也可以。此外,在实施方式一至四中,显示了将本发明实施于烧饭机的例子,但是,只要是 例如具有蒸气回收机构的煮炖用烹调器等、具有回收蒸气的水槽的加热烹调器就能够得到 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内锅,该内锅收纳被加热物;蒸气导管,该蒸气导管将从所述内锅内产生的蒸气向所述内锅外引导;水槽,该水槽对由所述蒸气导管引导的蒸气进行回收、冷凝并保存;下部框体,该下部框体装卸自如地设置有所述内锅及所述水槽;以及,上部盖,该上部盖将所述蒸气导管设置在内部,并且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下部框体的 上面;所述水槽的与所述内锅的侧面相对的相对面形成为沿着所述内锅的外周形状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加热烹调器主体的下部的侧面由所述下部框体和所述水槽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主体的下部由大致长方体状构成,所述加热烹调器主体的下部的侧面 中的大致一面由所述水槽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主体的下部由大致长方体状构成,所述加热烹调器主体的下部的侧面 的相邻两面的一部分以及该两面的连接所构成的角部由所述水槽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中,构成所述加热烹调器主体的下部的侧面的部分与其它的部分相比具有 高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与所述内锅之间设置隔热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与所述 内锅之间设置隔热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为加热烹调器的烧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与所述 内锅之间设置隔热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使加热烹调器整体大型化就能够增大水槽容量并使蒸气稳定地冷凝的加热烹调器。具有收纳被加热物的内锅(11);将从内锅(11)内产生的蒸气向内锅(11)外引导的蒸气导管(53);对由蒸气导管(53)引导的蒸气进行回收、冷凝并保存的水槽(20);装卸自如地设置内锅(11)及水槽(20)的下部框体(10);以及,将蒸气导管(53)设置在内部且开闭自如地覆盖下部框体(10)的上面的上部盖(50);所述加热烹调器使水槽(20)的与内锅(11)的侧面相对的相对面(22)形成为沿内锅(11)的外周形状的凹部。
文档编号A47J27/00GK102048444SQ2009102090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中村辉男, 儿岛喜彦, 根岸和善, 河东千寻, 石原杏子, 藤本涉 申请人: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