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杂物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2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的杂物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杂物筐大多是一体式结构,筐体的四壁与底面连接为一个整体,不 能拆分和折叠,体积较大,运输和携带都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储物筐体积较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折叠杂 物筐。
可折叠的杂物筐,它是上开口的筐体,前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 缝道,后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逢道,左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三 连接缝道,右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四连接缝道,前体面与左体面的连接处 为第五连接缝道,左体面与后体面的连接处为第六连接逢道,后体面与右体面 的连接处为第七连接缝道,右体面与前体面的连接处为第八连接缝道,所述第 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逢道、 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中的连接缝道为体面之间的折叠 处或组装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折叠的结构,在不使用时可以平铺成一张或 多张薄板,大大减小了传统储物筐的体积,携带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 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八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九的结 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可折叠的杂物筐, 它是上开口的筐体,前体面2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缝道,后体面4 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逢道,左体面3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三连接缝道,右体面5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四连接缝道、前体面2与左体面3的连接 处为第五连接缝道、左体面3与后体面4的连接处为第六连接逢道,后体面4 与右体面5的连接处为第七连接缝道,右体面5与前体面2的连接处为第八连 接缝道,所述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 第五连接逢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中的连接缝道为 体面之间的折叠处或组装处。所述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 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 缝道中的4至7个缝道为组装处,其它为折叠处。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处可以为软体结构,也可以为波浪式结构,保证两体面 之间可以充分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体面之间可以叉接组装;也可以使用锁扣结构进行组装,所 述锁扣由扣和扣眼组成,扣与扣眼一一对应,且扣和扣眼分别分布在相邻两面 的体面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 筐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 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五连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第八 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第六连接缝 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一连接缝道、第 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和第五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 装处。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 筐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和第三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 折叠处,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 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具体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的 区别在于,第一连接缝道和第二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三连接缝 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 筐的区别在于,第三连接缝道和第四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一连 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五连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 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七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 筐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缝道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 缝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 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具体实施方式
八结合图3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
与具体 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的区别在于其中 一组相对的面为另一组相对的面的高度的N倍,1<N<5。
具体实施方式
九结合图4和图5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八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的区别在于,所述两条连接带6相互
平行,且分别位于一组较低的相对体面的上方,每条连接带6的两端分别与另
一组相对体面的侧面边缘连接。
所述两条连接带6的作用是方便提起杂物筐,杂物筐需要提起时,可以通 过向上拉动两个连接带6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十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三、四、五、 六、七或九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的区别在于,前体面2、后体面4、左体面 3和右体面5中至少一个体面镂空。
权利要求1、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是它是上开口的筐体,前体面(2)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缝道,后体面(4)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逢道,左体面(3)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三连接缝道,右体面(5)与底面(1)的连接处为第四连接缝道,前体面(2)与左体面(3)的连接处为第五连接缝道,左体面(3)与后体面(4)的连接处为第六连接逢道,后体面(4)与右体面(5)的连接处为第七连接缝道,右体面(5)与前体面(2)的连接处为第八连接缝道,所述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逢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中的连接缝道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或组装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缝道、 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五连 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第六连接缝道、 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 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和第五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缝道、 第二连接缝道和第三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 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缝道和 第二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 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接缝道和 第四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五连 接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缝道为 体面之间的折叠处,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 缝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均为体面之间的组装处。
8、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 5、 6或7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相对的面为另一组相对的面的高度的N倍,1<N<5。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条连 接带(6),所述两条连接带(6)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一组较低的相对体面 的上方,每条连接带(6)的两端分别与另一组相对体面的侧面边缘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 5、 6、 7或9所述的可折叠的杂物筐,其 特征在于前体面(2)、后体面(4)、左体面(3)和右体面(5)中至少一个体 面镂空。
专利摘要可折叠的杂物筐,它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杂物筐体积大导致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可折叠的杂物筐,它是上开口的筐体,前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缝道,后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逢道,左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三缝道、右体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为第四缝道、前体面与左体面的连接处为第五缝道、左体面与后体面的连接处为第六逢道、后体面与右体面的连接外为第七缝道、右体面与前体面的连接处为第八缝道,所述第一连接缝道、第二连接缝道、第三连接缝道、第四连接缝道、第五连接逢道、第六连接缝道、第七连接缝道和第八连接缝道中为体面之间的折叠处或组装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物品的存放。
文档编号A47G29/00GK201375376SQ200920099439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孙秋华 申请人:孙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