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69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节能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使用的节能烧水壶。
背景技术
传统烧水壶是平底,底部受热面积小,热量除少部分通过壶底传到水里,大部分沿 壶底外溢,不但浪费能源,延长加热时间,而且增加废气的污染,使生活空间升温,对环境造 成不利影响。为增加水壶的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出现了水套式节能烧水壶,例如中国实用新 型专利说明书CN912^110. 3公开了这种节能烧水壶。该节能烧水壶设置内胆(壶)、外胆 (壶),通过水道(对流管)密封连接并形成火道(加热层)。这种结构有效的加大了传热 面积,提高了热效率。但是,火道即内、外壶之间的夹缝,其尺寸固定,家庭使用的燃具不同, 燃料不同,火焰及温度不同,使用者的习惯不同,如果火焰和温度高,热气流不能全部从火 道通过,仍会从壶底溢出,如果火苗和温度低,过多的冷空气会进入火道带走热量,这两种 情况都会造成热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节能的烧水壶,进一步提高热效 率,对进入加热层的气流进行控制,克服加热层难以匹配炉火的缺陷。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这种节能烧水壶,包括内壶、外壶、加热层、一根以上 对流管,加热层位于内壶和外壶之间,对流管位于加热层内,其两端分别连通内壶和外壶, 在加热层上设置排气控制装置,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外壶上且套在内壶外的调气圈,调气 圈数量为一只以上,多只调气圈面积均不相等,用于更换以调节排气量。控制排气就是控制进气。排气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排气来控制进气,并对热气流的 排出起阻滞作用。由于对进气的控制,进入加热层的冷空气被控制在所需要的量,不会因 过多冷空气的进入而带走热能;由于对排气的控制,受到阻滞的热气流压力增加,压力增加 使热气流温度升高,加强了传热。火焰和温度高,所需空气多,气体膨胀大,排气量调大,反 之排气量调小,均以排气量调至热气流全部进入加热层、刚刚不溢出壶底为临界点。在临界 点,热气流在加热层内以增压而升高的温度将热量传给内、外壶水。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节能烧水壶的热效率,比传统烧水壶节能40%。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节能烧水壶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
图1所示节能烧水壶的排气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
图1所示节能烧水壶的排气控制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可知,节能烧水壶包括内壶2、外壶3、加热层1、一根以上对流管6, 加热层1位于内壶2和外壶3之间,壶嘴5连通外壶3,对流管6位于加热层1内,可以是狭 长形,使不同水位的内、外壶水相互对流,其两端分别连通内壶2和外壶3,在加热层1上设 置排气控制装置,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外壶3上且套在内壶2外的调气圈4,调气圈4数量 为一只以上,多只调气圈面积均不相等,用于更换以调节排气量。可以在调气圈4的内圆设三个套在内壶2的突起7,该突起7使调气圈4内圆与 内壶2之间留有间隙并保持等距离,废气从间隙中排出。调气圈4备有多只,其面积均不相 等,对加热层的覆盖面积和对热气流的阻滞就不相同。由于备有多只调气圈4,更换调气圈 4即可对排气量进行调节。可以在排气控制装置上设置排气罩8,排气罩8上端套在内壶2外,下端位于外壶 3上,排气罩8设有排气孔9。排气罩8用于防护排气控制装置,防止水流入加热层1或异 物堵塞加热层,并起到装饰作用,废气从排气孔9排出。使用时,如热气流溢出壶底,可加大排气,更换面积小的调气圈4至热气流全部进 入加热层1且用手在壶底外侧刚刚感觉不到灼热为止。如热气流已经全部进入加热层1,可 试着更换面积大的调气圈4,也以在壶底外侧刚刚感觉不到灼热为止。先将排气罩8取下, 更换好合适的调气圈4后,再将其重新套上。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烧水壶,包括内壶O)、外壶(3)、加热层(1)、一根以上对流管(6),所述加 热层⑴位于所述内壶⑵和所述外壶(3)之间,所述对流管(6)位于所述加热层⑴内, 其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内壶⑵和所述外壶(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⑴上设置排气 控制装置,所述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所述外壶(3)上且套在所述内壶(2)外的调气圈0), 所述调气圈(4)数量为一只以上,多只调气圈(4)面积均不相等,用于更换以调节排气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装置上设置排气罩 (8),所述排气罩(8)上端套在所述内壶(2)外,下端位于所述外壶(3)上,所述排气罩(8) 设有排气孔(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节能烧水壶,包括内壶、外壶、加热层、一根以上对流管,加热层位于内壶和外壶之间,对流管位于加热层内,其两端分别连通内壶和外壶,在加热层上设置排气控制装置,排气控制装置是位于外壶上且套在内壶外的调气圈,调气圈数量为一只以上,多只调气圈面积均不相等,用于更换以调节排气量。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节能烧水壶的热效率,比传统烧水壶节能40%。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905709SQ20102057152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孙岷, 孙时泽, 程颖, 蔡卉 申请人:孙时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