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机,特别是咖啡机的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即热式咖啡机中,用户煮完咖啡由于锅炉内还有一定的压力未能连 通外界进行排泄,当机器进行泄压时,排出蒸汽与水的混合物在压力的推动下急速喷出,若 不使用泄压缓冲装置,机器喷出高温蒸汽与水的混合容易烫伤到用户及产生异响,在现咖 啡机领域中,使用的泄压缓冲装置对蒸汽与水的混合物缓冲效果不够理想,泄压时声音大, 从而直接影响用户的生活和周围环境。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方便生产、制作成本低和泄压缓 冲效果好的咖啡机的泄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包括设置于咖啡机主体内可制备蒸汽或 热水的发热煲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咖啡机主体上的泄压通道中连接有泄压缓冲及消音 器,泄压缓冲及消音器与泄压通道相互贯通。所述泄压缓冲及消音器包括泄压箱和与之相匹配的泄压箱盖,泄压箱盖上设有与 泄压通道相连接的入水管,泄压箱的一侧位于入水管口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泄压箱呈中空 结构,形成一容纳蒸汽或热水的储存腔室,该排水管和入水管与储存腔室相互连通。所述泄压缓冲及消音器还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第二滤芯设置于储存腔室 中,储存腔室对应第二滤芯的位置设有凸台,第二滤芯放置于凸台上。所述第二滤芯呈平板状,其上设有若个缓冲小孔,该缓冲小孔与泄压箱均为竖向 设置。所述第二滤芯对应泄压箱的排水管的位置设有装配孔,第二滤芯与排水管相互套 接,排水管位于第二滤芯的上方设有排水管上端口 ;排水管位于第二滤芯的下方设有排水 管下端口,排水管下端口与排水管上端口之间保持一定的高度,第二滤芯上的卡扣或钩扣 与排水管下端口相互卡接固定或扣合固定。所述第一滤芯设置于入水管的下方,且为上下同轴设置,第一滤芯的下部开设有 一个以上的网孔;第一滤芯的外壁延伸出凸块,入水管对应凸块的位置设有凹槽与之相互套接。所述泄压箱盖的下部设有凸筋,泄压箱的另一侧对应凸筋的位置设有凹槽与之相 套接;泄压箱盖与泄压箱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凹槽中,泄压箱盖与泄压箱密封 连接。所述泄压箱盖的上部设有一个以上的装配通孔,泄压箱对应装配通孔的位置开设 有螺孔;泄压箱盖上的紧固件穿过泄压箱盖,且与泄压箱相互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泄压缓冲及消音器,将泄压通道排出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导入到泄压箱内,经过泄压箱内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缓冲,蒸汽与水的混合物被储存在 泄压箱内,大量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聚积到排水管上端口时,并由排水管上端口排出;在停 止泄压工作时,泄压箱内的剩余积水通过泄压箱的排水管下端口排出,最终实现了将机器 泄压时迅速排出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进行缓冲消音后再排出,以达到降噪减震,进而提升 产品的档次,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组装后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泄压箱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泄压箱盖,1. 1为入水管,1.2为凹槽,2为密封圈,3为第二滤芯,3. 1为 装配孔,3. 2为缓冲小孔,4为泄压箱,4. 1为排水管上端口,4. 2为排水管下端口,4. 3为凹 槽,4. 4为储存腔室,5为螺钉,6为泄压通道,7为第一滤芯,7. 1为凸块,7. 2为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本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包括设置于咖啡机主体内可制备蒸汽或热 水的发热煲体,咖啡机主体上的泄压通道6中连接有泄压缓冲及消音器,该泄压缓冲及消 音器由泄压箱4和与之相匹配的泄压箱盖1。泄压箱盖1的上部设有四个装配通孔,泄压箱 4对应装配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螺孔。泄压箱盖1上的螺钉5穿过泄压箱盖1,以实现与泄压 箱4相互配合固定。泄压箱盖1的下部设有凸筋,泄压箱4的一侧对应凸筋的位置设有凹 槽4. 3与之相套接;泄压箱盖1与泄压箱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密封圈2可以起到密封作 用,密封圈2设置于凹槽4. 3中,泄压箱盖1与泄压箱4密封连接。泄压箱盖1上设有入水管1. 1,泄压箱4的另一侧位于入水管1. 1 口的下方设有排 水管。泄压箱4呈中空结构,形成一容纳蒸汽或热水的储存腔室,该排水管和入水管1. 1与 储存腔室4. 4相互连通,入水管1. 1的入水管口与泄压通道6相互套接,储存腔室4. 4通过 入水管1. 1与泄压通道6相互贯通,排水管与咖啡机主体上的接水部件相连接。储存腔室 4. 4中设置有第一滤芯7和第二滤芯3。第一滤芯设置于入水管1. 1的下方,且为上下同轴 设置,第一滤芯的下部开设有若干个网孔7. 2,该网孔可以对泄压时排出的蒸汽与水的混合 物起到过滤及阻尼的作用。第一滤芯7的外壁延伸出凸块7. 1,入水管1. 1对应凸块的位置 设有凹槽1. 2与之相互套接,以实现第一滤芯7的固定。第二滤芯3呈平板状,其上设有若个缓冲小孔3. 2,该缓冲小孔3. 2与泄压箱4均 为竖向设置,其目的在于泄压时排出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导入到储存腔室4.4内,经过第 二滤芯3的时缓冲小孔3. 2可以起到缓冲,提高安全系数,同时又能避免泄压时声音大,影 响用户的生活和周围环境。储存腔室4. 4对应第二滤芯3的位置设有凸台,第二滤芯3放 置于凸台上。第二滤芯3对应泄压箱4的排水管的位置设有装配孔3. 1,第二滤芯3与排水 管相互套接,排水管位于第二滤芯3的上方设有排水管上端口 4. 1。排水管位于第二滤芯3 的下方设有排水管下端口 4. 2,排水管下端口 4. 2与排水管上端口 4. 1之间保持一定的高 度,第二滤芯3上的卡扣与排水管下端口 4. 2相互卡接固定,见图2,防止第二滤芯3发生位移。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咖啡机主体完成煮咖啡或者进行泄压功能时,泄压通道6排出的蒸汽与 水的混合物通过泄压箱盖1的入水管1. 1 口进入第一滤芯7的内腔中,蒸汽与水的混合物 首先经过第一滤芯7上的网孔7. 2的缓冲,再流向泄压箱4内;第二步当蒸汽与水的混合物作用在第二滤芯3表面上,第二滤芯3上若干个缓冲 小孔3. 2再次对其进行缓冲,从而提高缓冲及消声的效果,此时少量蒸汽与水的混合物通 过泄压箱4排水管下端口 4. 2排出;第三步在泄压箱4内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聚积到泄压箱4内的排水管上端口 4. 1时,大量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通过排水管排出;第四步在停止泄压工作时,泄压箱4内的剩余积水通过泄压箱4的排水管下端口 4. 2排出,以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第五步咖啡机再次使用泄压功能,重复以上操作步骤。
权利要求1.一种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包括设置于咖啡机主体内可制备蒸汽或热水的发热煲体, 其特征是所述咖啡机主体上的泄压通道(6)中连接有泄压缓冲及消音器,泄压缓冲及消音 器与泄压通道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泄压缓冲及消音器包括泄 压箱(4)和与之相匹配的泄压箱盖(1),泄压箱盖上设有与泄压通道(6)相连接的入水管 (1. 1),泄压箱的一侧位于入水管口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泄压箱呈中空结构,形成一容纳蒸 汽或热水的储存腔室(4. 4),该排水管和入水管与储存腔室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泄压缓冲及消音器还包括第 一滤芯(7)和第二滤芯(3),第二滤芯设置于储存腔室(4.4)中,储存腔室对应第二滤芯的 位置设有凸台,第二滤芯放置于凸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滤芯(3)呈平板状,其上 设有若个缓冲小孔(3. 2),该缓冲小孔与泄压箱(4)均为竖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滤芯C3)对应泄压 箱的排水管的位置设有装配孔(3. 1),第二滤芯与排水管相互套接,排水管位于第二滤 芯的上方设有排水管上端口(4. 1);排水管位于第二滤芯的下方设有排水管下端口 G.2), 排水管下端口与排水管上端口之间保持一定的高度,第二滤芯上的卡扣或钩扣与排水管下 端口相互卡接固定或扣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滤芯(7)设置于入水管 (1.1)的下方,且为上下同轴设置,第一滤芯的下部开设有一个以上的网孔(7.2);第一滤 芯的外壁延伸出凸块(7. 1),入水管对应凸块的位置设有凹槽(1.2)与之相互套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泄压箱盖(1)的下部设有凸 筋,泄压箱(4)的另一侧对应凸筋的位置设有凹槽(4. 3)与之相套接;泄压箱盖与泄压箱之 间设置有密封圈O),密封圈设置于凹槽中,泄压箱盖与泄压箱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泄压箱盖(1)的上部设有一 个以上的装配通孔,泄压箱(4)对应装配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螺孔;泄压箱盖上的紧固件穿 过泄压箱盖,且与泄压箱相互配合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咖啡机的泄压装置,包括设置于咖啡机主体内可制备蒸汽或热水的发热煲体,咖啡机主体上的泄压通道中连接有泄压缓冲及消音器,泄压缓冲及消音器与泄压通道相互贯通。泄压缓冲及消音器包括泄压箱和与之相匹配的泄压箱盖。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泄压缓冲及消音器,将泄压通道排出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导入到泄压箱内,经过泄压箱内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缓冲,蒸汽与水的混合物被储存在泄压箱内,大量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聚积到排水管上端口时,并由排水管上端口排出;在停止泄压工作时,泄压箱内的剩余积水通过泄压箱的排水管下端口排出,最终实现了将泄压时迅速排出的蒸汽与水的混合物进行缓冲消音后再排出,以达到降噪减震的目的,进而提升产品的档次。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1905741SQ20102069232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袁彬, 郭建刚, 闵小刚 申请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