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5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快壶的热管。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201010583782.8的中国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节能快壶,该节能快壶在壶底设置多根热管(加热管),用于提高热效率。但是,各热管相互独立,热管之间有空档,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布满热管的壶底直径大于火头直径,火焰和热气流比空气轻,向上流动,遇到壶底阻挡,就会展开成蘑菇形,上端呈圆片状紧贴着壶底从热管之间的空档向外流出,这样使位于壶底外侧、不在火头上方的热管下端不能受热,造成热损失,二是将节能快壶放置在锅架上,锅架的爪子会卡在空档里,影响使用,并使节能快壶倾斜,壶水流出,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管,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而且使用方便、安全。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这种热管,位于节能快壶壶底,热管为多根,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挡圈设置多只通气孔,通气孔呈条形,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的上端和下端。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带有多只条形通气孔的挡圈,呈圆片状紧贴着壶底流动的热气流从带有条形通气孔的挡圈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小,圆片状的热气流薄,从条形通气孔靠上部分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大,圆片状的热气流集聚变厚,从条形通气孔靠上部分和靠下部分同时通过,火焰和热气流越大,圆片状的热气流就越厚,就会从条形通气孔越靠下部分通过,由于条形通气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的上端和下端,挡圈可适应厚度不同的热气流通过,自动控制热气流向外流出。这样,由于热气流的升力和空气的浮力,热气流在流动状态、在挡圈内自动增压(微压),“窝”在挡圈内、壶底下、热管之间,达到热气流既能全部从条形通气孔向外流出、又不从挡圈下端溢出、在挡圈内形成最高压力的临界点,这时热气流温度最高,将热量传给热管和壶底。挡圈下端将锅架的爪子挡住,防止爪子卡进热管之间的空档。利用金属的弹性,挡圈套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即可使用。作为优选,挡圈内侧壁连接最外侧的一圈热管,有利于挡圈吸收的热量传到热管且使两者连为一体。挡圈内侧壁与最外侧的一圈热管的连接可以是焊接,使两者连接牢固。作为另一优选,挡圈上端连接壶底,有利于挡圈吸收的热量传到壶底且使两者连为一体。挡圈上端与壶底的连接可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本发明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使用方便安全,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热管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热管I位于节能快壶壶底2,热管I为多根,在多根热管I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3,挡圈3设置多只通气孔4,通气孔4呈条形,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3的上端和下端。在多根热管I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3,挡圈3设置多只条形通气孔4,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3的上端和下端,不同厚度的热气流从条形通气孔4相应的高度通过。挡圈3下端将锅架的爪子挡住,防止爪子卡进热管I之间的空档。挡圈3内侧壁连接最外侧的一圈热管1,有利于挡圈3吸收的热量传到热管I且使两者连为一体。挡圈3内侧壁与最外侧的一圈热管I的连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挡圈3上端连接壶底2,有利于挡圈3吸收的热量传到壶底2且使两者连为一体。当然,挡圈3上端也可以连接节能快壶的外侧壁,可起到相同作用。挡圈3上端与壶底2的连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管(1),位于节能快壶壶底(2),所述热管(1)为多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根热管(I)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3),所述挡圈(3)设置多只通气孔(4),所述通气孔(4)呈条形,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所述挡圈(3)的上端和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内侧壁连接所述最外侧的一圈热管(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上端连接所述壶底(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内侧壁与所述最外侧的一圈热管(1)的连接是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3)上端与所述壶底的连接是焊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管,位于节能快壶壶底,热管为多根,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挡圈设置多只通气孔,通气孔呈条形,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的上端和下端。本发明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使用方便安全,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A47J27/21GK103082877SQ20111033081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孙时泽 申请人:孙时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