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炒菜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8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炒菜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菜铲,尤其是一种多功能炒菜铲。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炒菜铲是用来炒菜或盛饭用的工具。从现在发现的证据来讲,已经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在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里头有很典型的骨勺子,用骨头做的。在山东的沿海地区一些大汶口龙山文化居民里头,他们是用棒做的铲子,用棒,有一个铲子的形状,然后加一个柄就可以了。随着人文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用具越来越专业化。现代人们用的炒菜铲, 主要分为实铲的和漏孔勺。实心铲主要用于炒菜或盛舀汤水;漏孔勺主要用于在汤水中打捞的使用。由于传统实心铲与漏孔勺是分开来使用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要有两个勺子才能方便使用。在吃饭或做其它事情中,由于场地的有限或操作过程的麻烦,在使用两个勺子时不是很方便,也会给整个吃饭或做事的过程带来一定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炒菜铲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炒菜铲,它采用将两个漏孔铲子重叠组合起来,并在手柄处设置推杆,通过推动推杆来转换实心铲或漏孔勺。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炒菜铲,其特征在于它由滑动开关、手柄、内漏铲、外漏铲、连杆构成;所述的手柄为方条状,柄内设有凹形通孔,上端处设有滑动开关;所述的外漏铲和内漏铲都为扁平凹形状,底面都设有多个漏孔,外漏铲的大小比内漏铲稍大,内漏铲设置在外漏铲上;所述的连杆为条状形,设置在手柄的凹孔内,且一端连接滑动开关,另一端与内漏铲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既能够当着漏孔勺来使用,又能够当着实心铲来使用,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家庭、各种早餐店和各种火锅店等场所。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局部剖视图图中1-滑动开关、2-手柄、3-内漏铲、4-外漏铲、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炒菜铲,其特征在于它由滑动开关 (1)、手柄O)、内漏铲(3)、外漏铲、连杆(5)构成;所述的手柄(2)为方条状,柄内设有凹形通孔,上端处设有滑动开关⑴;所述的外漏铲⑷和内漏铲⑶都为扁平凹形状,底面都设有多个漏孔,外漏铲(4)的大小比内漏铲C3)稍大,内漏铲C3)设置在外漏铲(4)上; 所述的连杆( 为条状形,设置在手柄( 的凹孔内,且一端连接滑动开关(1),另一端与内漏铲⑶相连接。在
图1、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漏铲⑶重叠在外漏铲⑷上;当向下推动滑动开关(1)时,连杆(5)将推动内漏铲(3)向下移动,而内漏铲(3)的漏孔将和外漏铲的漏孔交错开来,就形成了实心铲;当再向上推动滑动开关(1)后,连杆( 将拉动内漏铲(3)向上移动,外漏铲的漏孔将和内漏铲(3)的漏孔想重叠,就形成了漏孔铲。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向下推动滑动开关(1)后,能够形成实心铲来使用;当再向上推动滑动开关(1)后,能够形成漏孔铲来使用。
权利要求1. 一种多功能炒菜铲,其特征在于它由滑动开关(1)、手柄O)、内漏铲(3)、外漏铲 、连杆( 构成;所述的手柄( 为方条状,柄内设有凹形通孔,上端处设有滑动开关 (1);所述的外漏铲(4)和内漏铲C3)都为扁平凹形状,底面都设有多个漏孔,外漏铲(4)的大小比内漏铲C3)稍大,内漏铲C3)设置在外漏铲(4)上;所述的连杆(5)为条状形,设置在手柄O)的凹孔内,且一端连接滑动开关(1),另一端与内漏铲C3)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炒菜铲,它由滑动开关、手柄、内漏铲、外漏铲、连杆构成;手柄为方条状,柄内设有凹形通孔,上端处设有滑动开关;外漏铲和内漏铲都为扁平凹形状,底面都设有多个漏孔,内漏铲设置在外漏铲上;连杆为条状形,设置在手柄的凹孔内,且一端连接滑动开关,另一端与内漏铲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当着漏孔勺来使用,又能够当着实心铲来使用,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家庭、各种早餐店和各种火锅店等场所。
文档编号A47J43/28GK202044148SQ20112011334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符宁乘 申请人:符宁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