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9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兴生物能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是利用动植物油经与甲醇反应生成的生物质燃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 可再生型燃料;在石化燃料日益枯竭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物能源。我国由于人均土地面积小,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少,需大量进口食用油,政府不提倡用食用动植物油做生物柴油,但我国人口众多,废动植物油产出量大,据测算我国地沟油、潲水油、精炼油厂下脚料生产的酸化油年产量达200万吨,利用废弃油脂为原料是国内生物柴油厂的唯一出路。废弃油脂成分比较复杂,经酯化反应后产品颜色深,胶质大,必须进行蒸馏,去除色素、胶质和未反应的重质组分。蒸馏一般在真空和240°C工况下进行;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甲酯在高温状态下停留极易聚合和分解生成小分子的醛、酮等异味物质。现有的脱臭设备在蒸馏之前进行脱臭(如图1),蒸馏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就无法除去,并且采用干法脱臭,温度高,脱臭不彻底。因此,一种采用湿法脱臭,脱臭彻底、脱臭温度低,携带损失较小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亟待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湿法脱臭,脱臭彻底、 脱臭温度低,携带损失较小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包括预热器、脱臭塔、第一接受罐和第二接受罐,在所述脱臭塔塔顶和所述第一接受罐之间连接有第一冷凝器,在所述脱臭塔塔底和所述第二接受罐之间装设有第二冷凝器;所述预热器的输出口与所述脱臭塔的塔顶相连,在所述脱臭塔的塔底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口。优选的,所述脱臭塔包括喷淋装置和填料层,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预热器的输出口相连接,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上方。优选的,所述蒸汽输入口设置于所述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优选的,所述填料层包括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上方,在所述第一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填料层间还设置有再分布器。优选的,所述蒸汽输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优选的,在所述脱臭塔塔顶装设有挡板。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接受罐上还设置有真空接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 包括预热器、脱臭塔、第一接受罐和第二接受罐,在所述脱臭塔塔顶和所述第一接受罐之间连接有第一冷凝器,在所述脱臭塔塔底和所述第二接受罐之间装设有第二冷凝器;所述预热器的输出口与所述脱臭塔的塔顶相连,在所述脱臭塔的塔底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将蒸馏过的生物柴油经预热器预热后进入脱臭塔顶部,依靠重力自上往下流动,与下部上升的水蒸气充分接触,减小异味气体(醛、酮等)的分压,小分子等气味物质被通入的水蒸气带出,脱臭更彻底,同时,汽提脱臭(湿法脱臭)温度低,携带损失小,脱臭效果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的常规脱臭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预热器 2.脱臭塔 21.喷淋装置 22.第一填料层 23.再分布器 24.第二填料层 25.蒸汽输入口 26.挡板 3.第一接受罐 4.第二接受罐 5.第一冷凝器 6.第二冷凝器7.真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臭彻底、脱臭温度低,携带损失较小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包括预热器1、脱臭塔2、第一接受罐3和第二接受罐4,在所述脱臭塔2塔顶和所述第一接受罐3之间连接有第一冷凝器5,在所述脱臭塔2塔底和所述第二接受罐4之间装设有第二冷凝器6 ;所述预热器1的输出口与所述脱臭塔2的塔顶相连,在所述脱臭塔2的塔底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口 25,在所述脱臭塔塔顶还装设有挡板沈,在所述第一接受罐3上还设置有真空接口 7。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蒸馏过的生物柴油经预热器1预热后进入脱臭塔2顶部,依靠重力自上往下流动,与下部上升的水蒸气充分接触,减小异味气体(醛、酮等)的分压,小分子等气味物质被通入的水蒸气带出,脱臭更彻底,同时,汽提脱臭(湿法脱臭)温度低,携带损失小,脱臭效果好。所述脱臭塔2包括喷淋装置21和填料层,所述预热器1的输出口与所述喷淋装置 21相连接,可以使蒸馏过后的物质直接进入喷淋装置2中,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凝器6上方,所述蒸汽输入口 25设置于所述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冷凝器6之间。[0027]所述填料层包括第一填料层22和第二填料层对,所述第一填料层22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M上方,在所述第一填料层22和所述第二填料层M间还设置有再分布器23, 所述蒸汽输入口 25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M和所述第二冷凝器6之间。通过装设再分布器23,可以使得小分子物质与上升气流中的水蒸气再次充分接触,将小分子等气味物质尽可能多的被通入的水蒸气带出,加强脱臭效果。其工作原理是蒸馏过的生物柴油经预热器1预热到150°C左右进入脱臭塔2顶部,喷在填料层上,依靠重力自上往下流动,与下部上升的水蒸气充分接触,小分子物质随蒸气挥发到达第一冷凝器5,被冷却变成液态,流入第一接受罐3,达到脱臭目的;不挥发物质经过第二冷凝器6冷却至70°C,流入第二接受罐4,送入成品储罐。利用上述设备及工艺,将IOOOKg地沟油粗生物柴油,碘值为85 gl2/100g,经常规脱臭,成品有少量刺鼻气味,检测气味物质C5以下含量为0. 87% ;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脱臭,成品无刺鼻气味,检测气味物质C5以下含量为0. 17%。综上,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脱臭设备处理过的生物柴油成品无明显异味,经色谱分析组分常规脱臭设备气味物质C5以下含量为0. 9%,新型脱臭设备气味物质C5以下含量为0. 2%,脱臭效果较好,提高了脱臭效率。实施例2,其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IOOOKg的酸化油粗生物柴油,碘值为 110 gl2/100g,经常规脱臭,成品有少量刺鼻气味,检测气味物质(5以下含量0.8%;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成品无刺鼻气味,检测气味物质C5以下含量为0.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 包括预热器1、脱臭塔2、第一接受罐3和第二接受罐4,在所述脱臭塔2塔顶和所述第一接受罐3之间连接有第一冷凝器5,在所述脱臭塔2塔底和所述第二接受罐4之间装设有第二冷凝器6 ;所述预热器1的输出口与所述脱臭塔2的塔顶相连,在所述脱臭塔2的塔底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口 25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 将蒸馏过的生物柴油经预热器1预热后进入脱臭塔2顶部,依靠重力自上往下流动,与下部上升的水蒸气充分接触,减小异味气体(醛、酮等)的分压,小分子等气味物质被通入的水蒸气带出,脱臭更彻底,同时,汽提脱臭(湿法脱臭)温度低,携带损失小,脱臭效果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器、脱臭塔、第一接受罐和第二接受罐,在所述脱臭塔塔顶和所述第一接受罐之间连接有第一冷凝器,在所述脱臭塔塔底和所述第二接受罐之间装设有第二冷凝器;所述预热器的输出口与所述脱臭塔的塔顶相连,在所述脱臭塔的塔底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臭塔包括喷淋装置和填料层,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预热器的输出口相连接,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入口设置于所述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上方,在所述第一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填料层间还设置有再分布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输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臭塔塔顶装设有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受罐上还设置有真空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包括预热器、脱臭塔、第一接受罐和第二接受罐,在所述脱臭塔塔顶和所述第一接受罐之间连接有第一冷凝器,在所述脱臭塔塔底和所述第二接受罐之间装设有第二冷凝器;所述预热器的输出口与所述脱臭塔的塔顶相连,在所述脱臭塔的塔底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口;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生物柴油脱臭装置,将蒸馏过的生物柴油经预热器预热后进入脱臭塔顶部,依靠重力自上往下流动,与下部上升的水蒸气充分接触,减小异味气体(醛、酮等)的分压,小分子等气味物质被通入的水蒸气带出,脱臭更彻底,同时,汽提脱臭(湿法脱臭)温度低,携带损失小,脱臭效果好。
文档编号C11B3/00GK202193773SQ20112030961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何跃, 李汉耀, 陈建琦, 陈波 申请人:苏州市洁净废植物油回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