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节能高效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炒锅。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的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厨房中的炒锅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
一项生活工具。在对炒锅的研究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炒锅在炒菜的过程中 由于具有很大的敞口,热量散失的比较快,而且锅体与空气大面积接触也加速了热量散失,而且许多炒锅都是在操作上也很不方便,使炒菜的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炒锅,能够解决现有炒锅散热过快、炒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炒锅,包括锅体和聚热板,聚热板前边缘与锅体前端边缘固定连接,聚热板在锅体内侧向上倾斜,聚热板后边缘与锅体后端边缘形成敞口。优选地,锅体前端边缘与聚热板前边缘连接处具有排水口。优选地,在锅体的外侧壁包裹一层隔热层。优选地,所述聚热板为金属聚热板。优选地,所述节能高效炒锅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具有两个固定支柱,在两个固定支柱上分别设有枢接孔,锅体的外侧壁具有对称的两个支撑轴,锅体通过支撑轴与固定支柱的枢接孔枢接。优选地,所述节能高效炒锅还包括锅盖,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个固定支柱之间还设有一横梁,所述锅盖枢接在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节能高效炒锅还包括锅盖,锅盖两侧具有第二支撑轴,所述两个固定支柱上分别设有第二枢接孔,锅盖通过第二支撑轴与固定支柱的第二枢接孔枢接。优选地,所述节能高效炒锅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与聚热板的前端边缘枢接。优选地,所述锅体底部安装有涡流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外侧壁上装有锅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在锅体前端边缘固定有聚热板,因此在炒菜的过程中锅体内的热量会由聚热板反射回锅体内,加快了锅体内的食物的热量吸收,而且锅体外侧壁的隔热层能够很好的防止锅体散热过快,相对于现有的炒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高效炒锅具有加热快,散热慢,便于操作,炒菜高效的优点。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中节能高效炒锅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节能高效炒锅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I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炒锅,如图I所示,包括锅体I和聚热板2,聚热板2前边缘21与锅体I前端11边缘固定连接,聚热板2在锅体I内侧向上倾斜,聚热板2后边缘22与锅体I后端12边缘形成敞口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聚热板2为金属聚热板。聚热板2前边缘21与锅体I前端11边缘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浇铸而成,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聚热板2前边缘21与锅体I前端11边缘的固定方式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聚热板2与锅体I之间的连接应当是无缝连接,可以保证炒菜的时候食物或汤羹不会从锅体前端溢出。聚热板2在锅体I内侧向上倾斜,即聚热板2正投影落在锅体I的内侧,且聚热板2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聚热板2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一定角度,该角度范围应当在30° 60°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聚热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形成的角度为45°。聚热板2的长度可以根据聚热板2在水平方向上形成角度来调整,即聚热板2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的角度越小,那么聚热板2的长度也会相应的减小,以保证聚热板2后边缘22与锅体I后端12边缘形成的敞口 9足够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聚热板2的后边缘的正投影落在锅体I的锅底中间线位置。聚热板2前边缘21与锅体I的前端边缘固定连接,因此聚热板2前边缘21轮廓与锅体I的形状有关,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锅体为圆形锅体,因此聚热板2前边缘21轮廓为与锅体I前端11边缘相匹配的圆弧形。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锅体采用其他形状的锅体,那么聚热板2前边缘21的轮廓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聚热板的具体形状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炒锅操作上更加方便,提高炒菜效率,锅体I前端11边缘与聚热板2前边缘21连接处具有排水口 3,排水口 3设置在聚热板2前边缘21的中间位置处具有最佳的排水效果。为进一步地使操作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节能高效炒锅还包括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具有两个固定支柱51,在两个固定支柱51上分别设有枢接孔52,锅体I的外侧壁具有对称的两个支撑轴,锅体I通过支撑轴与固定支柱51的枢接孔52枢接。锅体I的外侧壁上装有锅柄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锅柄8安装在锅体I外侧壁的后端。当然锅柄还可以安装在锅体外侧壁的两侧端。当洗完锅或需要排出锅体内多余的水时,只需要将锅柄8向上提,让锅体I倾斜,锅体I内的水便可以从排水口 3流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炒锅还包括了一个锅盖6,锅盖6与聚热板2的前端边缘枢接。锅盖6的形状与聚热板2后边缘22与锅体I后端12边缘形成的敞口 9相匹配,锅盖6的面积应略大于所述敞口 9的面积,以保证锅盖6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敞口 9。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锅盖6两侧具有第二支撑轴,所述两个固定支柱上分别设有第二枢接孔,锅盖通过第二支撑轴与固定支柱的第二枢接孔枢接。为了进一步实现防止锅体散热过快及节能的效果,在锅体I的外侧壁包裹一层隔热层4。隔热层4可以选用热绝缘材料,如泡沫材料、纤维材料、超细玻璃棉、高硅氧棉等具有高反射系数的热绝缘材料,隔热层4在于锅体I外侧壁接触的一面可以加设一层镀金层或铝箔,更有利于防止锅体I的热量散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炒锅在锅体I底部安装有涡流加热装置7,涡流加热装置7具有线圈,通电后线圈广生润流实现加热,润流加热装置7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电磁炉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将涡流加热装置7的控制面板通过引线 安装在固定支架5上,当然,对于涡流加热装置7的控制面板的安装位置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2 相对于实施例I中的节能高效炒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节能高效炒锅的改进之处在于,锅盖6的安装位置不同,如图2所示(锅柄与聚热板在图中未示出),在固定支架5的两个固定支柱51之间还设有一横梁53,所述锅盖6枢接在横梁53上。因此,当锅体I在固定支架5上转动时,锅盖6并不会随着锅体I的转动而转动,此时可以将锅盖6掀开到横梁53的上侧,避免影响炒菜操作,当需要蒸煮的时候,再将锅盖6掀下来,便于操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高效炒锅通过聚热板将热量高效反射回锅体内,实现了节能的效果,而且炒锅结构设计合理,成本较低,易于实现。操作上更加方便,实现了炒菜效率高的目的。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节能高效炒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聚热板,聚热板前边缘与锅体前端边缘固定连接,聚热板在锅体内侧向上倾斜,聚热板后边缘与锅体后端边缘形成敞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锅体前端边缘与聚热板前边缘连接处具有排水口。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在锅体的外侧壁包裹一层隔热层。
4.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板为金属聚热板。
5.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具有两个固定支柱,在两个固定支柱上分别设有枢接孔,锅体的外侧壁具有对称的两个支撑轴,锅体通过支撑轴与固定支柱的枢接孔枢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个固定支柱之间还设有一横梁,所述锅盖枢接在横梁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锅盖两侧具有第二支撑轴,所述两个固定支柱上分别设有第二枢接孔,锅盖通过第二支撑轴与固定支柱的第二枢接孔枢接。
8.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与聚热板的前端边缘枢接。
9.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安装有涡流加热装置。
10.如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外侧壁上装有锅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高效炒锅,包括锅体和聚热板,聚热板前边缘与锅体前端边缘固定连接,聚热板在锅体内侧向上倾斜,聚热板后边缘与锅体后端边缘形成敞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在锅体前端边缘固定有聚热板,因此在炒菜的过程中锅体内的热量会由聚热板反射回锅体内,加快了锅体内的食物的热量吸收,而且锅体外侧壁的隔热层能够很好的防止锅体散热过快,相对于现有的炒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能高效炒锅具有加热快,散热慢,便于操作,炒菜高效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2496980SQ20122009516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刘仃南 申请人:刘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