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5287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到便携的收集排泄物或呕吐物的日用品。便携多功能方便器,主要由筒体和收集袋组成。筒体采用硬质非金属材料制成,上下相通结构;收集袋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筒体下端与收集袋开口端连接。本发明的手持筒体部分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对构成筒体的材质没有特别的要求,不需要有相应的防滑装置,生产工艺简单。收集袋是普通的收集袋,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固定式或分解式。分解式收集袋可自行更换。方便后,可以放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也可以倒入厕所内,或封好集中处理。既解决了如厕或呕吐物的卫生问题,又解决了环境问题,还可以解决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问题。
【专利说明】便携多功能方便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到便携的收集排泄物或呕吐物的日用品O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外旅游,主题公园,上山下乡,也都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出行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如厕问题。在一些风景名胜游览点,已有公用厕所中的如厕位置数量,设计不合理,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旅游高峰时期,如厕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尤其是给儿童、老人和妇女带来极大的不便。儿童,不能和成年人一样,他们无法排队等待,能否在洗手间内,快速解决儿童的如厕,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等。
[0003]在一些大型广场集会,大型展销会等大型的公共活动中,公共卫生设施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临时人群。在地震灾害面前,如何解决公共卫生设施问题,都是很头疼的问题,解决的不好,很容易形成环境卫生问题。
[0004]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无法及时如厕的问题,一旦车内人员有方便的需要,常常遭遇到各种尴尬。
[0005]另外,人们在乘坐飞机和长途汽车时,会晕车和呕吐,能否找到一种合适的产品,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0006]对于出租车行业,如何解决好酒后顾客的呕吐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服务问题。当出现顾客呕吐问题后,该车就不能继续营运,为后续顾客服务,必须马上进行清洗,需要支付误工费和清洗费。
[0007]针对以上现实问题,人们需要有一款物美价廉,使用灵活、功能多样、节能环保、方便卫生的方便器产品。如何设计生产这样一种既方便实用,又可以推广普及的方便器产品。是本发明专利要解决的问题。经检索目前已有不少方便器相关专利,如中国专利200910055907.7方便器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便携问题,但其公开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工序较多,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普及使用。另外,还有一些专利,结构上不仅复杂,而且使用受性别局限。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成本价格低廉、安全卫生、适合各种大众群体。
[0009]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多功能方便器,主要由筒体和收集袋组成,筒体采用硬质非金属材料制成上下相通结构;收集袋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筒体下端与收集袋开口端连接。
[0010]所述筒体下端与收集袋固定连接呈一体。
[0011]所述筒体下端与收集袋活动连接,设置有套环,套环与筒体可拆卸式套装,收集袋上端置于套环与筒体之间。
[0012]所述筒体采用塑料或硬纸板等硬质非金属材料制成,根据需要可折叠呈平面状,使用时再撑开。
[0013]所述筒体形状采用两端口径不相同的几何形筒体,筒体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等。
[0014]所述筒体的高度2-20cm,开口直径为5-20cm,或相当于直径为5_20cm。
[0015]所述收集袋采用塑料,软厚纸等软质材料制成。
[0016]所述收集袋容量为100ml-2000ml,强度为能够承受相当于该容量体积的重量强度。
[0017]所述套环采用硬质非金属材料制成,几何形状与配套的筒体相同。
[0018]所述套环与筒体材质相同或不同均可以,套环高度是筒体高度的1/10 - 1,优选1/3。
[0019]本发明和目前传统方便器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实质性特点:
1.本发明的固定式和分解式产品的设计均是从一个筒的构思考虑,手持筒体部分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对构成筒体的材质没有特别的要求,不需要有相应的防滑装置,生产工艺简单。
[0020]2.本发明收集袋是普通的收集袋,没有密封件的普通收集袋,结构简单,收集袋可以是塑料袋,纸袋等构成,方便后,可以放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也可以倒入厕所内,或封好集中处理。既解决了如厕问题,又保护了环境。
[0021]3.带有套环结构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套环用来将分体的收集袋与筒体装配,可以内置,也可以外置。收集袋可以自行更换。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还可以扩展其使用功能,比较容易得到替代产品,满足一时之需。比如,只有一个方便器产品,如何满足2人使用问题等,若用食品袋代替方便器收集袋,就可以使一个方便器筒解决2个人的一时之需。
[0022]4.本发明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在设计的开始,就考虑到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回收问题,注重节约宝贵的自然资源,使其可以采用简单的生产工艺就可以满足生产需要,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推广普及使用的目的。在资源回收方面,若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筒体和收集袋都是塑料制品,可以采用降解塑料或分类回收。若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筒体是纸质,便携多功能方便器收集袋是塑料,则可以分类进行资源回收。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解决了资源回收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固定式)。
[0024]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分解式)。
[0025]图3是本发明带有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中:1筒体;2收集袋;3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由筒体和收集袋组成。筒体I采用硬质非金属材料塑料制成上下相通的圆柱形结构,轴向截面呈矩形或梯形,筒体的高度5cm,开口直径为1cm0收集袋2采用软质材料塑料制成,收集袋容量为800ml,强度为能够承受相当于该容量体积重量的强度,筒体下端与收集袋开口端固定连接呈一体。
[0030]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由筒体和收集袋组成。筒体I采用硬质非金属材硬纸板制成上下相通的椭圆柱形结构,轴向截面呈矩形或梯形,筒体的高度4cm,开口直径为Scm0收集袋2采用软质材料塑料制成,收集袋容量为1000ml,强度为能够承受相当于该容量体积重量的强度。筒体与收集袋开口端活动连接,即使用时,将收集袋套装在筒体上,手持使用,用后方便取下收集袋,打结密封。
[0031]初始状态时,根据需要可将筒体沿轴线折叠呈平面状,便于携带,使用时展开筒体,使用后可再折叠回原状。
[0032]实施例3
如图3和4所示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由筒体、套环和收集袋组成。筒体I采用硬质非金属材硬纸板制成,上下相通的圆柱形结构,轴向截面呈梯形,筒体的高度8cm,开口直径为1cm和8cm,套环采用硬纸板制成的圆柱形,高度3 cm,套环与筒体配套,筒体可以装在套环的内部,也可以装在套环的外部,收集袋2采用软质材料塑料制成,收集袋容量为1000ml,强度为能够承受相当于该容量体积重量的强度,收集袋上端置于套环与筒体之间,由套环和筒体压紧固定。使用后,将套环取下后,即可方便的取下收集袋。
[0033]实施例4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的是筒体I采用软塑料制成大椭圆形截面套筒,套筒体高度10 Cm,开口直径为15cm和1cm,套环采用硬纸板制成的圆柱形,高度3 cm,初始状态时,根据需要可将筒体和套环沿轴线折叠呈平面状,便于携带,使用时展开筒体和套环,使用后可再折叠回原状。
[0034]另外,筒体的轴向截面呈梯形时,下端直径也可以为20mm,这样,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矿泉水瓶子与筒体组合,构成便携多功能方便器。矿泉水瓶口内径尺寸一般为21mm。
【权利要求】
1.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主要由筒体和收集袋组成,筒体采用硬质非金属材料制成上下相通结构;收集袋采用软质材料制成;筒体下端与收集袋开口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下端与收集袋固定连接呈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下端与收集袋活动连接,设置有套环,套环与筒体可拆卸式套装,收集袋上端置于套环与筒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采用塑料或硬纸板制成,根据需要可折叠呈平面状,使用时再撑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形状采用两端口径相同或不相同的几何形筒体,筒体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的高度2-20cm,开口直径为5-20cm,或相当于直径为5-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袋采用塑料,软厚纸等软质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袋容量为100ml-2000ml,强度为能够承受相当于该容量体积重量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套环采用硬质非金属材料制成,几何形状与配套的筒体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多功能方便器,其特征是:所述套环与筒体材质相同或不同,套环高度是筒体高度的1/10 - 1,优选1/3。
【文档编号】A47K11/06GK104042156SQ20141032279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李建民 申请人:李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