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和储存及保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69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和储存及保温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和储存及保温组件,所述储存及保温组件包括所述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及其加热装置,其利用于真空容器的内瓶与外瓶间的真空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传导体,使瓶外的加热装置可以将热能经由传导体传递至瓶内的液体,或是将瓶内液体的热能经由传导体传递至瓶外,间接地进行升温或降温,改善现有保温瓶无法对瓶内液体重复进行升、降温的缺点,增加其实用性。
【专利说明】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和储存及保温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和储存及保温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科技的发达,无论是炎热的夏天或是寒冷的冬天,人们常使用保温瓶来保持饮品的温度;但现有保温效果较佳的保温瓶多半在内瓶与外瓶间形成一真空腔体,阻隔了饮品的热能向外传递,使内瓶中的饮品不会因为热的传导而快速升温或降温,达到保冷或保温的效果。
[0003]但也因为该真空腔体的设置,使得外在的加热装置无法直接对保温瓶进行加热,仅能让保温瓶内的饮品温度随时间递增或递减,无法重复升温或降温,这让有此需求的使用者感到非常不便。举例而言,当妈妈在对婴儿喂牛奶时,因为婴儿的吞咽速度较慢,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喂食,但随时间的流逝,保温瓶内的牛奶会渐渐变冷,若无法直接对其加温,对妈妈而言实在不方便。
[0004]因此现阶段急需一种具有保温功能又能重复升温或降温的真空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上仅能让保温瓶内饮品的温度单向递增或递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及种种不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温功能,又能直接对瓶身加热或降温的真空容器及其加热装置,也即一种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和储存及保温组件,使得容器内的饮品可以间接的被重复升温或降温,增加其实用性。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包括:一内瓶、一外瓶及至少一传导体;其中该内瓶及该外瓶均为中空体且内瓶套设于外瓶内部,并于内瓶的开口周缘与外瓶相互连接密合,使内瓶与外瓶间形成一真空腔体;另于真空腔体的底部设有该传导体,该传导体分别与内瓶及外瓶的底部相接触;前述的内瓶及外瓶均为一导热体。
[0007]较佳的是,该传导体为一弹性片体,其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片或各类纤维物制成,并包括:一突出部、一支撑部及一连结部;其中该突出部与内瓶的底部外侧相接触,该支撑部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连结部连接突出部与支撑部,并于突出部的中心进一步形成一凹陷部;上述结构为以同心圆排列的片体构造。
[0008]更佳的是,该突出部与支撑部平行设置,且该连结部以倾斜形式连接该突出部与支撑部,并连接该突出部与支撑部。
[0009]较佳的是,进一步于内瓶的底部外侧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为一柱状体,并于传导体的凹陷部设有一固定孔,而该固定孔为一穿孔,并以该柱状体贯穿穿孔与内瓶底部接合固定,将传导体固定于内瓶的底部。
[0010]较佳的是,前述传导体为第一传导体,在第一传导体的内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传导体,该第二传导体的形状为第一传导体形状的非等比例的缩小,其包括:一第二突出部、一第二支撑部及一第二连结部;其中该第二突出部与第一传导体的突出部底面相接触,该第二支撑部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第二连结部连接第二突出部与第二支撑部,并于第二突出部的中心进一步形成一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传导体的凹陷部底面相接触,且于第二凹陷部的中心设有一相对于第一传导体的固定孔的第二固定孔,供固定件将第一传导体与第二传导体一同装设在内瓶的底部的外侧面上;上述结构同样为以同心圆排列的片体构造。
[0011]更佳的是,前述第一传导体与第二传导体的外缘进一步设有一第三传导体,该第三传导体呈一环体,其包括:一直立部及一第三支撑部;其中该直立部位于第三支撑部的外缘处并与第三支撑部以一夹角相连结,且该直立部与内瓶的周壁下缘相接触;而该第三支撑部的顶面与第一支撑部的底面相接触,且该第三支撑部的底面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第二传导体的第二支撑部设于第三支撑部的内缘,其与第三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并同样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储存及保温组件,所述储存及保温组件包括:一上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一与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相对应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隔热弹性垫、一容置框架及一导热元件;其中该壳体具有一相对于该真空容器底部的开口,并于相对于开口处的壳体底部设有一隔热弹性垫,该隔热弹性垫上依序设有一容置框架及一导热元件,该容置框架具有一蓄热槽,并于该蓄热槽中容置有一蓄热体,且该导热元件分别与该蓄热体及真空容器的外瓶底部相接触。
[0013]更佳的是,该隔热弹性垫的中心及周缘设有朝壳体开口方向突出于弹性垫顶面的突起结构,且该隔热弹性垫的底面设有相对于所述突起结构且朝壳体开口方向凹设的凹陷结构;此隔热弹性垫的设置目的为利用其材料的隔热、弹力特性,使其不但可以阻绝蓄热体的热能导传至壳体上,其上的导热元件更可以适时地通过弹力的调整紧贴于真空容器的底部,增加热能的传导效果。
[0014]最佳的是,其中该蓄热槽设于容置框架内,且其中的蓄热体为一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其亦可根据使用者需求置换为一蓄冷材料。
[0015]更佳的是,该导热元件包括:一挂设部、一导热突出部及一导热凹陷部;其中该挂设部形成于导热元件的外缘,并挂设于蓄热槽的周壁上;该导热突出部连接该挂设部内缘,并与真空容器的外瓶底部相接触,其接触位置对应于真空腔体内的传导体支撑部;该导热凹陷部形成于导热元件的中心,并与蓄热体相接触,供蓄热体的热能经由导热元件传递至外瓶底部,再由外瓶底部经所述传导体传递至内瓶底部,进而对瓶内的液体进行升温或降温。
[0016]最佳的是,该导热元件的材料为铝合金属。
[0017]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亦可以为一般现有的加热器,该加热器具有一加热元件,其可直接对真空容器的底部进行加热,再透由所述传导体将热能传递至瓶内的液体,对该液体进行升温或降温。
[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储存及保温组件包括一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及一加热装置,其利用于真空容器的内瓶与外瓶间的真空腔体内装设至少一传导体,使瓶外的加热装置可以将热能传递至瓶内的液体,间接地进行升温或降温,改善现有保温瓶无法对瓶内液体重复进行升、降温的缺点,增加其实用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真空容器的剖面图。
[0021]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导体的剖面图。
[0022]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导体的立体外观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0024]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0025]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传导体的立体外观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剖面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弹性垫的立体外观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元件的剖面图。 [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0030]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0031]10 真空容器 11 内瓶
[0032]12 外瓶13 真空腔体
[0033]14 第一传导体 141第一突出部
[0034]142第一支撑部 143第一连结部
[0035]144第一凹陷部 144a第一固定孔
[0036]15 固定件16 第二传导体
[0037]161第二突出部 162第二支撑部
[0038]163第二连结部 164第二凹陷部
[0039]164a第二固定孔 17 第三传导体
[0040]171直立部172第三支撑部
[0041]20 加热装置 20A加热器
[0042]21 壳体2IA加热元件
[0043]211开口22 隔热弹性垫
[0044]221突起结构 222凹陷结构
[0045]23 容置框架 231蓄热槽
[0046]232蓄热体24 导热元件
[0047]241挂设部242导热突出部
[0048]243导热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请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5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及保温组件包括有一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10及一加热装置20。
[0051]如图2所示,并请同时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真空容器10包括:一内瓶11、一外瓶12、一真空腔体13、一第一传导体14及一固定件15 ;其中该内瓶11及该外瓶12均为中空体,该内瓶11套设于外瓶12内部,并于内瓶11的开口周缘与外瓶12相互连接密合,使内瓶11与外瓶12间形成该真空腔体13,另于真空腔体13的底部设有一第一传导体14,该第一传导体14分别与内瓶11及外瓶12的底部相接触,并且以一固定件15装设在内瓶11的底部;前述的内瓶11及外瓶12为一导热体。
[0052]同时参阅图2、图3A及3B所示,该第一传导体14为一弹性片体,并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片或各类纤维物制成,其可随温度的变化以及真空腔体13内空间的挤压产生适度的形变,如图3A中以实线及假想线所示的形状,其包括:一第一突出部141、一第一支撑部142及一第一连结部143 ;其中该第一突出部141与内瓶11的底部外侧相接触,该第一支撑部142与外瓶12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第一连结部143连接该第一突出部141与第一支撑部142,并于第一突出部141的中心进一步形成一第一凹陷部144,且于第一凹陷部144的中心设有一第一固定孔144a,图中所示为第一传导体14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为第一突出部141、第一支撑部142及第一连结部143为圆环状,并为以同心圆排列的片体构造。
[0053]上述该第一突出部141与第一支撑部142相互平行设置,且该第一连结部143以倾斜形式由第一突出部141朝向第一支撑部142倾斜设置,并连接该第一突出部141与第一支撑部142,图中具体实施例在该第一突出部141上设有呈放射状的长孔,以及在该第一支撑部142上设有呈放射状的切口,以减少与内瓶11及外瓶12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瓶内热能因传导而散失。
[0054]前述该固定件15为一柱状体,而该固定孔144a为一穿孔,并以柱状体贯穿穿孔与内瓶底部接合固定,将第一传导体14装设于内瓶11的底部;较佳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
[0055]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该第一传导体14的内缘进一步设有一形状与第一传导体14雷同的第二传导体16,该第二传导体16的形状为第一传导体14的非等比例的缩小型态,其包括:一第二突出部161、一第二支撑部162及一第二连结部163 ;其中该第二突出部161与第一传导体14的第一突出部141底面相接触,该第二支撑部162与外瓶12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第二连结部163连接该第二突出部161与第二支撑部162,并于第二突出部163的中心进一步形成一第二凹陷部164,该第二凹陷部164与第一凹陷部144底面相接触,且于第二凹陷部164的中心设有一第二固定孔164a,该第二固定孔164a相对于第一固定孔144a,供固定件15将第一传导体14与第二传导体16 —同装设在内瓶11的底部的外侧面上。
[0056]如图5A及5B所不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该第一传导体14与第二传导体
16的外缘进一步设有第三传导体17,该第三传导体17呈一环体,其包括:一直立部171及一第三支撑部172 ;其中该直立部171位于第三支撑部172的外缘处并与第三支撑部172以一夹角相连结,该夹角可以为一直角,且该直立部171与内瓶11的周壁下缘相接触,而该第三支撑部172的顶面与第一传导体14的第一支撑部142的底面相接触,且该第三支撑部172的底面与外瓶12的底部内侧相接触;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传导体16的第二支撑部162设于第三支撑部172的内缘,其与第三支撑部172位于同一平面,并同样与外瓶12的底部内侧相接触。
[0057]图中具体实施例在该直立部171上设有环状排列的长孔,以及在该第三支撑部172上设有呈放射状的长孔,由此减少与内瓶11及外瓶12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瓶内热能因传导而散失。
[0058]如图6所示,并请同时参阅图1,该加热装置20包括:一壳体21、一隔热弹性垫22、一容置框架23及一导热元件24 ;其中该壳体21具有一相对于该真空容器10底部的开口211,并于相对于开口 211处的壳体21底部设有该隔热弹性垫22,该隔热弹性垫22上依序设有一容置框架23及一导热元件24,其中该容置框架23具有一蓄热槽231,该蓄热槽231中容置有一蓄热体232,且该导热元件24可选择性地与该蓄热体232及真空容器10的外瓶12底部相接触。
[0059]配合参阅图7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6,该隔热弹性垫22的中心及周缘设有朝壳体21的开口 211方向突出于隔热弹性垫22顶面的突起结构221,且该隔热弹性垫22的底面设有相对于所述突起结构221且朝壳体21开口方向凹设的凹陷结构222,此隔热弹性垫22的设置目的为利用其材料的隔热、弹力特性,使其不但可以阻绝蓄热体232的热能导传至壳体21上,其上的导热元件24更可以适时地通过弹力的调整紧贴于真空容器10的底部,增加热能的传导效果。
[0060]前述蓄热槽231设于容置框架23内,该蓄热槽231中的蓄热体232可以为一蓄热材料,特别是一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其亦可根据使用者需求置换为一蓄冷体,并为一蓄冷材料。
[0061]如图8所示,该导热元件24是由铝合金属制成,其包括:一挂设部241、一导热突出部242及一导热凹陷部243 ;其中该挂设部241形成于导热元件24的外缘,并挂设于蓄热槽23的周壁上缘;该导热突出部242连接于该挂设部241的内缘,并可选择性地与真空容器10的外瓶12底部相接触,其接触位置相对应于真空腔体13内的所述传导体的支撑部;该导热凹陷部243形成于导热元件24的中心,并与蓄热体231相接触,供蓄热体231的热能经由导热元件24传递至外瓶12底部,再由外瓶12底部经所述传导体传递至内瓶11底部,进而对瓶内的液体进行升温或降温。
[0062]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20亦可以为一般现有的加热器20A,该加热器20A中的加热元件21A可与真空容器10的底部相接触,并直接对真空容器10的底部加热,再透由所述传导体将热能传递至瓶内的液体,对该液体进行升温或降温。
[006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储存及保温组件包括一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及一加热装置,其利用于真空容器的内瓶与外瓶间的真空腔体内装设置至少一传导体,使瓶外的加热装置可以将热能传递至瓶内的液体,间接地进行升温或降温,改善现有保温瓶无法对瓶内液体重复进行升、降温的缺点,增加其实用性。
[00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包括:一内瓶、一外瓶及至少一传导体;其中所述内瓶及所述外瓶均为中空体且内瓶套设于外瓶内部,并于内瓶的开口周缘与外瓶相互连接密合,使内瓶与外瓶间形成一真空腔体,并于真空腔体的底部设有所述传导体,所述传导体分别与内瓶及外瓶的底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体为一弹性片体,所述传导体包括:一突出部、一支撑部及一连结部;其中该突出部与内瓶的底部外侧相接触,该支撑部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连结部连接突出部与支撑部,并于突出部的中心进一步形成一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与支撑部平行设置,且该连结部以倾斜形式连接该突出部与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体的材料为金属片或纤维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瓶的底部外侧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为一柱状体,并于传导体的凹陷部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为一穿孔,而该柱状体贯穿穿孔与内瓶底部接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体为第一传导体,在第一传导体的内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传导体,该第二传导体的形状为第一传导体形状的非等比例的缩小,所述第二传导体包括:一第二突出部、一第二支撑部及一第二连结部;其中该第二突出部与第一传导体的突出部底面相接触,该第二支撑部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第二连结部连接第二突出部与第二支撑部,并于第二突出部的中心进一步形成一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凹陷部与第一传导体的凹陷部底面相接触,且于第二凹陷部的中心设有一相对于第一传导体的固定孔的第二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传导体与第二传导体的外缘进一步设有一第三传导体,该第三传导体包括:一直立部及一第三支撑部;其中该直立部位于第三支撑部的外缘处并与第三支撑部以一夹角相连结,且该直立部与内瓶的周壁下缘相接触;而该第三支撑部的顶面与第一支撑部的底面相接触,且该第三支撑部的底面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而该第二传导体的第二支撑部设于第三支撑部的内缘,其与第三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并同样与外瓶的底部内侧相接触。
8.一种储存及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及保温组件包括: 一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局部传导的真空容器; 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壳体、一隔热弹性垫、一容置框架及一导热元件;其中该壳体具有一相对于该真空容器底部的开口,并于相对于开口处的壳体底部设有一隔热弹性垫,该隔热弹性垫上依序设有一容置框架及一导热元件,该容置框架具有一蓄热槽,并于该蓄热槽中容置有一蓄热体,且该导热元件分别与该蓄热体及真空容器的外瓶底部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存及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弹性垫的中心及周缘设有朝壳体开口方向突出于弹性垫顶面的突起结构,且该隔热弹性垫的底面设有相对于所述突起结构且朝壳体开口方向凹设的凹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储存及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元件包括:一挂设部、一导热突出部及一导热凹陷部;其中该挂设部形成于导热元件的外缘,并挂设于蓄热槽的周壁上;该导热突出部连接该挂设部内缘,并与真空容器的外瓶底部相接触;该导热凹陷部形成于导热元件的中心,并与蓄热体相接触。
【文档编号】A47J41/02GK203776735SQ201420049000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周森祥 申请人:周森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