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87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自动翻锅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翻锅系统,其包括:机架;用于炒菜的锅具;锅具驱动装置;锅具托块,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位于锅具下方、锅边范围之内,且与锅具接触;其中,锅具驱动装置驱动锅具往复运动,使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在锅具上周期性变化,且该接触点相对于锅具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本实用新型可使锅具相对于支点的远端周期性地下沉和上扬,通过使锅具的远端下沉,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例如蔬菜、肉等)集中到锅具的远端;然后通过使锅具的远端上扬,使集中到锅具远端的烹调物料向上抛起,并向后落下,重新落到锅具内,从而以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厨师手动完成的提拉送扬的拖锅式翻锅动作。
【专利说明】自动翻锅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翻锅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烹饪中的翻锅操作,从形式上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抬锅式”,即锅具离开灶,腾空翻动物料;一种是“拖锅式”,即锅具不离灶,在灶边滑动翻动物料。前者动作幅度大,需要较大力气、频率慢;后者动作幅度小,频率快。
[0003]总体上讲,上述两种翻锅方式的效果基本一致,都可以很好的使物料均匀混合及受热,但后者更为省力。原因在于,“拖锅式”翻锅时,灶台始终对锅具形成支撑,锅具(包括锅内的物料)部分或全部的重量由灶台承载,而人手仅需要提供使锅具运动的力。由于具有频率快的特点,“拖锅式”翻锅的物料均匀混合或受热的时间更短(特别是针对小份量烹饪),效率高,更适合于连续快速小翻。
[0004]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多种“抬锅式”自动翻锅装置。例如,中国专利申请92101587.9公开了一种自动食物烹调装置,其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点轴;装载锅的支撑架,支撑架安装在支点轴上并且包括从支点轴的每侧各自伸展一定距离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把锅安装于第一部分的装置;和可操作地与第二部分连接的驱动装置,以周期性地快速加速和减速第一部分,使它绕着点轴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并使锅随第一部分向上和向下运动,并将锅中的食物抛入空中。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实质是使锅具位于一杠杆系统的前端,在杠杆系统的后端施加动力以驱动该后端上下运动,进而使位于前端的锅具上下运动。整个系统类似儿童玩具“跷跷板”。该方案的缺陷在于:1、锅具完全位于杠杆系统支点的一端,支点到锅具中心的距离大于锅的半径,导致整个设备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安置空间;2、杠杆系统的支点固定,锅具做简单的上下运动,虽然能实现颠锅,但是锅具内的大部分烹调物料总是集中于锅具距离支点较远的一端,锅具距离支点较近的一端分布很少的烹调物料,导致对锅体的热量利用不够充分,进而导致热量浪费以及燃料浪费;3、锅具内的大部分烹调物料总是集中于锅具距离支点较远的一端,使得烹调物料在锅具内的活动范围小,而没有在锅内散开,导致烹调物料在锅内受热不均匀。
[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可充分利用锅体热量的拖锅式自动翻锅系统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翻锅系统,其可以实现拖锅式翻锅。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翻锅系统,其包括:
[0009]机架;
[0010]用于炒菜的锅具;[0011]锅具驱动装置;
[0012]锅具托块,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位于锅具下方、锅边范围之内,且与锅具接触;
[0013]其中,锅具驱动装置驱动锅具往复运动,使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在锅具上周期性变化,且该接触点相对于锅具运动的起始点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
[0014]本实用新型中,锅具托块的作用是支撑锅具,并使锅具以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为支点前后摆动,其与锅具接触处的表面形状优选为弧形;由于其相对于锅具运动,为了减少运动阻力,其进一步优选为滚轮。
[0015]为了叙述方便,本说明书将锅具靠近锅具驱动装置的一端称为锅具的后端;相对于锅具后端的另一端实现颠锅动作,将烹调物料向上抛起,称为前端。相应地,锅具前端的方向为前方,锅具后端的方向为后方。
[0016]本实用新型中,锅具及锅具托块形成一动态杠杆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该动态杠杆系统的支点并非锅具托块,而是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在锅具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锅具关于该支点前后摆动。
[0017]本实用新型中,该杠杆系统的支点到锅具中心线的距离小于锅具的半径;锅具中心线是指与杠杆系统的方向垂直的、横向穿过锅具中心的线。
[0018]另外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锅具在锅具托块上周期性地前后滑动,即,锅具与锅具托块的接触点周期性地变化,即杠杆系统的支点周期性变化;第二,锅具为弧形锅或者锅具底部设有弧形导轨,以便于与锅具托块接触的部分为弧形,进而实现使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支点)在锅具上周期性变化,且该接触点相对于锅具运动的起始点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
[0019]厨师手动的拖锅式颠锅动作,是连续的周期性运动,其中每个运动周期包括“提拉送扬”四个动作。为了实现全文统一,同样将锅具实现颠锅动作、将烹调物料向上抛起的一端称为前端;将锅具上厨师手持的一端称为后端;相应地,锅具前端的方向为前方,锅具后端的方向为后方。“提拉送扬”四个动作是厨师对锅具所做的动作。
[0020]初始状态中,锅具水平置于加热装置(或者炉膛)之上。
[0021]“提”的动作是,提起锅具后端,这样锅具的后端略高于前端,使物料聚拢在锅具前端。
[0022]“拉”的动作是,保持“提”的姿态,将锅具向后上方拉,使锅具向后上方移动,其目的是使物料进一步聚拢在锅具前端,并且使锅具和物料具有一个向前的行程空间,为“送”做准备;同时使前一次“提拉送扬”的颠锅过程中向上抛起并向后落下的烹调物料重新落入锅内。
[0023]“送”的动作是,保持锅具的姿态不变或基本不变,使锅具的前端指向前下方,将锅具向前下方送出;物料随锅具一起向前移动,从而具有向前的速度,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例如蔬菜、肉等)集中到锅具的前端,为“扬”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有两个因素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集中到锅具的前端:第一是在“送”的环节中,锅具的姿态为前低后高,这种倾斜使锅具向前端滑动;第二是在“送”的环节中,锅具本身具备一定的向前下方的速度,锅内的烹调物料也具备一定的向前下方的速度(该两个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送”的动作结束准备进行“扬”动作时,锅具停止向前下方运动(准备前端上扬),此时在惯性的作用下,锅具内的烹调物料继续前行至锅具的前端,实现在锅具前端的集中。
[0024]“扬”的动作是,在锅具移动到最前方时,以手下压锅具的后端,使锅具的前端急停并转向后上方移动(上扬),使集中到锅具前端的烹调物料沿着锅具内壁被抛起、翻转,继而又落回锅中,形成一次翻锅。
[0025]简单地说,“扬”为锅具前端自下而上的运动,“提”为锅具后端自下而上的运动,“拉”为锅具保持前低后高的姿态、从前向后的运动,“送”为锅具保持前低后高的姿态、从后往前的运动。
[0026]本实用新型中,在锅具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锅具做周期性的运动,且在每一个运动周期之内,锅具的运动可细分为“提拉送扬”四个环节,以模拟厨师的颠锅动作。具体而言,在一个锅具运动周期内,锅具驱动装置下压锅具的后端(例如锅具相对于支点的近端),而使锅具的前端(例如锅具相对于支点的远端)相应地发生上扬,从而实现“扬”的动作;然后锅具驱动装置使锅具的后端(例如锅具相对于支点的近端)向上运动至锅具大致水平或者前低后高,从而实现“提”的动作;然后在锅具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锅具先从前向后的运动(“拉”),然后从后向前运动(“送”)。通过“送”的动作,使锅具的前端下沉并向前下运动,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例如蔬菜、肉等)集中到锅具的前端;通过使锅具的前端上扬,使集中到锅具前端的烹调物料向上抛起,并向后落下;通过“提”以及“拉”的动作,使锅具向后运动,以便于向上向后抛起的物料重新落到锅具内。从而以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厨师手动完成的“提拉送扬”的颠锅动作。
[0027]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杠杆系统的支点到锅具中心线的距离小于锅具的半径,因而减小了设备体积;更重要的是,由于锅具及支点都在不停运动,当锅具内的烹调物料从锅具的前端向后上方抛起后落下时,大部分落在锅具的后端,然后锅具向前下方运动,使烹调物料从锅具的后端运动到锅具的前端;这样不仅可避免锅具内的烹调物料总是集中于锅具的前端,进而避免对锅体的热量利用不够充分导致的热量浪费以及燃料浪费;还可使烹调物料在锅具内有足够的活动范围,进而在锅内充分散开,实现烹调物料在锅内均匀受热。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锅具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锅具与锅具托块的接触点(杠杆系统的支点)始终位于锅具中心线的一侧。例如,靠近锅具的后端,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锅具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运动幅度,进而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在抛起之前有更长的加速过程,进而实现烹调物料理想的上抛运动。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锅具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锅具的远端在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
[0030]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锅具的远端向前运动的同时向下运动;锅具的远端向后运动的同时向上运动。锅具的远端(前端)向前向下运动的过程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集中到锅具远端,锅具的远端向后向上运动的过程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向上向后加速,从而完成后面的抛起动作。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锅具运动时,锅具以接触点为旋转中心发生转动;在锅具运动过程中,该接触点在锅具上周期性地发生变化。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托块与锅具接触的表面形状为弧形;其为凸出的弧形,以便于锅具滑动;或者凹入的弧形,尤其是与锅底曲面相配合的凹面弧形。[0033]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托块为长条形,其沿垂直于锅具运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沿锅具运动方向的长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锅具运动稳定。
[0034]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锅具的下侧设有与锅具连接为一体的导轨,导轨与托块接触;导轨的外缘向下设有用于对托快进行限位的限位条。本方案中,导轨的基本作用是导向,使滑块沿导轨运动;另外,通过在导轨的外缘向下设置限位条,使锅具不容易横向摆动,即不向垂直于锅具运动的方向运动。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导轨的形状为开口向上的弧线状。
[0036]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锅具驱动装置为单动力或多动力的连杆机构。
[0037]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锅具驱动装置为单动力的曲柄摇块机构,其包括曲柄、连杆、摇块;曲柄由动力装置驱动;摇块上设有孔;连杆穿过摇块上的孔,连杆的首端与曲柄铰接,连杆的末端直接或间接与锅具铰接。
[0038]这里的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曲柄旋转,其可为各种类型的电机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减速器。锅具在连杆的推动及拖动下,沿着曲线状导轨所确定的曲线运动轨迹进行运动。
[0039]摇块上设有孔,连杆穿过摇块上的孔。这里的驱动装置为另一杠杆系统,即连杆相当于穿过摇块的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曲柄和锅具,而摇块相当于杠杆的支点。从而连杆曲柄端的向下运动,撬动连杆的锅具端向上运动;反之,连杆曲柄端的向上运动,导致连杆的锅具端向下运动。
[0040]曲柄的旋转带动连杆前后运动,一方面使得锅具前后运动;另一方面使得摇块在连杆上的位置不断变化,即杠杆的支点不断变化,进而导致连杆的锅具端上下运动的幅度不断变化。例如,当摇块(杠杆的支点)距离曲柄较近而距离锅具较远时,连杆曲柄端的较小幅度的变化能导致连杆锅具端较大幅度的变化;而当摇块(杠杆的支点)距离曲柄较远而距离锅具较近时,连杆曲柄端的较大幅度的变化能导致连杆锅具端相对较小幅度的变化。
[0041]锅具托块(例如导柱或滚轮)设置于机架上,导轨固定设置于锅具上(例如外侧壁上),导轨随锅具一起相对于锅具托块运动;进一步地,锅具托块可位于导轨的下方且与导轨接触,锅具托块相对于导轨运动的同时支撑锅具。
[0042]根据成本控制及系统稳定性的需要,导轨机构可为一个或两个。例如导轨机构可为相同的两个,其分别对称的设置于锅具的前后两侧。
[0043]连杆的曲柄端在曲柄的旋转带动下旋转,进而带动连杆的锅具端前后运动及上下运动,并实现锅具的一端(例如相对于支点的远端)周期性地下沉和上扬,从而实现了锅具的拖锅式翻锅。
[0044]进一步地,摇块上设有滑块,连杆上对应设有滑槽,滑块可滑动地容纳于滑槽内。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摇块和连杆配合地更加紧密。
[0045]另外,锅具驱动装置的数目可为一个,位于锅具的后侧或前侧,连杆连接于锅具的后端或前端;锅具驱动装置的数目也可为两个,分别位于锅具的前后两侧,两个连杆分别连接于锅具的前后两端。
[0046]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推拨工具以及相应的驱动装置,用于推拨物料,帮助物料运动和翻面;其中,驱动装置驱动推拨工具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推拨工具的运动周期与锅具的运动周期一致。[0047]例如,该驱动装置可为曲柄摇杆机构,其包括曲柄、摇杆、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杆;推拨工具的末端连接于连杆上或者摇杆上。又如,驱动装置可为双曲柄机构,其包括主动曲柄、从动曲柄、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杆推拨工具的末端连接于从动曲柄上。该两个方案均是通过曲柄的旋转,带动推拨工具做如下运动:锅具向后运动时,推拨工具推动锅具内的物料向锅具前端移动,当锅具向前移动时,推拨工具离开锅具,物料在锅具移动到前止点位置附近被抛起,此时锅具向后移动,被抛起的物料将回落到锅具后端,如此反复。
[0048]上述两方案中的曲柄可由单独的动力装置驱动,也可通过例如皮带、链条的传动由拖锅式锅具运动装置的动力装置驱动。
[0049]值得注意的是:推拨工具的运动方向可与锅具运动方向相同,以帮助锅内物料加速离锅;也可与锅具运动方向相反,促进物料加速翻动;又可以在锅具静止时,独立对物料进行搅拌或拨动,从而进一步优化翻锅。
[0050]优选地,推拨工具可为炒勺,其为球面结构,使物料被推拨过程中更好的聚合与离散,进而使混合或受热更加均匀。
[0051]另外,锅具还可包括固持机构,该固持机构包括用于将锅具嵌入其内的环状体,连杆的锅具端与该环状体固定连接。
[00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53]本实用新型可使锅具相对于支点的远端周期性地下沉和上扬,通过使锅具的远端下沉,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例如蔬菜、肉等)集中到锅具的远端;然后通过使锅具的远端上扬,使集中到锅具远端的烹调物料向上抛起,并向后落下,重新落到锅具内,从而以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厨师手动完成的拖锅式翻锅动作。本装置与现有翻锅装置相比,稳定性更好,对驱动装置的功率需求较低,且运动频率高,特别适用于快速连续翻锅。
[005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5]图1是实施例1的自动翻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实施例1
[005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翻锅系统包括拖锅式锅具运动装置和推拨工具(图中未示)。
[0058]其中,拖锅式锅具运动装置包括锅具1、锅具驱动装置2、锅具托块(滚轮3)。
[0059]锅具驱动装置2为曲柄摇块机构,其包括曲柄201、连杆202、摇块203 ;曲柄201由动力装置驱动;摇块203上设有孔;连杆202穿过摇块203上的孔,连杆202的首端与曲柄201铰接,连杆202的末端与锅具I的柄部101铰接。锅具驱动装置的数目为一个,位于锅具的后侧(或前侧),连杆连接于锅具的后端(或前端)。
[0060]锅具I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弧线状导轨102,弧线状导轨102的开口向上。导轨102固定设置于锅具I的外侧壁上,且与锅具同步相对于滚轮3运动。
[0061]滚轮3可旋转地设置于机架上,位于导轨102的下方,且与导轨102接触。
[0062]推拨工具为炒勺状。其驱动装置为曲柄摇杆机构,其包括由动力装置驱动旋转的曲柄、摇杆、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杆;炒勺包括勺柄,勺柄的末端连接于连杆上。其中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通过皮带由电机及减速器驱动。
[0063]本实施例中包含两个杠杆系统:第一个杠杆系统为锅具驱动装置,其中连杆为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曲柄和锅具,而摇块为杠杆的支点;第二个杠杆系统为锅具、导轨及锅具托块(滚轮),其中锅具为杠杆,滚轮为杠杆的支点。
[0064]实施例2
[006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锅具还包括固持机构,该固持机构包括用于将锅具嵌入其内的环状体,连杆的锅具端与该环状体固定连接。
[0066]实施例3
[006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推拨工具的驱动装置为双曲柄机构,其包括主动曲柄、从动曲柄、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杆;炒勺包括勺柄,勺柄的末端连接于从动曲柄上。
[0068]实施例4
[006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摇块上设有滑块,连杆上对应设有滑槽,滑块可滑动地容纳于滑槽内。
[0070]实施例5
[007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锅具驱动装置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锅具的前后两侧,两个连杆分别连接于锅具的前后两端。
[0072]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翻锅系统包括: 机架; 用于炒菜的锅具; 锅具驱动装置; 锅具托块,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位于锅具下方、锅边范围之内,且与锅具接触; 其中,所述锅具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具往复运动,使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在锅具上周期性变化,且该接触点相对于锅具运动的起始点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具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述锅具相对于所述接触点的远端在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远端向前运动的同时向下运动;所述锅具的远端向后运动的同时向上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具运动时,所述锅具以所述接触点为旋转中心发生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块与所述锅具接触的表面形状为弧形;其为凸出的弧形、或者凹入的弧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块为长条形,其沿垂直于锅具运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沿锅具运动方向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下侧设有与所述锅具连接为一体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托块接触;所述导轨的外缘向下设有用于对所述托快进行限位的限位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形状为开口向上的弧线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驱动装置为单动力或多动力的连杆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驱动装置为单动力的曲柄摇块机构,其包括曲柄、连杆、摇块;所述曲柄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摇块上设有孔;所述连杆穿过所述摇块上的孔,所述连杆的首端与所述曲柄铰接,所述连杆的末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锅具铰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锅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推拨工具以及相应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推拨工具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所述推拨工具的运动周期与所述锅具的运动周期一致。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3802298SQ20142009615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刘信羽, 严平 申请人:深圳市繁兴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