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防火糊防溢保温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62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防火糊防溢保温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盒,特别是具有防糊、防溢,定时保温等多种功能的便携式电饭盒。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电饭煲之类的炊具,对于蒸煮米饭具有一定的定时保温功能,但对于煮牛奶、稀饭等液类食品,则显得力不从心,且电饭煲一般体积之大,不便于旅行携带之用。
如何保持电饭煲的现有功能,又能在烹煮液类或其它食品时,防止溢出和糊底现象,正是本实用新型致力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这样实现的,饭盒与基座用活动勾连接成一体,基座内有发热电阻Rf和电路控制原件组成,通过调节指示板旋钮,可确定烹煮食物的沸点(溢、糊)温度Rt°,在达到临界温度时,可控硅Ks导通角趋近于零,烹煮食物即不会出现液溢或糊底现象,从而显示了比现有电饭煲更为优越的特性。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叙述。


图1是图2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提手[1]、提手架[2]、盒盖[3]、菜盒[4]、插座[7]、指示板[8]、元件隔板[9]、热敏电阻Rt[10]、弹簧[11]、[20]、[23]、联接杆[12]、隔热板[13]、发热电阻Rf[14]、饭盒[16]、活动勾[18]、轴[19]、压柄[21]、瓷帽[22]、定位杆[24]、电路元件板[25]和基座[15]。其位置关系是活动勾[18]、压柄[21]为左右各一套,用于取放饭盒[16]、使之可以脱卸或连接。饭盒[16]与菜盒为一整体,中间有隔层。活动勾[18]与发热电阻Rf[14]通过连接杆[12]与隔热板[13]相连。隔热板[13]通过瓷帽[22]、复位弹簧[23]、定位杆[24]与基座[15]成浮动连接。热敏电阻Rt[10]与饭盒[16]通过弹簧[11]相吻合。温控电路元件板[25]安装在菜盒[4]下部的基座[15]底上。从结构上看,饭盒[16]与基座[15]可分离,分离时用手按下两侧压柄[21],隔热板[13]、发热电阻Rf[14]和饭盒[16]一起被弹簧[24]顶推,使饭盒[16]脱离基座[15],而发热电阻Rf[14]与隔热板[13]被基座[15]卡住当需要加热时,将饭盒[16]放在发热电阻Rf[14]上方,往下一压即可。
我们再从附图3看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有热敏电阻Rt与保温比较器B1、减法器放大A1、定时器B2、比较器B3、可控硅Ks和发热电阻Rf[14]组成整个控制电路其中可控硅Ks控制的发热电阻Rf组成发热电路,Rf表面为单金属铸体;R1、R2和整流管ZL1组成为电源频率2倍的全波脉冲产生器;C1、整流管ZL2、稳压管DW、C2组成控制电源电路,R3、Rt组成测温电路,其中Rt为正温系数热敏元件,(互换R3、Rt的位置,则Rt为负温度系数)。R4、R5、R6、W1与A1组成减法放大电路;W3、B1组成保温比较电路;B3组成防溢、防糊比较电路;C3、W2、R1、R8、D1、B2组成定时电路。B1输入端与W3中间点相连,输出端与B3、A1的输出端并联经D3、D4到可控硅KS。B2负输入端的连接点为C3和并联的R8、D1,正输入端连接W2中间点,输出端经D2与A1的输出端并连到B3的负输入端。Rt10一端接电源地,另一端连接点为B1负输入端和经R4的A1正输入端。当电源接通后,220V交流电通过C1分压,ZL2全桥整流,C2滤波,DW稳压后使得C2两端电位上升到DW的稳压值,定时器电路(C3、W2、R7、R8、D1、B2)开始工作,电流通过R8对C3充电,当两端电位上升到大于B2正输入端电位时,B2由原来的低电平输出变为高电平输出。定时时间结束。LED发光显示定时结束,改变W2可使B2负输入端电位不同。可设定不同的定时时间。由于整个电饭盒的温度低,B1、B3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双向可控硅KS导通,电阻Rf工作,同时脉冲发生电路(R1、R2)发出一定峰值的全波脉冲,通过F点输出。
当温度上升到50度左右时,D点电位将上升到超过B1正输入端电位,B1由原来的高电平输出变为低电平,而且由于D点电位低于W1中间点电位,A1输出为零,而F点电位永远大于或等于零,B3继续输出高电位,双向可控硅KS仍全导通,当温度上升到90°左右时,D点电位等于W1电位,随着温度升高就出现在一定时间内A1输出大于F点电位的情况。B3的输出由原来的高电平变为脉冲,其脉冲宽度随温度上升而变窄,脉冲频率为电源频率的两倍,其中心点位于电源频率π/2处。由于脉冲越来越细,因此脉冲上升沿将从相角0°逐渐上升到π/2,可控硅KS导通角越来越小,通过Rf的电流减小,Rf的发热量开始减小。当温度上升到沸点时,其脉冲上升沿在90°相位处,加在Rf上的电流电压只有满负荷时的一半,其发热量只有额定的四分之一。温度再上升,可控硅KS关断,因此控制器可在食品快要沸时逐渐减小Rf的发热量,当食品快要溢出时Rf就不再工作,从而达到既可保证加热、又不溢出且省电的目的。
由于不同浓度性质的食品溢出温度不同,则通过改变W1,则可控制Rf开始减流减压的初始温度。
由于地区海拔高度不同,沸点温度不同,同样可通过调整W1来达到防溢的目的。
当食品加热成熟后,定时时间到,则B2输出高电平,此电平远大于F点蜂值电压,B3输出低电平,可控硅KS关断Rf不工作。
当饭盒或电饭锅内温度低于50°时,B1又输出高电平,使得可控硅KS导通Rf工作,加热使得电饭盒电饭锅温度保持在50°左右。
使用完毕关断电源,C3两端通过D1放电,定时器归零,再接通电源则又重新开始计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较之现有电饭煲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一旦烹煮食物达到所需温度后机内的电路即令实现自动温控,沸点时,减少热供应,当达沸点时,切断热源供应,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液溢和糊底现象。在当今电饭煲日益普及的今天,这项实质性的改进,无疑为推出在使用性能上领先一步的新一代电饭煲,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防糊防溢保温电饭盒,主要由电路控制部分和饭盒[16]、基座[15]组成,通过调节温升,自动控制烹煮时间,其特征在于a、热敏电阻Rt[10]与保温比较器B1、减去放大器A1、定时器B2、比较器B3、可控硅KS和发热电阻Rf14组成整个控制电路,其中,整流桥ZL1、R1和R2组成全波脉冲产生器,C1整流桥ZL2、稳压管DW和C2组成控制电源电路,R3和Rt组成测温电路,R4、R5、R6、电位器W1与A1组成减法放大电路,B3和B1组成保温比较电路,C3、W2、R7、R8、D1和B2组成定时电路;b、基座[15]与饭盒[16]之间的由活动勾[18]脱卸连接;c、活动勾[18]与发热电阻Rf[14]通过连接杆[12]与隔热板[13]相连;d、隔热板[13]通过瓷帽[22]、复位弹簧[23]、定位杆[24]与基座[15]成浮动连接;e、热敏电阻Rt[10]与饭盒[16],通过弹簧[11]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B1正输入端与W3中间点相连,输出端与A1的输出端并联控B3到可控硅K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B2负输入端的连接点为C3和并联的R8、D1、正输入端连接W2中间点,输出端经D2与A1的输出端并联到B3的负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Rt[10]一端接电源地,另一端连接点为B1负输入端和经R4的A1正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在饭盒[16]下部与基座[15]底之间有Rf[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盒,其特征在于在菜盒[4]下部与基座[15]底之间有电子元件板[25]。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防糊防溢保温电饭盒。控制电路主要由保温比较器、定时器、比较器、可控硅、发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等组成,该电饭盒外部有指示面板,只需调节确定烹煮食物所需的温度,当加热食品临界温度时能逐渐减少电热量,当到溢出温度时,自动切断电源,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液溢和糊底现象,该实用新型受热饭盒与加热体可分离式结构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显示了比现有电饭煲更为优越的特性,因而将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A47J27/00GK2103963SQ9020849
公开日1992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9日
发明者申家群, 云永利, 李兰英, 张国瑛 申请人:申家群, 云永利, 李兰英, 张国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