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大蒜脱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75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大蒜脱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大蒜脱皮器,其属于人类生活必需品领域。
为了减轻单纯手工大蒜脱皮的麻烦,曾设计了一些大蒜脱皮装置,现有技术中大蒜脱皮装置有(一)大蒜脱皮机。主要由电机、传动装置、工作轴、密闭容器、固定棒、搅拌棒和转盘等构件组成,利用互相搓挤,摩擦作用而脱皮。该项技术在中国专利GG87213210“大蒜脱皮机”中有反映。
(二)大蒜头、花生仁剥皮机。它由漏斗、棘轮、螺旋体外壳、支架、摇手或电动机组成,当摇手旋转时,螺旋体推动棘轮旋转使大蒜头表皮或花生仁表皮破裂而脱皮。该项技术在中国专利CN2032023U“大蒜头、花生仁剥皮机”中有反映。
(三)蒜(葱)粒脱模机。主要由储料桶、干燥装置、脱膜装置等构成。操作时先干燥然后藉螺旋风力施予除膜。该项技术在中国专利CN2076756U“蒜(葱)粒脱膜机”中有反映。
以上技术对于食品业加工大量蒜瓣比较适用,而对于家庭中往往只需几瓣或十几瓣这样小量的大蒜脱皮来说,效果不够理想,结构也显得过于复杂。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特别适于家用的大蒜脱皮器。其结构详见附图,


图1为俯视图,图2为主视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内壁带齿近于筒状的弹性体(1)(以下简称弹性(1))。可以在弹性体(1)的边缘或外壁和一个切脐器(2)相连,或在弹性体(1)外壁设置一个使其便于握牢的指环(3),或在弹性体(1)的下方和一个蒜米接收器(4)相连,还可以在带有切脐器(2)的弹性体(1)的下方和一个蒜米接收器(4)相连,或带有切脐器(2)的弹性体(1)外壁设置一个指环(3),或带有指环(3)的弹性体(1)下方和一个蒜米接收器(4)相连,或带有切脐器(2)和指环(3)的弹性体(1)的下方和一个蒜米接收器(4)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如下带有切脐器(2)和指环(3)的弹性体(1)可由塑料注塑或金属模压或橡胶与金属复合而成。与其相连的蒜米接收器可由塑料或有机玻璃或玻璃或织物或金属制成。
操作时,操作者将一手指插入指环(3)并握住弹性体(1),另一手持蒜瓣尾部先在切脐器(2)上切去蒜脐,蒜脐落于器外,然后将去脐蒜瓣从弹性体(1)上方用力推入弹性体(1)筒中,推力及握住弹性体(1)的力以使弹性体(1)内壁之齿充分接触蒜瓣能划破蒜皮并将其阻滞于弹性体(1)的上方为宜,蒜米落入蒜米接收器(4)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一手握紧弹性体(1)的同时,另一手推入切脐后的蒜瓣协调动作的措施,因而可适于各种形状、大小蒜瓣的有效脱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特别适于家用。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大蒜脱皮器,其特征是由内壁带齿近于筒状的弹性体(1),设置在弹性体(1)边缘或外壁的切脐器(2),设置在弹性体(1)外壁的指环(3)和置于弹性体(1)下方的蒜米接收器(4)组成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家用大蒜脱皮器,它由内壁带齿近于筒状的弹性体(1)、设置在弹性体(1)边缘或外壁的切脐器(2)、置于弹性体(1)外壁的指环(3)和置于弹性体(1)下方的蒜米接收器(4)组成。操作时,先由切脐器切去蒜脐(蒂),然后通过一手握紧弹性体(1)的同时,另一手推入切脐后蒜瓣的协调动作,可将不同形状、大小的蒜瓣脱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特别适于家用。
文档编号A47J17/00GK2165742SQ9321386
公开日1994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5日
发明者王玉峰, 倪晓萍 申请人:王玉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