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坐圈坐便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4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坐圈坐便器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间用具,特别是家庭卫生间坐便器盖。
目前,家庭卫生间坐便器盖都是由安装在同一个轴上的一个盖和一个坐圈构成,这种坐便器盖有如下缺点1、多人公用一个坐圈,容易造成由于皮肤间接接触而发生的疾病传染,2、多人共用一个坐圈,造成人们在使用坐便器时心理上的不卫生感,3、坐便器盖没有开合拉手,在开合坐便器盖时,要用手直接触摸上盖或坐圈,很不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家庭卫生间坐便器用多层坐圈坐便器盖。
本实用新型是用如下方法实现的。
现行使用的坐便器盖是在一个轴上安装一个上盖和一个坐圈,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一个轴上安装有一个上盖和多层坐圈,在上盖前端装有开合拉手和与坐圈数相同的选层用弹簧键,使用者可根据其需要用开合拉手,通过按下一个弹簧键,开合相应一层坐圈。
与现有的坐便器盖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多层坐圈坐便器盖,可使一般家庭成员都有自己专用的坐圈,可提高使用者心理上的卫生感。
2、避免因多人公用一个坐圈而可能造成的由于皮肤间接接触而发生的疾病传染。
3、上盖装有开合拉手和选层弹簧键,使用者可用拉手,通过按弹簧键开合坐便器盖,不用手直接触摸上盖和坐圈,卫生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三层坐圈坐便器盖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装在坐便器上的多层坐圈坐便器盖展开示意图,图2是多层坐圈坐便器盖的俯视图,图3是多层坐圈坐便器盖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多层坐圈坐便器盖的横向剖视图,图5是多层坐圈坐便器盖的拉手和弹簧键的正面视图,图6是拉手、弹簧键和上盖、坐圈相关位置图。
图1中,上盖和下坐圈1、中坐圈2、上坐圈3的后端安装在同一轴6上,上盖4和各层坐圈1、2、3以轴6为中心可以转动,以便开合。
图2中,上盖4和坐圈1、2、3是与坐便器上口形状相似的圆形。
图3、图4中,上盖4的外圆边缘向下弯曲呈圆弧状并且大于坐圈1、2、3的外圆边缘,坐圈的边缘呈圆弧型,上一层坐圈的尺寸略大于下一层坐圈的尺寸。在上盖4和坐圈合并时,上一层坐圈可包容下一层坐圈,上盖4可包容全部坐圈,在上盖前端向下弯曲的弧状部分开有55mm宽的豁口,用来安装开合拉手和弹簧键。
图6中,下坐圈1和中坐圈2的前端有一个宽40mm、厚2mm的舌状凸台17、18,在三层坐圈合并时上坐圈3前端下沿和中坐圈2的舌状凸台18和下坐圈1的舌装凸台17在垂直方向一齐。凸台17和凸台18间及凸台18和上坐圈3的前端下沿间有2mm的间隙。
图5、图6中,弹簧键5由具有弹性的硬质薄板制成,宽52mm,展开长45mm,薄板弯成90°的弯,一端固定在上盖4前端豁口上的平面部分上,另一端正好在豁口上且切割有等宽的三条指状弹簧片,三个指状弹簧片向坐圈一面分别有一个位置不同的厚1mm、宽12mm、突出3mm的舌状凸台14、15、16,相对应的在下坐圈1前端的舌状凸台17、中坐圈2前端的舌状凸台18和上坐圈前端下沿的下面;三个指状弹簧片向外一面各有一个直径12mm、厚3mm的圆柱形凸台即键钮11、12、13。
图5、图6中,开合拉手10由硬质薄板制成,宽80mm、展开长度75mm,它的一端与弹簧键5一起固定在上盖4前端豁口上的平面部分上且有翘起部分,以便手指伸入开合坐便器盖,另一端弯成与弹簧键5相似的弯且盖在弹簧键5上,在和三个键钮11、12、13重合部位,开有三个直径略大于键钮的圆孔,以便键钮凸露出来,开合拉手10复盖弹簧键,既起到保护指状弹簧片不易受损,又使其外表美观的作用。
开合多层坐圈坐便器盖时,用姆指按下键钮11、12、或13,使指状弹簧片里面的舌状凸台16、14或15伸入上坐圈3前端下沿或下、中坐圈1、2前端的舌状凸台17、18下边,同时用手提起开合拉手10翘起部分/以轴6为圆心转动,即可开合所需一层。
多层坐圈坐便器盖可以做成2~5层,另外弹簧键也可利用螺旋弹簧的弹性设计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坐圈坐便器盖,它由安装在同一轴上的上盖和坐圈组成,其特征在于(1)、坐圈有多层,(2)、上盖有开合拉手和选择坐圈用弹簧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盖,其特征是所述的坐圈有2~5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便器盖,其特征在于上盖和坐圈合并时,上一层坐圈包容下一层坐圈,上盖包容全部坐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多层坐圈坐便器盖,用于家庭卫生间坐便器。它由安装在同一轴上的一个上盖和2~5层坐圈构成,在上盖前端有开合拉手和选择坐圈用多个弹簧键,按下弹簧键可使弹簧键里面的舌状凸台伸入某一层坐圈边沿下,使用者可用开合拉手通过按下一个弹簧键开合相应一层坐圈。多层坐圈坐便器盖可提高使用者心理上的卫生感,避免由于皮肤间接接触而可能引起的疾病传染。
文档编号A47K13/14GK2156801SQ93227060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8日
发明者张焕东, 于海青, 迟庆余, 王长林 申请人:张焕东, 于海青, 迟庆余, 王长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